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第1课 全面内战的爆发
作业要求
随堂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 支持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的是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德国
2.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为了尽力争取国内和平,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了:
A、重庆谈判 B、三大战役 C、渡江战役
3. 1945年,陪同毛泽东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的除王若飞外,还有 A.周恩来 B.邓小平 C.刘少奇 D.彭德怀
4. 1945年在努力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中,毛泽东告诫全党“我们当了人民的代表,要代表得好,不要像陈独秀”。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
A.要为人民利益努力争取和平 B.尽量避免内战
C.继续同国民党合作,维护统一战线 D.既要争取和平也要准备斗争
5. 与右图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宁汉合流 B.开罗会议 C.重庆谈判 D.政治协商会议 6.抗日战争胜利后,美蒋发动的全面内战开始于国民党军队进攻
A、中原解放区 B、陕甘宁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 D、上党地区
7. 中原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许多惊心动魄的战役在这里展开。下列在解放战争中发生的事件与中原地区有关的是
A、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渡江战役 D、平津战役
8.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是
A、影响战略决战的主攻方向 B、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
C、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 D、改变敌我双方的力量
课后作业
二、非选择题
9.材料一:“对这一战略部署,毛泽东作了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之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材料二: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的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请回答:(1)材料一的“这一战略部署”和材料二中的“这一历史的转折点”指的是什么军事行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军事行动的时间?领导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一中的“尖刀”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二中的蒋介石的“二十年”是指从哪年到哪年?“一百多年以来”是指哪年以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次军事行动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秀
9.答:(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 (3)刘邓大军(4)从1927年到1947,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 (5)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 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