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历史单元达标训练
第五学习主题
一、选一选,测测你的判断力。(下列各题的备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要求,请找出正确的选项,并将字母代号填入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45分。)
1. 抗战胜利后,支持蒋介石打内战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
A. 英国 B. 美国 C. 苏联 D. 日本
2. 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真实目的是( )
A. 借和谈之机扣留毛泽东 B. 同共产党商议和平建国
C. 利用和谈麻痹人民,借机加紧内战准备 D. 与共产党进行再次合作
3.1945年8月,毛泽东亲赴重庆是为了( )
A. 参加政协会议 B. 签订停战协定
C. 改组国民党政府 D. 争取国内和平
4. 1945年陪同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中共代表是( )
A. 周恩来 王若飞 B. 邓小平 刘伯承
C. 董必武 秦邦宪 D. 刘少奇 任弼时
5. 国民党发动的全面内战开始于( )
A. 1945年 B. 1946年 C. 1947年 D. 1949年
6. 全面内战开始时,国民党军队首先进攻的是( )
A. 中原解放区 B. 山东解放区
C. 华东解放区 D. 陕甘宁边区
7. 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是( )
①中原解放区 ②陕甘宁边区 ③华东解放区 ④山东解放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8. 解放军撤离延安后,指挥西北解放军,运用“蘑菇”战术与敌人周旋的是( )
A. 邓小平 B. 毛泽东 C. 彭德怀 D. 刘伯承
9. 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重点进攻的著名战役不包括( )
A. 青化砭战役 B. 羊马河战役
C. 蟠龙镇战役 D. 台儿庄战役
10. 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意图是( )
A. 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B. 开始同国民党决战
C. 为解放江南奠定基础 D. 实现战略大转移
11. 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的突破口选择在( )
A. 东北地区 B. 井冈山地区 C. 山东地区 D. 大别山地区
12. 解放战争时期敌我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不包括( )
A. 辽沈战役 B. 渡江战役 C. 淮海战役 D. 平津战役
13. 淮海战役的总前委书记是( )
A. 邓小平 B. 谭震林 C. 刘伯承 D. 朱德
14. 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是( )
A. 分割包围,各个击破 B. 先取锦州,关门打狗
C. 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D. 全面出击,步步为营
15. 1949年南京的解放标志着( )
A. 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B.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正式确立
C. 中国人民解放胜利结束 D. 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结束
二、历史诊断: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吗?下列各题均有多处错误,请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每小题5分,共10分。
16. 历史课上,老师要求学生概述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有关情况。小兰发言说:“1945年8月,国共在重庆举行和平谈判,中共派刘少奇率代表团参加。经过40多天的艰苦谈判,国共签订了《停战协定》,从而实现了国内和平。” 小兰的发言有什么问题吗?
17. 1948年,中共中央军委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果断决定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反攻,并先后发动了渡江、辽沈、平津三大战役。通过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发动内战的精锐部队,从而为抗日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以上表述有什么问题吗?
三、释图与填图:每小题5分,共10分。
18. 观察右图,回答问题:
(1)在图中方框里填出延安、青化砭、沙家店。(3分)
(2)结合图示,请你说说当时解放军是怎样挫败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的?(2分)
19. 右边是《三大战役形势图》,请将下列地点或战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中。(5分)
A.徐州
B.北平
C.辽沈战役
D.淮海战役
E.平津战役
四、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第20题12分,第21题8分,共20分。
20. 阅读下列材料: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部分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请回答:
① 材料中的“第二年”指哪一年?(2分)
② 从材料看,解放战争第二年我军的战略方针作了怎样的调整?(4分)
③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军作出战略方针的主要依据是什么?(4分)
④ 举出我军为实施战略方针调整采取的重大军事行动。(2分)
21. 以下是毛泽东同志写的一首七律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苍桑。
请回答:
① 请推断,毛泽东这首诗写于什么时候?(2分)
② 诗中提到的“百万雄师过大江”指什么战役?(2分)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勇气和决心?(4分)
五、问题探究: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22.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对于毛泽东是否去重庆,中共内部和解放区军民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毛泽东不能去重庆,一种认为毛泽东应该去重庆。你支持哪种意见?请说出你的理由。
五、探究实践: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10分。
48.假如你是红军长征中的一名红军战士:
(1)请你讲一讲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记忆最深的三件大事。
(2)请你说说你心目中的长征精神。(6分)
(五)
一、选一选 (每小题3分,共45分)
1.B 2.C 3.D 4.A 5.B 6.A 7.D 8.C 9.D 10.A 11.D 12.B 13.A 14.C 15.D
二、历史诊断(每小题5分,共10分)
16. 小兰的发言共有三处错误:参加重庆谈判的中共代表是毛泽东而非刘少奇等人;谈判最后签订的是《双十协定》而非《停战协定》;结果也并没有而实现国内和平。
17. 表述共有三处错误:1948年,人民解放军实施的是战略决战而非战略反攻;三大战役不包括渡江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为解放战争而非抗日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说明:以上两题若学生找出三处错误并改正给5分,找出两处错误并改正给3分,找出一处错误不给分。
三、释图与填图(每小题5分,共10分)
18. ⑴略.(3分)
⑵ 人民解放军采用 “磨姑”战术与国民党军队周旋,并伺机歼灭敌军。(2分)
19. 从南往北,地点依次填:A、B;战役依次填:D、E、C。(每填对一项1分,共5分)
四、材料解析(共20分)
20. ①指1947年。(2分)②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的同时,开始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4分) ③ 经过一年的作战,国民党的有生力量被大量歼灭,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已具备战略反击的实力和条件。(4分)④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2分)
21.① 1949年。(3分) ② 渡江战役。(3分)③ 我们要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不能给敌人以任何踹息的机会。(4分)
五、问题探究(共15分)
22. 此题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可以任选一种意见回答,答案不应拘泥于以下表述。
⑴ 支持毛泽东去重庆。(3分) 理由:抗战结束后,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中共应顺应历史潮流,努力争取国内和平;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会放弃任何争取和平的机会;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应该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蒋介石主动邀请和谈,存在和平建国的可能;国共有成功合作的先例,中共应努力争取;全国人民都支持和谈,反对战争。(说明:学生答出其中任四项即可,每项3分,共12分。其他言之成理的回答同样的分)
⑵ 反对毛泽东去重庆。(3分) 理由:一山不容二虎,国民党不会容忍共产党分享统治权利,和平建国根本不可能;国共之间积怨较深,难于通过谈判达成和平建国共识;蒋介石邀请和谈是假,拖延时间准备内战是真,根本没有和谈的诚意;蒋介石向来背信弃义,有可能借和谈之机扣留毛泽东,打击共产党;(说明:学生答出其中任四项即可,每项3分,共12分。其他言之成理的回答同样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