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七年级 > 语文

锦州实验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包含了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文言语录的理解与翻译、现代文阅读理解和写作四个部分。基础部分包括了字词注音、词语书写、词语运用、病句修改、名著阅读以及古诗文默写等内容;文言语录部分考察了《论语》中的内容及其相关成语;现代文阅读理解部分涉及了文言文和现代文两种文体,考察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分析和评价能力;最后的写作部分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意和写作技巧。

所涉及的知识点

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古文理解能力、现代文阅读分析能力和写作技巧。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考生注意:请在答题卡各题目规定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30分)

1. 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2分)

A.瑟缩(sè)  虐杀(nüè)  宽恕(shù)  不辍(chuò)

B.炫耀(xuàn) 揶揄(yē)   寂寞(muò)  冗长(rǒng)

C.戏谑(xuè)  憧憬(chōng) 黯淡(àn)  蓑衣(suō)

D.穹隆(qióng) 隧道(suì)  灼热(zhuó) 撰文(zhuàn)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窸窣 回蔽 预兆 崭露头角 B.周济  班驳  蜂拥 寥寥无几

C.嘲讽  纶巾  裁缝  望洋兴叹 D.冥目  挺拔  蹒跚  孔武有力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 近期同学们的作文中频频出现网络热词,老师们对这一现象争论激烈,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 《我的老师》这篇课文,文句朴实,情感真挚,同学们朗读时语调抑扬顿挫,到班听课的老师都被深深地感染了。

C. 关于“送餐”问题,学校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安静”的学习环境,家长们也是责无旁贷。

D. 莎莉文老师对海伦·凯勒的关心无所不至,从教她认识“洋娃娃、杯子”这些单词,到带她感受大自然的“水、风暴”等。

4.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由于香港“占中”学生受到部分国外分裂势力的蛊惑,才使他们对自己的不法行为执迷不悟。(去掉“由于”)

B.网购之所以让那么多网友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在下单后输入帐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删去“因为”)

C.同学们要注意节约,坚决杜绝不浪费水电、粮食等行为。(删除“不”字)

D.“最美实验人”“绿色课堂”“阅读精典”这些活动自开展以来,一直受到师生的广泛呼应。(将“呼应”改为“响应”)

5、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2分)

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140个字,甚至可以三言两语。它代表了个人最真实的即时言论,人们可以用微博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无论是用电脑还是用手机,只要能上网,人们就可以像发短信一样发微博,非常方便。 o m

从材料中摘录4个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词语。 、 、 、

6、走进名著 (4分)

(1)《 》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下面冰心的小诗,它以比喻的修辞方法,歌颂了 。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心中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2)“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一滴浑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副像海泡似的大鼻孔的鼻尖上。”

这段文字出自作家 之手,文中的“我”指的是主人公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连接,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风筝》——鲁迅——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B.《春》——老舍——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

C.《世说新语》——刘义庆——宋朝文学家

D.《空城记》——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

8. 古诗文默写填空(9分)

⑴ ,应知故乡事。 ⑵何当共剪西窗烛, 。

(3)子曰:“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4)写出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阐明如果是心心相印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咫尺之意的诗句是: , 。

(5)写出《木兰诗》中表述我国古代将士为国戍边,血战沙场,九死一生,胜利归来的诗句是: , 。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诗人借用典故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又慨叹了时光流逝的句子是: , 。

9.根据下面提供的情景,请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2分)

某校在学校礼堂举行“文明美德伴我成长”的主题演讲比赛。进行到一半时,不少同学在下面讲笑话,影响了会场秩序。假如你是主持人,你该怎么对大家说?

10.综合性学习。(3分)

开学了,同学们在新的学校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老师在课堂上布置了下列题目,请你也试着做做。

(1)请写出与友情有关的成语一个或古诗词连续的两句: 。(1分)

(2)请仿照下列例句再续写一句。(2分)

例:友谊如彩绸,我们共同剪裁缝制成一件件绚丽的衣衫; , 。

二、阅读分析。(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录,回答问题。(12)[来源:学+科+网Z+X+X+K]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是 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2分)

12.解释加点的词:(4分)

(1)不亦说乎 (2)学而不思则罔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人不知而不愠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新*课*标*第*一*网]

14.请根据下列成语的出处,写出成语(2分):

示例:出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成语:(2)三人行,必有我师。

出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成语:

出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成语:

15.《论语》讲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为人处事等方面的道理。请从选段中选择一例,结合自己的经历,就某一方面阐述的道理谈谈对自己的启迪。(2分)

例:我选第____ 则,启迪: 。

(二)阅读下面现代文,回答问题。(13分)

惜春小札

/李国文

春天是不知不觉来的,她走的时候,也是悄没声儿地离去。既不像秋天落下那么多的黄叶,“无边落木萧萧下”,造下满天声势;也不像冬天,一阵烂雪,一阵冻雨。

典型的春天,应该在长江以南度过。没有阴霾的天气、泥泞的道路、苍绿的苔痕、淅沥的雨声,能叫春天吗?没有随后的云淡风轻、煦阳照人、莺歌燕舞、花团锦簇,能叫春天吗?只有在雨丝风缕、春色迷人的江南,在秧田返青、菜花黄遍的水乡,在牧童短笛、渔歌唱晚的情景之中,那才是杜牧脍炙人口的《清明》诗中的缠绵的春天、撩人的春天。

然而,在北方,严格意义的一年四季,春天,是最不明显的,或许也可以说并不存在的。“五九六九,沿河看柳”,这是对地气已经转暖的南方写照。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而在北方,河里的冰,才刚刚解冻。等到它完全融化的日子,春天也差不多过去大半了。

春天里有未褪尽的冬天,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人们管这种天气现象叫做“倒春寒”。于是,本来不典型、不明显的春天,又被冷风苦雨的肃杀景象笼罩。

北京的颐和园里,有一座知春亭。但知春亭是否“知春”呢?好像也未必。通常都是到了“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的那一会,才在昆明湖的绿水上垂下几许可怜巴巴的柳枝,令北京人兴奋雀跃不已,大呼春天来了,其实,“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承德的避暑山庄里,有一幢烟雨楼。不过名为烟雨楼,但至少在春天里,是没有烟雨的。“烟雨”二字,也只是一厢情愿罢了。在高寒地带,只有塞外的干燥风和蒙古吹过来的沙尘,决不会有那“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的烟雨葱茏的风景。

看来,北方的春天,就像朱自清那篇《踪迹》里写的那样,她“匆匆地来了,又匆匆地走了”。

因此,捉住春天,把握春天,然后,充分地享受春天。

虽然李商隐告诫过,“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但春天,是唤醒心灵的季节,是情感萌发的季节,也是思绪涌动的季节,更是人的生命力勃兴旺盛的季节。

人的生命之钟,如果能够耳闻的话,可以相信,在这个季节里,响动的准是黄钟大吕之音、振聋发聩之声。甚至血管里跳动着的激流,也会蕴涵着前所未有力量。此时此刻,若是去爱,一定是炽热生死的爱;若是去恨,一定是刻骨的恨。若是去追求,去拼搏,去干一番事业,你会从你的身体里,获得超能量的“爆破力”。这种“神来之力”就是人类的春天效应。

人的一生,何尝不是如此呢?也有其春华秋实的生命过程。那么青春年少的日子,也就是最美好的春天了。然而,一生中的这个春天,似乎比北方真正的春天还要短促得多。

人,有各式各样的活法,这是每个人的选择。无论怎样的一生,你千万要珍惜你生命中属于春天的那一瞬即逝的岁月。因为,青春只有一次,一去便不复返。

使你的青春放出光华,享受青春的美,那才是生命最大的欢乐。

(选自《中华美文》,有改动)

16.根据诗歌的特点判断,“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岭头云”与文中的哪句出于同一首诗。(1分)

17.(1)细读文章,用文中的词句概括出江南的春天和北方的春天各有哪些特点? (4分)

(2)作者先写江南的春天,又写北方的春天有何用意? (2分)

18.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19.文章将描述自然和表达哲理巧妙的结合,你从文中得到了怎样的感悟?(3分)

(三)阅读下面现代文,回答问题。(15分)

风是很重很重的

/陈亦权

⑴夏末秋初是山林探险的好季节,我和几位驴友一起,来到了贵川交界处的一个偏僻深山里探险旅游。   ⑵走进山林后的第三天,我们发现了一个小村子,在村外的空地上,几只羊儿正在吃草,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坐在一块石头上,翻看着一本破旧的数学书,他的衣服沾满灰尘和污屑,却长得圆头圆脑,非常可爱机灵。他睁着一双大眼睛,好奇地看着我们。  

⑶经过交谈得知,小男孩开学读二年级。我给他出了几道简单的算术题,还有几个拼音测试和组词造句的语文题,小男孩全都回答了出来,看来学习成绩还不错。

⑷见这些都没法难住他,我就给了他几道比较玄的问题:“你知道什么东西最轻吗?”   ⑸“鸡毛!不,羊毛!”小男孩歪着头说,“还有蒲公英!”   ⑹我笑笑告诉他,这些东西的确很轻,但却并不是最轻的,例如空气、烟雾,还有风,这些东西才是最轻的。   ⑺小男孩睁着一双大眼想了想后,有些不赞同地说:“空气很轻,但风却很重很重的!”   ⑻ “风只是流动的空气,和空气是一样的!”

⑼小男孩显然对我的话非常不屑,他用极不信任的眼光看了我一眼,然后站起来坐到了另一边的大石头上,再不理睬我,嘴巴里还轻轻地重复了两遍那句话:“风是很重很重的!”   ⑽休息够了,我就和驴友们接着赶路。离开村口三四里路之后,我们突然发现身上已经没有水了,最要命的是,我们走进了一片干燥的秃岩山,别说山涧泉眼了,就连一棵小树都看不到。我们决定往回走,到那座小村里去取水。   ⑾翻过一座小坡,终于看见有一座泥房子还开着门,门口有一间矮草棚,关着十来只羊,而在大门里侧的地上,则铺着一张竹席,上面躺着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和一位小男孩,竟然就是我们之前在村口遇见的那位小男孩,他睡得很香甜,老人用一把麦秆扇为他扇着风。   ⑿见有陌生人到来,老人连忙站了起来。我们说明来意以后,他非常热心地把我们带到厨房,给我们的水壶灌水,灌到第三只的时候,水壶突然从他的手中滑落到了地上,老人连忙弯腰捡起来,面带愧色地接着灌水。

⒀老人则回到竹席上,一边轻轻地对我们介绍附近的地形山势,一边继续用麦秆扇给小男孩扇着风。没多久,他手中的扇子又突然滑落了下来,掉在小男孩的肚子上,小男孩被惊醒了,他先是惊讶地看了我们一眼,然后心疼地对老人说:“爷爷,我说了我不热,你不要为我扇扇子了!”

⒁“好,好,爷爷不扇了,你接着睡吧!”老人慈祥地微笑着说。   ⒂小男孩逐渐睡去,虽然他说自己不热,但睡去后,额头就冒出了细微的汗珠,老人又拿起麦秆扇,轻轻地给他扇着风。老人边搧着风边对我说起了自己的孙子:孩子命苦,父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被滚落的山石砸中,双双离开了人世,留下他们祖孙俩相依为命。家里穷,买不起电风扇,所以热天里都要给孩子扇扇子,可从今年开始,老人的双手有些不对劲,经常莫名其妙地抖动,握不牢东西,以前一只手可以拎起50斤稻谷,现在连给孩子扇点风都觉得特别费力,使不上劲。不过小孙子特别懂事,再热的天也不让爷爷给他扇扇子,怕累着了爷爷。   ⒃老人说到这里,眼眶变得潮湿起来,但脸上却浮现出一种欣慰的微笑!他的脸黝黑黝黑的,爬满皱纹,他那双粗糙而且布满青筋老茧的大手,因为怕扇子掉落而使劲地攥着扇柄。此情此景,我不禁再次回想起了小男孩的话:“空气很轻,风却很重很重的!”我猛然间意识到,他说的是对的,风确实很重很重,甚至比50斤稻谷还要重,重得连他的爷爷都不太拿得动!   ⒄在起身离开的时候,老人走到门口替我们指路,我趁这时间从口袋里掏出三百元钱,悄悄地塞到了小男孩睡觉的那张竹席下——这足够他们买一把电风扇了!   ⒅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在做慈善,我只是觉得,风不应该有那么重,而我所做的,只是力所能及地让风轻一点,再轻一点…… (选自《读者》有删改)

20.文章以“我”为线索人物,按照地点的转换叙述故事,请根据提示填写。(3分)

21.选文第⒃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2.爷爷的手生病了,文中之前设了两处明显的伏笔,,请从文中找出并写下来。(2分)

(1)

(2)

23.结合上下文,体会⒃段中两个句子中“风很重很重”的含义有什么不同?(4分)

(1)此情此景,我不禁再次回想起了小男孩的话:“空气很轻,风却很重很重的!

(2)我猛然间意识到,他说的是对的,风确实很重很重,甚至比50斤稻谷还要重,重得连他的爷爷都不太拿得动!

24.试分析结尾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考生注意:请在答题纸各题目规定答题区域内作答。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30分)

1.(2分) 2.(2分) 3.(2分) 4.(2分)

5.(2分) 、 、 、

6.(4分)(1)《 》、

(2)

7.(2分)

8.(1) (共9分,每个空1分)

(2)

(3)

(4) , 。

(5) , 。

(6) , 。

9. (2分)

10. (1分)(1) 。

(2分)(2) ,

二、阅读分析题。 11.(2分)

12.(4分)(1) (2)

(3) (4)

13.(2分)

14. (2分) 、

15. (2分)我选第 则,启迪:

16.(1分)

17. (1)(4分)

(2)(2分)

18.(3分)

19.(3分)

20. (3分)

21. (4分)

22.(2分)(1)

(2)

23.(1)(2分)

(2)(2分)

24.(2分)

.

三、写作(30分)(写在作文纸上)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30分)

1.B 2.C 3.D 4.B 5. 短小 真实 即时 方便 6.(1)繁星.春水 (崇高的)母爱。(2)高尔基 阿寥沙 7.D 8.(1)君自故乡来 (2)却话巴山夜雨时(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4)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6)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9.示例:同学们,今天演讲的主题是“文明美德伴我成长”,讲文明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请大家尊重选手,认真倾听。

10.(1)如肝胆相照、情同手足、志同道合、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同甘共苦、生死之交、莫逆之交、义结金兰等。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等

(2)示例:友谊如彩绸,我们共同剪裁缝制成一件件绚丽的衣衫;

友谊如花种,我们共同播撒,培育出一个个五彩的花坛;

友谊如油彩,我们共同调色,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二、 阅读分析。(40分)

(一)11.儒 春秋 12.(1)通“悦”,高兴。(2)迷惑不解。(3)以……为乐。(4)怨恨,心里不满。 13. 选择他们的优点听从并采纳,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有就加以改正。 14.温故知新;不亦乐乎 15.略,言之成理。

(二)16.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17. (1)江南的春天更典型,有明显的过渡,有着缠绵、撩人的特点;北方的春天在一年四季中过渡不明显,不典型,时间太短促,匆匆而过。(各2分)

(2)对比,意在突出北方春天的短促。

18.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春天的“神来之力”,强烈地表达了作者“惜春”的感情(喜爱与赞美)。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37370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