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七年级 > 政治

17.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时练习题及答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涵盖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主题相关的多项选择题和论述题。题目设计旨在考察学生对于尊重他人、换位思考和平等意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具体情境的描述,要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如何体现这些原则。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份数学试卷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道德准则的理解和实践能力,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换位思考和平等意识处理人际关系。

(2016年新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王平个子矮小,学习成绩一般,经常受到同学的嘲讽,你可以这样劝告他的同学( )

①仅从外貌判断一个人,那是极其肤浅的

②王平是可以采用暴力手段报复同学的

③要增强平等意识,平等对待他人

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换位思考”在实际生活中的好处就在于,通过换位思考( )

①你会变得宽容②你会变得善解人意③体会广交朋友的乐趣④你会心想事成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小奇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住进学校的集体宿舍后,小奇得到同学的许多“关照”,却对别人漠不关心。久而久之,同学渐渐疏远了他。这件事让我们明白 ( ) ①不能只顾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他人的存在

②不能接受别人的关心

③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也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④在得到别人的关心时,也应该想到去关心别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我们都有被“冒犯”的时候,对此正确的做法是( )

①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或许能达成谅解

②耿耿于怀,找机会报复

③与人为善,设身处地地为他人想一想

④对方凶,我也凶,谁怕谁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5、小冬是初二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从不愿意帮助别人,还常常给同学起绰号,因此同学们都疏远他。小冬之所以没有朋友,原因是( ) A、成绩好,不需要朋友 B、同学们都很忌妒他 C、他不是以欣赏的眼光看人,而是以挑剔的眼光看人 D、别人都对他有所求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因此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就需要( )

A、平等地享有法定的权利

B、换位思考,替对方设身处地着想

C、宽容别人,委屈自己

D、同情弱势群体

7、下列描述中,体现了理解至上、善待他人精神的是( )

A、管仲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B、老师总批评我,肯定是看我不顺心,故意找我的茬

C、他在背后说我的坏话,我一定要找机会报复

D、爸爸去外地工作,两个月都没打过电话,他不爱我,是一个坏爸爸

二、论述题

为什么我们要站在他人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考虑他人的感受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什么?

如何去理解平等?

参考答案:

一、1——7 ACDACBA

二、8、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对问题的思考和看法也不完全相同,如果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的身上,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毕竟,你所想的不一定就是对方想要的。一个人如果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绪和感受,给对方一份尊重和理解,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双方的关系就会更融洽。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关心、尊重和理解他人。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否则往往会很苦恼。但是,尊重是相互的,每个人都有获得他人尊重的权利,也有尊重他人的义务。“敬人者,人恒敬之”,要与他人和谐相处,就应该尊重和理解他人。

10、“平等”不是“等同”,不能理解为“人人一样”,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有的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有的是主观原因造成的,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自己某些方面的优势,不是自傲的资本;自己某些方面的劣势,也不是自卑的理由平等待人,是人与人相处时应有的一种态度,是维护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基石。

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39235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