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七年级 > 语文

语文:第18课《竹影》导学练(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围绕《竹影》这篇课文展开,涵盖了生字注音、多音字辨析、形似字区别、解词、重点句子分析、课文背景知识、课文结构分析、写作特点、写作特色、习题提示和同步达纲练习等内容。试题类型丰富,从基础的字词辨析到深层次的文本理解,全面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所涉及的知识点

本文通过孩子们在月下画竹影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色,强调艺术来源于生活,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美、感受美。

第18课《竹影》导学练测

【字词综合运用】

(1)注音

蘸(zhàn) 惬意(qiè) 水门汀(tīng)

朱砂(shā) 肥硕(shuò) 口头禅(chán)

一缕(lǚ) 疏密(shū) 丰子恺(kǎi)

(2)多音字辨析

(3)形似字区别

(4)解词

幽暗:昏暗。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包罗:包括(指大范围)。

口头禅:原指有的禅宗和尚只空谈禅理而不实行,也指借用禅宗的常用语作为谈话的点缀。今指经常挂在口头的词句。

参差不齐:长短高低不齐。

【重点句子分析】

(1)用一颗充满了童真的童心,去发现、享受无限的童趣。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我”和弟弟以及小伙伴华明在月夜里相聚,“今晚干些什么呢?”孩子们的兴趣是成年人意料不到的。弟弟发现了一个只有孩子才能注意的问题:“细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这是什么道理?”成年人也许不会注意这样的事情,谁又有这样的细心这样的时间去注意月光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这样的问题大概成年人听了,也许不以为然地一笑了之,而孩子们却会追根究底的。“大家蹲在地上争论了一会儿,没有解决。”如果成年人争论一个问题,一定会水落石出的,“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如果是成年人一定挨批评,做事三分钟热度。但是孩子的天性并非如此,他们对世界如此好奇,不可能要求他们像成年人那样专注某件事。搞不明白不一定非弄明白,吸引他们的事多着呢。作者把孩子的心理和性格写得真实恰当。

(2)“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

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两种审美体系,两种不同的绘画形式。中国画重写意,强调神韵,主观性强;西洋画重写实,强调形似,客观性强。

(3)“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太阳落山、月亮升起,院子里的光线由明转暗、天气由热转凉的变化。

【课文背景知识】

(1)作家作品

丰子恺(1898~1975),我国现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理论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车厢社会》《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率真集》;画册《人间相》《都会之音》;艺术理论论著《艺术趣味》《艺术丛话》等。

(2)缘缘堂

缘缘堂是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在故乡石门湾的故居,建于1933年春,1938年1月毁于战火。丰子恺在缘缘堂度过了他创作的黄金时代,曾多次作文表达缘缘堂被毁的心情,对缘缘堂的感情可谓深厚。因此,丰先生有不少以“缘缘堂”为题的散文集,晚年,也喜欢以“缘缘堂老人”自称。

(3)中国画

中国画盛用线条,用以代表两物象的界限;不注重透视法,作画同作诗一样,想到哪里,画到哪里;画人物,不用写实法而用象征法,只求表现出人物的姿态神韵,不求形似逼真;不重背景,大量留白,以求传神、印象鲜明;题材以自然为主,旨趣高远。

【课文结构分析】

(1)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写晚饭后“我”和弟弟到院中乘凉。

第二部分(2~7段),写几个小伙伴月下画竹影,并与父亲一同探讨中国画。

第三部分(第8段),写画竹影后的体会。

(2)中心意思

这篇文章以几个少年充满童真童趣的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说明艺术并非高不可攀,儿童也可以有艺术上的发现,进行艺术的创造,关键是要培养在生活中感受艺术的能力。

(3)写作特点

①作者从极平常的生活取材,用细腻流畅的文字,将人物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描摹得生动传神,有一种灵韵渗透其中。

②行文简洁又传达弦外之音,情理并重。

【课文写作特色】

1.深入浅出,谈中国画。

2.童真童趣,钻研艺术。

3.生动形象,比喻恰当。

【课本习题提示】

一、参见本课“(四)结构思路”。

二、注意课文充满儿童情趣的描写,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加深认识。解答时根据自己的体会来完成,不强求统一。如:“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

三、培养从生活中感受艺术的能力,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具体答案略。

【同步达纲练习】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蘸笔( ) 惬意( ) 水门汀( )

撇弃( ) 硕大( ) 口头禅( )

(2)给下列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3)在下列句中的空白处填上合适的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①他不待我们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_____________地摇他的双脚。椅子背所______________的那根竹,跟了他的动作而_______________,上面的竹叶______________出萧萧的声音来。

②月亮已经升得很高,_________________在一丛竹叶中。竹叶的摇动把她________________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______________地映入我们的眼中。

③华明的注意力却______________了别处,他从身边_______________一支半寸长的铅笔来,在水门汀上____________地描写自己的影。

④“明天白天来看这地上描着的影子,一定更好看,但希望天不要___________________雨,_________________去了我们的‘墨竹’,大家明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我回到堂前,看见中堂__________________着的立轴——吴昌硕_________________的墨竹,似觉更有__________________。那些竹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集合的__________________,似乎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一种美的__________________,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气。

(4)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

B.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

C.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

D.“这一枝很像校长先生房间里的横幅!”“这一丛很像我家堂前的立轴!”

(5)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儿童的视角,风趣的表达,把文章写得意趣盎然,同时也讴歌了儿童的天真烂漫。

B.文中的爸爸在儿童的游戏中把他们引入艺术的殿堂,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教育方法。

C.文章体现出了儿童和成人不同的心理和性格特点。

D.儿童由于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是不可能进行艺术创造的,艺术创造只属于成年人。

参考答案

(1)zhàn qiè tīng piē shuò chán(2)cān参加 cēn参差 shēn人参;chā 差别 chà差劲。chāi差遣 cī参差(3)①剧烈 靠 发抖 作②隐切 闪烁③转向摸出 热心④落 洗 会⑤挂 描 意味方向 疏密 浓淡 肥瘦 形体 意义 姿态 活(4)D(5)D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37119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