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 > 历史

八年级上册期末背诵资料(川教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涵盖了八年级上册关于抗日战争和近代民族工业、社会生活、教育及科学技术等内容。具体内容包括九一八事变、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抗日战争的胜利、全面内战的爆发、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社会生活的变迁、教育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思想文化的演变。

所涉及的知识点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涉及多个战役、重要人物和历史转折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抗争精神和国际影响力。同时,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了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挑战与机遇。

八年级上册期末背诵资料

第四学习主题 第1课 抗日救亡运动

1、九一八事变

时间: 地点:东北的沈阳 借口:日本关东军策划炸毁了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干的,炮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蒋介石政府的态度:实行不抵抗政策。结果:东北三省沦陷,成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扶植溥仪以长春为都城建立了伪满州国。3000万东北同胞开始了漫长的亡国奴生活。

2、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未撤走的东北军和东北民众组织了抗日义勇军。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吉鸿昌

3、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华北,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4、西安事变

背景: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的主张,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时间: 地点:西安 人物: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 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谈判中共代表人物: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意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形成。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第四学习主题 第2课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1、七七事变

时间:。地点:卢沟桥。借口:一名士兵在军事演习中失踪。意义:揭开了中华全民族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序幕,也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2、驻守卢沟桥的二十九军奋起抵抗,副军长佟麟阁和师长赵登禹先后为国捐躯。

3、南京大屠杀

,南京沦陷。日军持续6个星期的大屠杀,杀害我同胞30多万。日寇制造的最大的一次集体屠杀是幕府山惨案(或草鞋峡惨案)。

第四学习主题 第3课 国共合作抗日

1、台儿庄战役: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顺序不能错)

2、徐州会战:1938年初,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军队作战,在保卫滕县的战斗中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壮烈牺牲。

3、意义: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这是自抗战开始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所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它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4、抗战开始后,中共坚持实行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全面抗战路线,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敌后战场的开辟对稳定全国战局起了重大作用。

5、百团大战:目的:为粉碎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囚笼”政策,1940年8月至12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亲自指挥下,在华北地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以破坏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战役,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寇,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第四学习主题 第4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1、中共七大:时间:1945年4月至6月,地点:延安。内容:a、毛泽东在会上做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b、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c、大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d、选举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新的中央委员会。

意义:这次大会在历史的转折关头制定了党的正确路线,使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形成了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的标志:,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日本向反法西斯同盟投降的签字仪式。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各族人民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团结一致,浴血奋战、艰苦奋斗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空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第五学习主题 第1课 全面内战的爆发

1、重庆谈判

蒋介石的目的:为内战准备时间。中共的目的:为了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的内战阴谋。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国民党代表:张治中。结果:,国共两党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2、全国性的内战开始的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3、国民党又对解放区发动了重点进攻,地区有:陕甘宁边区和山东解放区。

4、战略反攻标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事件: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插入了敌人的心脏。意义: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第五学习主题 第2课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1、1948年中共中央作出战略决战的决策,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8年9月-11月,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使革命战争有了巩固的战略后方,为平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948年11月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发动了淮海战役,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任书记,淮海战役共55歼敌万人,意义: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1948年11月底中央军委发动平津战役,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各个歼灭的方针,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精锐部队,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

2、南京解放时间:,事件:百万雄师全部渡过长江,占领总统府。南京的解放意义: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22年统治的覆灭。

第六学习主题 第1课 近代民族工业

1、外商企业最早通商口岸开办,洋务运动中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创办者:中国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主要分布区: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著名的企业:继昌隆缫丝厂、发昌机器厂和同文书局。

2、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原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保护、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推动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3、一战期间:短暂的春天。原因: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

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著名的企业家:张謇、周学熙和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等。

4、一战后:竞争更为激烈。原因: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卷土重来

5、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一些集中程度较高的民族资本集团

6、抗战胜利后:处于崩溃的边缘。原因:由于内战和美货的泛滥。

7、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思想。 创办了南通大生纱厂,又建成面粉厂和通海垦牧公司;

张謇重视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提倡在不损害民族利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

提出口号:“父教育而母实业”,即以实业养教育,以教育促进实业;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南通师范学校和第一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第六学习主题 第2课 近代社会生活

1、鸦片战争后,新式的交通工具轮船、火车等从西方传入中国。中国人开办的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是: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电车和汽车到20世纪初在大城市出现。

2、中国自行架设的第一条电报线:19世纪70年代出现在香港到上海之间。首先使用的电话:1877年在上海租界内使用。

3、中国近代的报刊: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份报纸是:1858年在香港出版的《中外新报》。报刊以1872年创办的《申报》最为著名。

戊戌变法时期,中国民营的近代出版业出现,以1897年创办于上海的商务印书馆最负盛名。

4、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令”。表示反对封建政权的决心。易服饰:清朝被推翻后,体现封建等级的服装,一律废止,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流行起来。

废跪拜:“叩头”被“点头”“鞠躬礼”和“握手礼”取代。改称呼:“大人”“老爷”等称呼也改为“先生”“君”

表明国民人格平等的观念逐渐取代传统的等级观念。

第七学习主题 第1课 教育和科学技术

1、1862年,洋务派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洋务派兴办的新式学堂,揭开了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

2、维新变法时:1898年光绪帝批准在北京设立京师大学堂,意义:开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先河,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后,奉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3、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1300多年的科举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4、詹天佑是中国第一批赴美幼童留学生,回国后设计了滦河大桥。并成为参加国际性学术团体的第一个中国人。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5、中国化学家侯德榜破解了制碱的秘密,他研制的“红三角”牌中国纯碱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了金质奖章,并被誉为“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他的制碱法被称为“侯氏制碱法”

第七学习主题 第2课 思想文化

1、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著作,并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严复译述了《天演论》,介绍了进化论思想,对维新变法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3、鲁迅是伟大的文学革命家。他的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他撰写了具有强烈战斗性的杂文,他是现代杂文的开拓者。

4、徐悲鸿是中国杰出的写实主义画家,国画有《奔马》《愚公移山》,油画有《田横五百士》

5、聂耳创作了《大路歌》《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救亡歌曲。特别是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对于激发人民群众的抗日斗志起了重要的作用。

6、冼星海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著名歌曲,气势磅礴、震撼人心。周恩来赞誉他“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2930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