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七年级 > 语文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测试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是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设计的综合性语文试卷,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诗词朗读节奏、病句修改以及阅读理解能力。试卷内容涵盖了古文理解、诗词赏析、修辞手法及写作技巧等方面,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语文素养。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份试卷考察了学生对古文、诗词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基础的语文知识,包括拼音、词语解释、病句修改等,同时也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全能培优测试卷 第六单元

总分:100 姓名: 得分:

基础知识(24分)

1、给加点字注意(2分)

德馨( ) 鲜有闻( )

大骇( ) 跳踉( )

2、选出加点词释义有误的一项( )(3分)

A、计之(考虑) 鲜有闻(少)

B、远遁(逃走) 山气日夕佳(气象,景色)

C、宜乎众矣(当然) 会宾客大宴(适逢、正赶上)

D、意少舒(稍,略微) 妇拍而呜之(小声哭)3 、填3、填空题(6 分)

① 予独爱 , 。

② 海日生残夜, 。

③ ,草色遥看近却无。

④ ,悠然见南山。

⑤ 夕阳西下,

4、对下列诗词音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 3 分)

A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 、枯藤/老树/吞鸦,小桥/流水/人家。

C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D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5、下列每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4 分)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3 分)

A 、《 黔之驴》 选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的《 柳河东集• 三戒》 ,是一篇寓言。

B 、《 陋室铭》 结尾用“何陋之有?”予以强调,表达了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叙,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种道理。

D 、《 口技》 一文描写了一场生动逼真的口技表演,作者从侧面写出了口技表演者发出的声响,以体现口技表演者精湛的技艺。

7、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是( )(3 分)

A 、上中学以来,他一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训练。修改:删去“一直”或删去“始终”。

B 、通过这次小提琴比赛,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修改:删去“通过”或删去“使”。

C 、到了退休年龄的他,精力和身体都还很健壮。修改:将“健壮”改为“充沛”。

D 、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建设服务。修改:将“一切”放到“人类的”后面。

阅读理解(71分)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谁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8、解释句中加点的字。(4 分)

斯是陋室( )② 惟吾德馨( )

③ 调素琴( )④ 无案犊之劳形( )

9、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表达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R 、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 、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心情。

D 、表现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志趣。

10、)月原文语句填空。(3 分)

写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_ _ _ _ _ _ _ _ _ " ;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写室中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

11、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3 分)

( l)谈笑有鸿濡,往来无白丁。_ _ _ _ _ _ _ _

(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 _ _

( 3 )孔子云:“何陋之有?"

12、翻译句子。(4 分)

( l )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 2 )何陋之有?

(二)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吃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鸣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17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

( ' )妇抚儿乳( ) ( 2)儿含乳啼( )

( 3 )众妙毕备( ) ( 4 )以为妙绝( )

18 、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4 分)

19 、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4 分)

20 、文中最能体现口技表演者摹拟效果的一句话是(四个字)( 3 分)

21 、翻译下列句子。(4 分)

( l )遥闻深巷中犬吠

( 2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三)( 35 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衰玩焉。予谓菊,花之陶陶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嗯!菊之爱,陶后鲜有联。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2 、解释加点的词:( 3 分)

出淤泥而不染 (染: )

菊之爱,陶后鲜有联 (陶: 鲜: )

香远益清 (益: )

23 、“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2 分)

A 、出淤泥而不染 B 、温故而知新

C 、灌清涟而不妖 D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4 、翻译下列句子。(6 分)

( l )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

译文:

( 2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译文:

( 3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

25 、用原句回答。(8 分)

( l ) ,比喻君子庄重而令人敬爱。

( 2 ) ,比喻君子不与世同流合污,不孤高自许。

( 3 )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美名远播。

( 4 )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2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 、文中的两个“独”,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第二个“独”字又表明作者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B 、文章除了写莲,还写了“菊”和“牡丹”,这两种花的作用是映衬。

C 、文中三个“而”都是表递进的连词。

D 、“中通外直”的“通”是“没有阻碍”,可译成“空”。

27 、作者在语言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 来自比,又用 和 来衬托。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喜爱的原因。(5 分)

最喜爱的花:

喜爱的原因:

、理解填空。(4 分)

第一段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扑的语句

是 ,描写莲花正直的

语句是

② 短文以莲为描写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

③ 从上下文连续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 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 。

29 、本文在写法上的主要特点是

通过对莲花高洁脱俗的节操的赞誉,表达了作者自己对

的鄙弃,也表现了作者 的操守。(5 分)

填空:(5分)

潮平两岸阔, 。

《饮酒》中表示作者发现人生真谛的句子是:

《次北固山下》里表现乡愁的句子是: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37024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