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 > 物理

物理八年级(上)各单元答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涵盖了多个章节的内容,包括声现象、物态变化、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以及物体的运动。试卷类型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实验与设计题、计算与简答题等多种题型。内容涉及声音的产生、传播及特性,不同物态变化的过程及其特点,光的直线传播、反射与折射,透镜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以及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速度计算等。题目设计旨在全面考察学生对这些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声现象、物态变化、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物体的运动等基本物理概念及应用。

第一章 声现象(A卷)

一、填空题

1.振动 空气 2.音色好 响度大 音调高 3.晃动 能量 4.振动 音调 响度 空气 /s 5.乐音 有规律 噪声 无规律、杂乱无章 6.爆鸣声 空调噪声 汽车喇叭声 电钻声等(任选三个) 7.噪声声源处 噪声传播中 8.20Hz至20000Hz 次声 9.穿透能力强 测速 清洗 焊接 碎石 10.次声 不能

二、选择题

11.A 12.B 13.D 14.B 15.C 16.B 17.C 18.D 19.D

20.A 21.B 22.A

三、实验与设计题

23.(1)声音越来越弱 (2)声音越来越大 (3)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4.(1)棉线(固体)能传声 (2)细金属丝比棉线更容易传声 (3)手捏住线

时,阻碍了振动在棉线上的传播 (4)不能

25.响度 固体传声比气体好

26.用双手绷紧一张较薄的纸,对着纸喊一声,手感到振动,这说明喊出去的声波有

能量,使纸振动。

四、计算与简答题(24分)

27.蚊子的振动频率高于20Hz,而人手挥动的频率低于20Hz,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听不到。

28.(1)概念不同 (2)决定因素不同

29.①使人产生恐惧、甚至五脏破裂 ②机器被破坏 ③建筑物被破坏等

30.3 346 /s×0.2s×=

第一章 声现象(B卷)

一、填空题

1.振动的空气 马 黄河水 2.大地可以传播声音 3.C 4.国际标准音调每秒钟振动440次 5.响度 振幅不同 音调 振动频率不同 音色 声波的波形不同 6.人耳刚刚能听到 加快 隐形杀手 90 7.超声波 8.自动检测街道上的噪声响度 9.甲 10. 响度 音色 音调 11.声音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传播比光传播的快

二、选择题

12.B 13.D 14.C 15.B 16.A 17.D 18.C 19.D 20.A

21.C 22.D 23.B

三、实验与设计题

24.方法一:器材:卷尺、秒表、喇叭式的话筒。步骤:手持喇叭式的话筒,站在离

大楼较远(100米以上)地方,面对大楼发出喊声另一手按下秒表记录喊声从发出到听到回声的时间t,再用卷尺量出人到大楼的距离S.则传播速度V=2S/t。

方法二:器材:卷尺、秒表、发令枪。步骤:量出一段100米以上的距离s,一人站在一端打枪,在另一端的人记下从看到抢冒烟到听到枪声的时间t,V=S/t。

25.(1)木棒和水;

(2)装水的多少有所不同.因为装水越多,瓶中水越少,敲击时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调整水的多少可得到不同的音调

26.(1)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固定振动部分的尺长一定,用大小不同的力使尺

子振动,观察尺子振动的幅度,比较两次的听觉得出结论。

(2)振动的快慢 改变振动部分的长度,控制使尺子振动的幅度一定,观察尺子振动的快慢,比较两次的听觉得出结论。

四、阅读与简答

27.(1)音乐声、争论声、拍球声 争论声、拍球声 (2)只要合理就行。

28.因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所以这种玻璃能比较好地将噪声挡在窗外,使得室内的

人能更好地学习、工作和休息。

第二章 物态变化(A卷)

一、填空题

冰水混合物 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 2.0 凝固 3.熔化 吸热 4.外

温度最高 5.熔化 升华 凝固 凝华 液化 汽化 6.100℃的水蒸气液化时放出的热量多 7.蒸发 沸腾 8.液化 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花草上而形成的 9.蒸发吸热 空气流动快,蒸发快 10.水凝固过程放热 11.液态 压缩体积 液化 12.流动速度 蒸发 13.按物质的状态分类 固体 液体 按否是食品分类 食品 非食品 白酒、牛奶、巧克力 铁、水银、水晶

二、选择题

14.C 15.B 16.B 17.C 18.A 19.B 20.B 21.D 22.D 23.A

三、实验与设计题

24.冷能液化成小水珠 热不能液化

25.(1)凝固图像 (2) (3)冰 (4)4分钟

26.BC 不变 吸热

四、阅读与简答

27.减小表面积,减小蒸发

28.缥渺的雾或晶莹的露 放热 凝华 放热

29.不同 “白粉”——水蒸气凝华而成

“白烟”——水蒸气液化而成

“汗”——水蒸气液化而成

第二章 物态变化(B卷)

一、填空题

固 液 固 固液共存 液 2.凝华 液化 凝固 3.37.2 37.8 ≤37.8 4.(1)沸腾 吸热 (2)液化 放热 (3)蒸发 吸热 (4)熔化 吸热 5.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 6.油的沸点比水高 7.汽化 液化

二、选择题

8.C 9.D 10.D 11.C 12.C 13.D 14.C 15.C 16.C 17.D 18.C 19.C

三、实验与设计题

20.小芳 温度计 将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挂在伞下和树下,过几分钟,读温度

即可 要注重观察和实验(实验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21.(1)酒精和水的沸点不同 (2)均匀受热,温度不会太高 (3)蒸发、沸腾、液化、熔化

22.将水、糖水、盐水放入电冰箱制冷,隔一段时间观察一下是否开始结“冰”——

凝固,若发现在凝固,则用温度计测量其固液混合物的温度——即凝固点.最后

作比较得出结果.

四、阅读、简答题

23.雪是固体,不见了变成了气体,有两种可能:①先熔化再汽化;②直接升华。而熔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即达到熔点,气温-不能满足条件,也没有留下水迹,“脚下干爽”,所以是雪只能是直接发生了升华现象。

第三章 光现象(A卷)

一、填空题

1.②④ 2.仍是 可逆的 3.漫反射 反射 4.120 0 红外线辐射

紫外线 6.对比 7.光的直线传播知识 8.红、绿、蓝 白光 9.所有

都 红外线 红外线越强 10.虚 反射 3

二、选择题

11.A 12.C 13.A 14.B 15.C 16.A 17.C 18.D 19.C 20.D

三、作图题

21题

22题 23题 24题 67.5°

四、实验与简答题

25.入射光线 反射光线

26.两 蜡烛和它所成的像的大小 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

27.(1)真空不能传声

(2)①声和光都可以在空气、玻璃中传播

②光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声不能

第三章 光现象(B卷)

一、填空题

红、绿、蓝 2.也会上升 热效应 3.涂上黑色的那支 4.漫反射

反射 白亮光滑 平面镜成像 两 6.北 左 7.45° 增大 8.不同温度 9.平面镜成像 10.传播方向 180° 11.避免因平面镜成像而影响安全驾驶 12.漫反射 各种(所有)

二、选择题

13.B 14.D 15.A 16.B 17.D 18.A 19.D 20.C 21.D 22.D

三、作图题

23题 24题 25题

26题 28题

四、实验与简答题

27.(1)红花反射红色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2)红色光的热效应比蓝色光的热效应强。

(3)白花反射各种颜色的光,几乎不吸收色光.

28.如右上图

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A卷)

填空题

EO AB的左方 2.折射 反射 3.凸透镜 会聚 会聚透镜 凹透镜

发散 4.焦点 5.凸透 大于两倍焦距 光屏 倒立、缩小的实像

6.凸透 7.B 凸透镜成放大虚像的道理 8.光在大气层中发生折射现象

9.两 目 10.望远镜

二、选择题

11.D 12.D 13.A 14.C 15. B 16.B 17.A 18.C 19.C 20.D

三、作图题

21.凹透镜、凸透镜、凹透镜

22.如下图 23.(a)凸透镜 (b)凹透镜

22题图

四、实验与简答题

24.(1)它们的高度不同 (2)减小 (3)小于焦距 放大(或老花、远视均可)

25.(1)让太阳光从一侧垂直射过凸透镜,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找到最小最亮的光斑,

测出凸透镜到光斑的距离,这个距离即是凸透镜的焦距.

(2)透过凸透镜看书上的“字”,前后移动凸透镜,当刚好看不见“字”时,测

出凸透镜到“书”的距离,即是凸透镜的焦距.(用画图的方法表示也可)

26.(1)光的反射(或平面镜成像等)

(2)一个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凹透镜,其聚光功能是相当可观的.

(3)造成火灾隐患(或危害居民身体健康、暴露生活隐私等).

(4)建议对城市使用玻翔玻璃幕墙的范围、设计、制作和安装制定订统一技术标准.(或限制使用玻璃幕墙等,言之有理均可)

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B卷)

填空题

1.52° 38° 2.折射 3.透镜 放大的虚 4.透镜 焦点 放大镜

5.减小 6.焦距 凸透镜 光屏 7.透镜 实 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 8.凸透 放大 实 放大 倒立

二、选择题

9.D 10.B 11.D 12.B 13.D 14.B 15.A 16.C 17.D 18.B

三、作图题

19题图 20题图 22题图

21题图

23.A D E

24.塑料棚上有积水时会形成一个水凸透镜,太阳光透过水凸透镜

会会聚于一点,这一点温度很高会烧焦蔬菜或引起火灾,所以要将积水放掉.

25.把一张透明塑料纸铺在桌面上,用筷子在塑料纸上滴一水珠(直径约为5毫米)自制一放大镜,双手平拿塑料纸,透过水珠就可看到放大的字。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A卷)

填空题

1.mm km min 2.分度值 7×10- 3.5×10-5 5×10-8 4.匀速

直线运动 5.机械 3 10.8 6.能量 动 7.乙车 8.48 9.13.3

10.静止与运动是相对的 11.14.5 12.船 太阳

二、选择题

13.B 14.B 15.A 16.C 17.D 18.B 19.B 20.B 21.C 22.C

三、实验与简答题

23.匀速 变速 24.海水中的声速v 声音从发出到返回的时间t S=vt

25.(a)零刻线和被测物体起始边没有对齐;(b)视线和刻度尺面不垂直;

(c)刻度尺的刻线没有与被测物体一边对齐;

26.方法1:用手表测火车运动中,车轮与两轨接缝的撞击声次数N和经历的时间t.设每根轨长L,则车速v=(N-1)L/t.

方法2:用手表测火车运动中通过两个里程碑间路程所用的时间t,则火车的速度v=/t.

27.1海里等于1.854千米/小时

四、计算题

28.(1)3.8h (2)

29.(1) (2)634s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B卷)

填空题

dm 0.1 2.Mm 3.130 1.3×10-7 4.7860 5.10.6拃 18.9 6.

295 0.8 7. 8.偏小 9.地面 大道 自行车 孙敏 10.4

0 5 3

二、选择题

11.B 12.B 13.C 14.A 15.D 16.A 17.B 18.A 19.D 20.A

三、实验与简答题

21.2.4 2.40

22.(1)零刻度线没有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2)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

(3)视线没有正对刻度线

23.将两种铜丝分别紧密地缠绕在两只相同的圆笔杆上,并使其圈长相等,

因为圈长=圈数×直径,所以n已×D已=n未×D未D未=

24.(1)2、5、6; 1、3、4; 2、4、7;

(2)球下落的高度

四、计算题

25(1)10min (2)/s

26.V2>3V1

27.133.3s或66.7s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2875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