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测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单选题(包括25个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50分)
1. 被称为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能吞噬病菌的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答案】B
【详解】A.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圆饼状,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A错误。
B.白细胞是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有细胞核,但比红细胞大,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护功能。可见,血液中被称为人体与疾病斗争“卫士”的是白细胞,B正确。
C.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在显微镜下基本上看不到,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C错误。
D.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还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D错误。
故选B。
如图,图甲为显微镜下的人血涂片,图乙为斑马鱼幼鱼内血液的流动图,完成第2~3题。
2. 关于上述两图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②体积最大,数量最多
B.图甲中①呈红色,都有细胞核
C.图甲中①在图乙血管②中单行通过
D.根据血流方向判断图乙中①是静脉
3. 小蓬在打篮球时意外受伤,紧急送往医院处理伤口。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伤口出血颜色暗红,流动缓慢,应该是图乙血管②中血液
B.伤口的止血、结痂主要依靠图甲中③
C.若伤口化脓,脓液的主要成分图甲中①
D.图甲中④只有运输营养物质的功能
【答案】2.C 3.B
【详解】图甲为显微镜下的人血涂片,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图甲中: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④血浆。图乙为斑马鱼幼鱼内血液的流动图,血液从较粗的主干流向较细的分支的血管是动脉,血液由较细的分支流向较粗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因此图乙中:①动脉,②毛细血管,③静脉。
2.A.图甲中,体积最大的是②白细胞,数量最多的是①红细胞,故A错误。
B.图甲中①是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故B错误。
C.图甲中①是红细胞,图乙中②是毛细血管,红细胞在毛细血管中单行通过,故C正确。
D.图乙中①血液从较粗的主干流向较细的分支,所以①是动脉,故D错误。
故选C。
3.A.若伤口出血颜色暗红,流动缓慢,则应该是流的静脉血,应该是图乙血管③静脉中血液,故A错误。
B.血小板个体最小,能止血和加速凝血,因此图甲③血小板可使伤口快速止血并结痂,故B正确。
C.有细菌生长自然会造成发炎,因为细菌对身体来说是异物,会引起炎症反应,然后白细胞大量聚集参加炎症反应,进而引起化脓。所以人体某处受伤化脓,脓液主要是死亡的图甲中的②白细胞,故C错误。
D.图甲中的④是血浆,血浆具有运输营养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运载血细胞的功能,故D错误。
故选B。
4. 图是显微镜下人血涂片的视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②是白细胞,当数量超过正常值,身体可能有炎症
B.①的数量或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可能患贫血病
C.成熟的①没有细胞核,能够运输氧气
D.数量最多的是③,具有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
【答案】D
【详解】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人血涂片图中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浆。
A.②白细胞能吞噬进入体内的病菌,若②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则身体可能有炎症,故A正确。
B.血液中①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可能患贫血病,故B正确。
C.数量最多的是①红细胞,成熟的①红细胞没有细胞核,能够运输氧气,故C正确。
D.数量最多的是①红细胞,而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故D错误。
故选D。
人的心脏就像一个永不停歇的“泵房”。如图是心脏解剖示意图。完成第5~6题。
5. 下列有关如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和②是动脉,运输动脉血
B.③和④是静脉,运输静脉血
C.体循环的终点是a且含有动脉血
D.a 和b、c和d不相通,使动脉血和静脉血不相混合
6. 若某人因炎症需在臀部肌肉注射青霉素,则青霉素会首先在图中的哪个腔中出现?( )
A.a B.b C.с D.d
【答案】5.D 6.A
【详解】题图中:①上腔静脉,②主动脉,③肺动脉,④肺静脉;a右心房,b左心房,c右心室,d左心室。
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5. A.①上腔静脉是静脉(不是动脉),它运输静脉血(不是动脉血);②是主动脉,运输动脉血,A错误。
B.③是肺动脉,不是静脉,它运输的是静脉血;而④肺静脉是静脉,运输的是动脉血,B错误。
C.体循环的起点是d左心室,终点是a右心房,而a右心房中含有的是从身体回流的静脉血,C错误。
D.在心脏内部,同侧的心房和心室是相通的(通过房室瓣),但异侧的心房和心室是不相通的。这种结构确保了动脉血(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和静脉血(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在心脏内部不会混合,D正确。
故选D。
6. 在臀部肌肉静脉注射的青霉素,到达患病部位需要经过:臀部毛细血管→下肢静脉→下腔静脉→a右心房→c右心室→③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④肺静脉→b左心房→d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患处组织细胞。可见,青霉素会首先在a右心房出现,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7. 人造微纳米机器人(又称微纳米马达)是一种介于微纳米尺度的智能动力装置,当光热响应的微纳米马达探测到温度差异时,马达的微夹钳收缩并夹持血栓组织,可用于清除血栓,如图所示,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血管是动脉,没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B.血小板增多易在血管中聚集,进而形成血栓
C.微纳米机器人可以和普通药物一样通过动脉注射
D.若血栓发生在冠状动脉,会引起心肌供血供氧不足
【答案】C
【详解】A.动脉血管没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只有四肢静脉血管有瓣膜,A正确。
B.血小板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血小板增多容易在血管中聚集,形成血栓,B正确。
C.微纳米机器人由于其特殊的尺寸和功能,不能像普通药物一样通过动脉注射,需要特定的方式进行引导和操作,C错误。
D.冠状动脉是给心脏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血管;冠状动脉血栓会导致心肌供血供氧不足,可能引发心肌梗死,D正确。
故选C。
8.小明在呼吸时,血液中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情况和血液中CO2含量情况的变化曲线如图,则该图中的S、P分别可以表示( )
A.主动脉、肺静脉
B.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
C.肺静脉、四肢各处毛细血管
D.四肢各处毛细血管、肺静脉
【答案】C
【详解】图中S代表的器官中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百分比最高,说明此处的血液中含氧气最多;P代表的器官中,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百分比最低,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最高。A.主动脉中流有动脉血,肺静脉中也流有动脉血,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不大,故A错误。
B.肺动脉中流有静脉血,静脉血的含氧量低,二氧化碳的含量高,所以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百分比较低;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百分比变高,二氧化碳浓度变低,故B错误。
C.图示中,S代表的器官中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百分比最高,说明此处的血液中含氧气最多,为肺静脉;P代表的器官中,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百分比最低,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最高,为四肢各处毛细血管,故C正确。
D.血液流经四肢处的毛细血管时,组织细胞要消耗氧气,所以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百分比最低,而肺静脉中流有动脉血,动脉血的含氧量较高,所以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百分比较高,故D错误。
故选C。
9.如图为自制的人体血液循环模型。其中A、B、C、D是四个塑料瓶,共同组成了心脏,D代表左心室;E和F是两支试管,代表某些器官内的毛细血管网。手动挤压该模型中的塑料瓶,产生的压力能使瓶中的液体在密闭管道中循环流动。下列关于此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管道H、J内流动着静脉血
B.试管F可代表肺部毛细血管网
C.A代表左心房,B代表右心房
D.单向阀门①、②模拟了心脏内的瓣膜
【答案】D
【详解】图中A模拟右心房、B模拟左心房、C模拟右心室、D模拟左心室、E模拟肺泡内毛细血管、F模拟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I模拟肺动脉、J模拟肺静脉、G模拟主动脉、H模拟上下腔静脉。
A.密闭管道中流动的液体相当于血液,则图中管道H模拟上下腔静脉,内流静脉血,J模拟肺静脉,内流动的是动脉血,A错误。
B.图中E是肺泡内毛细血管,F是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B错误。
C.A代表右心房,B代表左心房,C错误。
D.图中单向阀门①、②模拟了心脏内的房室瓣,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D正确。
故选D。
10.如图是某同学心率每次跳动时,心房、心室舒张、收缩时间的变化示意图(一个完整的心动周期),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同学的心率是75次/分
B.心房与心室有同时收缩和同时舒张的时间
C.心脏跳动一次,心房和心室收缩所需的时间是不同的
D.心房收缩时间短、舒张时间长有利于血液流回心脏
【答案】B
【详解】A.心房与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即为一个心动周期。因此心动周期与心率的关系是:心动周期=60秒÷心率。如图表示一个人的心动周期为0.8秒,则此人的心率为:(次/分),故A正确。
B.心房和心室不可能同时收缩,只有“同时舒张”的时间,故B错误。
C.心房收缩约0.1秒,心室收缩约0.3秒,时间确实不同,故C正确。
D.心房收缩时间短、舒张时间长,可以使静脉血充分回流到心房,故D正确。
故选B。
11.血液中脂肪含量若长期过高,会在动脉壁上沉积,使得动脉弹性降低、管腔变窄,即动脉粥样硬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动脉粥样硬化常导致管腔堵塞或破裂出血等后果
B.若②处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①处组织缺血或坏死
C.运动可增加脂肪的消耗,从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D.动脉粥样硬化时血管腔变窄,常会引起血压增高
【答案】C
【详解】A.动脉粥样硬化使得动脉弹性降低、管腔变窄,常导致管腔堵塞或破裂出血等后果,故A正确。
B.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①处位于动脉粥样硬化点的上方,仍有充足的血液,不会导致①处组织缺血或坏死,可导致②处组织缺血或坏死,故B错误。
C.血液中脂肪含量若长期过高,会在动脉壁上沉积,使得动脉弹性降低、管腔变窄,即动脉粥样硬化。运动可增加脂肪的消耗,从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故C正确。
D.动脉粥样硬化使得动脉弹性降低、管腔变窄,常会引起血压增高,故D正确。
故选B。
12. 当今社会,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这些生活方式中:①不抽烟;②适量运动;③经常检查身体;④多吃高糖分的食物;⑤多吃高脂肪食物,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答案】A
【详解】高糖分、高脂肪食物会增加心脏、血管的负担,容易形成血栓。故选A。
13. 如图I表示人新鲜血液分层现象,图Ⅱ为显微镜视野下的人血涂片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和说法,错误的是( )
A.输血时主要考虑的是图Ⅱ中的甲是否出现凝集现象
B.图I中的②包含了图Ⅱ中的丙和乙细胞
C.图Ⅱ中的甲细胞可用于亲子鉴定
D.当人体内出现炎症时,图Ⅱ中丙的数量会明显增加
【答案】C
【详解】图I中①是血浆、②是白细胞和血小板、③是红细胞。图Ⅱ中甲是红细胞,乙是血小板,丙是白细胞,丁是血浆。
A.输血时要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异型血输入后会出现红细胞凝集现象,图Ⅱ中甲是红细胞,因此输血时主要考虑的是图Ⅱ中的甲是否出现凝集现象,A正确。
B.图I中②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图Ⅱ中甲是红细胞,乙是血小板,丙是白细胞,因此图I中的②包含了图Ⅱ中的丙和乙细胞,B正确。
C.图Ⅱ中的甲是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可用于亲子鉴定,只有丙白细胞有细胞核,可用于亲子鉴定,C错误。
D.白细胞是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有细胞核,但比红细胞大,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护功能,当人体出现炎症时,白细胞的数量会增加,图Ⅱ中丙是白细胞,因此当人体内出现炎症时,图Ⅱ中丙的数量会明显增加,D正确。
故选C。
14. 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积极参加无偿献血行动。图是某成年人献血证的部分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全血包含血浆和红细胞
B.一次献血5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C.献血时,针扎入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D.该血液可以输给血型为AB型的患者
【答案】D
【详解】A.全血实际上包含多种成分,除了血浆和红细胞外,还有白细胞、血小板等。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而红细胞主要负责运输氧气。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血小板则参与血液凝固过程,A错误。
B.一般来说,人体内的血液量占体重的7%-8%。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一次献血的安全范围通常是200-400mL,这个量通常不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而800mL的献血量相对较高,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负担,特别是对于那些体重较轻或身体状况不佳的人来说,B错误。
C.在献血时,通常选择的是静脉血管,因为静脉血管内的血液压力较低,且血流速度较慢,便于采血。动脉血管内的血液压力较高,如果直接穿刺动脉进行采血,可能会增加出血和血肿的风险,C错误。
D.根据血型匹配的原则,AB型血是“万能受血者”,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血液(在紧急情况下,且少量输血时)。同时,AB型血也可以输给AB型血的患者,不会发生凝集反应,D正确。
故选D。
15. 解剖、观察羊的心脏后,兴趣小组绘制了心脏解剖示意图,字母和数字分别表示腔室和血管。你对他们的解读不认同的是( )
A.b是右心室,壁最厚,收缩力最强C
B.c和a之间有房室瓣,血液从c→a
C.体循环路线是:a→①→……→④、⑤→d
D.若扎紧⑤,从④灌水,水将从②流出
【答案】A
【详解】(3)心脏解剖示意图中的a左心室、b右心室、c左心房、d右心房、①主动脉、②肺动脉、③肺静脉、④上腔静脉、⑤下腔静脉。
A.心脏四腔中,左心室壁最厚,收缩有力,能够将血液送到全身各处。所以a是左心室,壁最厚,收缩力最强,故A符合题意。
B.c左心房和a左心室之间有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保证血液从c左心房→a左心室,故B不符合题意。
C.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体循环路线是: a左心室→①主动脉 .....→④上腔静脉、⑤下腔静脉→d右心房,故C不符合题意。
D.若扎紧⑤下腔静脉,从④上腔静脉灌水,水将从②肺动脉流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16. 如图是心脏、血管的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流出的血液为动脉血
B.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甲→乙→丁→丙
C.乙和丙表示的都是静脉
D.血液流经丁时,血流速度最快
【答案】B
【详解】图中:甲是动脉,乙是动脉,丙是静脉,丁是毛细血管。
A.图中:甲是动脉,但肺动脉里流静脉血,A错误。
B.图中:甲是动脉,乙是动脉,丙是静脉,丁是毛细血管,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方向: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所以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甲→乙→丁→丙,B正确。
C.图中:甲是动脉,乙是动脉,丙是静脉,丁是毛细血管,C错误。
D.图中:丁是毛细血管,在体内数量很多,分布很广;其管壁最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D错误。
故选B。
17.体检抽血时,护士会用橡皮筋将手臂扎起来找“青筋”,在橡皮筋的下方扎入针头,这是因为( )
A.扎橡皮筋可减缓血液流出心脏,让动脉鼓胀起来,便于针刺入
B.扎橡皮筋可减缓血液流出心脏,让静脉鼓胀起来,便于针刺入
C.扎橡皮筋可减缓血液流回心脏,让动脉鼓胀起来,便于针刺入
D.扎橡皮筋可减缓血液流回心脏,让静脉鼓胀起来,便于针刺入
【答案】D
【详解】在静脉血管内,血液是从远心端流向近心端的,因此用乳胶管扎紧上臂后,在结扎处的远心端的静脉会因血液滞留而膨大,同时,又因静脉内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所以血液不会倒流而会出现结状突起。所以抽血时,要用橡皮管捆扎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减缓血液流回心脏,这主要是因为让静脉积血膨胀,便于寻找,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8. 中医通过“把脉”来判断患者症状;西医通过“指尖采血”进行病情检测;如果细菌感染比较严重,常需要点滴抗生素进行治疗。“把脉”“指尖采血”“点滴药物”分别利用的血管是( )
A.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B.静脉、动脉、毛细血管
C.动脉、静脉、静脉 D.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答案】D
【详解】“把脉”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通常是在手腕部的桡动脉处进行。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它们具有搏动性,因此可以通过触摸来感知脉搏的跳动。
“指尖采血”是西医进行病情检测的一种常用方法。指尖部位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血管非常细小,管壁薄,血流速度慢,适合进行采血操作。
“点滴药物”是西医治疗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特别是在细菌感染比较严重时,常需要点滴抗生素进行治疗。点滴药物时,通常是将药物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输入体内。静脉是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运回心脏的血管,它们管壁较薄,弹性较小,血流速度较慢,适合进行药物注射。
“把脉”利用的是动脉血管,“指尖采血”利用的是毛细血管,“点滴药物”利用的是静脉血管,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9. 下表是学校卫生室某年健康档案里两位男同学的血常规检验单中的数据,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同学可能有炎症
B.乙同学不适合去西藏等高原地区旅游
C.甲同学受伤后伤口不易愈合
D.乙同学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答案】C
【详解】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①红细胞(RBC):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Hb),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②白细胞(WBC):是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有细胞核,但比红细胞大,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护功能。③血小板(PLT):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A.观察白细胞一栏,甲同学的白细胞数量为17.0×109个/L,明显高于标准参考值5.0×109∼10.0×109个/L。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防御疾病,当病菌侵入人体时,白细胞数量会增多。因此,甲同学的白细胞数量增多,可能意味着他体内有炎症,A不符合题意。
B.观察血红蛋白一栏,乙同学的血红蛋白含量为102g/L,略低于标准参考值120∼160g/L。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运输氧的特殊蛋白质,高原地区氧气稀薄,如果血红蛋白含量偏低,可能会导致供氧不足,出现高原反应。因此,乙同学的血红蛋白含量虽然只是略低,但相对于高原环境来说,他可能不太适合去西藏等高原地区旅游,B不符合题意。
C.观察血小板一栏,甲同学的血小板数量为180×109个/L,在正常范围内(100×109∼300×109个/L)。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防止血液流失。因此,甲同学的血小板数量正常,受伤后伤口应该容易愈合,C符合题意。
D.观察血红蛋白和红细胞一栏,乙同学的血红蛋白含量偏低,红细胞数量也偏低(3.2×1012个/L,低于标准参考值4.0×1012∼5.5×1012个/L)。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如果血红蛋白含量偏低,可能意味着缺铁或蛋白质摄入不足。因此,乙同学应该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来补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 如图是人体某处血液流速变化示意图,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人体内三种不同类型的血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血管内血液流速最快,甲血管是静脉
B.乙血管内血液流速最慢,乙血管是动脉
C.乙血管内血液流速最慢,有利于物质交换
D.丙血管内血液流速较慢,将血液运向全身各部分
【答案】C
【详解】人体的血管类型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血流速度最快,静脉血流速度较慢,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最慢,以利于物质交换。图中甲流速最快是动脉,乙流速最慢是毛细血管,丙流速较慢是静脉。
A.甲血管内血液流速最快是动脉,动脉将血液运向全身各部分,A错误。
B.乙血管内血液流速最慢是毛细血管,B错误。
C.乙血管内血液流速最慢是毛细血管,在体内数量很多,分布很广;其管壁最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这些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C正确。
D.丙血管内血液流速较慢,静脉的功能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D错误。
故选C。
21. 开展血型检测活动,同学们不仅了解了自己的血型。对急救输血也有了正确的认识,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
A.输血时首先要知道献血者与受血者的血型
B.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C.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D.在没有同型血可输而且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大量输入O型血
【答案】D
【详解】A.输血时必须先知道献血者与受血者的血型,才能保证安全输血,故A正确。
B.安全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血的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故B正确。
C.一个健康的人,按规定每次献血200至300毫升,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故C正确。
D.在没有同型血可输而且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缓慢地输入少量的O型血,故D错误。
故选D。
心碎综合征是一种由心理或生理应激所导致的急性心衰综合征。研究表明,该病患者在情绪过于激动或过度伤感时,身体在短时间内会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等激素进入血液,导致身体供血量降低和供氧不足,进而引发胸痛、憋气、呼吸短促等类似心脏病的症状,因此称为心碎综合征。
心碎综合征也叫takotsubo心肌病,“takotsubo”一词来自一种捕章鱼的罐子,有心碎综合征的人左心室会肿胀起来,可以选择恰当的途径宣泄自己的情绪;我们还需要注意健康饮食、营养均衡,以增强心血管功能,避免心碎综合征的发生。
请阅读以上资料,回答第22~25题。
22.观察正常心脏的解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是心脏的左心室,内流动脉血
B.B肌肉壁最厚,将血液泵至全身
C.血管①管壁比较厚,内流动脉血
D.血管④管腔小,红细胞单行通过
23.正常人的心脏瓣膜向一个方向开放,可防止血液倒流。血液流动的正确方向是( )
A.C→B→① B.D→A→②
C.B→A→③ D.A→D→④
24.下列关于适度运动能增强心血管功能的分析,错误的是( )
A.适度运动能增强呼吸肌的力量,提高肺活量
B.适度运动能增强心肌功能,使心脏搏动有力
C.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后通过肺循环直达左心室
D.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通过体循环获得所需的氧气
25.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下列宣泄情绪的做法不恰当的是( )
A.向好朋友倾诉困难,寻求帮助
B.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释放压力
C.与家人一起郊游,感受大自然
D.随意发泄情绪,拒绝与人沟通
【答案】22.A 23.B 24.C 25.D
【详解】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图中,A左心室、B右心室、C右心房、D左心房,①上下腔静脉、②主动脉、③肺动脉、④肺静脉。
22.A.由分析可知,A是心脏的左心室,内流经过肺循环回到心脏含氧气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A正确。
B.由分析可知,B是右心室,是肺循环的起点,是将血液泵到肺;A是左心室,是体循环的起点,肌肉壁最厚,将血液泵至全身。可见,A左心室壁最厚,B错误。
C.由分析可知,①是上、下腔静脉,静脉的管壁比较薄,弹性较小,管内血流速度较慢。管腔内流动的是经过体循环含氧气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C错误。
D.由分析可知,④是肺静脉,静脉的管壁比较薄,管腔较大,弹性较小,管内血流速度较慢。管腔内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D错误。
故选A。
23.由分析可知,心房与心室(C与B、D与A)之间的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C→B、D→A)而不能倒流;心室与动脉(B与③、A与②)之间的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入动脉(B→③、A→②)而不能倒流,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心室→动脉,因此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4.A.适度运动能增强呼吸肌的力量,提高肺活量,故A正确。
B.适度运动能增强心肌功能,使心脏搏动有力,故B正确。
CD.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后循环途径为: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网→组织细胞。因此,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后先通过肺循环直达左心房,而不是左心室;再通过体循环使全身组织器官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故C错误,D正确。
故选C。
25. ABC.向好朋友倾诉,寻求帮助、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释放压力、与家人一起郊游,感受大自然,都属于调节情绪的怡当做法,ABC不符合题意。
D.随意宣泄情绪,拒绝与人沟通,这种调整情绪的方法不恰当,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非选择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50分)
26.(10分)根据心脏结构和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的结构是 (填文字)。若从主动脉向心脏内灌水,则水从 (填文字)流出,因为心室与动脉之间有 (填文字),能够防止血液倒流。
(2)从F到E处,血液由 血变成 血。
(3)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壁最厚、收缩能力最强的是左心室,它是 (循环途径)的起点。
(4)血管6中流的血液是 血。
(5)小李同学感冒咳嗽,服用感冒药后,药物到达心脏四腔的先后顺序是 → →2→ 。(用数字表示)。
【答案】(1)房室瓣 主动脉 动脉瓣
(2)动脉 静脉
(3)体循环
(4)动脉
(5)1 3 4
【详解】图中1右心房、2左心房、3右心室、4左心室、5主动脉、6肺静脉、7全身各级动脉、8上、下腔静脉、9肺动脉、A肺部毛细血管、B身体各部毛细血、C吸气、D呼气。
(1)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朝向心室的房室瓣,房室瓣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使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动脉瓣,这有利于保证血液按照心室到动脉的方向流动。因此,若从主动脉向心脏内灌水,则水从主动脉流出。
(2)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在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进入组织细胞,细胞内的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进入血液,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因此,从F到E处,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3)心脏能将血液泵至全身,主要是心肌收缩与舒张的结果。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这是与左心室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相适应的,左心室是体循环的起点。
(4)右心室将来自右心房的静脉血泵入肺动脉,经肺动脉流入肺部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里的氧进入血液,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为含氧多的动脉血,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因此,血管6肺静脉中流的血液是动脉血。
(5)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所示:小李同学感冒咳嗽,服用感冒药后,药物被小肠组织细胞处毛细血管吸收,再进入小静脉,汇入各级静脉,最后经8上、下腔静脉到达心脏四腔的先后顺序是:小肠处毛细血管→下腔静脉→1右心房→3右心室→2左心房→4左心室。。
27.(10分)如图是心脏工作过程中某阶段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①、②、③、④表示与心脏相连的血管,⑤、⑥、⑦、⑧表示心脏的四个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心脏壁最厚的腔是 ,心房与心室之间有 ,防止血液倒流(填文字)。
(2)图中,心脏所处的工作状态是左、右心室收缩,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 (填“打开”或“关闭”)。
(3)图中,①、②、③、④血管内流动着静脉血的有______。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④
(4)某人患肺炎,医生采取上肢静脉点滴药物治疗,药物到达最先到达心脏的[ ] 。
(5)血液从[ ](填序号)流出,经过主动脉等血管,最终回到⑤的循环途径称为体循环。
(6)④血管的名称是 ,其内血液的含氧量较 (选填“高”或“低”)。
(7)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它主要由 构成,能够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中循环流动。
【答案】(1)左心室 房室瓣
(2)关闭
(3)C
(4)⑤ 右心房
(5)⑧
(6)肺静脉 高
(7)肌肉
【详解】图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①、②、③、④表示与心脏相连的血管,分别表示的血管是肺动脉、主动脉、上、下腔静脉、肺静脉;⑤、⑥、⑦、⑧表示心脏的四个腔,分别是右心房、左心房、右心室、左心室。
(1)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同样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与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即心脏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左心室。
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
(2)图中,根据血流的方向可知,心脏所处的工作状态是:左、右心房舒张,左、右心室收缩,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房室瓣关闭。
(3)血液循环途径如图所示:
从血液循环途径图中看出,①、②、③、④血管内流静脉血的有③上、下腔静脉和①肺动脉,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某人患肺炎,医生采取上肢静脉点滴青霉素治疗,药物进入上腔静脉→⑤右心房→⑦右心室→①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⑤右心房。
(5)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从⑧左心室到⑤右心房的循环途径称为体循环。
(6)④肺静脉内的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在该处进行了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血液也由此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所以④肺静脉内流动脉血,血液的含氧量较高。
(7)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能够自动地、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
28.(10分)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常见的有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医学研究表明,影响心血管健康的因素,除了年龄、遗传和先天性因素,还包括生活方式。
(1)心脏是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冠状动脉从[ ] 基部分出,为心肌细胞输送所需的______和营养物质。
(2)长期酗酒或食用过多的油脂类食物,能使脂质沉淀到血管壁上,使管腔变窄、血压 ,加速动脉硬化的过程。若冠状动脉发生急性闭塞,部分心肌细胞会缺血坏死,突发心肌梗死。
(3)遇到突发心肌梗死的病人,下列急救措施正确的是 (可多选,2分)。
a.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b.将病人搬至舒适的地方,双腿抬高
c.给病人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
d.对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4)针对心率失常、心跳过缓等疾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是植入心脏起搏器。
①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无导线心脏起搏器只有胶囊大小,仅重2克。医生可通过导管将其经下肢股静脉→
(2分)右心室,固定于右心室壁上。(用图中的序号、字母和箭头表示)
②无导线心脏起搏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电流,刺激心肌 (填“收缩”或“舒张”),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③当右心室接收到电流时,心脏内血流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
【答案】(1)① 主动脉 氧
(2)升高
(3)a、c、d(2分)
(4)⑤→c(2分) 收缩 B
【详解】题图中: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①主动脉、②肺静脉、③肺动脉、④上腔静脉、⑤下腔静脉。
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这两条途径同时进行,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体循环途径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途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1)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是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结合题图可知,冠状动脉从主动脉基部分出,为心肌细胞输送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2)结合题图可知,长期酗酒或食用过多油脂类食物,使脂质沉淀到血管壁上,管腔变窄,血液流动的阻力增大,血压升高,会加速动脉硬化过程。
(3)a.遇到突发心肌梗死的病人,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是正确的,这样能尽快让专业医疗人员前来救治,a正确。
b.将病人搬至舒适地方双腿抬高是错误的,随意搬动可能加重病情,b错误。
c.给病人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是正确的,硝酸甘油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c正确。
d.对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是正确的,可以争取抢救时间,d正确。
故选acd。
(4)①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下肢股静脉中的血液要到达右心室,其途径为下肢股静脉→图中的⑤下腔静脉→图中的c右心房→图中的d右心室,所以答案为⑤→c→d。
②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使机体产生运动。可见,心脏起搏器发放电流刺激心肌收缩,从而带动心脏跳动,起到治疗作用。
③心脏每跳动一次,就是心脏收缩和舒张各一次。心脏工作过程:左右心房收缩,分别将血液压至左心室和右心室,此时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左右心室收缩,分别将血液泵至主动脉和肺动脉,此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全心舒张,血液经静脉被吸进心房,此时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结合题图可知,当右心室接收到电流时,右心室收缩,将血液泵入肺动脉,此时血液的流向是从右心室到肺动脉,B选项符合实际的血流方向,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9.(10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做了“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如图甲是小组对实验材料的处理,图乙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应选择尾鳍色素较 (选填“多”或“少”)的小鱼,以利于观察。
(2)用湿棉花包住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在实验过程中,应时常往棉花上滴加清水,这样做的目的是维持小鱼的正常 。
(3)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 (选填“低”或“高”)倍显微镜观察。根据图乙判断,血管b的类型是 ,依据是 (2分)。
(4)实验中由于小鱼时常跳动导致观察困难。小鱼跳动是否与湿纱布的温度有关呢?为此,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先用10℃水浸泡后的棉絮覆盖在一组小鱼上,然后计算小鱼在5分钟内的平均跳动次数;过一段时间后,再先后用15℃和20℃水浸泡后的棉絮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由表格数据可得出结论: (2分)。
(5)实验结束后,应如何处理小鱼? (2分)。
【答案】(1)少
(2)呼吸
(3)低 毛细血管 红细胞单行通过(2分)
(4)小鱼跳动与湿棉絮的温度有关(2分)
(5)将其放回到适宜生活的环境中(2分)
【详解】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故动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主干流向分支;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故静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分支流向主干;毛细血管管腔小,红细胞只能成单行通过。
从图中箭头可以看出:a是动脉、b是毛细血管、c是静脉。
(1)尾鳍色素少,光线更容易透过,能清晰看到血管和血液流动,所以该实验应选择尾鳍色素较少的小鱼。
(2)鱼用鳃呼吸,鳃丝需要在湿润状态下才能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用湿棉花包住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并滴加清水,可使鳃丝保持湿润,维持小鱼的正常呼吸。
(3)低倍显微镜视野范围大,便于观察小鱼尾鳍内较复杂的血管分布情况,所以用低倍显微镜观察。血管b中红细胞单行通过,这符合毛细血管的特点,所以血管b的类型是毛细血管。
(4)从表格数据看,随着湿棉絮温度从10℃升高到15℃再到20℃,小鱼平均跳动次数从7次增加到12次再到15次,说明小鱼跳动次数随湿棉絮温度升高而增加,即小鱼跳动与湿棉絮的温度有关。
(5)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可见,实验结束后,应该把小鱼放回到适宜它生活的环境中。
30.(10分)请认真阅读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资料1:目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此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被称为21世纪人类的三大疾病之一,心脏结构模式如图1。
资料2:目前的生物工程技术,包括3D打印,都不能制造血液的分支网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伍斯特理工学院等多学科研究团队进行了“跨界”研究,他们把菠菜的叶脉与人类的血管细胞联系起来,如图2、图3所示,通过菠菜脉管系统得到类似于人类血细胞的流体和微球,开启了使用菠菜叶脉形成健康心肌层来治疗一部分心脏病患者的大门。
资料3:胡盛寿院士及其团队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成功救治多例心衰患者。人工心脏相当于一个新的“水泵”,为患者的血液流动提供动力来源,从而维持机体组织和器官的存活状态。人工心脏参与人体血液循环的工作方式如图4所示。
(1)观察心脏的结构,可以看到图1中[9]心房和[10]心室之间具有 ,它的功能是 。
(2)冠心病患者突发心绞痛时,会出现胸闷、气短疼痛等症状,此时应就地休息,并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药物被舌下毛细血管吸收,经血液循环,由图1中[1] 流回到心脏,经一系列过程后进入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
(3)图1中流静脉血的血管有 (用图1中的数字表示)。
(4)如图2所示,当冠状血管发生病变时,会引起心肌细胞缺血甚至坏死,最终引起心脏衰竭。科学家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制作人工心脏补片,修复心脏损伤。
①首先利用人体胚胎干细胞培育出心肌细胞,这一过程主要经过细胞的 。
②然后如图3所示,利用菠菜叶中能运输水分和有机物的 ,经过一系列处理制作代替血管的支架。将心肌细胞填充在支架上,制成心脏补片。
(5)使用植物作为“血管”支架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______
A.材料易获取 B.材料成本低
C.支架管径适宜 D.支架壁无弹性
(6)旧式人工心脏易造成血栓(血液凝固成块现象),而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不易激发血液中 (填一种血细胞)的功能,减少血液凝固的发生,进而避免血栓的形成。
(7)图4中人工心脏代替了 (填心脏具体的哪个室)的相关功能。
(8)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
【答案】(1)瓣膜/房室瓣 防止血液倒流
(2)上腔静脉
(3)1、5、7
(4)分化 叶脉
(5)ABC
(6)血小板
(7)左心室
(8)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不吸烟(或少饮酒)
【详解】图1中:1是上腔静脉,2和8是肺静脉,3是右心房,4是右心室,5是下腔静脉,6是主动脉,7是肺动脉,9是左心房,10是左心室。
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这两条途径同时进行,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体循环途径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途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1)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结合题图可知,9左心房和10左心室之间具有房室瓣(瓣膜),它的功能是防止血液倒流,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
(2)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药物被舌下毛细血管吸收,药物的流动途径是:舌下毛细血管→小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冠状动脉,因此药物先由图1中1上腔静脉流回到心脏,最终到达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
(3)心脏左侧为左心房和左心室,左心房连肺静脉,左心室连主动脉,都流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心脏右侧为右心房和右心室,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肺动脉,都流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可见,图1中流静脉血的血管有1上腔静脉、5下腔静脉、7肺动脉。
(4)①利用人体胚胎干细胞培育出心肌细胞,这一过程主要经过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使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形成不同的组织。
②植物根、茎、叶中的导管和筛管在植物体内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管道系统,其中导管负责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可见,菠菜叶中能运输水分和有机物的是叶脉,利用叶脉经过处理可制作代替血管的支架,将心肌细胞填充在支架上制成心脏补片。
(5)使用植物作为“血管”支架时,材料易获取、成本低便于大规模应用;支架管径适宜才能适合人体血管的连接与血液流动。而支架壁需要有一定弹性,以适应血液流动的压力变化,故D“支架壁无弹性”不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6)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功能,过多时易形成血栓。旧式人工心脏易造成血栓,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不易激发血液中血小板的功能,从而减少血液凝固,避免血栓形成。
(7)从图4可知,人工心脏装在左心室位置,且将管道通往主动脉,所以人工心脏代替了左心室的相关功能,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8)为预防心血管疾病,可采取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不吸烟(或少饮酒),减少对心血管的刺激等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