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中学七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测试题(卷面分五分)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4分)( )
A、池沼(zhǎo) 承载(zǎi) 贻误(yí) 镂空(lòu)
B、鉴赏(jiàn) 颠簸(bò) 威慑(shè) 嶙峋(lín)
C、轩榭(xiè) 桥墩(guō) 黏液(nián) 蔓延(mán)
D、丘壑(hè) 比拟(nǐ) 掘洞(qū) 叠嶂(zhāng)
2.根据下面每句话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8分)
比喻两种敌对力量,互为条件,交替消长。 ( )
照着自己一向的做法去做。 ( )
先动手以制服对方。 ( )
弯下手指头计数时,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居首位。 ( )
3.下面没有说明事物特征的句子是 (4分)( )
A、针鼹的外形和刺猬差不多,长300~450毫米,宽不到70毫米,雄的略大一些。
B、我有飞得快、爬得高、打得准的绝技,具有强大的威慑力量。
C、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D、“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的本领也在不断提高。
4.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8分)
⑴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 )
⑵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承担重量。把这板凳放大,“跨”过一条河,或是一个山谷,那就形成一座桥。 ( )
⑶外界干扰对我不起作用,飞行一万多公里,弹头命中目标的误差不超过,甚至只有。 ( )
⑷一旦遇到敌害,如老鹰啦,蛇啦,蜥蜴啦,它就可以蜷成一团,像刺猬一样,全身根根尖刺一致朝外,敌人也就对它无从下手了。 ( )
5.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准确性: (6分)
⑴苏州园林和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⑵将来的桥不一定是直通通的,而是可以弯曲的,车子过桥就转个大转弯。
第二部分:(一)
⑴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 ),讲究假山池沼的( ),讲究花草树木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⑵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的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6、在第一段文字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语。 、 、 、 (4分)
7、说明事物应抓住特征。选文第一段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 ”。句中“ ”二字贯穿全篇,全文紧扣这两个字分项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选文第二段中的“ ”一句和最后一句话照应了这一特征。
8、第二段可分为两层,这两层之间关系是 。在假山的堆叠部分,文中“ ”一句从游览者的感受的角度突出了假山的堆叠的艺术效果。在说池沼的特点部分,文中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一句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 。 (12分)
9、第二段说明的中心内容是 (4分)( )
A、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B、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艺术美
C、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安排体现了设计者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D、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出出自然美
10、第二段文字对第一段文字中“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作了具体介绍,对此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4分)( )
A、苏州园林有假山,有池沼,山水映衬,互相配合。
B、苏州园林中假山的堆叠注意了与竹子花木相配合,使人产生“身在山间”的实感。
C、苏州园林中的池沼与桥梁、石岸、石头或花草金鱼等景致的配合,富有自然之趣。
D、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注意互相配合,讲究对称美。
11、“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句中“艺术”和“技术”不能互换的原因是 。 (3分)
12、两段中划线的两个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依次是 、 。(2分)
13、说明事物要注意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这两个文段采取的是 顺序。从全文看,这两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是 。 (2分)
14、“如在图画中”、“鱼戏莲叶间”加上引号的作用分别是 、 。(2分)
15、从语言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4分)( )
A、第一段中的“一切”“决不”等词语表达了十分肯定的语气,对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有着重要的作用。
B、第二段中的“大多”“往往”等词语用得极有分寸,既不夸大又不缩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
C、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可以平平实实,也可以生动活泼。选文的语言以平实为主。
D、第二段最后一句话中的“又”字,既呼应了前文中石岸的修砌、石头的布置和花草的栽种都已“入画”的介绍,又强调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的成画效果,体现了语言运动的连贯性。
(二)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两端宽,中部略窄,宽。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介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16、语段从历史、 、 、设计者几方面全面介绍了赵州桥。作者以赵州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因为它是中国石拱桥中典型的 石桥。
17、对语段所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第16题6分) (4分)( )
A、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B、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
C、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 D、下定义、打比方、分类别、列数字
18、语段中主要用说明的表达方式,此外,还用了 和 。(3分)
19、语段第二段在介绍赵州桥时,结构特点是 (4分)( )
A、分——总 B、总——分——总 C、总——分 D、总——分——分
20、对“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4分)( )
A、修造很奇怪,人们不知道为什么要修造
B、修造得独特,人们不知道是谁修造的
C、修造得奇怪独特,人们不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D、修得跟寻常不一样,人们不理解它是怎么做成这个样子的
21、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4分)
22、语段中的两处引用,所指的角度不同,前一句是为了说明赵州桥 ,后一句是为了说明赵州桥 。 (3分)
第五单元测试题答案
1.A
2. (1)此消彼长 (2)我行我素 (3)先发制人 (4)首屈一指
3.D 4.⑴作比较⑵打比方⑶列数字⑸举例子
5.⑴起修饰作用,说明苏州园林中还有使用彩绘现象的。⑵起限制作用,说明将来的桥也还有直通通的。两个词语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布局、配合、映衬、层次
7、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图画;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8、总分;攀登时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种些花草。
9、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艺术美。
10、D
11、“艺术”比“技术”有更高层次的要求,这样符合句意。
12、举例子;摹状貌 13、逻辑;总分
14、强调;引用 15、C
16.结构、外形、独拱
17、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举例略
18、议论、记叙 19、C
20、修得跟寻常不一样,人们不理解它是怎么做成这个样子的。引用在这里说明桥的构造奇特。
21、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