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
基础知识巩固
1.19世纪上半期,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的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2.“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这段材料揭示了 ( )
A.鸦片输入的危害
B.中国人民勇敢,不怕刀枪火炮
C.刀枪火炮都有较大的危害
D.鸦片烟使中国分裂混战
3.一位清朝官员上书道光皇帝说,如果听任鸦片泛滥,那么数十年后,中国“几元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位清朝官员是 ( )
A.关天培B.林则徐c.李鸿章D.左宗棠
4.道光帝在位期间,受命担任钦差大臣,去广东查禁鸦片的是 ( )
A.邓世昌B.左宗棠c.林则徐D.魏源
5.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发生在 ( )
A. B.
C.D.
6.鸦片战争爆发时,清朝的皇帝是 ( )
A.慈禧 B.道光帝C.嘉庆帝D.光绪帝
7.从英国割占香港岛到香港回归祖国,其间经历了 ( )
A.155年 B.137年 C.101年 D.99年
8.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
A.《尼布楚条约》 B.中英《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9.下列城市中,属于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的是 ( )
A.天津 B.南京 C.厦门. D.北京
10.隆隆的炮声震醒了天朝大国的梦。你知道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下列哪一事件吗 ( )
A.鸦片战争 B.《南京条约》的签订
C.五口通商D.战争赔款
11.魏源写成的我国最早一部系统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著作是 ( )
A.《海国图志》 B.《敬告青年》
C.《天演论》 D.《四洲志》
12.阅读下列材料: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请回答:
(1)上述内容出自哪个不平等条约?
(2)这一条约是在哪一次战争、什么形势下签订的?
(3)这次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梯级能力提升
易错题
13.清政府查禁鸦片的根本原因是 ( )
A.鸦片泛滥威胁清政府统治
B.林则徐恳请禁烟感动了道光皇帝
C.全国人民要求清政府禁烟
D.鸦片泛滥造成白银外流
14.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人民掀起禁烟运动
B.中英贸易受到威胁
C.英国要用武力维护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市场
D.虎门销烟使英国遭受重大损失
15.清朝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根本原因是 ( )
A.军备落后 B.闭关锁国
C.制度腐朽 D.组织不力
16.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 )
A.列强大批入侵
B.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封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创新题
17.小林看了一部反映1839年3—8月广州社会状况的电视短片,他发现其中有一处剧情与史实不符,它是 ( )
A.清朝广州官员坐着轿子招摇过市
B.鸦片烟馆遍布大街小巷
C.街上商铺林立,生意兴隆
D.在大街上依稀可以看到几个洋人
18.国际联盟将每年的定为“国际禁烟日”。联合国将定为“国际反毒日”。
这都是为了纪念 ( )
A.虎门销烟 B.中国禁烟运动C.鸦片战争 D.林则徐
19.在看了反映鸦片战争的电影《大清炮队》后,张强得出四点结论,其中有一点是错误的,它是( )
A.清军武器装备落后B.清政府腐败、无能
C.清军战斗力低下D.清政府在战争中一直是妥协求和
探究题
20.我国史学界普遍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请从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的变化这三个方面,谈谈你对这一论断的认识。
开放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上半期的中国,仍然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绥慢,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请回答:
(1)结合材料,通过政治、经济、社会性质等方面的对比,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发生的变化。
(2)鸦片战争的烽烟使中国蒙受了羞辱,但是,在客观上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变化。请谈谈你在这方面的体会。
综合应用拔高
22.毒品鸦片对中国的危害及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正义之举,告诉我们要 ( )
①珍惜生命②远离毒品 ③开展禁毒教育④与贩毒活动作斗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
A.地主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清政府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
C.清政府妥协派和抵抗派的矛盾 D.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4.《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你知道《南京条约》中的哪条内容,在后来可能对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造成危害最大吗 ( )
A.割地 B.赔款 C.五口通商 D.协定关税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42年,当英军抵达南京江面时,道光帝“念江南数百万生灵,一经开仗,安危难保,既经该大臣等权宜应允,朕亦只可以民命为重”。
材料二:清政府参加《南京条约》谈判的全权代表耆英上奏道光皇帝说:“该夷船坚炮猛,初尚得之传闻,今既亲上其船,目睹其炮,益知非兵力所制佚。”道光帝表示首肯。
请回答:
(1)结合教材和材料一的内容判断,当英军于1842年到达南京江面时,道光皇帝对鸦片战争的态度,他萌生这一想法有什么原因?他持这一想法的借口又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侵略者为什么要清政府的和谈代表到它的军舰上去谈判?这一做法最终达到怎样的效果?
(3)根据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你对清政府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不乎等条约有何感想?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书的作者是谁?他编写此书的目的是什么?
(2)“夷”指谁?他认为“夷”有哪些长技?
(3)“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含义是什么?
(4)材料中的思想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5)这种思想对今天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中考同步挑战
27.(2005年,河南)鸦片战争后期,林则徐被革职流放,途中曾经感慨地说“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江东战鼓声”。这里“战鼓声”是指 ( )
A.虎门销烟的欢呼声B.鸦片战争的枪炮声
C.人民群众的呐喊声D.送他远行的鼓声
28.(2006年,_江苏盐城)以史为鉴,勿忘国耻,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通过鸦片战争的学习,应吸取的主要教训是 ( )
A.鸦片必须严禁 B.外交需要谋略 C.落后就会挨打 D.思想不能僵化
29.(2006年,广东韶关)“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一主张应该出自 (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编》 C.《西学东游记》D.《孔子改制考》
30.(2006年,山东)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是 ( )
A.介绍西方的政治制度B.“师夷长技以制夷”
C.介绍西方教育思想D.阐述“微积分”的初步知识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