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 > 物理

佛山市顺德区2016年初二物理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涵盖了八年级物理的多个重要知识点,包括参照物、声音传播、物态变化、光学现象(如光的反射和折射)、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速度计算以及防冻液的物理性质等。题目类型丰富,既有选择题、填空题,也有作图题、实验题和计算题,旨在全面考察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主要知识点包括参照物的选择、声音的传播、物态变化(液化、凝固、熔化、汽化)、光的折射和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凸透镜成像规律、速度的计算以及防冻液的物理性质。这些知识点覆盖了初中物理的核心内容,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15周教研联盟活动测试

八年级物理科试卷

一、选择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各题所列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

1.小马驾驶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当超过一辆同方向行驶的卡车时,则 ( )

A.以小马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 B.以卡车为参照物,轿车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 D.以轿车的车座为参照物,小马是运动的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超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 B、乐器发出的声音是乐音,不可能是噪声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D、一般根据歌声的响度来判断歌手是谁

3.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凝固 C.熔化 D.汽化

4.大自然中关于霜、云、雾、露的形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时凝华成的小冰晶 

B.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大量的水蒸气

C.露水是大量的小冰晶吸热熔化成的小水珠而形成的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大量的小冰晶

5.2015年,我国多次出现日食现象,下列所述现象与日食的光学成因相同的是( )

A.拱桥倒影 B.海市蜃楼 C.立竿见影 D.毕业合影

6.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猴子“捞月亮”时,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水的深度

B.“潭清疑水浅”与“池水映明月”的形成原因是一样的

C.色彩缤纷的电视画面是由红光、黄光和蓝光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远视眼镜、放大镜和照相机镜头用的都是凸透镜

7.3D电影具有三维立体视觉效果,拍摄时,将两个摄像头按照人两眼间的距离放置,同时拍摄,制成胶片;放映时,两个放映机在银幕上呈现两个略有差异的画面,观看者带上特殊眼镜后,就和直接用双眼看到物体的效果一样.关于3D电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在银幕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B.画面在银幕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画面在银幕上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D.放映时,胶片到放映机镜头距离大于1倍的镜头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的位置

二、填空题(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8.百米赛跑的某个时刻,甲、乙两名运动员的位置如图, ______的速度较快,因为在相同的时间内他通过的 大。若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响才按表计时,这样的计时方法会 (填“提高”或“降低”)跑步成绩。

9.瞎子阿炳是我国著名的民间艺人,他创作的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成为了民族文化的瑰宝.二胡是利用弓与弦摩擦产生 而发声的。当在演播厅用二胡和小提琴同时演奏《二泉映月》 时,人们仍能将它们分辨出来,因为这两种乐器的 不同,而声音是通过 传到观众耳朵中。

10.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干冰使空中的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________成水形成雨.冷藏室中取出的盒装酸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酸奶盒表面会附有一层小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

11.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视力表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m,若视力表全长为0.8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为 m,来自视力表的光在平面镜表面发生了 反射。

12.电闪雷鸣时,因为光速比声速要 ,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m/s,地球跟太阳的距离约为1.5×1011m,那么太阳光从太阳传到地球的时间需要 s。

13.如图,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 七种颜色的光, 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光的 ;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黄色纸板.我们能看

到 色光;用于电视遥控器的是一种看不见的光线叫做 外线。

14.某小区楼道装有多功能电子门铃,可以通过其内置摄像镜头来识别来访者,其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该摄像镜头所成的是 (填“正立”或“倒立”)、 (填“放大”“缩小” 或“等大”)的实像;若镜头的焦距为10 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cm.。

三、作图题(共5分)

15.(1)如图15(1)所示一束光沿AO方向从水中射向空气,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3分)。

(2)如图15(2)所示a、b分别为一束入射光线和一束出射光线。请画出a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和与b对应的入射光线。(2分)

四、实验题(3小题,第16小题6分,第17小题7分,第18小题8分,共21分)

16.(1)如图16(1)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   ℃;(2)如图16(2)所示秒表的时间是 s;

(3)如图16(3)所示物体的长度是    cm;(每空2分)

17.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1)为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华应选用 (“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同时,实验应选用 (“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

(2)除需要图中的器材,还需要的一个测量工具是 ,实验时记录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试管中冰的变化.

(3)如图是冰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冰的熔化过程共持续了 min;加热至第6min时,物质的状态为 .

(4)小红把冰放在烧杯中,未加热冰也熔化了,此时冰熔化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还发现冰熔化时烧杯外壁有水珠,这是 现象.

18.小丽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丽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实验的目的是     ,此实验应在 (填 “较暗”或“较亮”)环境进行。

(2)蜡烛A的像是由于光射到玻璃表面发生     (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3)小丽将蜡烛A逐渐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的像将逐渐向   (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小丽移去蜡烛B,并在蜡烛B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此现象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   (填“实”或“虚”)像。

若实验中把蜡烛B贴着水平台,无论怎样移动,也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原因可能是 。

五.计算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第19小题6分,第20小题7分,共13分,只有计算结果而无公式及主要运算过程的不给分,最后要作答)

19.某天文爱好兴趣小组为了测量地球和月球的距离,他们做了如下实验:用一个激光发射器向月球发射一激光信号,经过2.6 s后接收到返回的激光信号。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以下计算:

(1).地球和月球相距多少km?

(2).若有一架航天飞机以1000km/h的速度从地球匀速飞向月球,需要多长时间?

20.逸凡家到学校有一条600m长的平直马路,一次他从学校回家,开始以1m/s的速度匀速行走, 当走了一半路程时突然下起了大雨,他马上以3m/s的速度匀速跑回家。求:

1)、逸凡在前一半路程行走中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他从学校到家的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六.综合能力题(3小题,21小题6分,第22小题7分,第23小题6分,共19分)

21.小林同学的“测量小车在倾斜木板上向下运动的平均速度”,其测量数据如下表。

(1)该实验的原理是 ,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 。

(2)小车从顶端到底端,做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它在B点时的速度比在A点时 (填“快”或“慢”)。OB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m/s。

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在不透明的纸板上代替蜡烛作光源,如图甲所示.测量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将光源、凸透镜、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如图乙所示.为了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请你写出一条检验三者的中心是否在同一高度的方法:___ _____.

(2)把光源放在距此凸透镜30cm处时如图乙所示,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选“放大”“缩小”或“等大”)

(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光源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透镜(选填“远离”或“靠近”),光屏上的像 (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当光源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用不透明纸板将凸透镜上半部分遮住,则光屏上的像的大小将 _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随后她将光源移动到距离凸透镜10cm的位置,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像.小静由此得出:“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时,凸透镜不能成像”的结论.你认为通过这一过程得到的结论是否可信?________,理由是:____ ____.

2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 车 防 冻 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

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

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也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会( ).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2)请在图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 % 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 ℃.

(3)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 .

窗体顶端

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15周教研测试

八年级物理答题卡

一、选择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下列各题所列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填空题(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8. 乙 ; 路程 ; 提高 。

9. 振动 ; 音色 ; 空气 。

10. 凝华 ; 熔化 ; 液化 。

11. 5 ; 0.8 ; 镜面 。

12. 大 ; 3×108 ; 500 。

13. 色散 ; 黄 ; 红 。

14. 倒立 ; 缩小 ; 20 。

三.作图题(共5分)

(说明:第1题画三条线,1分/线;第2题画两条线,1分/线)

五.计算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第19小题6分,第20小题7分,共13分,只有计算

结果而无公式及主要运算过程的不给分,最后要作答)

19题:(3分)

(1)解:c=3×105km/s,t=2.6s÷2=1.3s ---------------------(1分)

s=vt=ct=3×105km/s×1.3s=3.9×105km -----------------(1分)

答:地球和月球的距离是3.9×105km -----------------------(1分)

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2110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