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公车上书”发生于( ) A.1872年 B.1885年 C.1895年 D.1898年 2.严复译述的( ),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 A.《海国图志》 B.《泰西水利》 C.《天演论》 D.《论法的精神》 3.掀起维新变法序幕的事件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公车上书” C.《天演论》的发表 D.“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4.戊戌变法发生在农历戊戌年,这一年是( ) A.1895年 B.1897年 C.1898年 D.1901年 5.“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是维新志士( )在临刑前朗诵的一首绝命诗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光绪帝 6.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 ) A.爱国知识分子和开明地主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C.光绪帝和部分清政府官员 D.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阶级 7.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指的是( )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同治帝 8.戊戌变法失败的客观原因主要是( ) A.顽固派的强大 B.光绪帝被囚禁 C.袁世凯的告密 D.帝国主义的破坏 9.维新变法时期,居于北方舆论界领导地位的报刊是( ) A.《时务报》 B.《中外纪闻》 C.《国闻报》 D.《万国公报》 (荆门市2001年) 10.“公车上书”里提出要“变法”,这里的“变法”是指要建立( ) A.资产阶级的君主专制政体 B.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 C.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政体 D.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制度 11.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同之处有( ) ①改革政治 ②兴办新式学校 ③翻译外国书籍 ④建设海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鄂州市2001年) 二.填空题 12.,光绪帝颁布《_____________》,实行变法。1898年是旧历_______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_____________”。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为_____________。 13.光绪帝的变法措施遭到以_____________为首的_____________的反对。他们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废除新政诏令。___________、__________逃往海外,__________等人被捕牺牲,变法失败。三.动脑筋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总之,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乎之方。……使天下有志之士无不明于洋务,
庶练兵、制器、造船各事可期逐渐精强。” ——《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要,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兴,在变科举;而一切
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 上述材料是哪些派别的言论?
(2) 对比上述材料中所论及的“变”有何差异?
(3) 对比上述材料中所言的“变”有何本质上的不同?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窃近者朝鲜之衅,日人内犯,致割地赔饷,此圣清二百余年未有之大辱,天下臣民所发愤痛心者也。然辱国之事小,外国皆启觊觎,则瓜分之患大,割地之事小,边民皆不自保,则瓦解之患大,社稷之危未有若今日者。” ——康有为《上清帝第三书》 材料二:“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国惶,不知死所。”“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请回答: (1)“圣清二百余年未有之大辱”指的是什么?
(2)康有为是怎样看待中国当时的处境的?
(3)康有为上书的目的是什么?是否起到了作用?为什么?
16. “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创立报馆、学会。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请回答: (1) 这些材料是近代史上哪一次改革的内容?是关于哪一方面的?
(2) 这次改革有什么作用?
四.议一议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此之前,历史上所有的变法,包括成功的和失败的相加之和,也不足以和这次变法相比;在此之后,迄今为止所有的革命和变革,包括成功的和失败的在内,在一定意义上都可以看作是这次运动的继续。因为只有这次变法运动,才超出了以往富国强兵的变法俗套,才“系中国数千年政治之变”;因为只有这次运动,才首次提出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社会的目标,才是为推动中国进入世界近现代化行列的求变。 材料二:这次变法运动的悲剧性结局几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不仅缺乏经济基础和民众基础的骤变根本不可能,而且无实权的皇帝和无权力的维新士子结合形成的变法集团的软弱,有实权的太后和有权力的守旧官僚结合形成的反变法集团的强大,如此力量的对比使变法运动直到最后也难以走出关键的一步:改革官制,设立制度局取代旧官僚机构,以总揽改革全局、制定和推行新法。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表明,这是实行自上而下的变法至为重要的一步,这一步迈不出,其他方面的改革就难取得进展。依靠旧的官僚机构变法是行不通的。 材料三:过去的一种很有影响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属于改良运动。其实,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都是以改良面目出现而性质根本不同的两种运动。洋务运动的着眼点是在坚持专制制度的前提下借鉴西方的经济技术方法通过改良实现自强,戊戌变法的着眼点是全盘借鉴西方制度良法从政治变革入手实现自强;洋务运动变的是事器,戊戌变法变的是制度;洋务运动在甲午海战中遭到了彻底破产,戊戌变法却断送在包括洋务大员在内的守旧派的屠刀之下。 材料四:以前提到戊戌变法,我们常有人把它简单地概括为是年轻气盛的光绪皇帝输给了老谋深算的西太后。而对事件背后诸多的历史因素却缺乏理性的分析。通过讲变法,我们可以感到,历史的改革有多么艰难。古有王安石变法以失败告终,近代的戊戌变法也没有成功,到了80年代,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运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方法、步骤,实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这不能不说是汲取了前人的历史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嘛。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只要我们奋发图强,中国是会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请回答: (1) 你如何理解戊戌变法“悲剧性结局几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2)比较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说明它们“都是以改良面目出现而性质根本不同的两种运动”。
(3)“古有王安石变法以失败告终,近代的戊戌变法也没有成功”,20世纪80年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1.C2.C3.B4.C5.C6.D7.C8.A9.C10.B11.B 12.定国是诏;戊戌;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3.慈禧太后;顽固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14.(1)洋务派;维新派(2)材料一中的“变”只涉及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材料二中的“变”涉及改革政治制度。(3)材料一坚持改变封建制度,材料二主张根本在于改变制度。 15.(1)《马关条约》的签订。(2)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处境。(3)请求光绪帝实行变法。起到了作用,打动了光绪帝。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君”;不久,光绪帝下诏,实行变法。 16.(1)戊戌变法。文化方面。(2)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17.(1)点拨:可从缺乏经济基础和民众基础,顽固势力过于强大等方面回答.(2)点拨:从领导阶级、内容、目的等方面说明。(3)点拨:题目比较开放,可围绕其中一个方面回答。如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