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 第三单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单选题
1.(24-25七年级下·全国·期末)《中国诗词大会》以“人生自有诗意”为主题,旨在用有趣的题目、紧张的对抗、精彩的解读以及温暖的深情,把古典诗词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传达给观众。下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深邃博大,是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
C.我们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必须全面继承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其他民族的文化更优秀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思想理念深邃博大,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哲理,是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它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故B说法正确;
A: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而不是中华人文精神,故A说法错误;
C:我们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而不是全面继承,因为传统文化中既有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也有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故C说法错误;
D:文化存在差异,但没有优劣之分,各民族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不能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其他民族的文化更优秀,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2.(24-25七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原创题]下列名言警句和人文精神及理念对应正确的是( )
①“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②“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③“四海之内皆兄弟”——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①:“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句话表达了在遇到困难时要寻求变革,变革后才能通达,通达才能持久。这明显体现了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因此与给定的人文精神及理念匹配。故①符合题意;
②:“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这句话强调了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有利于人民,体现了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与给定的人文精神及理念相符。故②符合题意;
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描绘了一种闲适、淡泊的生活状态,体现了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与给定的人文精神及理念相符。故④符合题意;
③:“四海之内皆兄弟”:这句话表达的是天下人皆如兄弟般的平等和团结,它并不指向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而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因此,这个选项与给定的人文精神及理念不匹配。故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3.(24-25七年级下·全国·单元测试)昆明滇池边,3万多只来自西伯利亚的红嘴鸥惬意地享受着春城的暖阳;红河蝴蝶谷,上亿只蝴蝶宝宝羽化成蝶;滇东罗平,百万亩金黄色的油菜花竞相绽放;澜沧景迈山中,千年古茶林云雾缭绕、神秘幽深……这就是我们美丽的云南。这样的美景得益于云南( )
①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
②贯彻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③践行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理念
④坚持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①②④:根据题干描述可知,美丽云南的美景得益于云南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贯彻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坚持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的思想,故①②④说法正确;
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4.(2025·新疆喀什·一模)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省桐城市的“六尺巷”,重温张吴礼让典故。巷虽窄,但蕴藏其中的理念几百年来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世人。“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一封书信,成就一条名巷。“六尺巷”彰显了( )
A.“以和为贵”的中华传统美德 B.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的文化理念
C.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要求 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文化自信。
A:“六尺巷”的故事启示我们邻里之间要相互礼让,彰显“以和为贵”的中华传统美德,故A符合题意;
BCD:材料主要体现“以和为贵”,并未体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5.(2025·广东深圳·一模)甲骨文中,“和”为管乐器,本义是调和,后引申为和谐、和睦等;“合”本义为相亲相爱,后演化为结合、融合等(图)。和合是中华民族崇尚的精神追求和交往方式,在处理国际关系中能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
①主张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②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
③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④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影响、中国担当、中国智慧。
①③:题干中的“和合”主要体现为在国际关系中崇尚和平与合作。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均体现了“和合”理念,故①③符合题意;
②④:选项更侧重于国内经济发展,故②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6.(24-25七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传承中华核心思想理念,对青少年的要求是( )
A.背诵经典即可 B.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美德
C.不用理会现代社会观念 D.只在学校中学习传统文化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传承中华核心思想理念的要求。
B:传承中华核心思想理念就要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青少年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落实到行动,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美德,故B说法正确;
A:背诵经典,也要理解其内涵,更重要的是落实行动,故A说法错误;
C:传承中华核心思想理念也要与时俱进,不能不理会现代社会观念,故C说法错误;
D: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局限在学校,在社会很多地方也都可以学习,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7.(24-25七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中和殿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故宫内,处于故宫外朝中路区域,为故宫“三大殿”之一。“中和”二字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中和”二字是说凡事要做到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才能使各方关系得到和顺。这符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我们( )
①坚守做人的品格②真正实现人生价值
③做人做事坚持以和为贵④坚持消费主义、享乐主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人文精神。
①②③:依据教材知识可知,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做人做事坚持以和为贵,故①②③说法正确;
④:享乐主义是消极的人生态度,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8.(24-25七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义务收养被拐儿童32年的退休警察孙洋海;11年帮助百余位寻亲人员实现团圆的志愿者杜向阳;26年投身中草药研发,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退休老人李兴健……入选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这些中国好人的故事启迪我们要( )
A.行己有耻 B.向上向善
C.诚实守信 D.尊重他人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弘扬人文精神。
B:材料中一位位榜样人物的事迹启示我们要止于至善,向上向善,故B说法正确;
ACD:这与题文的主旨内容不符,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9.(24-25七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中华人文精神所蕴含的道理影响着世人。以下能体现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的有( )
①外出购物时携带环保袋,拒绝过度包装
②某校篮球队以“发展个性、凝聚共识”为队训鼓舞人心
③制订班规时,既要尊重不同意见,更要找到最大公约数
④将已经过时的衣服作为睡衣继续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①④:根据所学,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据此,外出购物时携带环保袋,拒绝过度包装;将已经过时的衣服作为睡衣继续穿,体现了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故①④符合题意;
②③:与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无关,故②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0.(24-25七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2024年龙年春晚创作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从视觉呈现、服装设计等方面深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力先进媒体技术,尽显国风国潮意境之美、文化之美、科技之美。下列选项中对春晚此举评价不当的是( )
A.激发起中国人内心的文化认同
B.传承家国情怀,传递美好情感
C.中华民族独特审美气质的体现
D.中华文化兼收并蓄、交流互鉴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
ABC:龙年春晚创作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借助先进媒体技术,多方面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尽显国风国潮的文化之美”,有利于激发中国人内心的文化认同,传递美好情感,传承家国情怀。“尽显国风国潮的意境之美、科技之美”,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故ABC说法正确;
D:题文中没有体现中华文化兼收并蓄、交流互鉴,故D说法错误;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D。
11.(24-25七年级下·全国·单元测试)在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申遗成功之际,灵境·人民艺术馆推出庆贺申遗成功“春节”数字笔墨。灵境·人民艺术馆在传统文化数字化上持续探索,通过数字技术展示书法之美。这启示我们要( )
A.坚持以我为主,摒弃外来文化
B.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新与创造
C.兼收并蓄,全面继承传统文化
D.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B:灵境·人民艺术馆在传统文化数字化上持续探索,通过数字技术展示书法之美,启示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新与创造,故B符合题意;
A:我们要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故A说法错误;
C:全面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故C说法错误;
D:题干未涉及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2.(24-25七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今天,我们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就是要弘扬的思想文化是( )
①人人平等②促进社会和谐③向上向善④见利忘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②③: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我们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就是要弘扬促进社会和谐、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故②③说法正确;
①:人人平等不是我们要弘扬的中华人文精神,故①不符合题意;
④:要见利思义,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3.(24-25七年级下·全国·单元测试)全国妇联揭晓2023年全国最美家庭,1000户家庭获选。这些家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承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厚植家国情怀、弘扬文明新风方面树立了标杆、作出了表率。全国妇联开展此项活动旨在( )
A.保障每个家庭都和谐友爱
B.迅速提高全民的道德水平
C.提升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
D.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D:开展全国最美家庭评选活动,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有利于构建和谐家庭,在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故D说法正确;
A:“保障每个家庭都和谐友爱”的说法过于绝对,夸大了此项活动的作用,故A说法错误;
B:“迅速提高”的说法过于绝对,夸大了此项活动的作用,故B说法错误;
C:题干没有涉及提升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故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4.(24-25七年级下·全国·单元测试)这些年,湖北省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荆楚楷模、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典型选树工作,选树各类典型近千人。其中,吴天祥、黄旭华、张富清、马旭、张定宇、崔崑、汪勇等25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湖北群星”现象享誉全国。开展此类活动( )
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②有利于弘扬社会正能量
③有利于弘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④可以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重要支撑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①②③:题文中湖北省常态化开展典型选树工作,“湖北群星”现象享誉全国,此类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弘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不断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贡献的人学习,有利于弘扬社会正能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故①②③说法正确;
④:开展此类活动不能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重要支撑,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5.(24-25七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地位包括( )
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②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
③是中华民族唯一的精神支柱④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①②④:根据所学知识,中华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故①②④符合题意;
③: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支柱,不是唯一,故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6.(24-25七年级下·全国·期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等五部门联合举办2024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仪式,向社会推出50名(组)优秀少年的先进事迹。50名(组)“新时代好少年”品学兼优、朝气蓬勃,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华文化、探索科学奥秘、践行生态理念、热心公益活动、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表现突出,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的风貌。表彰“新时代好少年”旨在( )
A.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少年、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
B.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引导全国少年积极健康、向上向善、全面发展
C.加强红色教育,引领少年做到“行己有耻”、不犯错误
D.强化自信自强意识,引领全国少年建设法治社会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B:举办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仪式,表彰优秀少年,主要目的是通过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树立榜样,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引导广大少年向他们学习,积极健康、向上向善、全面发展,故B符合题意;
A:表彰“新时代好少年”主要是为了树立榜样进行引领,而不是着重于营造尊重少年、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氛围,故A不符合题意;
C:“不犯错误”说法过于绝对,表彰 “新时代好少年” 是为了引导少年们积极向上,减少错误,故C说法错误;
D:表彰“新时代好少年”的目的更侧重于品德、行为等方面的引领,与引领全国少年建设法治社会没有直接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7.(2025九年级下·全国·专题练习)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虽身为魔丸转世,却努力打破命运束缚,保护陈塘关百姓。这体现了( )
A.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无关 B.个人成长应忽视社会责任
C.个人成长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D.社会责任会阻碍个人成长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C:“哪吒虽身为魔丸转世,却努力打破命运束缚,保护陈塘关百姓”说明个人在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可以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体现个人成长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故C说法正确;
ABD: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会有利于促进个人成长,个人成长与承担社会责任息息相关,个人要重视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故AB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8.(2025·河南新乡·一模)荣登“中国好人榜”的河南人誉满神州大地:退休10余年热心公益,服务群众20万余人次的赵国锁;22年来7次见义勇为,挽救11人生命的陈锋;危难时刻显身手,十余年爱心救援不间断的律师冯海河;投身公益,救援路上无畏前行的救援队长郑继元……他们的行为( )
A.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进步
B.彰显中原儿女积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C.旨在获得丰厚的物质回报和精神回报
D.证明社会正义只有通过个人才能守护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弘扬传统美德。
B:分析题文,题干中人物的行为(热心公益、见义勇为、爱心救援等)体现了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中华传统美德。选项内容直接点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与题意高度契合。故B符合题意;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进步;故A错误;
C:题干人物行为是公益性质,不以物质回报为目的。故C错误;
D:表述绝对化,社会正义需要多方力量共同维护,而非仅靠个人。故D错误;
故本题选B。
19.(24-25七年级下·全国·单元测试)在70余年的科学生涯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始终为"让中国人吃饱饭、吃好饭”而不懈努力。他不遗余力地将小麦种植技术推广,培养新代“小麦人”,让中国的小麦事业得以蓬勃发展。从他的事迹中,我们感受到( )
①高尚的职业道德②见义勇为的民族精神
③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④道济天下的传统美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①:李振声院士在70余年的科学生涯中,始终致力于“让中国人吃饱饭、吃好饭”,这体现了他高尚的职业道德。他将自己的科研生涯与国家的粮食安全和人民的福祉紧密相连,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故①说法正确;
③:他不遗余力地将小麦种植技术推广,并培养新一代“小麦人”,这体现了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通过实际行动将想法变为现实,推动中国小麦事业的发展。故③说法正确;
④: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是道济天下的生动体现。故④说法正确;
②:虽然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李振声院士的事迹主要体现的是他在科研和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贡献,并未直接涉及见义勇为的行为,故②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0.(24-25七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弘扬俭约自守的生活理念。下列语句能体现这一理念的有( )
①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②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③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④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①:“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体现的是无私奉献精神,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意思是节俭是最大的美德,奢侈是最大的恶行,故②符合题意;
③:“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意思是对别人不能求全责备,省视自身的缺点唯恐不够,③不符合题意;
④:“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强调要勤苦俭约,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二、分析说明题
21.(24-25七年级下·广西桂林·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古人的智慧令人深思,其核心思想影响了中国数千年,在当今社会仍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去慢慢感悟、细细品味。
材料一 ①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 《吕氏春秋·贵公》
②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墨子·尚贤》
(1)请你指出以上两句古语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
材料二 某校组织开展研学活动,同学们通过参观学习了解到,漕泾的盐业史可追溯千年。该地沿海滩地延绵,先民很早就懂得基于地理条件与劳作经验从海水中提炼食盐。从唐朝到清朝期间,制盐技术因移民的不断加入及自我需求的不断提升得到改良革新。勤劳的中国人民用汗水和智慧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盐文化。
(2)结合材料及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的内容,说明中国人书写盐文化是如何体现思想理念的。
【答案】(1)①求大同。要求我们胸怀天下,将天下视作天下人的天下,追求和谐美好的理想社会。
②讲仁爱。主张有能力的人应积极助人,有财富者应分享资源,有智慧者应教化他人,这反映了墨家“兼爱”思想的核心,强调社会成员间的互助与奉献。
(2)①先民秉持“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因地制宜,利用沿海地理条件,提炼食盐;
②一代代先民根据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改良制盐技术,体现出“脚踏实地、实事求是”“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解决了人民的用盐问题,丰富了盐业文化。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传承核心思想理念的体现的有关知识,从说明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可链接求大同。
关键词②: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可链接讲仁爱。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该地沿海滩地延绵,先民很早就懂得基于地理条件与劳作经验从海水中提炼食盐→可链接秉持“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
关键词②:制盐技术因移民的不断加入及自我需求的不断提升得到改良革新→可链接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关键词③:勤劳的中国人民用汗水和智慧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盐文化→可链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2.(24-25七年级下·全国·单元测试)某校开展“见贤思齐,见善则迁”的议题式
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下列任务。
【子议题一:品读经典之美】
文学经典蕴含着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的道理。深入挖掘文学经典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思想理念,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践行。
(1)请你推荐一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并说明推荐理由。
【子议题二:感受诗词之美】
有同学搜集了陶渊明的田园诗,下面是诗句摘录。
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中华人文精神?谈谈倡导这一理念的意义。
【子议题三:传承榜样之美】
2024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仪式以“筑梦中国少年行”为主题,通过生动鲜活的事迹短片、真诚动人的故事讲述、形式多样的舞台呈现,重点推介了7名(组)好少年的事迹,并对其他43名(组)好少年的事迹进行集中发布。
(3)请你说说开展“新时代好少年”评选活动的意义。
【答案】(1)《史记》。推荐理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风貌,拓宽我们的知识面。《曾国藩家书》。推荐理由:提供了持家教子的方法,鼓励人们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理。
(2)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
(3)有利于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有利于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汲取青春奋进的力量;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等等。
【详解】(1)本题要求推荐一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并说明推荐理由,属于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2)小问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青少年,需要运用中华人文精神的表现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链接俭约自守、中和泰和。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2:本题考查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意义,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3)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青少年,需要运用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的有关知识,从意义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他们品学兼优,朝气蓬勃,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热爱科学、自强不息、乐于助人等方面表现突出,展现了新时代少年儿童风采→可链接有利于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有利于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汲取青春奋进的力量;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3.(24-25七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七年级各班学习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单元后,举行了“经典永流传”活动,以便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面是各班开展的活动:
【节气诵】七年级(1)班开展了“学节气、知节气”活动,同学们通过诵读二十四节气、板报展示二十四节气,感知先人们的勤劳和智慧。天地万物都被容纳在节气的框架内,形成了一种与大自然感应的诗意浪漫。
(1)二十四节气体现了怎样的思想理念?
【书画展】七年级(2)班开展了“诗歌、书画展览”。同学们惟妙惟肖的书画作品、刚劲有力的书法、齐声诵读的诗歌,让我们仿佛穿越回到古代社会,感受圣人的独特审美气质。
(2)诗歌书画所展现的人文精神是什么?
【美德赞】七年级(3)班开展了美德先进个人评比,下面展示的是他们评比先进个人的标准:
(3)请你再写出两个可以入选的评比标准。
(4)在“孝”这一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
【答案】(1)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2)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3)悌、忠、义等。
(4)对父母有礼貌,理解父母的心意,听取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等等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传承核心思想理念的有关知识,从道理说明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天地万物都被容纳在节气的框架内,形成了一种与大自然感应的诗意浪漫→可链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有关知识,从道理说明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同学们惟妙惟肖的书画作品、刚劲有力的书法、齐声诵读的诗歌,让我们仿佛穿越回到古代社会,感受圣人的独特审美气质→可链接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3)本题考查评比先进个人的标准,属于开放性问题,回答要点符合题意即可。
(4)本题考查孝亲敬长的要求,属于开放性问题,回答要点符合题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