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七主题分析材料题
四川省资中县配龙镇中心学校:吴涛
1.阅读下列材料:
“地上有铁路联系各地,好比人身上有血脉流通一样,手脚灵活,脑瓜敏捷……没有修筑铁路的国家,就好比中风麻痹的病人,半个身体不能动,行动不灵便。这样,如果外国人入侵,各地互相无法救援,只能任凭其欺侮凌辱,无法抵御。”
——摘自郑观应《盛世危言》
请回答:
(1)在这段话中,郑观应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反映了中国人在哪方面已经发生变化?
(2)此材料体现了铁路在哪方面的重要作用?
(3)清政府有了自己的铁路,也没能抵挡住外国的侵略,这是为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摘自《英国大百科全书》
请回答:
(1)材料中的“选举制度”指什么?它创立于何时?创立的标志是什么?何时被废除?
(2)科举制度在中国延续了多少年?你怎样着待它?
3.阅读下列材料:
1877年3月,严复到英国后,……尽管严复抱着学习海军知识的目的来到英国的,然而到了英国之后.使他感兴趣的不是西方军事知识和技术,而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和学术文化思想。……
请回答:
(1)这段材料讲述的内容对严复译著《天演论》有何影响?
(2)他与魏源相比有何特点?
4.阅读下列材料:
1912年至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新建厂矿600多家……这八年的投资超过了以往的40多年。……1911年,全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办的纱厂有20家,纱锭约50万枚,资本1700万元;1919年增至35家,纱锭65万多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年面粉出口不足7万担,1918年,已超出200万担……改变了过去洋面充斥国内市场的状况。
请回答:
(1)从上述材料你能获得哪些重要信息?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指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参考答案:
1.(1)主张中国修建自己的铁路。反映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观念的变化。
(2)国防建设。
(3)清政府腐败卖国,即使有好的防御设施,也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甚至被敌人利用。
2.(1)科举制度。隋朝。隋场帝设进士科。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1905年。
(2)1300多年。科举制有很多积极方面,它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科举制也有一些负面影响,如明清时的八股取士,牵制了思想,走向极端。
3.(1)严复认为,要救亡图存只有效仿西方,推行维新改革。他翻译了大量外国思想家的著作,以第一部译著《天演论》影响最大。
(2)魏源认为,要抵制外国侵略,必须先从了解外国的历史开始,为此他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等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较详细地介绍西方的著作。而严复的《天演论沙》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进步观点,在当时的中国,启发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4.(1) 1912年至1919年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显著发展;其中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2) 辛亥革命后,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有所提高,刺激了兴办民族工业的积极性;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各国忙于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严重入超地位;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壮大了无产阶级的队伍。(学生答出其中任一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