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七年级 > 语文

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检测】(A卷•知识通关练)(原卷版)

试卷简介

第三单元【单元检测】(A卷•知识通关练)(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

所涉及的知识点

第三单元【单元检测】(A卷•知识通关练)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17分)

1.(4分)阅读下面这段回忆性的文字,完成字音字形挑战。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阿长是个极为特别的存在。她生得矮而胖,常穿着一身旧棉袄,说话时带着浓浓的乡音。有一回,我心心念念一本叫《山海经》的书,向阿长xù(   )述时,她虽有些懵懂,却还是将我的诉求记在了心上。为了买到这书,阿长跑遍了集市,费了好大周折。终于,她带着那朝思暮想的书回来了,我接过书,看到封面上奇形怪状的图案,内心满是欢喜。阿长虽有诸多规矩,让我曾心生fán(   )闷,但此刻,所有的不愉快都烟消云散,只留下对她深深的感激。

(1)(2分)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①懵   ②矩

(2)(2分)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正确汉字。

①( )述 A.叙 B.序

②( )闷 A.繁 B.烦

2.(6分)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漫步诗苑,我们听王维“① ,弹琴复长啸”,听李白“② ,散入春风满洛城”;漫步诗苑,我们看岑参“马上相逢无纸笔,③ ”,看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④ ”;漫步诗苑,我们赞木兰“⑤ ,⑥ ”(《木兰诗》),替父从军,敢当重任……在诗歌的天地里徜徉,我们多么幸福!

3.(7分)家风,即门风,指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我校开展“优良家风我传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下是活动小组搜集到的有关家风的材料,阅读之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宗祠的大门上,经常可以看到“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之类的对联;厅堂上挂有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忠孝廉洁”的牌匾。这些大多是一家或一族的祖训。

材料二: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胡适《我的母亲》)

材料三:学父亲做人,学父亲做事,学父亲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学父亲的赤子情怀,学父亲的俭朴生活。

(摘自《习近平的家风:从父亲身上学到的五件事》)

(1)(2分)下列不属于阅读材料中传承优良家风的途径的是(   )

A.学习长辈的优点 B.积极践行祖训 C.为晚辈树立榜样 D.多召开家庭会议

(2)(3分)请模仿材料三写一段话,阐述你从家人身上学到了哪些优良品质?

(3)(2分)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则宣传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二、阅读(共53分)

(一)诗歌鉴赏

(4分)秋意渐浓,闲步街道,小语同学在文化墙上发现一首名人佳篇,邀请你和他一起,徜徉在古人的情思中。

湖上

〔宋〕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4.(2分)有人想为这首诗配一幅图,对于画面中“莺”数量的多少,产生了不同意见,请结合第一句诗,阐明你的看法。

5.(2分)“人意好”三字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结合第三句诗说说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

(1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①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卖油翁》)

[乙]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①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赠遣之。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②不能动。《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信夫。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

①哂:微笑,讥笑。②缒:悬绳而下,这里指下坠。

6.(3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但微颔之    颔:

(2)康肃笑而遣之    遣:

(3)老翁顾童子曰    顾:

7.(4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2)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

8.(4分)老师让同学们讨论卖油翁和陈尧咨这场矛盾冲突产生和化解的前因后果,下面是几个同学的发言,他们说得有道理吗?任选其一说明理由。

李同学:引发冲突的主要原因在卖油翁的态度上。

王同学:冲突升级的重要原因也在卖油翁的语气态度上。

赵同学:卖油翁用小绝活和类比的方法化解了这场冲突。

张同学:陈尧咨通达爽快也是化解矛盾的一个原因。

9.(3分)小人物也有大智慧,他们用自身展现的优秀品质引导我们修身养德,勤奋学习,立志成才。说说你从选文中的两位老翁那里获得了什么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

(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小题。

魔镜里的钱钟书

张建术

①钱钟书成为知识界的“传奇人物”,是中国内地开始崇尚知识和智慧的一个象征。讽刺小说《围城》享誉海内外;《管锥编》不仅是钱钟书最能传世的代表作,恐怕也是学术史上壁立千仞的一个高峰吧。

②始终没有人能弄明白钱钟书究竟看过多少书,但他家里却几乎没有书。相传犹太人认为把知识的财富装进脑子里,比置什么财产都划算、安全。钱公馆主人较之犹太人,有过之而无不及。1978年9月至1980年底,是中国作家、学者钱钟书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大放异彩的季节。一位叫费景汉的汉学家,这样描述座谈会上的钱钟书:会场上最出风头的要算是钱钟书——他给我的印象是机智,善于征服别人。他在茶话会上提到一位美国诗人,他用优美的英文背诵一段那位诗人的诗作。提起另一位德国诗人,他就用标准德文背诵了他的一篇作品。再提及一位拉丁诗人,他也能用拉丁文来背诵一段。这些诗人未见得是什么大诗人,提及的诗作也未必是他们的重要之作,但钱钟书能脱口而出,流利无滞地背出,真是把在场的美国人吓坏了。其实,这些吓坏了的外国人都知道《围城》,却不知道有一部真正能吓坏他们的书《管锥编》,正在由中国大陆的中华书局出版。

③进入80年代,从天上往钱家掉金子的事接二连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曾竭诚邀请他前往讲学半年,开价16万美金,交通、住宿、餐饮费另行提供,可偕夫人同往。可钱钟书却拒绝了。他对校方的特使说:“你们的研究生的论文我都看过了,就这种水平,我给他们讲课,他们听得懂吗?”英国一家老牌出版社,也不知从什么渠道得知了钱钟书有一部写满了批语的英文大辞典,他们专门派出两个人远渡重洋,叩开钱府的门,出以重金,请求卖给他们。钱钟书说:“不卖。”与钱钟书签署了《围城》版权协约的美国好莱坞片商,多次盛邀钱钟书夫妇时间自便地做客观光,随便吃住,或监督影片制作,他们都摇头婉拒。

④夫人杨绛笑钱钟书一辈子开不了钱庄。古典文学组的人找他借钱,他问:“你要借多少?”答:“1000.”钱钟书说:“这样吧,不要提借,我给你500,不要来还了。”同一个人二次来借,他还是如法炮制,依旧对折送人。他当副院长期间,给他开车的司机弟兄出车上街撞伤行人,急切中找钱钟书来借医药费。听清情况后,他问:“需要多少?”司机答:“3000.”他说:“这样吧,我给你1500,不算你借,就不要还了。”

⑤有人评论说,钱钟书说到底是数学不好,只学会了个被二除,假如有人求借百万,又该怎么办呢?凡进过钱钟书家的人,都不禁惊讶于他家陈设的寒素。沙发都是用了多年的米黄色的卡面旧物。多年前的一个所谓书架,竟然是四块木板加一些红砖搭起来的。“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个东西吗?”他指着孔方兄(铜钱)的怪脸说。

⑥杨绛在《钱钟书与<围城>》这篇文章里,写到了丈夫的许多“病气”“傻气”,归根到底都是童心与童趣。杨绛写了他手舞足蹈看《福尔摩斯探案集》,写了他给妻子脸上画花脸,写了他往女儿被窝里藏笤帚疙瘩、埋“地雷”,写了他帮猫打架不怕天寒夜冷,写了他爱看魔鬼飞跑、后部撒气的西洋淘气画……却似乎漏掉了写他还爱看当代侦探小说(包括克里斯蒂的),漏掉了他爱看儿童动画片,爱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钱钟书看《西游记》与众不同。边看边学边比划,口中低昂发声不住,时而孙悟空,时而猪八戒,腾云造地,“老孙来也”,“猴哥救我”,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咏之歌之,不一而足。

⑦看过了舞过了还没过足瘾,又左挑点毛病右挑点遗憾,一连写好几篇短评,起个化名装入信封,歪歪斜斜摹仿小学生字体写上投寄地址,8分钱小邮票一贴,扔进邮筒里。上海《新民晚报》的编辑接信在手,莫名大惑:“这是哪里的小孩子写来的,怎么连个发出地址都不晓得写?稿费寄给谁?”拆开一看,文章真好,正是热点话题。“发了。”

⑧其实稍稍联系一下就不难发现,那个活泼胆大有本领、敢管玉帝叫“老儿”的孙猴子,从小时候就潜移默化地钻入了钱钟书的性格里,以至于人家万乘之尊的英国女王到中国,国宴陪客名单上点名请他时,他竟称病推掉。事后,外交部的熟人私下询及此事时,钱钟书说:“不是一路人,没什么可说的。”

⑨巴黎的《世界报》上刊文力捧中国作家钱钟书,极言:中国有资格荣膺诺贝尔文学奖殊荣的,非钱莫属。每天看外国报纸的钱钟书,迅速作出反应,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笔谈式文章历数“诺奖委”的历次误评、错评与漏评。条条款款有根有据,让人家顺着脊梁流汗,并且他一反公论断言,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危害还不如诺贝尔文学奖的危害为甚。

⑩更早的时候,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的汉学家马悦然上府拜访他。钱钟书一面以礼相待,一面尖锐地说:“你跑到这儿来神气什么?你不就是仗着我们中国混你这碗饭吗?在瑞典你是中国文学专家,到中国来你说你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的专家。你说实话,你有投票表决权吗?作为汉学家,你在外面都做了什么工作?巴金的书译成那样,欺负巴金不懂英文是不是?那种烂译本谁会给奖?中国作品就非得译成英文才能参加评奖,别的国家都可以用原文参加评奖,有这道理吗?”80年代初,某“头牌学者”拼凑了一本《xx研究》,钱钟书翻阅后,即下断语:“我敢说xxx根本就没有看过xx的原著。”真是明眼如炬,让此等人物没处躲没处藏。这也就难怪有人按捺不住咒他:“钱钟书还能活几年?”一些年来,由于拒绝与传媒合作,钱钟书这个人,也似乎渐成“魔镜”中的影像了。当我们把钱钟书这面“魔镜”翻转过来看时,便发现镜子背面有行镌刻的字迹:做完整的人,过没有一丝一毫奴颜和媚骨的生活。

⑪钱钟书身上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优秀部分与生俱来的突出要求和愿望:守住自己的精神园地,保持自己的个性尊严。

(节选自报告文学《魔镜里的钱钟书》,有删改)

10.(3分)下列对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钱钟书不仅是文学家,创作享誉世界的《围城》;更是伟大的学者,是知识界的传奇人物。

B.钱钟书拒绝英国出版社重金购买他的英文大辞典,就是因为他在上面写批语倾注了心血,他自己也经常需要使用。

C.这篇报告文学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剪材有取舍,记录了钱钟书的言行事迹,体现了作者对钱钟书的景仰和缅怀。

D.“做完整的人,过没有一丝一毫奴颜和媚骨的生活。”这句话是作者对钱钟书的学术品格和内在精神的高度评价。

11.(4分)文中作者回忆了钱钟书的几件事,写出了钱老的真性情。阅读文章,填写下面的表格。

12.(4分)请结合文本,赏析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13.(4分)文章结尾钱钟书曾指着孔方兄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个东西吗?”请结合全文,联系现实,探究名人专家与金钱的关系。

(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被风吹走的草帽

许海利

①那年临近高考时,我从县城回家拿钱,正赶上家里收割小麦。

②骄阳似火,顶着烈日,我来到了地里,远远就看到父亲戴着一顶旧草帽,脖子上还挂着一条毛巾,正弯腰挥舞着镰刀收割麦子。

③“爸妈,我回来了!”听到声音,父母赶忙停下了手中挥舞的镰刀。见是我,父亲忙问道:“不是快考试了吗,怎么突然又跑回家?”

④“考试需要交钱,我是回家拿钱的!”

⑤“大概要交多少钱?”母亲问道。

⑥“一个多月的生活费,再加上考试费,要600多块钱呢!”

⑦“现在家里还有多少钱?”父亲用毛巾擦了一下额头上的汗。

⑧“最多能凑四五百块钱!”母亲用低沉的声音回答道。

⑨听了母亲的话,父亲把手中的镰刀一扔,说:“孩子考试是大事,走,回家筹钱去!”

⑨走在路上,父亲步履匆匆,他头上戴着的那顶破旧草帽格外显眼。

⑩记忆中,父亲头上经常会戴着草帽,天热遮阳,雨天挡雨,打麦场上还能防止麦糠、灰尘进入脖子里。草帽伴随着父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⑪忽然一阵大风迎面吹来,父亲头上的草帽一下就被吹跑了,他赶忙弯腰去捡。那一霎,我发现父亲蓬乱的头发几乎全白了。

⑫等父亲捡回草帽,我们继续往家赶。可一路上,望着他的身影,我心神却怎么也安定不下来。父亲是个土里刨食的庄稼人,平时都是省吃俭用过日子,唯独在我的学业上,却很舍得花钱。这些年,为了支撑我考大学,他一直不辞辛劳地忙碌着。每次我张口要钱,他从来没有犹豫过,宁肯自己手头紧,也绝不让我为难。

⑬到了家里,父亲把家里的所有钱都拿了出来,可还只凑了500多块钱。

⑭“爸,这些钱够用的了,生活费我可以少用一些!”

⑮“那可不行,马上就要考试了,生活费应该比平时多!”父亲很坚定地说。

⑯此时屋子里显得格外沉寂,就连父亲急促的呼吸声都可以听到。过了好大一会儿,父亲突然用手指着墙角的粮食说:“把粮食卖掉,给你凑足生活费!”

⑰最终两大袋子粮食在收购点卖了150多块钱,父亲一分没留,全给了我。“快考试了,一定要养好身体,多余的钱就留着买点营养品吧!”

⑱那一刻,从父亲手中接过那沓钞票,我感觉它是那么的沉重,足有千斤,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⑲那一年,我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成功考取了一所理想的大学,而父亲的草帽被风吹走的那一幕情景也永远镌刻在了我的心间。

(选自《池州日报》2023年6月6日,有删改)

14.(4分)请以“我”的角度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15.(4分)赏析“远远就看到父亲戴着一顶旧草帽,脖子上还挂着一条毛巾,正弯腰挥舞着镰刀收割麦子”的表达效果。

16.(4分)选文大量运用对话的方式叙述故事有何妙处?

17.(4分)选文末尾说“父亲的草帽被风吹走的那一幕情景也永远镌刻在了我的心间”,有何情感内涵?

(四)名著阅读(共4分)

18.班级开展“走进小说天地”名著阅读专题探究,小语和小文发现古代小说中有许多和“三”有关的故事情节,请加入探究小组并完成任务卡片。

三、作文(共5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杨振宁欣赏邓稼先的无私,萧红欣赏鲁迅的为人,鲁肃欣赏吕蒙的改变。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就能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你身边有没有令你欣赏的人?

请以《欣赏》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64345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解决的问题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