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 第四单元生活在法治社会
一、单选题
1.(2025·云南楚雄·一模)《慎子·逸文》中说:“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意思是国家的法律制度,既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下长出来的,而是人们根据社会需要制定出来的,既合乎民心,又顺乎民情。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有( )
①国家制定法律要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
②法律要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
③人类社会形成后就有合乎人心的法律
④法律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4-25七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教材素材改编]有人说,我国必须加强立法工作。比如,人工智能发展迅猛,但相关立法相对滞后。我国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利于( )
A.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B.人人都遵守法律
C.避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D.建成社会主义国家
3.(2025·广东广州·一模)2024年12月30日,河北省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张某某、李某、马某某故意杀人一案,对被告人张某某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对被告人李某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这体现了( )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③法律对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④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伸张正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4-25七年级下·全国·单元测试)在我国,行人违反交通法规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各地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对行人闯红灯行为处五元至五十元不等的罚款。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①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②不闯红灯是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
③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④罚款可以杜绝闯红灯行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4-25七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实施将为残疾人、老年人以及具有无障碍需求的其他人获得社会服务或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等提供法律支撑。这说明( )
A.此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核心
B.法律体现全体社会成员的意志和利益
C.有了法律保障,生活就没有障碍了
D.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
6.(24-25六年级下·全国·期中)民法典,是镌刻人民权利的“宝典”,既是人民权利的宣言书,更为维护人民权益织密防护网。我们一生的每一个民事行为基本都与民法典相关。这说明( )
①民法典与我们的一生密切相关
②民法典保护我们的所有权益
③民法典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们行事的唯一准则
④实施民法典,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24-25七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民法典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于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此项规定充分体现了( )
A.民法典的规定与宪法没有差别
B.民法典的规定本身就自相矛盾
C.民法典确立了绿色、正义等基本原则
D.民法典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8.(24-25七年级下·全国·单元测试)方某遗失了装有重要文件的公文包。他随即通过媒体悬赏一千元寻找。当捡到公文包的赵某找到方某归还公文包时,方某却拒绝支付悬赏费用。因沟通未果,赵某遂将方某诉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依据民法典,判决方某向赵某支付一千元酬金。人民法院作出上述判决的法律依据是民法典确立了( )
A.平等原则 B.公平原则
C.诚信原则 D.公序良俗原则
9.(24-25七年级下·全国·单元测试)2024年6月1日,河南省全民健身大赛启动仪式在郑东新区市民体育公园举行。大赛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健身需求,设置了足球、篮球、乒乓球、自行车、游泳等24项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时间从6月持续至12月。相关部门积极举办这类活动,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对自己的生命和健康缺乏关爱
②体育比赛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的最好方式
③生命和健康是我们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一切权利的基础
④生命和健康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4-25七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用图示梳理概念间的关系是高效的学习方法。下列几组概念可以用下图所示关系表示的是( )
A.①政治权利②受教育权 B.①宪法②其他法律
C.①人身权②生命权 D.①法律②规则
11.(24-25七年级下·全国·单元测试)某校女生王某因忌妒同寝室的李某,用手机偷拍了李某在寝室内的各种生活照片,并发到互联网上,还配上一些诋毁性的文字,对李某造成了极大伤害。王某的行为侵犯了李某的( )
①生命权和健康权②肖像权
③隐私权④知识产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24-25八年级下·广西南宁·阶段练习)王老太太临终前,将全部积蓄2万元赠送给了照顾她五年的邻居小陈,她的儿子小王得知此事后上门讨要遗产。然而,没等小陈开口,村主任便说:“你没有履行赡养母亲的义务,还好意思来讨要遗产?”小王听罢,惭愧地走了。这启示我们( )
A.子女没有继承父母遗产的权利
B.谁照顾老人谁就应该继承遗产
C.长大成人后我们才需要孝敬父母
D.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13.(24-25七年级下·全国·期末)下列行为与结论对应不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14.(24-25七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2024年3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危害税收征管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旗帜鲜明地将签订“阴阳合同”作为逃税方式之一予以明确,为司法机关今后办理此类案件提供了确切的依据。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
①“阴阳合同”违背了诚信原则
②签订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③任何逃税行为都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④打击逃税行为有利于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15.(2025·河南南阳·一模)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下列情形属于民法调整的是( )
A.物业公司要求业主补缴物业管理费
B.小治因醉酒驾驶机动车辆被判处拘役
C.因公安机关不办理改名登记而提起行政诉讼
D.赵某因故意伤害他人被检察院提起公诉
16.(24-25八年级下·江苏宿迁·期中)“法不容情,违法必究”。关于当事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以下判断正确的有(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7.(2025·重庆巴南·一模)在2025年召开的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人民法院2024年审结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4万件4.1万人。报告特别指出,对强奸未成年人、性质极其恶劣的郭某某、尚某某、公某某等,依法判处死刑。这表明( )
A.未成年人身心不成熟,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侵害
B.人民法院审理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是在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C.行政机关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彰显公平正义
D.死刑属于主刑,判处死刑体现了法律对未成年人权益的特殊保护
18.(2025·新疆省直辖县级单位·二模)下列概念间的关系,与图示相符的是:( )
A.拘役和拘留 B.主刑和罚金 C.道德和法律 D.违法和犯罪
19.(24-25七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面对违法犯罪时,青少年要善于斗争。下列属于善于斗争的行为有( )
①小方放学途中遇到持刀抢劫的歹徒,他勇敢地与其搏斗
②小李在地铁上发现有小偷,她偷偷录了视频并拨打110报警
③小定在家发现小偷闯入,她大声地喊:“爸爸,你该去公安局上班了!”
④小军受到高年级学生的欺负,他选择默默承受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③④
20.(2025·江西上饶·一模)青少年小李的成长历程警示我们,违法与犯罪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请根据小李的经历,分析下列事件发生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
①小李因多次小偷小摸,被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②小李为了筹集网费,伙同他人持刀抢劫,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③小李在父母的劝说下,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但未能彻底改正
④小李沉迷网络游戏,经常逃学,并开始小偷小摸
A.①→③→④→② B.②→④→①→③
C.④→①→③→② D.④→③→②→①
二、分析说明题
21.(24-25七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阅读材料,结合漫画,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超市为了加强对商品的管理,防止丢失,安装了采集人脸信息的设备,消费者却浑然不知。
(1)这侵犯公民哪项人身权?拥有人身权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2)尊重和保护公民上述这项人身权有什么意义?
材料二 未经消费者同意,此超市把收集到的一个可爱小女孩抱着一瓶饮料的照片用来制作商业宣传广告。
(3)这种行为侵犯了小女孩的哪项人身权?
(4)请写出相关的法律依据。
(5)两则材料侵犯的都是公民的人身权。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人身权?
22.(2025·安徽滁州·模拟预测)【认清违法犯罪维护自身权益】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赵某杰通过聊天软件添加未成年女性40余人为好友。在聊天过程中,赵某杰故意称对方把自己气病,以到被害人学校和家中持刀捅人相威胁,要求被害人“拿钱治病”,先后向4名被害人索要人民币共计18964元。法院依法对被告人赵某杰以敲诈勒索罪判处拘役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0元。
(1)请你解读赵某杰的行为是怎样体现犯罪特征的。
(2)如果你是案例中的受害人,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23.(2025·广东江门·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升入初中后,小康经常为自己个子比别人矮而自卑,为自己长得不如别人帅气而烦恼,一次,学校组织篮球比赛,同班同学因为小康打篮球技术好,想邀请他参加比赛,他却说:“我个子不高,抢球时不占优势,就不参加了!”班主任得知后,批评小康不积极参加比赛,小康觉得很委屈,坐在教室里一直哭泣,很久都停不下来……。
(1)假如你是小康的好朋友,运用所学的知识,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开导一下他?
材料二 中学生小刚课余时间喜欢上网,他在网络上多次散布同学小德的隐私,给小德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小德和家长要求其停止侵害并赔礼道歉,但是小刚不予理睬,小德和家长最后选择了报警。面对警察的询问,小刚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有上网发表言论的自由。我是未成年人,国家法律给予我特殊保护,就算违法我也不用承担责任。”
(2)结合材料,对小刚的观点进行辨别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