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 第三单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单选题
1.(24-25七年级下·全国·期末)《中国诗词大会》以“人生自有诗意”为主题,旨在用有趣的题目、紧张的对抗、精彩的解读以及温暖的深情,把古典诗词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传达给观众。下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深邃博大,是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
C.我们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必须全面继承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其他民族的文化更优秀
2.(24-25七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原创题]下列名言警句和人文精神及理念对应正确的是( )
①“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②“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③“四海之内皆兄弟”——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4-25七年级下·全国·单元测试)昆明滇池边,3万多只来自西伯利亚的红嘴鸥惬意地享受着春城的暖阳;红河蝴蝶谷,上亿只蝴蝶宝宝羽化成蝶;滇东罗平,百万亩金黄色的油菜花竞相绽放;澜沧景迈山中,千年古茶林云雾缭绕、神秘幽深……这就是我们美丽的云南。这样的美景得益于云南( )
①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
②贯彻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③践行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理念
④坚持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2025·新疆喀什·一模)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省桐城市的“六尺巷”,重温张吴礼让典故。巷虽窄,但蕴藏其中的理念几百年来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世人。“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一封书信,成就一条名巷。“六尺巷”彰显了( )
A.“以和为贵”的中华传统美德 B.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的文化理念
C.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要求 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5.(2025·广东深圳·一模)甲骨文中,“和”为管乐器,本义是调和,后引申为和谐、和睦等;“合”本义为相亲相爱,后演化为结合、融合等(图)。和合是中华民族崇尚的精神追求和交往方式,在处理国际关系中能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
①主张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②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
③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④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4-25七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传承中华核心思想理念,对青少年的要求是( )
A.背诵经典即可 B.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美德
C.不用理会现代社会观念 D.只在学校中学习传统文化
7.(24-25七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中和殿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故宫内,处于故宫外朝中路区域,为故宫“三大殿”之一。“中和”二字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中和”二字是说凡事要做到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才能使各方关系得到和顺。这符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我们( )
①坚守做人的品格②真正实现人生价值
③做人做事坚持以和为贵④坚持消费主义、享乐主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4-25七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义务收养被拐儿童32年的退休警察孙洋海;11年帮助百余位寻亲人员实现团圆的志愿者杜向阳;26年投身中草药研发,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退休老人李兴健……入选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这些中国好人的故事启迪我们要( )
A.行己有耻 B.向上向善
C.诚实守信 D.尊重他人
9.(24-25七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中华人文精神所蕴含的道理影响着世人。以下能体现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的有( )
①外出购物时携带环保袋,拒绝过度包装
②某校篮球队以“发展个性、凝聚共识”为队训鼓舞人心
③制订班规时,既要尊重不同意见,更要找到最大公约数
④将已经过时的衣服作为睡衣继续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4-25七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2024年龙年春晚创作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从视觉呈现、服装设计等方面深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力先进媒体技术,尽显国风国潮意境之美、文化之美、科技之美。下列选项中对春晚此举评价不当的是( )
A.激发起中国人内心的文化认同
B.传承家国情怀,传递美好情感
C.中华民族独特审美气质的体现
D.中华文化兼收并蓄、交流互鉴
11.(24-25七年级下·全国·单元测试)在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申遗成功之际,灵境·人民艺术馆推出庆贺申遗成功“春节”数字笔墨。灵境·人民艺术馆在传统文化数字化上持续探索,通过数字技术展示书法之美。这启示我们要( )
A.坚持以我为主,摒弃外来文化
B.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新与创造
C.兼收并蓄,全面继承传统文化
D.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12.(24-25七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今天,我们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就是要弘扬的思想文化是( )
①人人平等②促进社会和谐③向上向善④见利忘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24-25七年级下·全国·单元测试)全国妇联揭晓2023年全国最美家庭,1000户家庭获选。这些家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承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厚植家国情怀、弘扬文明新风方面树立了标杆、作出了表率。全国妇联开展此项活动旨在( )
A.保障每个家庭都和谐友爱
B.迅速提高全民的道德水平
C.提升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
D.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
14.(24-25七年级下·全国·单元测试)这些年,湖北省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荆楚楷模、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典型选树工作,选树各类典型近千人。其中,吴天祥、黄旭华、张富清、马旭、张定宇、崔崑、汪勇等25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湖北群星”现象享誉全国。开展此类活动( )
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②有利于弘扬社会正能量
③有利于弘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④可以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重要支撑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24-25七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地位包括( )
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②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
③是中华民族唯一的精神支柱④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24-25七年级下·全国·期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等五部门联合举办2024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仪式,向社会推出50名(组)优秀少年的先进事迹。50名(组)“新时代好少年”品学兼优、朝气蓬勃,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华文化、探索科学奥秘、践行生态理念、热心公益活动、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表现突出,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的风貌。表彰“新时代好少年”旨在( )
A.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少年、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
B.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引导全国少年积极健康、向上向善、全面发展
C.加强红色教育,引领少年做到“行己有耻”、不犯错误
D.强化自信自强意识,引领全国少年建设法治社会
17.(2025九年级下·全国·专题练习)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虽身为魔丸转世,却努力打破命运束缚,保护陈塘关百姓。这体现了( )
A.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无关 B.个人成长应忽视社会责任
C.个人成长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D.社会责任会阻碍个人成长
18.(2025·河南新乡·一模)荣登“中国好人榜”的河南人誉满神州大地:退休10余年热心公益,服务群众20万余人次的赵国锁;22年来7次见义勇为,挽救11人生命的陈锋;危难时刻显身手,十余年爱心救援不间断的律师冯海河;投身公益,救援路上无畏前行的救援队长郑继元……他们的行为( )
A.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进步
B.彰显中原儿女积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C.旨在获得丰厚的物质回报和精神回报
D.证明社会正义只有通过个人才能守护
19.(24-25七年级下·全国·单元测试)在70余年的科学生涯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始终为"让中国人吃饱饭、吃好饭”而不懈努力。他不遗余力地将小麦种植技术推广,培养新代“小麦人”,让中国的小麦事业得以蓬勃发展。从他的事迹中,我们感受到( )
①高尚的职业道德②见义勇为的民族精神
③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④道济天下的传统美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24-25七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弘扬俭约自守的生活理念。下列语句能体现这一理念的有( )
①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②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③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④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二、分析说明题
21.(24-25七年级下·广西桂林·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古人的智慧令人深思,其核心思想影响了中国数千年,在当今社会仍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去慢慢感悟、细细品味。
材料一 ①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 《吕氏春秋·贵公》
②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墨子·尚贤》
(1)请你指出以上两句古语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
材料二 某校组织开展研学活动,同学们通过参观学习了解到,漕泾的盐业史可追溯千年。该地沿海滩地延绵,先民很早就懂得基于地理条件与劳作经验从海水中提炼食盐。从唐朝到清朝期间,制盐技术因移民的不断加入及自我需求的不断提升得到改良革新。勤劳的中国人民用汗水和智慧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盐文化。
(2)结合材料及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的内容,说明中国人书写盐文化是如何体现思想理念的。
22.(24-25七年级下·全国·单元测试)某校开展“见贤思齐,见善则迁”的议题式
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下列任务。
【子议题一:品读经典之美】
文学经典蕴含着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的道理。深入挖掘文学经典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思想理念,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践行。
(1)请你推荐一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并说明推荐理由。
【子议题二:感受诗词之美】
有同学搜集了陶渊明的田园诗,下面是诗句摘录。
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中华人文精神?谈谈倡导这一理念的意义。
【子议题三:传承榜样之美】
2024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仪式以“筑梦中国少年行”为主题,通过生动鲜活的事迹短片、真诚动人的故事讲述、形式多样的舞台呈现,重点推介了7名(组)好少年的事迹,并对其他43名(组)好少年的事迹进行集中发布。
(3)请你说说开展“新时代好少年”评选活动的意义。
23.(24-25七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七年级各班学习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单元后,举行了“经典永流传”活动,以便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面是各班开展的活动:
【节气诵】七年级(1)班开展了“学节气、知节气”活动,同学们通过诵读二十四节气、板报展示二十四节气,感知先人们的勤劳和智慧。天地万物都被容纳在节气的框架内,形成了一种与大自然感应的诗意浪漫。
(1)二十四节气体现了怎样的思想理念?
【书画展】七年级(2)班开展了“诗歌、书画展览”。同学们惟妙惟肖的书画作品、刚劲有力的书法、齐声诵读的诗歌,让我们仿佛穿越回到古代社会,感受圣人的独特审美气质。
(2)诗歌书画所展现的人文精神是什么?
【美德赞】七年级(3)班开展了美德先进个人评比,下面展示的是他们评比先进个人的标准:
(3)请你再写出两个可以入选的评比标准。
(4)在“孝”这一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