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 > 历史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练习4(北师大版八上)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主要围绕社会生活的变迁,特别是从清朝到现代的发式、服装、摄影、电影等领域的变化。试卷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多种题型,考察学生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历程的理解,以及对具体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认知。试题内容涵盖了清朝的剃发令、中山装的创制、摄影和电影技术的发展,以及辛亥革命后的社会风貌变迁。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份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对于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尤其是发式、服装、摄影、电影等领域的演变和发展。重点在于理解这些变化背后的社会背景、文化影响以及历史意义。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最早到中国摄影的人是(  ) A.英国人                     B.法国人   C.俄国人                     D.美国人 2.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  ) A.《定军山》                 B.《渔光曲》   C.《开国大典》             D.《英雄儿女》 3.清朝剃掉头顶发,编辫垂肩这种发式起于哪个少数民族(  ) A.汉族                    B.满族   C.维吾尔族                D.藏族 4.清入关后,颁布剃发令,全国男子一律剃发留辫。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使天下是一家          B.维护封建孝道 C.铲除汉人的民族意识       D.保持中国的传统 5.中国二三十年代比较普遍的称呼是(  ) A.老爷                       B.先生    C.同志                       D.师傅 6.孙中山下令民间普通的称呼为“先生”或“君”,是因为(  ) A.西方人都是这样称呼的    B.这样对别人更显尊重 C.革命了,所以称呼要变    D.有利于革除封建色彩,体现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意向 7.在国际上被视为最具有中国气派的民族服装是(  ) A.丝绸服饰                   B.唐装和长袍    C.满族服装                   D.中山装和旗袍 8.新中国建立后,人们一般将中山装作为自己的正装,是因为(  ) A.它是孙中山创制的           B.中西的完美结合 C.它是革命的象征             D.设计非常科学,有利人的健康 9.1917年,张勋拥溥义复辟帝制的时候,在北京出现了戴假辫子的人,这些人是(  ) A.清朝的遗老遗少             B.满族人 C.孝顺父母的人               D.下层群众 10.改革开放以后,男性正装首选(  ) A.中山装                     B.茄克     C.大衣                       D.西装 二.填空题 11.电影刚传入中国时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__________________。 12.照相术是19世纪 ______年代传入中国的;中山装是_____________ 创制的。三.动脑筋 13.阅读下列出来 材料一:从法国科学院和艺术学院公布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术,被公认为摄影术的诞生这一天算起,到现在只不过160年,作为一项发明,一项新技术,在众多的科学技术中,它只不过是一个年轻的后来者。但孕育这一新科学,新技术的历史和过程却是古老和漫长的。经过无数人的研究和探索逐渐提高并达到今天这样完美的程度的。 材料二:到90年代,几乎所有高级相机都具备了自动曝光和自动对焦的功能。 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电子技术和微电脑的应用,带内藏闪光灯的轻便相机,俗称傻瓜相机应运而出,价格大幅度下降,使照相空前普及。 请回答: (1) 你知道照相机的成相原理吗?请表述一下。

(2) 你喜欢摄影吗?你用的什么照相机?你最得意的作品是哪件?

(3) 你见到过的最老式相机是什么样子的?

(4) 研究一下家里的照片,发现生活有什么变化?

  14.阅读下列出来 材料一:军入关之后,顺治皇帝于1645年下令,汉族男子必须剃发梳辫,“遵依者为我朝之民,迟疑者同逆民之寇”。凡不按要求剃发留辫的,格杀勿论。从此,中国男人头上拖起了一条辫子,而且一直拖了二百多年。 材料二:明末清初,那前脑剃光、后脑留辫的习俗怎么会成为汉人的装扮呢?无它,实乃满人以杀头相要挟将本族传统强加于汉人耳。而天长日久,汉人也便习惯于这种“传统”,辛亥革命剪辫时,竟有大批汉人也如丧考妣。  材料三:新成立的浙江军政府于电令各地统领,颁发了6条规定。最后一条规定是:“凡关各项水陆军队、绅民人员,一律剪辫,服装仍旧。”电令最后还强调一句:“令出唯行,幸勿试法。” 有不少绅民抱着侥幸的心理,戴着帽子等待观望,幻想混过关去;有的干脆由妻子出面反对,以掩护丈夫过关;有的整日闭门不出,等待“剪辫风”一吹而过。尽管花样百出,最后还是逃脱不了被剪的命运。 材料四:一天,溥仪命剃头太监将他的辫子剪去,吓得剃头太监面无血色,跪在地上哀求“皇上”另请别人。溥仪见他吓得那个样子,拿起剪刀,亲手把辫子剪了下来。现在故宫博物院还珍藏着一条黑色长辫,据说那就是溥仪剪下来的辫子。 请回答: (1)“前脑剃光、后脑留辫的习俗”是哪个民族的习俗?清朝要汉人“剃发留辫”的目的是什么?采用什么手段来推行的?

(3) 辛亥革命剪辫时,为什么有“不少绅民”还想保留辫子?

(4) 清末代皇帝溥仪为什么要剪去辫子? 

四.议一议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断发易服到20世纪初随着清王朝的倒台,形成自发的群众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有的报纸指出,民国建立后政体、国体、官制、礼仪、历法、刑名、娱乐、住所的诸多变化,以服装的变化最迅速、最广泛。一时间“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盘云髻兴,堕马髻灭,爱国帽兴,瓜子帽灭,爱华兕兴,女兕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穿着打扮焕然一新。剪辫易服是在反封建思想指导下的风俗改良,不同于历代改元易服之举。历史上的变衣冠所变的是形制,不变的是伦理性和等级性,即使起自下层的农民起义也不例外,太平天国的“蓄发易服”,从衣冠上维护尊卑贵贱的等级之别,与清政府并无二致。 材料二: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明确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用以维系封建等级制度的衣冠之治,由于它不平等性也遭到取缔。民国初年颁布的《服制》 规定官员不分级别。此种服制打破等级界限,不分尊卑贵贱,所以虽是官员的制服,但对生活权利的平等却起了表率的作用。真正结束衣冠伦理政治化观念的,是孙中山提出的服装制作的四条原则,其要点在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这就使得人人须叟不可离身的服装,摆脱等级制度和政治伦理的干预,促使在中国延续数千年的衣冠之治彻底解体,使着装与现代文明接轨,这是中国服装史的重大变革。 材料三:自1840年英国殖民者用大炮强行打开中国的大门以后,在很长的时间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人们用异样的目光盯着中国男子脑后拖着的那根长长的发辫,感觉令人费解。一位亲身参加过中国太平天国革命的英国人伶俐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许多年里,全欧洲都认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荒谬最奇特的民族:他们的剃发、蓄辫、斜眼睛、奇装异服以及女人的毁形的脚,长期供给了那些制造滑稽的漫画家以题材。”以至于在历史经过了一百多年的漫长时间之后,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一些欧洲国家的人还把梳辫子、穿古怪服装当成中国人的固有形象,到处张贴,作为去中国旅游的广告。 材料四:在农业文明时代,人们很难发现辫子的坏处。但自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古老中国的大门在强力下被打开,由于中西方交通的发展,有了中西风俗的比较,最早开始与外国人接触或最早触及近代工业文明的某些中国人开始意识到蓄辫是一种陋俗。男人脑后的这根大辫子犹如绳索捆绑了中国封建社会200多年,在世纪之交剪与不剪又成了革命与否的标志。 请回答: (1) 描述一下辛亥革命前后官员的形象(包括着装、发式等),或画一幅形象图。

(2) 和历史上的衣冠变化不同,辛亥革命后的服装,摆脱了“等级制度和政治伦理的干预”,谈谈你对这

话的理解。

(3) 为什么说“在农业文明时代,人们很难发现辫子的坏处”,在近代工业文明“蓄辫是一种陋俗”?

(4)你喜欢什么样的服饰?说出理由。

参考答案: 1.B2.A3.B4.C5.B6.D7.D8.C9.A10.D 11.“西洋影戏”;《定军山》12. 40;孙中山. 13.(1)(2)(3)(4)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回答. 14.(1)满族;铲除汉人的民族意识;以杀头相要挟将.(2)一是担心旧王朝复辟;二是身体发肤,受自父母思想的影响;三是还不习惯.(3)见人们大都剪了辫子,也动了剪辫之意。博仪的英国教师庄士敦也厌恶中国人脑后的辫子,讥笑它像条猪尾巴,这对溥仪影响很大。 15.(2) 剪辫易服是在反封建思想指导下的风俗改良,不同于历代改元易服之举。历史上的变衣冠所变的是形制,不变的是伦理性和等级性,从衣冠上维护尊卑贵贱的等级之别。辛亥革命使作为封建主义规章的礼制也随之瓦解。用以维系封建等级制度的衣冠之治,由于它不平等性也遭到取缔。民国初年颁布的《服制》打破等级界限,不分尊卑贵贱,所以虽是官员的制服,但对生活权利的平等却起了表率的作用。孙中山提出要用卫生、实用、经济、美观的思想来制作和选择服装,使着装与现代文明接轨,这是中国服装史的重大变革。(3)辫发不雅观;辫发久而不洗臭秽难闻;机器房中工人如果一时不慎,容易为机器所掣,有性命之忧;辫发或被车轮牵扯,有生命危险等。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3045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