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 > 历史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同步练习2(北师大版八上)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主要围绕解放战争期间人民解放军发动的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展开。通过基础巩固题和强化提高题,考察学生对这些战役的具体细节、背景及其战略意义的理解。此外,还涉及一些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重要战役的意义以及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的贡献等内容。

所涉及的知识点

解放战争期间人民解放军发动的三大战役及其战略意义。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基础巩固题

1.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 、 、 三大战役。

2.1949年初, 野战军和 野战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解放军按“ ,

的顺序,先后攻克张家口、天津等地。 率部接受和平改编, 和平解放。

3. 年 月 日,解放军占领 ,统治中国 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

4.当人们看到矗立在长春市南湖公园的解放纪念碑时,都不禁会想到1948年使长春获得解放的那场战役,它是 (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5.决战东北采取了“关门打狗”的战略。这里的“门”指的是 ( )

A.长春 B.塔山、黑山、大虎山

C.锦州 D.沈阳

6.下列哪次战役结束以后,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超过了国民党军队 ( )

A.淮海战役 B.辽沈战役

C.天津战役 D.孟良崮战役

7.“大军合力战淮海。”这里的“大军”包括( )

①西北野战军②中原野战军

③华北野战军④华东野战军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8.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平津战役发生在 ( )

A.东北 B.华北

C.华东 D.西北

9.下列哪次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0.按歼灭和改编敌人数量的多少排列下列战役( )

①辽沈战役②淮海战役③平津战役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①③②

11.统治人民达20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 ( )

A.北平和平解放

B.南京解放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三大战役胜利

12.为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统治,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的战役是 ( )

A.孟良崮战役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强化提高题

13.南京国民党政权存在的时间是 ( )

A.192I一1949年

B.1920__1949年

C.1927—1949年

D.1925—1949年

14.中国共产党要争取和平解放北平,其原因主要是( )

A.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力量薄弱

B.为了保护好这座古都

C.解放军准备不充分

D.减轻双方伤亡

15.中国历史上,以下城市曾作为国民政府首都所在地的是 ( )

①北平②南京③武汉④广州⑤重庆⑥西安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6.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

①孟良崮战役②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③三大战役取得胜利④渡江战役

A.②③①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

17.三大战役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最主要的战略意义在于 ( )

A.和平解放了北平

B.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C.直接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

D.使华北、华东、东北解放区连成一片

18.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不包括 ( )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开展武装斗争

C.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

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沈阳、锦州地形交通示意图

材料二 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队与人民解放军人数变化表(单位:万人)

请回答:

(1)从地理条件和哲学上看,辽沈战役中,解放军为什么首先攻占锦州?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辽沈战役的意义。

课外延伸题

20.《孙子兵法·谋略篇》中日:“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下列哪座城市的解放体现了上述策略 ( )

A.南京 B.北平

C.天津 D.沈阳

21.“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句话的意思是 ( )

A.人民群众直接参加了淮海战役

B.人民群众用小车参加淮海战役

C.人民群众从人力、物力等方面积极支援前线‘

D.国民党害怕人民群众的小车

22.1949年的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解放军解放上海后,很多战士睡在马路边上的照片,照片标题为“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了!”下面叙述中,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上海是最后一座解放的城市

B.解放军的行动赢得了民心,国民党统治必将被推翻

C.上海解放标志着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D.上海解放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

23.阅读毛泽东的诗: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请回答:

(1)“钟山风雨起苍黄”中的“钟山”是指什么地方?

(2)“百万雄师过大江”是什么战役?从何时、何地开始的?

(3)“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表达了毛泽东怎样的革命思想?

(4)读了这首诗后,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中考链接题

24.(2006·湖北宜昌)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是( )

A.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B.渡江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辽沈战役、百团大战

O.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渡江战役

25.(2006·四川南充)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6.(2006·湖南岳阳)“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所描述的军事行动是 ( )

A.贺胜桥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渡江战役 D.百团大战

27.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和渡江战役,在战役目标和作用上各有什么不同?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答案

1.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2.东北华北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傅作义北平 

3.1949423南京22 

4.A解析: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辨析能力。根据题干 中提供的“1948年”、“长春”等有效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 知答案是A。

5.C解析: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辽沈战役中,人民解 放军攻克锦州,关闭了国民党军队进出东北的大门,所以答案 是C。 

6.B 

7.C解析:本题是组合式选择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 淮海战役的参战部队主要是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答案是 C。 

8.B解析:本题主要强化对平津战役的记忆和理解。平津战役 主要在京津一带,答案是B。 

9.C 

10.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辽沈战役歼 敌47万人,淮海战役歼敌55.53万人,平津战役歼敌523万 人。 

11.B解析:主要强化对攻克南京意义的理解。

12.D 

13.C解析: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建立,标志国民党统治 在中国的建立;,南京解放,标志着国民党 统治的结束。 

14.B。 

15.C解析:这是一道很好的综合题,把不同时期国民政府所在 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有一个总的认识。先是广州国民政府, 然后迁到武汉,.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 产阶级利益的政府,抗战期间,重庆曾作为陪都。 

16.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时间概念:①是:1947年3月,②是 194'7年8月,③是1949年1月,④是1949年4月,按照时间 顺序应为B。 

17.B 

18.D解析:考查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原因的识记能力。 A、B、C三项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D项是新 中国的外交方针,答案是D。 

19.解析:本题为图表材料题,考查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 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及综合归纳能力。是小切口、深分析、知识辐射面广的一种题型。 答案:(1)从地形上看,锦州南是海洋,北为山地,是重要的 交通要道;锦州又是东北与华北之间的铁路——京哈线上的 重镇。攻占锦州,控制京哈线,既便于我军的快速行动,又 能截断国民党军队的退路。锦州在整个辽沈战役中处于关键 的位置,是整个战役的主要矛盾,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才 能顺利解决其他矛盾,全歼东北之敌,取得整个战役的胜利。 (2)解放东北全境,东北成为全国解放战争的总后方:人民解 放军人数首次超过国民党军队;共产党掌握东北重工业基地, 为全国解放和新中国建设打下了基础。辽沈战役后,我军在 数量、质量上都超过了敌人,使我军由矛盾的次要方面上升 为主要方面,从而促进了旧中国的灭亡和新中国的产生,促 使事物的质变和发展。 

20.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文知识的理解。不用交战, 而使敌人屈服,才是最上策。题干中南京、天津、沈阳都是 武力解放肯定给无辜百姓带来灾难,所以和平解放是最好的, 而北平的和平解放是对《孙子兵法》中这句话的最好实践, 故选B。 

21.C解析:考查学生的理解判断能力。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 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援,答案是C。 

2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处理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和辨析能 力。分析所列四个选项可知,答案是B。 

23.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中所叙述的历史事件记忆、再 现、理解能力。 答案:(1)南京。 (2)渡江战役。。江苏江阴到江西湖口。 (3)表达了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革命 思想。 (4)高兴、豪迈又没有忘乎所以。 

24.A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是推翻国民党腐朽统治的乘胜追击,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 是抗日战争中的著名战役,答案是A。 

25.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总结解放战争各战役的特点的能 力。淮海战役是规模最大的战役,辽沈战役是最早的决战, 答案是B。 

26.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处理历史资料、再现历史知识的 能力。诗句中“钟山”借指南京,“大江”是指长江,解放战 争中和南京、长江联系的战役是渡江战役,答案是C。 

2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对比的能力。 答案:挺进大别山的目标是夺取中原地区,转入战略进攻: 作用是威胁着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渡江战役的目标 是歼灭一切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作用是解放南京,推翻 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政府。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3135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