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单元检测】(A卷•知识通关练)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18分)
1.(4分)2025年清明小长假,班级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下面是筱熙准备的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他拿不准,请帮他判断。
人类对太空和深海总是充满憧憬。太空浩瀚无垠,那里藏着深 (遂 邃)的宇宙奥秘;深海神秘莫测,“蛟龙”潜行其中,让我们的心为之沸 (腾 滕)。从“神舟”飞天到“蛟龙”探海,我国勇攀高峰的脚步从未停歇。
(1)(2分)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做出选择( )
A.jǐn kàn qiǎn B.jǐng hàn qián
C.jǐng kàn qián D.jǐn hàn qiǎn
(2)(2分)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在横线上。
2.(6分)根据下面情境,在横线上补写诗文名句。
徜徉在中国古典诗词文化长廊里,“美”无处不在。
美在自然:《望岳》中有“① ,阴阳割昏晓”的秀美山景;《约客》中有“黄梅时节家家雨,② ”的江南雨景;《晚春》中有“草树知春不久归,③ ”的花草之美。
美在品质:《爱莲说》中有“④ ,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游山西村》中有“⑤ , ”的淳朴风俗。
这些无处不在的“美”让我们无比沉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25年新春伊始,DeepSeek便一鸣惊人,火爆全球。班级开展了对人工智能的专题研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题目。
3.(3分)同学们看完这则材料,讨论起“AI会和人抢饭碗吗”,有的同学认为AI只是辅助,有的同学认为应提升自己。请你结合讨论和以下材料,拟写一则具有启迪意义的宣传语,帮助同学们消除疑虑。(20字以内)
4.(5分)除了职业可能会被取代,有的同学觉得人类的文学、艺术也会被AI生成所淘汰,进而认为古典诗词已经落伍了,没有学习古典诗词的必要。请你写一段话,来反驳这些同学的错误观念。
二、阅读(共52分)
(一)整本书阅读
5.(4分)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上面的文字对你今后的人生有何启示?请简要回答。
(二)现代文阅读
(1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月亮的样子
①尽管夜晚的寒意有些浓,四方还是出了一身汗。
②实际上,白天四方已经干了一天的活儿。吃晚饭的时候,当队长说,为了赶工期,晚上自愿报名加班,四方想都没想就报名了。晚上没有太阳晒,比白天干活儿清爽,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可以增加一份收入。
③振动棒停下来的时候,工作面要从一个大梁换到一个立柱上。这时候,四方可以趁空喘口气。工地静了下来,就像锣鼓喧天的舞台暂时来一个停顿或转折。四方在脚手架上,手里扶着一根立着的钢管,抬头看天。
④月亮悬在楼顶上,像家乡集市上刚出锅的烧饼,清亮而温热;又像媳妇枣花的脸,熟悉而亲切。四方觉得,月亮很远,远得像在梦里;月亮很近,近得仿佛伸手可以摸到。
⑤四方想,这时候的枣花,一定正坐在院子里的槐树下,静静地剥蚕豆。枣花在门前的菜地里种了一大片蚕豆,蚕豆长得很旺,结了很多豆荚,像成排成排的小房子。过年的时候在油锅里炸得焦黄,让贪吃的四方过瘾。
⑥枣花剥蚕豆时间长了,手有些麻,就会停下来,抬头看天。月亮挂在树梢上,像过年时蒸好的团圆馍,冒着热腾腾的气息;又像男人四方的脸,饱满而朴实。枣花觉得,月亮很远,远得像在梦里;月亮很近,近得仿佛伸手可以摸到。
⑦工地上的哨子响了,四方起身。随后,振动棒的嗡嗡声把周围的说话声、铁锨铲混凝土的声音都淹没了。
⑧加班结束的时候,四方的肚子咕咕叫唤。四方想起来,枣花好几次跟他说,一个人在外面别不舍得花钱,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所以,四方向工地大门口走去——那有一家小饭馆。
⑨说是小饭馆,其实就是一间简易房,一个大姐在里面做些面条水饺之类的快餐。大姐最拿手的,是手工水饺。芹菜大肉馅的,十块钱一大碗;韭菜鸡蛋馅的,八块钱一碗。当然,食材是新鲜的,饺子皮是筋道的。四方对大姐说:“来一碗芹菜大肉馅的!”这个点,也就只有四方一个顾客了。大姐一边下饺子,一边和四方唠嗑。其实,就在四方来吃水饺之前,大姐也在饭馆外面看月亮呢。
⑩前几年,大姐的丈夫柳根摔伤了腿,从此落下了病,不能干重活儿了,在老家喂了几只羊和一群鸡鸭。因为家里还有闺女上高中,花钱的地方多,大姐来城里开了这个小饭馆。忙是忙了些,倒是有一些收入。
⑪大姐看月亮的时候,手里拿着一把韭菜。月亮悬在眼前的楼顶上,却像家里柜子上的那面镜子,映出了山羊和鸡鸭;又像丈夫柳根的脸,热烈而急切。大姐觉得,月亮很远,远得像在梦里;月亮很近,近得仿佛伸手可以摸到。
⑫大姐想,此时的柳根,一定正坐在院子里的石板前,挑拣玉米里的杂物。柳根要把玉米弄得干干净净,然后在锅里炒得喷香,喂羊,喂鸡喂鸭。羊长大了,换成钱为闺女买书;鸡下蛋了,他自己舍不得吃,留着闺女周末回来吃,留着过年的时候给大姐吃。
⑬柳根挑拣久了,手有些木,就会停下来,抬头看天。月亮就挂在树梢上,像大姐给他买的暖手宝,特别温热暖和;又像大姐的脸,圆润而结实。柳根觉得,月亮很远,远得像在梦里;月亮很近,近得仿佛伸手可以摸到。
⑭水饺煮好了。大姐给四方端上桌,水饺飘散着香味和热气。看着满满登登的一大碗水饺,四方知道,一定是大姐多下了几个。 在这个城市的角落里,这样一碗热乎乎的水饺,四方吃得心热胃暖。
⑮临走,四方递给大姐十块钱。大姐却推了回去。四方说:“大姐,涨价了吗?我给您添。”大姐说:“没涨价。今天是五一劳动节,咱们一起过个节,水饺钱不收了。”四方说:“大姐,哪能呢,这么晚了,您这么辛苦!”大姐说:“兄弟,再推来让去的,大姐就生气了。”
⑯回去的路上,四方心里一直暖暖的。刚才趁着大姐没在意,四方把二十元钱放到了碗下。四方想,今天过节,工地上增加了一倍的工资,自己也要给大姐增加一倍的水饺钱。
⑰四方踩着月光,像是走在回家的路上。
⑱月光如水,暖意流淌。
(选自《小小说月刊》)
6.(3分)下列关于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题目“月亮的样子”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串联起不同人物的生活场景和情感。
B.四方同意晚上加班赶工期,最主要的原因是可以增加一份收入。
C.第⑭段加点字“满满登登”是形容水饺盛的比平时多,是因为大姐知道四方会多给钱。
D.第⑯段四方悄悄把二十元钱放到碗下的细节,刻画了四方的善良,也是回报大姐的善良,让人感受到温暖。
7.(4分)文中第⑤段加点词语“一定“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四方想,这时候的枣花,一定正坐在院子里的槐树下,静静地剥蚕豆。
8.(4分)郑桂华说:“好的比喻句要有相似性,重在再现描写对象的特点;更要有贴切性,重在再现人物的身份、所处环境和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对第④⑥段画线句进行分析。
9.(4分)文章中“月亮很远,远得像在梦里;月亮很近,近得仿佛伸手可以摸到。”这句话意蕴丰富,耐人寻味,且反复出现四次,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根据2024年1月22日《中国国家博物馆数据报告(2023年度) 制作》)
【材料二】
①来,到博物馆来!
②青铜玉器映照着民族的品格,竹简木牍链接着文明的过去和现在,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文物见证着历史,也让一个国家知道自己从何处走来,又将如何赓续。
③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博物馆走向“云端”,实现“永不闭馆”。目前研究院推出了“云游敦煌”小程序、“数字藏经洞”等,在“数字敦煌+资源库”上线30个洞窟整窟高清图像和全景漫游节目,实现全球共享。
④听,博物馆里的文物会说话!
⑤博物馆正在不断更新自己的“语言”,用更能让大家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
⑥他们携重器走上荧幕,搭建和公众新的连接通道。《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文化类节目,既大气叉接地气,以新鲜的视角和年轻化的表达,迅速引起观众共鸣,实现“充电压分钟,穿越八千年”。“要加强历史文物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提供沉浸式体验等服务。”全国政协委员、民族文化宫副主任们发延建议。
⑦在展陈方式上,各地博物院做出了“科技+文物”的探索。例如河南博物院,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介绍,他们通过采集文物高清照片,利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和A1计算技术,自动生成被拍摄文物的三维模型,在VR、AR 等技术辅助下,文物信息得以情景化和可视化呈现。
⑧还有更细微的切入角度。从故宫文创的“萌萌哒”雍正形象,到南京博物院芙蓉石蟠蠵耳盖炉同款冰箱贴,再到河南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的“考古盲盒”。新鲜的创意和实用的理念,让博物馆和文物平易近人,生动可爱。
⑨逛博物馆,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交方式。而爱文物、爱逛博物馆背后,是公众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感的不断提升,对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自豪与自信。
(中国新闻网《让年轻人和博物馆的双向奔赴成为新常态》,2024年3月 10日)
【材料三】
马踏飞燕,是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玩偶,创意源于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铜奔马”。三星堆青铜面具雪糕,创意来源于四川省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两款青铜面具。
【材料四】
①火爆的展览背后,随之而来的是观众预约不上、人流拥挤、观展体验不佳等问题。博物馆热早已不是个别现象,从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到各大省级博物馆在内的文博机构,近期频频因为参观预约难引发公众关注。有的通过取消“周一闭馆”、延长开放时间等措施应对,依然无法满足观众需求。
②博物馆火了,自然是好事,但来博物馆参观的人增加了,体验感变差了。原来大家印象中安静、惬意、严肃的博物馆,现在有的热闹得如菜市场。安安静静看个展,仿佛变成一桩难事。面对“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爆发式的文化需求和博物馆的服务能力无法匹配时,以观众体验为重,还是以观众数量为重,或许是当下整个文博行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③为了让市民游客有更好的体验,博物馆自身需要优化管理。比如是否可以通过大数据计算每日客流量、拥堵情况,加强现场秩序管理,减轻观展压力。后期通过调整预售、优化参观路线、设置休息区等,尽可能让参观者有更好的体验。
④同时,也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服务模式,满足不同观众的文化需求。例如,目前各大展馆普遍需要网络提前预约才能观展,是否可以线下给不会用手机的老年人预留一些现场票,让更多老年人也有机会平等享受优质的公共文化资源。
(新民晚报《博物馆如何应对文化热》,2024年3月 21日)
10.(4分)下列表述与上述材料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2023年度中国国家博物馆数据的图表报告显示中老年人是参观博物馆的主力军。
B.从材料一的图表可以看出,陪同参观博物馆的人群中,带孩子参观的父母最多。
C.年轻人爱逛博物馆的背后是对传统文化认同感的提升和对文化底蕴的自豪与自信。
D.面对火爆现状,博物馆可以通过取消“周一闭馆”、延长开放时间等措施满足观众需求。
11.(4分)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近年来博物馆“热”居高不下是哪些因素促成的?
12.(4分)有人认为文物萌化是对文物的亵渎,你同意吗? 结合材料二、三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13.(4分)深圳博物馆即将举办改革开放专题展览,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从游客体验角度为深圳博物馆献计献策。 (不少于三条)
(三)文言文阅读
(13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乙】
予伯兄善射,自能为弓。其弓有六善:一者往体①少而劲,二者和而有力,三者久射力不屈,四者寒暑力一,五者弦声清实,六者一张②便正。弓所以为正者,材也。相材之法视其理,其理不因矫揉③而直,中绳④则张而不跛。此弓人之所当知也。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
[注]①性体少:弓体轻巧。②张:开弓。③矫揉:矫正揉制。④中绳: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
14.(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自冯瀛王始印五经/蒙乃始就学
B.更互用之/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C.有奇字素无备者/可以调素琴
D.此弓人之所当知也/当窗理云鬓
15.(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划线句子。
(1)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
(2)予伯兄善射,自能为弓。
16.(3分)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按工序的先后介绍了活字印刷的过程,从刻字、制版、印刷到拆版,条理清晰。
B.甲文突显了活字印刷的灵活便捷,如可以根据印刷数量的多少调整方法,效率很高。
C.乙文从弓体、弓力、弦声等方面介绍了好弓的特点,并指出了材质对弓正的重要性。
D.甲乙两文均记载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显示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17.(4分)两篇选文中的制作者在选料时都考虑了木材纹理的影响,请结合选文分别说明缘由。
(四)诗歌鉴赏
(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8.(2分)“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你描述这句诗展现的画面。
19.(2分)作者写“商女”唱“后庭花”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三、作文(共5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何其宽广;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
请以“留一点________给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标题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