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本章以天、地、人三个主题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运动世界,使大家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并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实验仪器,掌握测量时间、长度的基本技能,在对运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经历对知识的探究和领悟过程。
第一节 动与静
1、知道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了解人们如何通过多种方式来描述运动的世界,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
3、知道物理学中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方法,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一、选择题
1、以下是人们描述运动世界的几种方式,其中物理学家用的是( )
A、语言的韵律和意境 B、形态和色彩
C、旋律和节奏 D、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以及实验方法
2、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B、流星划破夜空
C、夏威夷群岛每年靠近上海8~10cm D、房屋随地球自转
3、我国古书上记载有“人在大舟中闭牖(牖指门窗),舟行而人不觉动”,这是对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生动描述,其中“人不觉动” 选择的参照物是( )
A、人本身 B、大舟 C、河岸 D、流水
4、某同学在公路旁由东向西行走,一辆汽车从它后面向西疾驰而过,则这个同学相对于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
A、静止的 B、由东向西运动 C、由西向东运动 D、无法判断
5、甲以乙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甲以丙为参照物是运动的,则乙以丙为参照物应是( )
A、可能是运动的 B、一定是运动的 C、可能是静止的 D、无法判断
6、据报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时,发现飞机玻璃窗边一小昆虫在游动,他顺手抓过来一看,啊!竟然是一颗子弹,这件事发生的可能性是( )
A、子弹飞行速度很慢 B、飞机飞得很快
C、子弹在空中静止 D、子弹与飞机同方向飞行,且飞行速度接近
7、如图2-1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如图飘扬。在河面上的两艘船上旗帜如图状态,则关于两条船的运动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乙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
B、甲船肯定是静止的
C、甲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
D、乙船肯定是静止的
二、填空题
8、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则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物是_________。
9、“亚洲一号”同步卫星,这里的“同步”是以_________作为参照物;坐在飞快行驶的车内,看到路旁的树木急速后退,这里的“飞快行驶”是以_________作为参照物,这里的“急速后退”又是以_________作为参照物。
10、有一首词是这样写的“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11、我们平常说“旭日东升”是以 为参照物,我们唱的歌“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以 为参照物。
12、一列火车在平直的铁路上向东运动,若观察者在路旁看到机车上冒出的烟是竖直向上的,说明此时风向为 ,若看到车冒出的烟是向东的,则说明此时的风向为 ,且风运动得比火车 (填“快”或“慢”)。
三、分析与思考
13、”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请从物理这一角度结合这一典故谈谈你的认识.
14、如图2-2所示,三辆小车以图甲的位置开始行驶,经过一段时间后,三辆小车位置变成了图乙的形态,通过对甲乙两种形态的位置对比,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讨论并指出各车相对的运动状态有几种?
15、电视、电影中正是利用了运动的相对性原理,拍摄出了孙悟空的 “腾云驾雾”。孙悟空“驾云飞奔”,是先拍摄出孙悟空在 “云朵”(布景)上的镜头,再拍出天空上的白云、地上的山河湖泊等镜头,然后将两组画面放到“特技机”里叠合。叠合时迅速地移动作为背景的白云和山河湖泊。我们看电视是以白云和山河湖泊作参照物,于是就产生了孙悟空腾云驾雾飞奔的效果。
想想看,如何拍摄人坐在开动的飞机和火车里观看沿途风光的镜头?如何拍摄武艺 “高强”的人 “飞檐走壁”的镜头?
第二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知道国际单位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能利用生活常见的一些周期现象估测时间。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
3、能利用生活中已知长度的物品进行长度的估测。
4、会正确使用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测量长度。
5、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长度单位中不是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的是( )
A、km B、m C、cm D、尺
2、下列物体的长度,接近1dm的是( )
A、乒乓球的直径 B、成人拳头的宽度
C、火柴盒的长度 D、保温瓶的高度
3、在下面方框中的一组数据用的是同一刻度尺测量的是( )
①1.5m ②23.0mm ③4.8cm ④0.72dm
A、①和② B、②和③ C、 ③和④ D、④和①
4、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测量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零刻度线开始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
5、在学校运动会的铅球比赛中,裁判员测量成绩时要将卷尺拉直,这是因为若不拉直,测量成绩就比真实成绩( )
A、偏小 B、偏大 C、无影响 D、无法判断
6、一位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三次测量一物体长度,各次测量结果分别是25.43cm、25.45cm、25.46cm,则此物长应是( )
A、25.44cm B、25.45cm C、25.46cm D、25. 47cm
二、填空题
7、时间单位中,比秒大的常用单位有天(d)、年(y),则1d= s 。
8、“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某次频闪摄影的频闪光源每秒钟闪光50次,则它每隔 ms闪亮一次,每次闪光持续的时间大约1/1000s,合 ms 。
9、高速摄影抓拍子弹运动的瞬间,曝光时间只有百万分之一秒,持续 μs。
10、现有10m、2m、1cm、1mm、300nm几个长度,请分别选择其中一个完成下列填空:壹角硬币的厚度最接近于 ,小手指的宽度最接近于 ,教室门的高度最接近于 ,SARS病毒的大小最接近于 。
11、把下面的测量结果与对应的测量工具用线连起来。
12、用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到的数据是5.72cm,则准确值是___ ___cm,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 cm。
13、测量球体的直径,常采用如图2-3所示的方法,
转动球体的某一方向在毫米刻度尺上,则此时球的直径应取___ ___cm。
三、分析与思考
14、请写出用刻度尺测量地图上北京到上海铁路线长度的方法以及如何计算出铁路实际距离。(辅助器材不限)
14、
15、在晴朗的天气情况下,站在太阳下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你和你的小伙伴的影子一样吗?影子的长短跟身高有什么关系吗?和你的伙伴量量看。(建议4人一组)
⑴、说说你的实验方案。
⑵、你需要什么器材?
⑶、请将测量的数据填在下表中。
⑷、根据数据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受此结论启发,你能测量出学校旗杆的高度吗?说说你的方法。
⑸、请你们在不同的时间做上述实验,看看你的结论是否仍成立。除此,你还有什么新发现?在生活中可以利用这一点帮助你吗?说说看。
⑹、你自己能测出自己的影子吗?就此谈谈你的感想。
16、我国是自行车王国,常见的自行车有“28”、“26”和“24”等型号,这些型号是按车轮直径的尺寸命名的,如“26”自行车轮的直径是26英寸。1英寸=2.45cm。那么“26”型号车轮的直径是 m,周长是 m,此自行车绕操场跑道骑一圈,车轮转过100圈,跑道的长是 m。
第三节 快与慢
1、理解速度的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4、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
一、选择题
1、关于速度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s比1 km/h的速度大 B、1 m/s比1 km/h的速度小
C、1 m/s与1 km/h的速度一样大 D、单位不同,不能比较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小
C、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3、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甲在1h内行驶15km;乙在3min内行驶750m;丙行驶100m需24s;则三人骑车速度的快慢为( )
A、甲最快,丙最慢 B、甲最慢,丙最快
C、乙最快,甲最慢 D、三人一样快
4、甲、乙两人从相距200km的A、B两地相向运动,甲骑自行车、乙步行,则在通常情况下,甲、乙两人相遇时所需时间约为( )
A、 60min B、200min C、600min D、2000min
5、一列队伍行进速度是2.5m/s,经过一座全长100m 的桥,从队伍第一人踏上桥到最后一人离开桥共需1min,则这列队伍长( )
A、50m B、100m C、150m D、250m
6、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在图2-4中用来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7、某物体在第一、第二分钟内共前进了260m,第三分钟静止不动,第四分钟前进了100m,则它在4min内的平均速度为( )
A、1.67m/s B、1.5m/s C、2.17m/s D、2m/s
二、填空题
8、单位换算:
3.6m/s=____________km/h 0.8cm/s=____________km/h
9、百米赛跑中,观众是以____ ________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而终点裁判员是以_________ ___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
10、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看到图2-5中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达西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要________min。
11、一滑雪运动员沿240m的斜坡下滑后,又在水平面滑行250m才停止。运动员在斜坡和水平面滑行的时间分别是16s和25s,则滑雪运动员在斜坡上下滑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12、雷达可用于飞机导航,也可用来监测飞机的飞行,其工作原理如图2—6所示,假设某时刻雷达向飞机发射电磁波,电磁波遇到飞机经反射后又被雷达接收,整个过程用时52.4μs.已知电磁波的速度为3.0×108m/s,则飞机离雷达站的距离是 m.
13、小军乘车沿高速公路从福州到厦门,看到路旁的交通标志牌显示距厦门120km,这时小军看到车上的速度计示数如图2—7所示.如果汽车以这样的速度继续行驶,再过
_________h可以到达厦门.
三、分析与思考
14、下表为简化的2002年春季北京至上海T13次特快列车时刻表。请分别计算T13次列车从北京至济南,以及北京至上海的平均速度。
15、下课了,小宇想估测自己上楼的速度,他没有手表,但他灵机一动,用脉搏的跳动测时间,他的脉搏在平静时每分钟跳动72次,他从教学楼2层正常走到3层,数出自己的脉搏跳动90次。每层楼高3.3m。请你帮助他计算一下上楼的速度。如果考虑他上楼过程中身体的运动引起心跳加快这个因素,则他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速度比实际速度是偏大还是偏小?
16、你见过如图2-8所示的这样交通标志吗?这是最低限速标志,表示机动车驶入前方道路之最低时速限制,要求在前方路况良好的情况下,机动车最低时速不得低于50公里。设在高速公路或其他道路限速路段的起点及各立交桥路口后的适当位置。本标志与最高限速标志配合设置在同一标志杆上,而不单独设置。在路侧安装时,最高限速标志居上,最低限速标志居下。记者在四环路上看到,平均每隔两公里就同时出现两面限速标志最高限制时速80公里,最低限制时速50公里。请根据上面短文中的数据,编写一道与运动有关的计算题。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1、探究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
3、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
一、选择题
1、甲以5m/s的速度向正北运动,乙以15m/s的速度向正南运动,丙以10m/s的速度向正南运动,则( )
A、甲看乙是向北 B、甲看丙是向正北 C、乙看甲是向正南 D、丙看乙是向正南
2、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只要求出某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便可知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C、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以内的
D、前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比后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小
3、某同学参加投铅球比赛,他的最后成绩是6.5m,那么铅球在空中运动的路程是( )
A、等于6.5 m B、小于6.5 m C、大于6.5 m D、无法判断
4、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逐渐加快的变速运动,测得它最后3m所用的时间为0.5s,则下面哪个数据可能是全程的平均速度?( )
A、3 m/s B、6 m/s C、6.3 m/s D、0
5、两物体分别以速度υ1、υ2作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分别为s1 、s2, 所用时间为t1和t2,那么( )
A、若s1>s2,υ1>υ2,则一定有t1>t2 B、若s1=s2,υ1>υ2,则一定有t1>t2
C、若υ1>υ2,t1=t2,则一定有s1>s2 D、若s1<s2,t1>t2,则一定有υ1>υ
6、甲、乙两人同时从跑道的一端跑到另一端,其中甲在前一半时间内跑步,后一半时间内走;而乙在前一半路程内跑步,后一半路程内走。假设甲、乙两人跑步的速度相等,走的速度也相等,则( )
A、甲先到达终点 B、乙先到达终点 C、同时到达 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7、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人们对一个问题所做的解释、发表的见解都是个人的 ,是否正确还需寻找 来证明。
8、在收集证据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收集的数据是不合理的,这个数据是 修改的,应该根据所得的数据,分析 ,纠正错误。
9、A、B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A车通过450 m 用了30 s ,而B车通过9 km用了12 min,那么速度快的为 车。
10、某班同学在用皮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时,四位计时员记录了王军同学跑步通过10m、20m、30m、40m处的时刻,并记录在下表中。
根据上面数据,计算出王军同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从起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为 m/s 。
(2)、从10m处到20m处的平均速度为 m/s 。
(3)、从20m处到40m处的平均速度为 m/s 。
(4)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11、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水平公路上行驶,在这条公路上任意取如图2-9所示的5段路程,并将小汽车通过的各段路程及对应的时间记录下来。据此可判断:小汽车在这5段路程中做 运动,速度大小是 m/s。
12、如果铁路钢轨每根长25m。火车行驶过程中,若在45s内听到车轨与钢轨接头处的撞击声30次,那么火车的速度是 km/h。
三、分析与思考
13、一个小球从光滑的斜面上从静止开始滚下,不同的时间滚下的路程如下表所示。
⑴、取上面的坐标的纵坐标为路程s,每格为5m,横坐标为时间t, 每格为0.5s。根据图中数据描点并作出小球的路程—时间图像。
⑵、在2.5s时,小球滚下的路程为 。
⑶、若斜面长35m,则小球滚到底部的时间 (选填“<”、“=”或“>”)6s。
14、为了“探究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给你提供了如图2—10所示的装置和停表、刻度尺.实验时,使斜面保持适当的坡度,金属挡片分别放在斜面底端和斜面中点,把小球放在斜面顶端滑下,探究小球沿斜面下滑时通过前半段路程和通过全程的速度是否变化.
(1)要完成这实验探究,必须收集的有效测量数据有哪些?(自行设计出数据表格)
(2)根据公式计算小球的速度,判断小球的速度是否变化。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上海磁悬浮列车试乘记
运行于上海郊外的磁悬浮列车于2003年9月30日重新面向公众开始试运营。(图2-11)列车起动后,加速相当迅速。车内安装了速度计,出发后不到1分钟时速就已超过200km.之后,虽然感觉加速的速度稍有放缓,不停增长的速度计的数字则告诉人们速度仍在持续增加。到底要加速到多快呀?正这么想着,此时显示出时速的速度计数字终于停止变动(图2-12)。到了这么快的速度,身体上已经根本无法感受出时速到底有多少,只有快极了的感觉。不过,在与高速公路并列行驶过程中看到汽车迅速向后逝去时,才体会到磁悬浮列车的实力。时速在最大处保持近1分钟后,开始减速到200km的时速时,感觉到周围景色的流动也开始放慢。但如果看到列车近旁的话,高速公路上的汽车还是像飞一样向后滑去。就在于这种感觉中,慢慢地看到了上海的空中大门——浦东国际机场。轨道全长约为30km,仅仅8分钟时间就穿越了这段距离,让人感觉只是一瞬。
⑴、加点部分的文字,使作者体会到磁悬浮列车的实力。而实际上作者在描述的过程中是以 为参照物, 是运动的。
⑵、根据图2-12所示,速度计上的最大速度是 km/h,若磁悬浮列车在这个速度保持近1min,则在这短短的时间内行驶了 km。
⑶、磁悬浮列车在全程运行中做 运动,请根据文中的画曲线的文字,计算出它全程运行的平均速度。
第二章 综合能力提升与实践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
【例1】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直升飞机相对地面的运动是 ( )
A、一定上升 B、一定下降 C、一定静止 D、无法判定
【评析】跳伞员看到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时是以自身作参照物。由于跳伞员相对地球是在向下运动,若直升机相对地球向上运动或静止时,跳伞员都会看到直升机与自身距离变大,即看到直升飞机向上运动。若直升飞机相对地球向下运动,且下降速度比跳伞员下降速度慢,跳伞员同样会看到直升飞机与自身距离变大,即认为直升飞机向上运动。由此可见,跳伞运动员无法依据自己看到的现象来判定直升机相对地球的运动情况。
【解答】D
【说明】若跳伞员看到直升飞机下降,则根据自身参照物对于地球处于下降的状态就可以判断直升机相对地球在下降,而且下降速度比跳伞员下降速度还要大。
【例2】乘客坐在“女王”号游轮中,游轮沿长江顺流行驶,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 )
A、江岸的码头 B、游轮的船舱 C、迎面驶来的汽艇 D、奔流的江水。
【评析】本题需要将题目中四个物体逐个选为参照物,分别考察研究对象——“乘客”的运动情况。
【解答】根据题意,A和C都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坐在游轮中”,应该与船舱相对静止;D则要加以分析,游轮顺流“行驶”,不同于木筏、竹排顺水“漂流”。前者“行驶”——相对于水运动;后者“漂流”——相对于水静止。
【解答】A、C、D。
【例3】下列物体运动最快的是 ( ) A、4h内通过160km B、10s内通过了100m C、1h内通过1.2×106cm D、1min内通过1000m
【评析】要比较快慢,必须在单位一致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大小。A物体的速度是40km/h;B物体的速度是10m/s合36km/h; C物体的速度是12km/h; D物体的速度是60km/h。
【解答】D
【说明】也可统一成m/s单位来比较。只是按题中条件,用km/h比m/s要简单些。
【例4】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20m/s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30m/s速度行驶,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多大?
【评析】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得出前半段和后半段的运动时间,再利用平均速度公式即可得全路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设全路程为s,前半段运动时间t1,后半段运动时间t2。则: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
答:全程平均速度为24m/s。
【说明】平均速度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即不能用(20m/s+30m/s)÷2来计算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某段路程共花费了多少时间这样一种平均快慢的概念,而花费的时间并不一定是“运动”的时间。如:某物体在10s内从甲地运动到乙地,经过路程50m,接着在乙地停留10s。若求前10s内平均速度则是5m/s;求20s内平均速度则是2.5m/s。
【例5】一列火车以54km/h的速度完全通过一个1100m长的铁桥,用时1min20s。求这列火车的长度。
【评析】本题属于一类“车辆过桥、钻洞问题”,特点是:题目给出车辆长度,“路程”不能直接代入“桥(洞)的长度”{若是这样代入,车辆行完计算出的路程后,并未完全通过桥(洞),此时整个车辆还在桥上(洞里)!},此时车辆通过的路程应是路程=桥(洞)长+车长。
【解答】v=54km/h=15m/s,t=1min20s=80s, l桥=1100m,求:l车
根据题意: s= vt=15m/s×80s=1200m
因为:s =l桥+ l车
则:l车=s - l桥=1200m–1100m=100m
答:这列火车的长度是100m。
一、选择题
1、下列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火车减速进站 B、人造地球卫星在回收途中烧毁
C、划破夜空的流星 D、骑自行车上学
2、茫茫宇宙,浩瀚无垠。要描述宇宙天体间的距离,最方便的单位是( )
A、年 B、光年 C、米 D、千米
3、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用这把刻度尺测量,如用m来做单位,记录测量结果,结果的小数点后面应有几位数字( )
A、1位 B、2位 C、3位 D、 4位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时,测量工具越精密,测量越准越好.
B、用分度值不同的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相同的.
C、测量长度的准确值只与刻度尺的分度值有关,与刻度尺的长短无关.
D、测量长度要估读数字,估计的数字越多越好.
5、三个同学同时登一座山,他们登山的平均速度为:甲是3.5km/h,乙是1m/s,丙是每分钟走63m,则谁最先登上山顶( )
A、甲 B、乙 C、丙 D、同时到达
6、甲、乙两人分别坐在并列的两个升降机中,甲看到乙在上升,楼房也在上升;乙看见楼房在上升,甲在下降。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在上升,乙在下降 B、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下降快
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下降慢 D、以上都不对
7、一个物体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的平均速度是( )
A、20m/s B、10m/s C、8m/s D、都不对
8、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 - t图象如图2-13所示。经过6s,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 )
A、甲在乙前面0.6m处 B、甲在乙前面1.2m处
C、乙在甲前面0.6m处 D、乙在甲前面1.2m处
9、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若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是3∶2,甲、乙两物体的运动路程之比是3∶4,则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是:( )
A、8∶9 B、9∶8 C、1∶2 D、2∶1
10、客车以20m/s的速度向南行驶,迎面驶来一列长210m的货车,以54km/h的速度向北行驶,则在窗口的乘客看到货车从他眼前驶过的时间为:( )
A、6s B、10.5s C、12 s D、14s
二、填空题
11、“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我们可以运用身体上的某个器官或部位进行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例如:利用手臂的长度可以估测一个物体的长度。你还可以利用身体上 的估测 。
12、有两位同学测同一支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为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那么:若这两位同学在测量时都没有出现错误,则结果不同的原因 。
13、根据下面表格中物体的运动描述填出参照物:
14、如图2—14所示“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请你观察情境,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 ,判断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_______ ____,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物理学中用_____________表示运动快慢的程度。
15、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值分别记录为10.31cm、10.32cm、10.3cm、102.9mm,已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则上述测量数据中, 是记录错误的应放弃,其余三个数据的平均值是 cm。
16、如图2-15所示是一辆汽车在一条公路上直行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0~4s内汽车做 运动;4s~8s内汽车做 运动。
17、一列长200m的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整列火车通过1.8km长的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s,那么,这列火车行驶的速度是 m/s 。
18、信号沿动物神经传播速度大约是100m/s,身长30m的鲸,尾巴被鲨鱼咬了一口,大约经过 s,它能感觉到被咬。身高1.8m的人,大约经过 s能感觉到脚上被咬了一口。
19、一小车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以后过0.6s开始刹车,又经过4.4s滑行52m车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的平均速度为 m/s 。
三、分析与思考
20、根据图2-16的列车时刻表,计算列车从襄樊到丹江运行的平均速度,以及从朱坡到老河口运行的平均速度。
四、实验探究题
21、如图2-17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则测量值为 cm,其中准确值为 cm,估计值为 cm。
22、如图2-18是甲、乙两个物体的频闪照片,从图可知,甲物体做 运动,乙物体做 运动。
23、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研究蜗牛的运动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刻度尺爬行,并每隔10s拍摄记录蜗牛的位置,拼成如图2-19所示的照片。
同学们依据此图片获得数据,如下表:
⑴、请你根据图中的情景,把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⑵、根据上表的数据,你可得出蜗牛是做_________________运动,整个50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mm/s。
24、请利用公路边的路标(每100m一个标记)或铁路钢轨(每根长12.5m )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测出汽车或火车的平均速度。写出还需要的器材、实验的步骤、应记录的实验数据(用字母表示),写出最后平均速度的表达式。
五、计算题
25、“五.一”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⑴、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示如图2-20所示。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从交通标志牌到上桥的距离为18km,通过这段公路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30min,则汽车的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上桥最快需要用几分钟?
⑵、当汽车行至某高速公路入口处时,小明注意到这段高速公路全长180km,行驶速度要求为:最低限速60km/h,最高限速120km/h,小明看表此时正好是上午10:00,他很快算出并告诉爸爸要跑完这段路程,必须在哪一段时间内到达高速公路出口才不会违规,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告诉他爸爸的是哪一段时间?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参考答案
第一节 动和静
一、选择题:1、D 2、A 3、B 4、C 5、B 6、D 7、C
二、填空题:8、位置变化;静止的; 9、地球;树木;车; 10、船;山 ; 11、地球;云朵; 12、向东;向东;快;
三、分析与思考:13、用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知识解答; 14、略; 15、略。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选择题:1、D 2、B 3、C 4、B 5、B 6、B
二、填空题:7、86400; 8、20;1; 9、1; 10、1mm;1cm;2m;300nm;
11、3.24cm—mm刻度尺 50.6m—m刻度尺 3.25m—dm刻度尺 6.476m—cm刻度尺12、5.7cm; 0.1; 13、1.90;
三、分析与思考:14、略; 15、略; 16、0.637;2;200。
第三节 快与慢
一、选择题:1、A 2、D 3、D 4、C 5、A 6、C 7、B
二、填空题:8、12.96;2.88×10-2; 9、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10、12; 11、15;10;12; 12、7860; 13、15;
三、分析与思考:14、110km/h;104.5km/h; 15、2.64m/min;偏小; 16、提示:可以提问经过两组标志牌至少用多少时间?或路况良好时,经过两组标志牌,不得超过多长时间?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一、选择题:1、D 2、C 3、C 4、A 5、C 6、A
二、填空题:7、观点(看法);证据; 8、不可以;原因; 9、A; 10、⑴3.13 ⑵4.17⑶5.13 ⑷4.35; 11、匀速直线;20; 12、58;
三、分析与思考:
13、⑴略;⑵6.25m;⑶<; 14、略; 15、⑴磁悬浮列车;汽车;⑵430;7.17;⑶变速;225km/h。
第二章 综合能力提升与实践
一、选择题:1、B 2、B 3、C 4、C 5、C 6、B 7、C 8、A 9、C 10、A
二、填空题:11、脉搏; 12、甲同学用的是毫米刻度尺,而乙同学用的是厘米刻度尺;13、冰山;船;云朵;山;树;马; 14、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速度; 15、10.3cm;10.31; 16、加速直线;匀速直线; 17、20;
18、0.3;0.018; 19、14;
三、分析与思考:20、31.7km/h;33.1km/h;
四、实验探究题:21、3.48;3.4;0.08; 22、匀速直线;变速直线; 23、⑴34.2;⑵变速直线;1.22; 24、略;
五、计算题:25、⑴ 36;27;⑵ 11:30~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