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七年级 > 历史

第19课《寻访“丝绸之路”》同步测试2(北师大版历史七上)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围绕《寻访丝绸之路》这一主题展开,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文化意义以及沿线的重要物产、名胜古迹、古代名人及东西方的文化交流。试卷设计了四个主要任务:重走丝绸之路(了解沿途省份、少数民族分布和主要物产)、名人访谈(介绍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名人及其精神)、游山玩水(了解丝绸之路上的名胜古迹和考古发现)以及互通有无(探讨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最后,试卷还提供了课后拓展题目,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丝绸之路的现代意义。

所涉及的知识点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交流的重要通道,东起长安或洛阳,经河西走廊,穿越西域各国,最终到达罗马帝国,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与发展。

第19课寻访“丝绸之路”

——学习与探究之三

【课内探究】

在我国的西北边疆,浩瀚的沙漠、茫茫的戈壁滩上,曾经延伸着一条瑰丽的“丝绸之路”,它昭示着历史上曾有过的繁荣。今天让我们重新踏上“丝绸之路”,循着先人走过的足迹,探访它的过去、今天,并展望其美好的未来。

1.纸上旅游:重走“丝绸之路”

假如在这次活动中你被评选为“重走‘丝绸之路’”活动小组的组长,要带领全组同学在地图上重走一次“丝绸之路”。请你为大家讲述沿途经过的省份,主要的少数民族分布,主要物产;“丝绸之路”从中国出发,还经过今天的哪些国家?

2.名人访谈:“丝绸之路”上的古代名人

在活动中,你一定认识了不少“丝绸之路”上的古代名人吧,那么,请你介绍一下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位,谈谈原因并与小组的其他成员讨论他们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游山玩水:“丝绸之路”上的名胜古迹和考古发现

如果你是“游山玩水:‘丝绸之路’上的名胜古迹和考古发现”的导游,你打算带你们小组的同学们去哪些地方游览?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整个“丝绸之路”上的重大考古发现吗?

4.互通有无: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维持,对中西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称作“对话之路”,以促进东西方的对话与交流。请你写出“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和物产交流。

【课后拓展】

5.历时两年摄制的记录片《新丝绸之路》已于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西方人开启了“丝绸之路”的近代史,甚至“丝绸之路”(SILK ROAD)这样一个术语都是西方人命名的。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写的《中国》一书中,首次使用“丝绸之路”一词,代替了曾经出现过的“玉石之路”、“佛教之路”等名称。同学们你能解释“丝绸之路”的具体含义吗?该记录片说的“丝绸之路”具体指的又是什么“路”?

答案:

第19课寻访“丝绸之路”——学习与探究之三

1.省份有陕西、甘肃、新疆;少数民族有回、维吾尔、藏、土、满等。主要物产有陕西的石榴、核桃,甘肃的甘草、百合、枸杞、发菜、冬虫夏草等,新疆的吐鲁番葡萄、哈密瓜、和田玉、胡杨林、红柳等。从北路出发,经过今天的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从南路出发,经过帕米尔高原,向南经过阿富汗、巴基斯坦,向西经过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

2.古代名人有张骞、班超、甘英、玄奘、马可·波罗等。精神:如张骞的信心坚定,不顾艰辛的探险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如名胜古迹有麦积山石窟、酒泉、敦煌、鸣沙山、阳关、玉门关、新疆的哈密、吐鲁番、火焰山;出土文物有武威的铜奔马(马踏飞燕)、莫高窟的壁画、楼兰古城遗址等。

4.如中国通过“丝绸之路”西传的丝织品,养蚕、缫丝、丝织技术、冶铁、凿井技术等;东传的有宗教、魔术、乐器、舞蹈,植物类的石榴、胡麻、核桃、胡豆、胡萝卜、香菜,动物类的汗血马(又称天马)、鸵鸟、狮子、哈巴狗等。

5.“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中西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的一条大动脉。在海路大举开通之前,它东起中国、穿越西域、古印度、阿拉伯、波斯,一直通向罗马。明代以后又开通了“海上丝路”。“丝绸之路”输送的不仅是丝绸或各种物产,文明的交流同样重要,“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各民族、国家之间的“对话之路”。“丝绸之路”可以分为绿洲之路,草原之路,海上之路和西南高山之路。现在记录片所说的“丝绸之路”,主要是指西域沙漠中的绿洲之路。

点拨:用如今的地名表述,这条路由东往西的延伸依次是:以长安或洛阳为起点,经过河西走廊出玉门关和敦煌的古阳关西去,进入新疆后分成北道、中道、南道三条路线西行。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38993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