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 > 历史

第四、五、六学习主题测试题(川教版八上)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是四川省资中县配龙镇中心学校八年级上学期第四十六主题的测试题。试题内容涵盖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近代史等多个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试卷包括多项选择题、读图简答、阅读判断和材料分析等题型,旨在考查学生对相关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主要知识点包括抗日战争、西安事变、解放战争、中国近代史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人物,重点考察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川八上第4~6主题测试题

四川省资中县配龙镇中心学校:吴涛

一、单项选择

1.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其主要依据是:

A.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 B.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

C.国民党内部己出现明显分化 D.人民武装力量还相对弱小

2.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是:

A.国民政府 B.中共领导的根据地军民 C.海外华侨 D.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国

3.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军主任作战参谋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通过下列哪一事变,这个荒谬的看法变成了关东军的侵略行径?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4.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是: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反扫荡

5.中共七大(右图)所以成为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党代会,主要是因为:

A.召开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

B.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C.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D.这次大会激起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

6.1946年6月,全面内战开始的标志是进攻:

A.陕甘宁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 D.大别山根据地

7.下列战役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的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8.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未竟事业,这主要表现在: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B.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C.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D.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9.今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知晓天下大事了,然而在近代中国普通百姓获取信息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这种状况根源于:

A.传统思想观念的制约 B.封建政府对新中国的封锁

C.极少数有钱人对消息的垄断 D.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落后

10.自古以来,状元最受人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在清末偏偏有一位状元“舍本逐末”办起了实业,此人是:

A.张謇 B.荣敬宗 C.荣德生 D.范旭东

11.19世纪80年代,有人赋诗赞颂在中国出现的一个新事物:“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贵笔砚。雁帛鱼书应共妒,声气相通快胜箭。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边一线。”此事物是:

A.轮船 B.火车 C.有线电报 D.照相

12.维新变法运动时开办的京师大学堂(右图),不仅是当时全国最高学府,同时也兼具当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的职能。它是今天我国哪所著名大学的前身:

A.南京大学 B.天津大学 C.清华大学 D.北京大学

13.你经常使用的《新华字典》,出版它的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称是:

A.三联书店 B.商务印书馆 C.同文出版社 D.外文出版社

14.下列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A.轮船只是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才出现 B.铁路的数量还很稀少

C.电影和报纸已很普及,在城市和农村都能看到 D.照相只是极少数有钱人的奢侈享受

15.随着清王朝的被推翻,体现封建等级的服装被废止,新式服装流行起来,这说明:

①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 ②人们的生活节奏的加快

③人们有不同的审美要求 ④国民平等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1947年7月至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国民党军队则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这一转变,是以解放军渡过黄河向南进攻,把战争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为标志的。”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重庆谈判开始           B.《双十协定》签订

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D.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17.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能够迅速取胜的原因有:

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②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

③人民群众的支持    ④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8.抗战初期,在台儿庄战役中英勇奋战、壮烈殉国的川军将领(见右图)是:

A.许国璋 B.谢晋元 C.王铭章 D.佟麟阁

二、读图简答

2008年是人民解放军纪念发起战略决战60周年,通过下列图片让我们回顾历史,珍惜现在,结合图片回答。

图1 图2

图3 图4

请回答:

1.图1所说的三大战役指的是什么?从什么战役开始的?

2.图3是哪次战役的成果?

3.结合图2、3、4反映的史实,请你谈谈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给我们什么启示?

4.内战初期南京国民党政府库存的黄金、白银、美钞的价值空前未有,并且拥有400万美式装备的军队,配有飞机千架,舰艇如云,但为时不过三年就被“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共产党人打得落花流水。为什么会这样奇怪呢?你认为奇怪吗?为什么?

三、阅读判断

某班举办了一次“穿越历史时空”的征文比赛。马小虎同学写了一篇题为《我的1909》的短文。以下是这篇短文的片段,请你将文中违背基本史实的错误逐一指出来,并简要说明理由。

我的1909

前几天,我收到了远在北京(那时也称为京师)的表哥的来信,他在那做小生意,邀请我去玩。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兴冲冲地乘飞机出发了。到了北京。表哥把我接到了他们位于东交民巷的新家。

次日上午,表哥陪我到紫禁城内游览了一番。紫禁城真不愧为举世闻名的皇家建筑!中午,我们品尝了北京小吃。还真是“无巧不成书”,在街头,我有幸听到了谭嗣同充满激情的演讲,深受鼓舞。回来的路上,我顺便买了一本《新青年》杂志。

┅┅

(1)错误                理由                                              

(2)错误                理由                                              

(3)错误                理由                                              

(4)错误                理由                                              

(5)错误                理由                                              

四、分析材料

(一)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自近代以来,日本不断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3年2月,日本代表在国联特别大会上的发言说:“日本在满洲曾经两度战争,而且是曾以国民的生存孤注一掷,日本今已不愿再事战争,而国际和平唯有以互让为基础才可获得,固属诚然;但一个国家为了生存,终有其不可能退让、妥协、死活的问题存在。——满洲问题,就是这种问题。

材料二:“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些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

材料三:,《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指出:“半个世纪的愤怒,五十年的屈辱,在今天这一天宣泄清洗了。八年间的死亡流涉,苦难艰辛,在这一天获得了报酬。”

材料四:

图一 中国人民欢庆抗战胜利 图二 日本正式签订投降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日本在满洲曾经两度战争”一是指日俄战争,另一战争是什么?针对这一战争,国民政府采取何种政策?

(2)材料二中的《卢沟桥歌》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有何重大影响?

(3)依据材料三,“五十年”前中日两国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件?给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四中的图一、图二“胜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箕豆之煎,况汉卿(即张学良)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

                             ——《桂林日报》

请回答:

(1)“陕变”指什么事件?发生于何时?

(2)张学良为何有此行动?

(3)材料中“强邻压境”中的强邻是指哪个国家?

(4)中共对这次事变的态度是怎样的?

五、探究题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发生侵华日军遗弃化学毒剂伤人事件,导致我国44名公民受害,其中伤势最重的李桂珍死亡。2004年元旦,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又一次以内阁总理大臣身份参拜了靖国神社,激起中国人民和亚洲其他国家人民的强烈反对和愤慨。请提笔给你的同龄人——日本中学生写一封信,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告诉他们你所知道的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以及中国人民反对侵略、热爱和平的心愿。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A 2.B 3.A 4.A 5.B 6.B 7.C 8.A 9.D

10.A 11.C 12.D 13.B 14.C 15.B 16.C 17.D 18.C

二、读图简答

1.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辽沈战役;

2.平津战役;

3.争取和平民主,粉碎国民党的进攻,推翻了国民党统治,解放全国人民。只有中共领导的民主革命才能取得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4.这是一道拓展思维题,可以多角度地答题。如从国民党方面讲,它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它实行的是法西斯的独裁专制统治,它发动内战不得人心等。只要扣住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题即可。

三、阅读判断

(1)错误:飞机。理由:1911年中国才出现飞机。

(2)错误:东交民巷。理由:根据《辛丑条约》规定,此处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3)错误:紫禁城。理由:清政府尚未被推翻,此处为清王朝皇宫,普通人不可能进入游览。

(4)错误:谭嗣同。理由:他已于1898年牺牲。

(5)错误:《新青年》理由:1915年才在上海创刊。

四、分析材料

(一)(1)九一八事变;不抵抗政策。

(2)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了。

(3)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4)中国人民抗战的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包括中国人民抗战的胜利,或二者是局部胜利与整体胜利的关系。

(二)(1)西安事变;(2)为停止内战,逼蒋抗日;(3)日本;(4)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五、探究题

提示:按照“结合材料”(如:侵华日军遗弃化学武器伤人事件,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等).“揭露罪行”(如: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制造南京大屠杀,实施细菌战等),“表明观点”(如: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对日本政要屡屡参拜靖国神社等行为表示强烈的愤慨和严正的抗议;希望日本同龄人和我们一起,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防止历史悲剧重演,为维护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3258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