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七年级 > 语文

4古代诗歌四首 第一课时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特别是对《观沧海》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两首诗的理解。题目涵盖了作者信息、诗歌内容理解、修辞手法运用以及情感分析等多个方面。

所涉及的知识点

本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对于古代诗歌的理解与鉴赏能力,包括诗歌作者背景、诗歌内容解析、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等方面的知识。

4 《古代诗歌四首》

课时训练

第一课时

1.《观沧海》的作者是 ,字 , 末年 家、 家、 诗人 。他的诗以 见称。

2. 根据提示写出诗句。

(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 。

(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 。 ,

。 , 。

3.《观沧海》中,诗人观赏沧海的立足点在哪里?诗中哪一个字能够统领下文?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 , 代诗人。

5.请从修辞、情感等角度说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的妙处。

6.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7.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诗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第一课时课时训练答案

1.曹操 孟德 东汉 政治 军事 慷慨悲壮 

2.(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碣石山 观

4.(1)李白 唐

5.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明月人格化,抒发了作者寄情明月、托月相送的情怀。(意思相近即可)

6.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7.从这两句诗中,我解读出了诗人听到友人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同情和恋恋不舍之情。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37709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