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七年级 > 语文

云南省怒江州2008-2009七年级下学期模拟语文试卷(六)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面向七年级学生,旨在检测他们的语文知识掌握情况。试卷涵盖了语音、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和写作等多个方面,不仅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考察了他们的阅读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试题类型多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翻译题、解释题以及作文等。

所涉及的知识点

试卷主要涵盖了语音、词汇、语法、古诗文默写、现代文阅读理解和写作等方面的知识点,重点考察学生的语文基础、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

云南省怒江州2008—2009七年级下学期

语文期末模拟试卷(六)

一年来,你的许多方面在学校里得到了发展,请你将自己的收获,记录在这张试卷上吧!你会惊奇地发现自己很棒:学习自信,视野开阔,见解独特,想像丰富……提起笔,行动起来吧,把你学习的快乐也传给老师,让我们一同分享。仔细审题,冷静作答。我们期待着和你们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同学们,动笔吧!

备注:请你将答案写在后面的答卷上,各位同学只交答卷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7分)

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秩序井然(zhì) 深邃 (suì) 撺掇 (duō) 羁绊(jī) 阴霾(mái)

B.肆无忌惮 (dàn) 哽咽 (yè) 狭隘(ài) 炽热(zhì) 砭(biān)骨

C.叱咤风云(zhà) 脑髓(suǐ) 秕谷(bǐ) 讪笑(shàn) 羸(léi)弱

D.当之无愧(kuì) 嫉妒(jí) 澎湃(pài) 哺育(bǔ) 磐(pán)石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3分)

A.锋芒毕露 妇儒皆知 马革裹尸 义愤填膺  迫不急待  

B.慷慨淋漓 一拍即合 戛然而止 浑身解数 力挽狂澜 

C.鞠躬尽瘁 铤而走险 锲而不舍 迥然不同 聊以自慰  

D.毛骨悚然 怏怏不乐 罄竹难书 精疲力竭 姗姗来迟 

3.下列括号内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3分)

A.亘古(远古); 人迹罕至(罕:稀少); 气冲斗牛(斗牛:星宿名)

B.余暇(暇:空闲); 疲惫不堪(堪:能忍受);进退维谷(维:是)

C.沟壑(壑:沟); 惟妙惟肖(肖:肖像); 家喻户晓(喻:明白)

D.懈怠(松懈懒惰); 死不瞑目(瞑:闭上眼睛);鲜为人知(鲜:少)

4.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认为说法比较委婉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当你的同桌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好吧,咱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B.当你乘车被人踩脚时,你说:“喂,怎么走路的,没长眼!”

C.你参加演讲比赛得了一等奖,同学们夸你,你说:“过奖啦,我有天赋嘛。”

D.同学苗苗被自行车撞伤,你打电话给她妈通报情况时说:“阿姨,不好啦,苗苗出车祸了!”

5. 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竹,是上苍赏赐南山的肺,吐纳氧气,滋生水汽, , , , 。

①泻进山脚下的洼地 ②凝结在叶尖化为晶莹的露珠

③汇成一泓清莹的静湖 ④跌落岩缝汇聚成“丁冬”作响的山泉

   A.①③④② B.②④①③ C.④③①② D.②③④①

6.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在百草园里得到的乐趣,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社戏》的体裁和内容与此有相似之处。    B.《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 诗集》,它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C.《伟大的悲剧》以时间顺序为线索,讲述了1912年斯科特一行5人,在从南极点返回的途中不幸遇难的过程。    D.《峨眉山月歌》这首诗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巧妙,不着痕迹。此诗为诗人出蜀途中所作,全诗意境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这篇调查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经过三年的艰苦拼搏,使南宁人民完成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与改造。

C.美国不厌其烦地宣扬“伊朗核威胁论”,目的在于不断对伊朗施压,迫使其就范。 D.是否能按时到达就在于他的努力。

8、请你围绕“成长的烦恼”这个主题,就你最关心的问题,设计二个采访的问题。(3分)

采访对象: 采访问题:(1)

(2)

9、 仿照所给例句,任选下面的一个词,展开联想,给它一个精彩的解释。(3分)

〔例〕固执:你是一堵墙,使人封闭自己,看不清外面的世界。

答:风筝:

友情:

二、古诗文阅读能力考查(1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考查(8分)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倒,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天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0.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宾客意少舒 少:( )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 ) (3)两股战战,凡欲先走 股:( ) 走:( ) 11.翻译下面句子:(2分)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哪个句子写出一家人睡去后夜深寂静的氛围?写在下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这几段盛赞表演者口技之“善”,采用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二)古诗文默写考查(7分)

14.背诵优美的诗文,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尽你所知,在下面的横线上补齐所缺的名篇佳句。(8分)

①《木兰诗》以质朴生动的语言塑造了木兰的美好形象,一句“□□□□□,关山度若飞”就让巾帼英雄的飒爽英姿跃然纸上;一句“□□□□□,对镜帖花黄”则细腻传神地表现了青年女子的爱美之心。

②   “歌以咏志,诗以传情”, 李白“□□□□□□□,何人不起故园情”表现的是浓郁深沉的思乡思亲之情;杜甫“正是江南好风景,□□□□□□□”抒写的是时世凋敝、人生飘零的感慨之情,岑参“马上相逢无纸笔,□□□□□□□”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传达出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赵师秀“有约不来过夜半,□□□□□□□”表现的是作者含而不露的寂寞心情。

三、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28分)

(一)社戏(节选)(14分)

①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②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着话。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

    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15.“回望”一词在文中结构上起_________________作用。文中画线的句子分别从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感觉的角度)两方面描写所见所闻,表现了我对“社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6.“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妙处?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文中找出表现阿发憨厚无私的句子 (2分)

18.从文中双喜的所言所思,可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少年。(2分)

19.针对文中孩子们的行为、做法,谈谈你的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二)滴水之恩(14分)

①我们当时的班里,有个名叫金龙的男生。此人的名字起得富丽堂皇,可品行却是一塌糊涂。他有点“斗鸡眼”,眼睛总像是在凝视鼻尖的正前方;头发理得极短,根根竖起;而且学习成绩也很差。当然,他最大的特点,一是穷,穷到非拖欠书杂费不可;还有就是爱打架,谁冒犯他,他就抡拳头。

②我和金龙几乎没有什么交往,那时我是个胆怯的女孩,我保护自己的诀窍是:不去招惹金龙这样的首恶分子,甚至连目光都不在他身上停留。

③有一天轮到我值日,却发现金龙捂着肚子坐在椅子上。我放慢打扫的速度,故意看着窗外。隔了一会儿,忽听“呕”的一声,他竟跌坐在地上,牙齿将嘴唇咬出血来。我不得不跑过去问他怎么了,他只是摇头。我拿出手巾给他擦血,他没接,只用手背在嘴上抹来抹去。

④后来我才知道他肠子有病,有时会疼昏过去。

⑤又过了不久,班里排练大合唱,准备国庆节全体上台演出,并且规定个人准备白衬衣蓝裤子,可金龙说他不参加。知情的人说,他没有白衬衣。到了演出那天,大家都觉得少一个人不好,于是我就出去向邻班的男生借了一件白衬衣交给金龙。金龙先是推让,最后还是接受了。

⑥演出散场后,金龙将衬衣还给我。他居然把衬衣叠得工工整整,就像一个非常斯文的男生。这令我非常惊喜,忽然觉得他并不是那么可憎。

⑦不久,班里就传出闲话,说金龙在他的小本子里记着我的名字。有人说那是个黑名单,上了那个名单的可能要挨拳头了。也有人说,金龙钟情谁,就把谁的名字记下来。

⑧不知过了多少年,有一次我在闹市与金龙相遇。此时,他已是个沉稳、温和的父亲了。说起当年的生活,他忽然说:“你的名字也在我的名单册里……”

⑨我几乎叫出声来:“为什么?”

⑩他说他至今还保留着那个名单册,那里记的是帮助过他的人名。他是个不习惯言谢的人,但他以他的方式表达深藏于心的感谢和敬意。

⑾人与人骨子里也许都是记情的。

⑿另一个我认识的女孩,也是家境贫寒到眼看要挨不过去了,后来社会送来了关怀,她的同学也慷慨捐款捐物。她将同学们的赠物放在箱中,舍不得动用,说是每天打开箱子看一遍,想到周围有那么多的关怀、爱心,就忍不住喜极而泣。她要永久保存它们,这是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⒀还有一位学音乐的年轻人,怀才不遇,四处碰壁。有一次他遇上一位音乐大师,大师认为他有天赋,就给了他一张名片,并在上面写满赞扬的话。那年轻人从此敲开了音乐殿堂的大门,步入成功。后来,他无论走到哪里,总把那张名片带在身边,一来表示永不忘知遇之恩,二来 。

⒁世界因为这大大小小、绵绵不断的人与人的关怀而变得永恒,事实就是如此。

20.虽然“我和金龙几乎没有什么交往”,但文章还是写了跟金龙交往的几件事。请简要概括这几件事。(3分)

21.第⑥段中“他居然把衬衣叠得工工整整”,你是怎样理解“居然”的?(2分)

22.除了金龙,作者还写了女孩、年轻人,他们共同的特点在哪里?(2分)

23.在第⒀段最后划线处,请补写符合上下文含义的句子。(3分)

24.“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4分)

四、作文(30分)

难忘的初一学习生活即将结束,我们回头审视自己走过的人生旅程,或许会发现还有些东西遗失在过去的时光里。它们也许是诚信、责任、理解、自信,也许是友情、亲情、成功、快乐,也许是蓝天、绿树、碧波,也许是……你不想把它找回来吗?请以《寻找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卷面整洁,字迹清楚,不少于600字。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内容充实,抒写真情实感。

清河学校七年级语文

答题卷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______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7分,每题3分)

1. ; 2. ; 3. __; 4. ______;

5. ; 6._________;_7._________。

8、采访对象:

采访问题:(1) ____________

(2)

9、风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者

友情: 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能力考查(1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考查(8分,每题2分)

10.解释:少:( ) 间:( ) 股:( ) 走:( )

11.翻译: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2.答: ____(2分)

13.正面概括:

侧面概括: (2分)

(二)古诗文默写考查(7分,每句1分)

14.默写。

① □□□□□ □□□□□

②□□□□□□□, □□□□□□□, □□□□□□□,

□□□□□□□, □□□□□□□

三、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28分)

(一)社戏(节选)(14分)

15. “回望”一词在文中结构上起_________________作用。文中画线的句子分别从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感觉的角度)两方面描写所见所闻,表现了我对“社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6. 答: _______________

(3分)

17. 答: _____________

(2分)

18. 答: (2分)

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二)滴水之恩(14分)

20. 答: ________________

(3分)

21. 答: _________________

(2分)

22. 答: ____________(2分)

23. 答: ___________ __

(3分)

24. 答: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分)

四、作文(30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7分)

1. B ; 2. A ; 3. C ; 4. A ; 5. B 6. A ; 7. C ;

8、老师:您青少年时期最烦恼的事是什么?您采用什么方法消除了烦恼? 同学:你曾经有过什么烦恼?你是怎样摆脱烦恼的?

9、风筝:你是我飞向蓝天的梦想,放飞你,就是放飞生活。友情:你是冬天里的一盆炭火,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奉献上你的温暖。

二、古诗文阅读能力考查(1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考查(8分)

10、(1)、稍微 (2)、夹杂 (3)、大腿 逃跑

11、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

1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13、口技人模仿的各种声音 宾客们的反应

(二)古诗文默写考查(7分)

14、略

三、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28分)

15..承上启下  视觉 听觉  留恋  16.运用比喻手法及侧面(间接)描写,表明船行驶之快,突出孩子们驾船技术之高。  17.“偷我们的吧,我们的大得多呢。”  18.反应灵敏、考虑周到、充满自信  19.文中孩子们偷豆带有游戏性质,不能视为不良行为。它重在表现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童心童趣及良好品德,同时展示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

20.金龙生病,我拿毛巾给他擦血;演出,金龙没有白衬衫,我借给他;金龙在他的小本子里记着我的名字。(3分,一点1分)

21.“居然”表示我对金龙的行为感到出乎意料,说明金龙是一个懂得回报的人。(2分)

22.都是心存感激的人。(2分)

23.举例:提醒自己要成为一个仁爱的、关怀他人的人。(3分)

24.答案略。(4分,观点1分,结合文本说理2分,语言通顺1分)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36250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