云南省怒江州2008—2009七年级下学期
语文期末模拟试卷(三)
亲爱的同学,祝贺你顺利地完成了本阶段的学习旅程。今天,我们希望通过以下题目来分享你收获的喜悦。请你看清题目并按要求答题。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22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菜畦( ) 归省( ) 锲而不舍( ) 戛然而止( )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用正楷体改在下面的格子中。(2分)
人生鼎沸 锋芒必露 语无论次 一如即往
3.许多成功的文学作品创造的文学形象已被人们广泛运用,成为生活中某一类人或事物的代名词,如丑小鸭、方仲永。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人们对丑小鸭、方仲永的理解。(2分)
丑小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仲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阅读下面语句,揣摩它的内容和写法,把空缺部分补充完整。(2分)
一棵树的目标,也许是雕成栋梁建筑大厦,也许是化作白纸传递知识,
, ……我们不是树,我们不可能明白树的心思。
5.修改病句。(2分)
(1)北京市将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了“绿色奥运”对北京环境质量的要求。
(2)这本书的作者以他高度的艺术手法描绘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生动场面。
6.今天,老师对你说:“你星期天下午3点半来学校多功能报告厅参加排练。”当老师的重音落在哪个词时,是在强调你不要迟到。( )
A.你 B.3点半 C.多功能报告厅 D.排练
7.布封的《马》赞美了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在我国,很多成语中都有马,如龙马精神、金戈铁马、马革裹尸、倚马可待、塞翁失马等。除这些外,请再写出二个带有“马”字的赞美性的成语。(1分)
8.古诗文积累。(4分)
(1)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2)未至,_____________。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逐日》)
(3)韦应物《滁州西涧》中描写出水急舟横的两句诗是
________ _ ___,___ _ ______。
(4)赵翼《论诗》中表明代代都有影响后世人才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
9.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下面的读书卡片。(4分)
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10.请给下面一则消息拟写标题。(2分)
北京时间17时,万众瞩目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采集仪式准时在希腊古奥林匹克遗址举行。在顾拜旦墓门口,罗雪娟与第一棒火炬手完成了圣火交接。罗雪娟被认为是东方女性美丽和智慧的象征,她一直自信地微笑着,手中的火炬点燃后,她高举火炬向观众展示。随后,罗雪娟在观众的簇拥下缓慢跑步离开赫拉神庙,成为08奥运圣火传递中国第一人。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5分)
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七色阳光,然而,成长中的少年也会遇到阴云笼罩的日子,会有一些挥之不去的烦恼。请参加“成长的烦恼”综合性学习活动,回答以下问题。
11.“烦恼”,不是我们中学生的专利,古往今来,多少文人曾慨叹过,请你写出一句有关“烦恼”的诗歌或名句。(友情提示:不一定出现“烦恼”这个词语,古今中外的都可以)(2分)
12.同学们有了解不开的疙瘩常会忧郁,这是一种心理疾病,通过专门的心理医生可以缓解症状,医生常用的治病方法是倾听、聊天等。我们学校的医务室门上挂着这样一个牌子:学生心理咨询辅导站。这个名字不太含蓄,你能给它换个名字,既让同学们喜欢又符合治病的特点吗?(只要能说出新名字就可以)(1分)
13.在生活中,你是怎样解决烦恼的?(2分)
三.阅读理解(32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1分)
①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涧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孤线。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跳,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
②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并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起来的桥。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 ③它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
④绝大部分老斑羚都用高超的跳跃技术,帮助年轻的斑羚平安地飞渡到对岸的山峰。只有一头衰老的母斑羚,在和一只小斑羚空中衔接时,大概力不从心,没能让小斑羚踩上自己的背,一老一小一起坠进深渊。
⑤我没想到,在面临种族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族的生存机会。我更没想到,老斑羚们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
⑥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伸出了长长的舌头。
⑦最后伤心岩上只剩下那只成功地指挥了这群斑羚集体飞渡的镰刀头羊。镰刀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既没有年轻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的垫脚石飞到对岸去,也没有谁来帮它飞渡。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岩,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
⑧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14.联系语境,解释文中带点的字。(2分)
(1)震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力不从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用横线画出文中与老斑羚的“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相照应的两个句子。(2分)
16.第②段中“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并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起来的桥”为什么说那座桥是“用死亡做桥墩架起来的桥”?(2分)
17.文章第⑤段作者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3分)
18.老斑羚用死亡来换取年轻斑羚的新生,使种群不致灭绝,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一23题。(12分)
一天半夜,一场特大的泥石流吞没了熟睡中的小山村。天亮时分,救援人员赶到,小山村已被夷为平地。突然,有人惊叫:“下面有声音!”大伙儿跑来一看,一间被埋在泥石流下的小木屋,仅剩下一角屋顶。
救援人员刨开泥土,掀开屋顶,只见屋里全被泥沙填满,惟独房梁下还有小小的一点空间。一个赤裸的小女孩一动不动地蜷缩着,看样子还不到两岁。救援人员赶紧去抱她出来,她却死活不肯出来,指着小屋哭出了声“妈—”顺着小女孩的手指看去,在她蜷缩过的泥沙处,隐隐约约露出一双泥手、十个手指。有人惊叫:“下面还有人!”顿时,救援人员以那双手为中心,沿着四周小心翼翼地往外刨。不一会儿,眼前出现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一个半身赤裸的女人,个子很矮,全身呈站立姿势,双臂高高举过头顶,像一尊举重运动员的雕塑……
这女人竟是一个盲人!她被挖出来时已经僵硬了。小女孩仍不肯走,指着刨开的泥坑,又哭喊出了一声:“爸——”天哪,难道下面还有人?大伙儿立刻继续往下刨,就在女人脚下,又刨出了一个半身赤裸的男人,他昂然屹立,身子直挺,双肩高高耸起……这男人也是一个盲人!
原来,矮女人正是站在男人的双肩上,双手高高举着小女孩……
19. 如果让你当老师领同学们学习这篇文章,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和你原有的学习经验,你觉得应该确定什么样的学习重点?请列出两条。(2分)
我的看法:
20.这两尊“雕塑”震撼人心,请你根据文意给它取个名字。(2分)
我的理解:
21. 找出与“小女孩仍不肯走”相呼应的句子,并说说这两句话在文中的作用。(3分)
我的理解:
22. 请在文中画出你认为最精彩的地方,并说明理由。(3分)
我的理解:
23.天灾、人祸总会不期而至,前不久在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灾难面前人们都奉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结合本文和汶川现实,你最想对受灾的人们说些什么?(2分)
我的心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10分)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卿今当涂掌事( )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④及鲁肃过寻阳( ) 2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6.填空:本文选自《 》,这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________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1分)
27.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8.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4分)
四.根据要求作文 (40分,两题任选一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成长的路上,总有许许多多的人、事、物给了你生活的启迪、感情的滋润……这些人、事、物深深地烙印在了我们的记忆深处。请以“永远的___________”为题作文,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二)逢喜事,好心情给人幸福甜蜜;遇挑战,好心情让人自信乐观。给自己一份好心情,生活中处处盛开艳丽的花朵;给人一份好心情,人世间时时洒满明媚的阳光……请你带着“满怀的好心情”以“好心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2008年七年级下期末测试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22分)
1(2分)qí xǐng qiè jiá
2(2分)声 毕 伦 既
3(2分)丑小鸭:自身有着潜力却没有被发现而被人瞧不起的人。方仲永:有
良好的天赋,却没有得到好的教育而沦为平庸的人。
4.不设统一答案。参考:也许是撑起绿伞送人阴凉;也许是燃起篝火给人温暖,也许是制成筷子让人快餐……(2分,每句1分。内容符合意境,句式符合要求即可。)
5(2分)(1)将“将”或“了”去掉,否则句子时间混乱。
(2)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绘了生动的场面。
6(1分)B
7.(1分)马放南山、马到成功、一马当先、天马行空、驷马难追、汗马功劳、车水马龙、青梅竹马、秣马厉兵、一马平川、老马识途、马首是瞻、人欢马叫、快马加鞭、跃马扬鞭、千军万马、人强马壮、人高马大、戎马倥傯、马不停蹄、老马嘶风等。(“走马观花”也可以,形容得意、愉快的心情;现表示匆匆看过。“单枪匹马”也可以有赞美之意)
(注意,所写成语必须是赞美性的。写出1个给0.5分,2个给1分,成语如有错别字,则这个成语不给分)
8.古诗文积累。(4分)
(1)朔气传金柝(2)道渴而死(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9.(4分)(1)法布尔 《昆虫记》(各1分) (2)①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性真实、生动地揭示出来。②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盎然的情趣。(如将第①②合答为:将科学性和文学性紧密地结合起来,也可)③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一点1分,答出其中的任何两点即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10(2分) 例:罗雪娟成为圣火传递中国第一人(08奥运中国火炬手第一人、罗雪娟传递圣火等)
二.综合性学习(5分)
11(2分)示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符合要求即可)
12(1分)示例:心语小屋、心情辅导站、谈心室等。
13(2分)换位思考的方法,比如站在父母、老师、朋友的角度去考虑一些问题,就能够互相理解,糟糕的心情也会随之减轻。还可以通过宣泄情感法解除烦恼,如大哭、跑步、找伙伴倾诉;还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来减轻糟糕的心情,如听音乐、看电视、读笑话、出去散步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三.阅读理解(32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1分)
14(2分)(1)震动和吃惊。(2)能力不能实现自己的主观愿望。
15(2分)(1)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2)绝大部分老斑羚都用高超的跳跃技术,帮助年轻的斑羚平安地飞渡到对岸的山峰。
16(2分)因为每一只获得生存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斑羚的身体为跳板完成飞渡的,是那一半选择死的斑羚搭建了新生的桥,所以说是“用死亡做桥墩架起来的桥”。(意对即可)
17(3分)抒情。使意思层层递进,突出了“我”对斑羚绝境求生时所表现出的智慧好献身精神由衷的敬佩,及对老斑羚死亡的痛惜。(意对即可)
18(2分)略(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一23题。(12分)
19(2分)示例:(1)文章的主题:父母牺牲自我的奉献精神、震撼人心的亲情。 (2)刻画人物的手法:细节描写(肖像描写) (3)巧设悬念,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等等。
20(2分)示例:爱的力量;黑暗中的光明等等。
21(3分)“她却死活不肯出来”。结构上,前呼后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上,表现了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和不舍,展现人间亲情的高尚、感人。(意对即可)
22(3分)言之成理即可。
23(2分)略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24(2分)①当道、当权 ②推托 ③通“耶”,语气词 ④到了……的时候 25(2分)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②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26(1分)资治通鉴 司马光
27(1分)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28(4分)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2分,意对即可)
看法提示: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再聪明的人,如果放弃学习,终将一事无成。(2分,言之成理即可)
四.根据要求作文 (40分,两题任选一题)。
参照2007年中招阅卷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