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阶段测评
(时间:90分钟 满分:l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
A.强迫中国赔偿禁烟运动中英国的损失
B.打开中国市场
C.争取民族间的平等
D.迫使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地位
2.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其原因是( )
A.签订《南京条约》
B.民族矛盾取代阶级矛盾
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D.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3英法联军焚烧皇家园林一圆明园发生在( )
A.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中法战争中 D.甲午中日战争中
4.马克思说:“俄国不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次战争指的是 (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下列对两次鸦片战争的相似之处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都遭到了中国军民的反抗
B.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C.失败的主要原因都是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
D.都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6.《马关条约》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的不平等条约相比较,最显著的不同点是 ( )
A.割占土地B.赔款C.开放口岸D.开设工厂
7.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下列人物不属于洋务运动的地方代表的是 ( )
A.左宗棠B.张之洞.C.李鸿章D.奕诉
9.洋务运动开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的目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兴办工厂,实业救国
C.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走君主立宪的道路
D.自强、求富
10.20世纪二十年代,张謇的大生纱厂濒临破产、处境艰难,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处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双重压迫下
B.资金短缺
C.技术落后
D.经营管理不善
11.百日维新期间,变法内容没有涉及的有 ( )
①设立京师大学堂②发展农工商业③训练新式陆军
④废除科举考试 ⑤筹建北洋、南洋水师
A.①② B.②③ C.④⑤ D.③④
12.戊戌变法失败后,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而不愿逃走的人物是 ( )
A.康有为B.谭嗣同C.梁启超D.陆皓东
13.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先后兴起,这主要与 ( )
A.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有关
B.西方启蒙思想的传人有关
C.民族矛盾的激化有关
D.清王朝的统治危机有关
14.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运动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 )
A.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是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动的
C.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是中国人为改变落后面貌而进行的探索
15.下列关于维新派和革命派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都是中国大资产阶级的代表②都主张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③双方所采取的方式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16.资产阶级革命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主张的根本区别在于 ( )
A.是否兴办近代工业。
B.是否采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
C.是否发展资本主义
D.是否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17.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的共同原因有 ( )
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②没有提出革命纲领
③对袁世凯抱有幻想 ④没有广泛发动群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8.新文化运动与戊戌变法运动相比较,其共同点在于 ( )
A.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B.都主张精练陆军,扩张海军
C.都得到统治者的大力支持
D.都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19.中国近代史上的三大思潮——洋务运动、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洋务运动的最大功绩在于 ( )
A.它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设备
B.它培养了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
C.它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侵略
D.它使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
20.下列各种情况中,有可能出现在清末民初的有 ( )
①上网聊天②当时人们可以乘坐轮船或火车去外地,大大缩短了出行的时间
③人们有急事的时候可以拍电报通知远方的亲属④到电影院看电影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二、诊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21.由于列强不满足于在《南京条约》中获得的侵略权益。于是在1856年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所以人们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 ( )
理由:
22.1878年左宗棠收复了包括伊犁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 )
理由:
23.有人说,洋务运动虽然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但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相反,洋务运动加强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 )
理由:
24.孔子被尊奉为中国古代的圣人,孔子的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可是新文化运动时却把斗争的锋芒指向孔教,因此,新文化运动斗争的方向不正确。 ( )
理由:
25.服饰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清末民初,随着社会的巨大变革,人们的服饰也出现了很大变化。
理由:
三、识图题(9分)
26.读图,回答问题:
(1)上图的人物是谁?
(2)根据所学知识,将这个人物的主要反清革命活动以大事年表形式反映出来。
四、材料解析题(27题11分,28题l0分,共21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鸦片烟。真狡狯……这是西洋要将中国害……女子变妖怪,男子变痴呆。未老身先死,已死身不埋。
材料二:1840年爆发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l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加的陆海军约0.6~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请回答:
(1)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输入鸦片?
(2)有人认为是英军的“坚船利炮”打败了中国.你觉得全面吗?说明你的理由。
(3)结合现实,谈一谈鸦片战争带给我们哪些历史性思考?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台湾事后(1895年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二:大借洋款,以举庶政。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民国成立不久,康有为说:“追思戊戌时,鄙人创议立宪,实鄙人不察国情之谬也。程度未至,而超越为之,犹小儿未能行,而学逾墙飞瓦也;若夫未行立宪,而超入共和,英才则是小儿慕飞船之悠扬天农药,而遽欲学焉,未有不颠坠而死者矣。”
——《康有为政论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对人民起义持何态度?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
(3)康有为在材料三中,如何评价戊戌变法?
(4)康有为在材料三中,如何评价共和制?其意图如何?
五、简答题(10分)
29.中国近代史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发动了哪些侵略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战败的原因。
六、活动与探究(10分)
30.19世纪末,中国社会局势呈现出极为复杂的局面,中国的社会、政治出现了重大变动。根据相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概括l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的表现和出现危机的原因。
(2)面对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农民阶级、清王朝各采取了什么对策?
(3)这些活动的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