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习主题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测试二
一、单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屡遭列强侵略,被迫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与《南京条约》的签订有关的战争是 (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
2.中国近代史上,香港岛被英国强占是在 ( )
A.鸦片战争时期 B.甲午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3.八年级某班同学学习了《鸦片战争》一课后,对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形成了四种意见。正确的是 ( )
A.清政府被西方列强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D.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南京条约》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的条款是 ( )
A.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B.赔款2100万元
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D.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5.与“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这三个关键词都有关的是 ( )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尼布楚条约》 D.《南京条约》
6.人民政府在南京下关静海寺内悬挂了一口警示钟,以此警示后人勿忘国耻。这与160多年前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我国当代一位著名的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右图所示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
A.近代中国大门被打开
B.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C.洋务运动破产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8.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这里的“两度劫”发生在 (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下列哪一丧权辱国的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10.下图是邓世昌和他指挥的致远号舰艇。邓世昌在哪次战役中率舰撞击敌舰壮烈殉国? ( )
A.天津保卫战 B.威海卫战役
C.黄海战役 D.廊坊战役
11.近代中国经济一直受到帝国主义的制约。《马关条约》内容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阻碍最大的是 ( )
A.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D.增辟通商口岸
12.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中列强都要求清政府 ( )
A.割地 B.赔款 C.开设工厂 D.设立使馆区
13.下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它们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马关条约》 ②《南京条约》 ③《辛丑条约》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②①
14.不平等条约是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见证。标志着近代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九国公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5.提出“规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的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6.1901年,英法德俄日意奥等11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7.《辛丑条约》签订后,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刘家被迫举家搬迁。其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 ( )
A.开商埠 B.建教堂 C.办工厂 D.设使馆
18下列条款内容最能体现清政府已成为洋人朝廷的是 ( )
A.赔款4.5亿两白银 B.拆毁大沽炮台
C.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19.对中国的军事与防务作出明确规定的不平等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0.《辛丑条约》签订期间,慈禧太后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表明 ( )
A.清政府善于进行外交活动 B.清政府已经沦为“洋人的朝廷”
C.慈禧太后是促进中外友好的使者 D.外国停止侵略中国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哪次战争后签订的什么条约?具体签订时间是哪一年?
(2)此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危害?
22.阅读下列日本首相和李鸿章的一段对话:
伊藤:停战多日,期限甚促,和款应从速定夺,我已备有改订条款节略……中堂(指李鸿章)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
李鸿章:难道不准分辨?
伊藤:只管辩论,但不能减少。
李鸿章:既知我国为难情形,则所求者,必量我力所为。
伊藤:日限既促,故将我所能做到者,直言无隐,以免多方辩论。
回答:
(1)指出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对话的时间和地点。
(2)从材料一看,对话双方态度是怎样的?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3)结果签订了什么条约?它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中国人民斗争的矛头开始指向帝国主义。……但这一斗争最后在清政府和八国联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随后,清政府被迫同英、法、美、俄、务、日、意、奥等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内容是: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斗争;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回答:
(1) 材料所指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是什么?签订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2) “赔偿白银4.5亿两”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危害?
(3)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斗争”对中国有什么危害?
(4) 这一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D 4.D 5.D 6.A 7.B 8.D 9.D 10.C 11.B 12.B 13.C 14.D 15.B 16.D 17.D 18.C 19.D 20.B
二、非选择题
21.
(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1842年
(2)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2.
(1)1895年;日本马关。
(2)日方盛气凌人,蛮横强硬;中方狼狈应酬,俯首听命;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中国。
(3)《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23.
(1)《辛丑条约》,1901年
(2)极大地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3)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4)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