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七年级 > 语文

17.古诗五首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主要围绕五首古诗展开,分别是《杂诗》、《夜雨寄北》、《淮上与友人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试题内容涵盖了对诗歌主旨情感的理解、诗句含义的解读、基础积累(包括字词注音、释义、朗读节奏、诗句默写等)、名句赏析以及诗歌比较等多个方面。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古诗文基础,能够准确理解诗意,并能进行深层次的赏析和比较。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份试卷考查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赏析及应用能力,涵盖了古诗文的基础知识、情感理解和鉴赏方法。 --- ### 详细解析: #### 考点1:主旨情感 1. **杂诗**:表达了对家乡以及亲人的无限牵挂。 2. **夜雨寄北**: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情和思乡之情。 3. **淮上与友人别**: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对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表达了对友情的豁达态度。 5.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 ###

古诗五首

考点1 主旨情感

分别说说本课五首古诗揭示的主旨或表达的情感。

《杂诗》:表达了对家乡以及亲人的无

限牵挂。

《夜雨寄北》: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情和思乡之情。

《淮上与友人别》: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对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表达了对友情的豁达态度。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

考点2 理解诗句

1.如何理解“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两句诗是当时的凄苦生活所激发出来的对于未来欢乐生活的憧憬。诗人想象日后重逢之时,与友人共话巴山夜雨时的情景。用相聚的欢乐衬托出今夜的痛苦,曲折委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2.如何理解诗中作者问友人“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事情,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事情。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着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对故乡来人的询问,当然可以很多很多,但诗中独问到那株寒梅有没有开花,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基础积累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绮窗(   )     城阙(   )     侧畔(   )

宦游(   ) 歧路(   ) 潇湘(   )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寒梅着花未____________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____________

(3)风烟望五津____________

(4)儿女共沾巾____________

(5)到乡翻似烂柯人____________

(6)暂凭杯酒长精神__________

3.下面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B.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C.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D.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4.下面诗句不是对偶的一句是(  )

A.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B.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5.诗句默写。

(1)王维在《杂诗》中表达对故乡思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脍炙人口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表现出作者豁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淮上与友人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愁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诗人与友人握别后各自离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夜雨寄北》中表现作者对未来生活向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3 名句赏析

自选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第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

跃然纸上。第二句一个“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句话的意思是四海之内思念着自己的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送别的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原意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比现在好。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深刻的哲理,表现了乐观精神。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考点4 比较不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淮上与友人别》这两首诗都写的是与友人的惜别之情。比较一下,说说它们表达的情怀有什么不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淮上与友人别》这两首诗虽然都是表达与友人的惜别之情的,但从表达方式和格调上看,却有很大区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从大处落笔,气势雄浑,对将要离别的友人是宽慰和劝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一种豁达的态度,诗的格调比较昂扬。《淮上与友人别》就近写景,情景交融,表达的是分别上路、愁上心头的惜别,诗风比较细腻、哀婉。

6.下列各句对诗歌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叙事诗,表达了作者长期的愤慨不平的心情。

B.《杂诗》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属于送别诗,写得开阔雄浑,表现出作者旷达的胸襟。

D.《淮上与友人别》中不仅将离别的气氛渲染得哀伤、凄凉,而且表现出了诗人的依依不舍与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

课内阅读

(一)阅读《夜雨寄北》,完成题目。

7.请发挥想象,描绘“巴山夜雨涨秋池”传达出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想象了怎样的情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淮上与友人别》,完成题目。

9.找出体现情感基调的词语及与友人握别后各奔前程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结合诗句简析本诗抒情手法上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题目。

1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从长安实际上望不见“五津”,这里写的是诗人的想象。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12.“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一句中,“无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诗句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3.这首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蕴涵了什么哲理?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题目。

14.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酬”字是“以酒席答谢”的意思,“乐天”指的是李白。

B.首联中作者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词的渲染,委婉表达出自己被贬后的愤懑不平之情。

C.颔联引用“向秀闻笛”和“王质烂柯”的典故,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惆怅的心情。

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诗人坚韧不拔的意志。

15.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提示:可从其哲理性及表情达意方面来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运用

16.(2016·江西中考)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都要当作一首诗看。

②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③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喜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喜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

④所以他们看小说和喜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

⑤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喜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

⑥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致。

A.⑥①②⑤④③    B.②①⑥⑤③④

C.⑥②⑤①③④    D.②⑥①⑤④③

17.下面是唐代的送别诗,从中可以看出唐代哪些送别习俗?请你按要求归类。(填序号)

①王之涣《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②王维《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③李白《江夏送张丞》:醉别心不忍,临行情更亲。酒倾无限月,客醉几重春。

④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从中可以看出送别的时间多在傍晚,如____;送别的地点多在渡口、水边、长亭,如____;送别的方式有折柳,如____;有饮酒饯行,如____。

18.班级开展了“古诗苑漫步”的语言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辑古诗】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

诗集名称:________________

(2)【品诗句】根据诗句,找出歌咏的对象。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x§k§b 1

②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③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

(3)【写寄语】仿写句子,完成诗集的寄语。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

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

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________________,有的灿烂盛开。

拓展阅读

(浙江杭州10月月考)田 家

郑 獬

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②残照:夕阳。

19.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之景,其中“____________”字尽现田园清朗意境。

20.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思路参考【考点解读2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37610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