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七年级 > 语文

七下第二单元试卷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涵盖了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主要涉及语文基础知识、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其中包括字音字形辨析、词语运用、句子排序、名句默写、综合实践以及两篇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通过这些题目,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

所涉及的知识点

本试卷考察了学生对字音字形、词语使用、句子排序、名句积累、综合实践能力以及现代文和古诗文的理解能力,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语文知识和语言表达(24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炽痛(chì) 九曲连环 讪笑(shàn) 臃肿(yōnɡ)

B.嗥鸣(háo) 亦复如是 瞬息(sùn) 肿胀(zhànɡ)

C.蚱蜢(zhà) 荒草萋萋 澜语(lán) 崎岖(qí)

D.叮嘱(zhǔ) 来势凶凶 斑斓(lán) 菜畦(qí)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B.比亚迪,这个曾经神话一样的品牌,而今已经泯然众人矣。

C.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

D.香江家居城人迹罕至,因为香江家居比其它市场要便宜最少30%,而且质量过硬。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群居织巢鸟是一种只有麻雀大小、长着黑色鸟喙的土褐色小鸟,拥有“建筑大师”的称号。__________________。巢室一个挨一个杂乱地连在一起,就像蜜蜂的蜂巢,如同一个个互通的迷宫。

①但它的内部结构异常复杂,而且针对不同的用途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

②群居织巢鸟之所以被冠以“建筑大师”,是因为它们建造的鸟巢是硕大的。

③从远处看,鸟巢就像一个挂在树上的大草堆。

④最大的鸟巢周长达,数英尺高,有100多个巢室,可居住400多只鸟。

⑤爬到树上,从鸟巢的下面抬头往上看,就会看到许多通向各个巢室的入口。

A.②③④①⑤  B.②④①③⑤  C.②④③①⑤  D.②⑤③④①

4.下面句子改句与原句相比,意思发生了变化的是(   )。(2分)

A.原句:他有一种奇怪的渴望:想到水里去游泳。

改句:他有一种想到水里去游泳的奇怪的渴望。

B.原句: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

改句:今天,我们的老师穿上了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

C.原句:大地的精华,天空的灵性,仿佛都凝聚在它们晶莹的银光之中。

改句:在它们晶莹的银光之中,仿佛凝聚着大地的精华,天空的灵性。

D.原句:我未曾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经常抱怨自己的命运。

改句:我怎么从来没见过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自己的命运呢?

5.对下面语段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我有过数次到医院看望病危亲友的体验,每一次,看着病魔缠身的亲友,我不断地问自己:此情此景,我该说什么?但每一次,我都只能不知所措地呆立在那里。

教授是产科医师,她在大学专门负责教育、培养特别的护士。当我将困惑告诉费她时,她回答:“我通常会告诉我的护士学生,当面对特殊患者时,需要两只眼睛,一只眼睛查看静脉输液,另一只眼睛淌泪。”

这真是一个智慧的建议。在很多时候,我们完全不必为如何说而绞尽脑汁,我们所需要的是两只充满真情的眼睛,它们会将所有的事实毫无遗漏地告诉你所关切的人:我关心你,我理解你,我愿意和你并肩在一起……拥有一颗怜慈、善意的爱心,即使没有说出一个单词,也能表达出千语万言难以表达的真情。

A.真情的眼睛胜过千言万语。

B.我看望病危亲友的尴尬。

C.我教授请教。

D.教授的护士学生对特殊患者充满真情。

6.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9分,每空1分)

(1)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夜洛城闻笛》(1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

(3)________________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

(4)幸福就是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那种乐观,幸福就是李白《峨眉山月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那种依恋,幸福就是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那种骄傲。

(5)因为一想起夜晚,尚有一轮皎洁的月亮透过茂密的树林照耀着自己,顿时感受到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绝妙意境。(用王维《竹里馆》中的句子回答)

(6)江南逢李龟年中借用暮春之景传达时世凋敝、人生凄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综合性学习(5分)

我们天真烂漫,我们朝气蓬勃,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然而有时我们也免不了心生烦恼。不过,有了烦恼不要急,只要我们互帮互助,学会排解烦恼,就会再现“风雨之后见彩虹”的美丽图景。为此,相信你能出色地完成下面任务。

(1)当身边的同学向你倾诉下面某种烦恼时,你会怎么劝说?(2分)

小刚:哎,我看到数学题就头痛,该怎么办?

小红:老师又向家长告状了,真烦人!

小明:爸妈一直在外地打工,好孤独。

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弘松同学缺乏人生理想,没有学习热情,小组同学想写一封信规劝他。你认为下面名言警句中哪三则可以作为规劝的材料?

①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②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③志当存高远。 ④伟大的理想,只有经过忘我的斗争和牺牲才能胜利实现。(乔万尼奥罗) ⑤没有理想,即没有某种美好的愿望,也就永远不会有美好的现实。(陀思妥耶夫斯基)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2分)

秋枣儿红

钟读花

中秋前后,秋枣成熟了。

家乡,到处都栽满了枣树。这个季节里,大红的枣儿缀满枝头,处处是红艳的景象,时时都流溢着枣香。人,站在村西的山包上,俯视,夕阳之下,村庄如云锦轻覆,煞是美丽;人行街头,举手,即能摘下大颗的枣儿,放入口中,咀嚼着,脆生生,甜润润,齿颊生香。

这个季节里,总会让我想到自己的童年。那个时候,我还小,一到枣熟,就会跑到后园中打枣。枣树是后邻家的,后邻家的枣枝伸到了我们家的后园里。我拿起一块石头,用力投向枣枝,枣子便哗啦啦地掉了一地。有时,石头落到后邻家的院落里,便听到“哐当”一声,这,一定是后邻家的泥瓦盆被打破了。后邻家的老婆婆就会吆喝一声:“别打了,盆破了,落枣后给你送一些。”

几天以后,后邻家“落枣”了,果然就派她们家的孩子送来一大瓢。

现在想来,那种朴素、醇和的邻里之情,真是让人低回不已。

秋枣成熟的时候,最忙碌的还是我的祖母。几乎每天,她都会到我们家的那几棵枣树下守望,看是否被孩子采摘,看会不会被风吹掉。一旦风起,她就赶紧跑到枣树下,将那些吹落的枣子拾起,放到锅上蒸熟,分给孩子们吃。蒸熟的枣子又软又甜,滑润绵软,别有一种风味。

这样的跑动,要一直到“落枣”结束,看着一堆堆的枣儿,堆于家中。

这时,祖母也会像后邻那样,拿起一只大瓢,盛满枣儿,一家一户地分送。她迈着颤巍巍的小脚,满脸堆满了得意的笑容,扭动的脚步,似是一种季节的舞蹈。送完邻里,她还要送亲戚,这个时候,祖母会将枣儿盛到竹篮里,篮口覆上一块红布,极是认真、庄重。她要在中秋节前,将这时鲜的枣儿送到每一户亲戚家,让每一位亲人都吃上这大红的鲜枣。她要给自己的亲人,送上一份节日的吉祥,一份季节的问候和祝福。

所以,后来每当我听到那支歌:“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咱亲人尝一尝……”我就想到祖母,忆起祖母那颤巍巍的影像。

如今想来,那个时候的祖母,心中一定充满了无限的幸福。她一定知道:甜美的果实是应当与大家一起分享的,而“分享”就是一种幸福。

晒枣,也是祖母极喜欢的事情。收下的枣儿,要想保存长久,必须晒干,而这,总是要祖母去做的。祖母会找一领“箔幛”,将枣儿均匀地摊放在“箔幛”上,守着枣儿,守着太阳,一天天地将枣儿晒干。这个过程,祖母要不停地挑选,将不够饱满,或生虫的枣儿挑出。我喜欢看祖母晒枣的过程,看这个过程中,祖母宁静而安然的情态。她总是那样地专注,专注的目光里,流淌着一种慈祥和满足,将经久的岁月,沉淀为一种明练和淡然。

晒干的枣儿,大部分要卖掉,换来一些日常的生活用品,用以度日。但祖母总是会保留一些的,待到冬日,室外积雪盈门,室内,全家人围在热乎乎的炕头上。此时,祖母就会捧出一大捧枣儿,提供家人,围而食之。这个冬日,就变得异常温暖,其乐也融融。彼情彼景,日久之后,就凝铸成了一种对家乡永久的思念。

思念家乡:那满村的红艳,那早晨的炊烟,和炊烟下生息的亲人。

(选自《北京日报》)

【注释】箔幛(bó zhànɡ):用摘了穗的高粱杆织成的帘子。

8.文章第一二自然段写了家乡秋枣的成熟,这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篇文章写了与秋枣相关的哪些人和事?(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联系上下文,根据括号中的问题揭示,品析语句。(4 分)

(1)后邻家的老婆婆就会吆喝一声:“别打了,盆破了,落枣后给你送一些。”(句中的“一声”能否删除?为什么?)(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迈着颤巍巍的小脚,满脸堆满了得意的笑容,扭动的脚步,似是一种季节的舞蹈。(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2~16题(16分)

(二)放  学

    ①安安上小学了。半年之后,妈妈觉得他可以自己走回家,不必再接了,毕竟只是十五分钟、拐三个弯的路程。     ②十五分钟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十五分钟。妈妈开始不安。     ③一个小时零十分之后,妈妈拎起汽车钥匙,准备出门找安安。门铃响了,安安进门,看见妈妈生气的面孔,惊讶地问:“怎么啦?”妈妈生气地说:“怎么啦?还问怎么啦!你过来给我坐下!”安安卸下背上的书包,嘟着嘴在妈妈指定的沙发角坐下。他的球鞋一层泥,裤膝上一团灰,指甲里全是黑的。“你到哪里去了?”审问开始。“没有呀。”安安睁大眼睛。“只要十五分钟的路,你走了一小时零十分,你做什么了?”“真的没有呀!”安安渐渐生气起来,声音开始急促,“我跟米夏儿、克利斯、史提方一起走,就这样一路走回家,哪里都没去,什么都没做呀!”他气愤地站了起来。看样子孩子没说谎。“安安,妈妈只是担心,怕你被车子撞了,被坏人拐了,懂吗?”安安点点头:“我知道,可是我真的哪里都没有去。”     ④以后的日子里,妈妈又紧张过好几次,用电话追踪来追踪去,然后安安又一脸无辜地出现在门口。     ⑤妈妈决定亲眼看看孩子怎么走那十五分钟、三个拐弯的路程。     ⑥点半,放学了。孩子们像满天麻雀似的冲出来,叽叽喳喳 吵得像一锅滚水。孩子往千百个不同的方向奔跑跳跃,坐在长凳上的妈妈好不容易才盯住了安安,还有安安的“死党”。四个小男生在前头走,妈妈在后头跟着,隔着一段距离。     ⑦经过一截短墙,小男生一个接一个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再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11点45分。     ⑧经过一个大铁门,里头传出威武的狼狗叫声。米夏儿已经转弯,现在只有三个男生了。三个男生蹑手蹑脚地走向大铁门,一接近铁门,狼狗扑过来,小男生尖叫着撤退,尖叫声中混着刺激的狂喜。狼狗安静下来,小男生又开始蹑手蹑脚地摸向大铁门……狂喜尖叫着撤退。妈妈看看手腕,12点整。 ⑨克利斯转弯,这已到了板栗街。安安和史提方突然四肢着地,肩并肩,头颅依着头颅在研究地面上的什么东西。他们跪趴在地上,背上突出着正方形的书包,像乌龟背着硬壳。地面上有一只黑色的蚂蚁,蚂蚁正用它的细手细脚,试图将一只死掉的金头绿眼苍蝇拖走。死苍蝇的体积比蚂蚁起码大上20倍.蚂蚁工作得非常辛苦。妈妈很辛苦地等着。12点15分。 ⑩史提方转弯。安安踽踽独行,背着他花花绿绿的书包,两只手插在裤袋里,嘴里吹着不成调子的口哨。差不多了吧!妈妈想,再转弯就是咱们的麦河街。安安停下来。他看见了一片美好的远景:一块工地。他奔跑过去。妈妈心一沉。工地上乱七八糟,木板、油漆桶、铁钉、扫把、刷子……安安用脚踢来翻去,聚精会神地搜索宝藏。他终于看中了什么——一根约长的木条。他握住木条中段,继续往前走。12点25分。     ⑩在离家还有三个门的地方,安安停在一株大松树下,仰头往上张望。这一回,妈妈知道他在等什么。松树上住着两只红毛松鼠,它们经常在树干上来来去去地追逐。有时候,它们一动也不动的,就贴在那树干上,瞪着晶亮的圆眼看来来往往的路人。现在,两只松鼠就这么定在树干上,安安仰首立在树下,他们彼此用晶亮滚圆的眼睛瞅着对方,安静得好像可以听到彼此的心跳。    ⑩在距离放学时间一个小时零五分之后,七岁半的安安抵达了家门口。他把一根来长的木条搁在地上,腾出手来按了门铃。(作者:龙应台。有删改) 12.放学回家的路程,妈妈认为只需十五分钟,安安却走了一小时零十分。为什么会 有这样的矛盾?(2分)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①-③段中哪些语句为后文写安安放学路上的经历做了铺塾?(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品读第⑦-⑩段,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细节描写中任选一个方面,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全文十多次写表示时间的词句,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表现母爱,有人认为是表现童真童趣,有人认为是关注 儿童成长。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7~18题。(4分)

题木兰庙

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①。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②上祝明妃③。

【注】①与画眉,指与女伴一起梳妆打扮。②拂云堆,古地名,堆上有明妃祠。③明妃,指舍身报国、出塞和亲的君。

17.下列对诗歌前两句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A.“作”字传神,既显示了木兰的特殊身份,又表现出她“弯弓征战”的非凡本领。

B.“画眉”借取《木兰诗》中“当窗理云鬓”的意境,反映了木兰女儿身的特质。

C.梦里,木兰和女伴们一起对镜梳妆,表明她想恢复女儿身,不愿继续“替爷征”。

D.诗人运用现实与梦境结合的手法,使木兰的形象更为丰满,更为真切,运笔巧妙。

18.诗歌后两句表达了木兰怎样的情感?(2分)w ww.xk b1. co

(二)木兰诗(6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市 ①愿为市鞍马    ⑵机 ①万里赴戎机  ⑶买 ①东市买骏马

   ②东市买骏马       ②不闻机杼声     ②欲买舟而下

20、选择题:

  ⑴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⑵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⑶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22~28题。(8分)

东野稷败马

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①,左右旋中规②。庄公以为文③弗过也,使之钩百④而反。颜阖⑥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⑤。”公密而不应。少焉,果败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选自《庄子•达生》

【注释】①〔中绳〕符合笔直的墨线。中,符合。②〔规〕圆规。③〔文〕“父”字之误,前漏了一个“造”字。造父,周穆王时御手。④〔钩百〕驾驭车马兜一百个圈。⑤〔败〕翻倒。⑥〔颜阖(hé)〕战国时鲁国高士。

2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分)

(1)公密而不应( ) (2)其马力竭矣( )

22.用自己的话说说“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的意思。(2分)

23.颜阖为会什么知道东野稷的马会翻倒?(2分)

24.读了这则故事,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四、写作。(30分)

25.以“____________的滋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如“思念”“梦想”“跌倒”“误解”等。

(2)文体自选,寓言、童话、散文、故事等,任意选择。

(3)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理、托物言志等,挥洒自如。

(4)字数600字以上。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37535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