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七年级 > 语文

浙江省宁波十九中2008-200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单元检测语文试卷(二)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涵盖了七年级第二单元的内容,包括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最后一课》)、现代文阅读(《我心中的屈原》)和文言文阅读(《木兰诗》)。题目设计旨在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其中,积累与运用部分考查了学生的拼音、汉字书写、词语运用、病句修改、文学常识和古诗文默写;现代文阅读部分着重考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文言文阅读部分则侧重考查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及翻译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套试卷考察了语文基础知识、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重点在于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主要知识点包括拼音与汉字书写、词语运用、病句修改、文学常识、古诗文默写、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以及古代诗歌的理解与翻译。

七 年 级 下 第 二 单 元 测 试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

原野到处有一种míng______叫,天空清亮tòu______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富ráo______……

2、下面书写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宛转 操炼 祈祷 雄健   B、惩罚 肃静 泛烂 山巅

C、缠绕 蚱蜢 体魄 戎机   D、视查 懊悔 澎湃 哺育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最恰当的关联词语是(3分)( )

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______我走到哪里,______我睡得很沉,______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______会忽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A、不管 还是 或者 就 B、不管 即使 或者 都

C、不论 或者 还是 都 D、无论 即使 还是 也

4、为了使语言连贯,下面横线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语句是(3分)( )

能发问、勤发问的人, ,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

A、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 B、头脑会自然日益丰富

C、自然会头脑日益丰富 D、自然头脑会日益丰富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清明前后,部队派了800多人次,参加郊区的植树劳动。

 B、一个好的比喻,或为形似,或为神似,或为形神兼似,总是离不开相似这一特点。

 C、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以它的经济、文化教育为基础的。

 D、这种新药,使用起来十分方便,而且效果很长,可在体内维持12小时。

6、文学常识和古诗文填空:(每空1分,共12分)

①《黄河颂》选自组诗《________________》,是由_________作词,冼星海作曲的。

②《最后一课》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国籍)作家。

③《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④《土地的誓言》的作者是____________,他是现代作家。

⑤《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民歌,选自宋代_________编的《_______________》。

⑥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峨眉山月歌》)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

⑧请你从积累的知识中,默写出描写古战场或军旅生活的上下连续的两个短句: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分)

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凉的水;如果你是小鸟,那快乐就是一片湛蓝的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下列语句,写出你的理解(不超过20字)(3分)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计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的值就愈小。”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仔细审阅右边的漫画,请写出你的想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45分)

(一)(29分)

①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听见他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②可是他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们的ba,bi,bo,bu。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③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朝先生站起来,(A)脸色惨白,(B)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④(C) “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

⑤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⑥(D)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⑦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放学了,——你们走吧。”

10、第②段划线句流露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③段“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句中“忽然”一词表现了什么?“钟声”响了意

味着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针对第③至第⑦段,按要求填空(填序号:A、B、C、D)(8分)

(1)描写人物语言的是: 。 (2)描写人物神情的是: 。

(3)描写人物动作的是: 。 (4)描写人物心理的是: 。

13、下列句中破折号的作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3分)( )

A、何况又听见他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B、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C、“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

D、(夹竹桃)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14、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号声为什么脸色惨白起来?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为什么韩麦尔先生突然“高大”起来了呢?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段画线句子③中,韩麦尔先生只写了两个字,为什么要使出全身力量( )(3分)

A、他接连上了三节课,精疲力竭。 B、今天听课的人多,字要写得很大。

C、这俩字倾注了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情感。D、字写得遒劲有力,给人以深刻印象。

17、韩麦尔先生写“法兰西万岁”,结束了自己的“最后一课”,这对表达文章的主题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二)我心中的屈原(16分)

①初中时从“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中,我便开始认识他——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又常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自勉。而现在,一曲高远昂扬的《涉江》,终于在我眼前渐次展开了整个屈原:他在溆浦岸边默默回眸,远去的江水,远去的故国,远去的岁月;然而心是不死的,心志是永恒的,于是沅水边沉默而倔强的身影,切入落霞,切入黄昏,切入五千年中国文化沉重而昂扬的背景。

②屈原具有坚定的信念,高洁的情操,“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正是诗人一生血泪铸就的誓言。理想不容于世,他朗吟“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怀抱赤诚而不被人理解,他高歌“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然而同是志趣高洁,同是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屈原直截了当终不能流于陶潜“悠然见南山”的境界,也无法享受林逋“梅妻鹤子”的韵质,他无法超凡脱俗,他关心的永远是世间事——楚地的安危,人民的冷暖。于是他将自己置入了一个最痛苦的境界:遭贬谪却心忧朝政,处一隅而胸怀天下。他耳边索绕的不是松涛飞泉,而是农人的哀号,小儿的啼叫;他眼前浮现的不是明月花径,而是强秦眈眈的觑视和朝廷不思安危的宴欢戏笑。他的心流血,然而他从没想过拯救自己——因为他心中的“他”,早已不是他个人。楚国才是他,黎民才是他,天下才是他。楚国亡了,他自沉汩罗江——这不是轻生,不是自戕,因为他,已失去了自己。这样一个自己,吟不出脱俗超逸的诗句,写不出毕丽的精美的辞章,他只是用血书写,书写他自己——一个热烈高洁,“不合时宜”的灵魂。

③尼采曰:“一切文字,吾爱以血书者。”屈原便镌刻着这样的文字,并携着那汩罗江上的“万古悲风”,顺着两千多年历史的长河,走进每一个爱他、歌他的中国人心中。

18、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

①回眸(    ) ②倔强(    ) ③铸就(    ) ④萦绕(    )

19、从第②段来看,第①段划线句中屈原的“不死的心”和“永恒的心志”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0、本文作者将屈原与“陶潜(陶渊明)”、林逋作比较,那么谁的人生境界更高呢?你是

从哪些语言中看出来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为什么说屈原“自沉汨罗江”“不是轻生,不是自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用血写书”的屈原和“以文字书写”的文人,有何不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一)木兰诗(12分)

万里赴戒机,关山渡若飞。溯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妹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3、找出画线句子的错别字:(2分)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24、指出文中流传至今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它的意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请说说诗歌最末一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文中有许多对偶句,请举一例加以赏析品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木兰的形象集中了中华民族哪些优秀品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后息为胜(8分)

郑人有相与争年者。一人曰:“吾与尧同年。”其一人曰:“我与黄帝之兄同年。”讼此而不决,以后息者为胜耳。

28、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郑人有相与争年者( ) ②其一人曰( )

③我与黄帝之兄同年( ) ④以后息者为胜耳( )

29、你认为“后息者”是否是真正的胜利者?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

请以“我能行”为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七 年 级 下 第 二 单 元 测 试

1、鸣 透 饶

2、C 3、B 4、A 5、B

6、①《黄河大合唱》光未然②都德 法③李大钊④端木蕻良⑤郭茂倩《乐府诗集》⑥影入平羌江水流⑦此夜曲中闻折柳⑧略

7、略

8、正视自己的才能;不要对自己估计过高;要谦虚、谦逊。

9、如:一个家庭,4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都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凰,但不希望误入歧途,所以保护得很周到,其实温室里长大的花朵是没有棱角的,也经历不起风雨坎坷。10、忘不了先生,也忘不了先生的爱国情怀,小弗郎士的爱国热情十分高涨。11、“忽然”表明学生听课十分认真投入,沉浸在学好法语的爱国热情之中。“钟声”响了意味着最后一课的结束,人们将失去学习法语的机会了,做了亡国奴。

12、依次是:CADB

13、C

14、先生意识到人们将失去学习法语的机会了,家乡的人们做了亡国奴,自己再也不能为家乡的人们服务了。

15、完全理老师爱国主义精神的崇高与伟大。

16、C

17、点明中心,将爱国主义情感渲染到顶点,抒发了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18、mōu jué zhù yíng

19、“不死的心”指屈原具有坚定的信念,高洁的情操;“永恒的心志”指他关心的永远是楚地的安危,人民的冷暖。

20、屈原的人生境界更高。屈原直截了当终不能流于陶潜“悠然见南山”的境界,也无法享受林逋“梅妻鹤子”的韵质。

21、因为他心中的“他”,早已不是他个人。楚国才是他,黎民才是他,天下才是他。

22、“用血写书”的屈原有坚定的信念,高洁的情操,永远不同流合污,永远爱国;“以文字书写”的人只停留在精美的辞章而已。

23、“戒”改为“戎”

24、扑朔迷离,指事物错综复杂,很难分清楚。25、比喻,赞美木兰乔装之巧妙。点明文章中心。

26、略

27、勤劳、热爱家乡、热爱国家、英勇、不慕荣利。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36660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