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 > 物理

苏州市2015-2016学年苏科版初二物理期末复习题及答案2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是苏州市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初二物理期末复习卷。试卷内容涵盖了初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光现象、声现象、物态变化、透镜成像原理及应用、熔化和凝固、光的折射和反射等多个方面。试卷结构分为选择题和填空题,以及解答题,全面考察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主要知识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声现象的基本特性、物态变化(如熔化、凝固)、凸透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规律、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以及平均速度的测量等。这些知识点覆盖了初二物理课程的核心内容,旨在测试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苏州市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初二物理期末复习卷(2)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下列光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光的色散 B.钢笔移位 C.小孔成像 D.水中倒影

2.冬天戴眼镜的人进入温暖的室内时,镜片会变得“模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室内的水蒸气发生了

A.液化 B.凝华 C.汽化 D.凝固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

D.“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调来辨别的

4.如图所示的自然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  

A.铁丝网上的白霜 B.屋檐下的冰凌 C.冰冻的衣服晾干 D.草叶上的露珠

5.下列现象中,属于反射现象的是

  A.小孔成像 B.路灯下形成人影

  C.阳光下可以看到彩色的花 D.河岸边看到水中的鱼

6.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能反映晶体熔化特点的是

7.绝大多数鱼类的体温与周围水温相同.然而,生活在海水中的月鱼,其体温比周围水温高.为证实这一点,可对水中月鱼进行拍照,应选用的器材是 ( )

A.红外照相机 B.可见光照相机 C.紫外光成像仪 D.超声波成像仪

8.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cm处,以5cm/s的水平速度垂直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经过2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20cm

C.铅笔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l0cm/s

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

9.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在距凸透镜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10.下列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正在进站的火车 B.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

C.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顾客的运动 D.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

11.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哪个光学器材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近视眼镜

12.甲、乙两车在公路上,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s—t图像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经过4s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

A.v甲>v乙,s=16m

B.v甲>v乙,s=8m

C.v甲<v乙,s=16m

D.v甲<v乙,s=8m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8分)

13.几种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

(1)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cm

(2)温度计的读数为 ℃

14.音乐会上听到的小提琴声是由琴弦 产生的,同时我们也能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不同.

15.将一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在圆柱形杆上紧密排绕圈,如图16所示,线圈总长度是     cm,则金属丝的直径。测量时,如果第一次取20圈,第二次取50圈,比较两次测出的金属丝的直径,第   次的测量误差较小。

16.人的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 透镜。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 面,应该利用 透镜矫正。

17.生活中,常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的 ;冬天下雪后,常在桥面上洒一些盐,这是因为加盐后,水的凝固点会 ;在锅中隔水蒸菜,打开锅盖时,看见锅中的水在沸腾,但浮在水上的碗中的水没有沸腾,这是因为 。

18.如图所示,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分界面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角 ________入射角,折射角 入射角(以上两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当入 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角会先到达90°,入射角继续增大 时,便没有了

(选填“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光纤通信就是利用了此原理来减少光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19.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1)应选用颗粒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

(3)图乙中第3min时,物质处于 态.

20.如图所示,铅笔斜插入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中,从侧面看,铅笔好像在水面和折断了,这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水中部分看起来比水面上的部分要粗一些,这是因为盛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相当于_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

21.如图,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调节光屏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中间,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则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上仍可出现清晰的像.

22.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秒表、木块.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   (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   (填“大”或“小”).

(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m/s.

(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   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三、解答题(8小题,共48分)

23.(8分)按题目要求作图:

(1)在图甲中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的像。

(2)当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时,它的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3)如图丙所示,作出光线通过凹透镜的光路.

(4)如图丁,一束光线从三棱镜的AB边射入,从BC边射出,请画出完整的光路图。

甲 乙 丙 丁

24.(4分)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时应选 (较厚/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 .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 (前/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 .

(4)改变A的位置,重复(2)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下表中.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 .

25. (5分) 用图甲所示装置“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图甲所示烧瓶中水的温度为 ℃。

(2)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沸腾一段时间后,撤去酒精灯,发现水停止沸腾,这时一组同学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并将其倒置,向烧瓶底部浇冷水,如图乙所示,结果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5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

(1)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如图所示,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 .

(2)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示位置移至光具座的刻度处时,需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 的实像;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3)完成实验后,继续模拟远视眼的缺陷:给透镜戴上远视眼镜,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取下远视眼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27.(5分)图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像。

(1)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

(2)由图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的熔点是 ℃,第7分钟处于 态。

(3)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选填“A”或“B”)。

A.寻找普遍规律 B.减小实验误差

28.(8分)学生李潇在水塘中看到形状特殊的“虾”.

(1)如图甲所示,他看到的“虾”是因为光的______而形成的_____像,真正的虾在水中_____ (C/D/E/F)处.他用激光笔从A点向_____(B/C/D/E/F)处射出光束,即可把虾照亮.

(2)拍照得到虾的胶片后,他用如图乙所示的幻灯机展示给同学们看.

①胶片上虾的头部朝_______(上/下).

②测得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为8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___)

A.2cm B.7cm C.9cm D.10crn

③要使像变得更大,应将幕布向_______(左/右)移,并将凸透镜向________(左/右)移.

29.(5分)在探究“近视眼的矫正”课外实验中:

(1) 调整烛焰(模拟远处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其凸起程度可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量来调节)、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   的   像。

(2) 向水凸透镜内  (填“注入”或“吸取”)适量水来模拟近视眼,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①若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   (填“前”或“后”)。②若光屏不移动,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镜是   透镜。

30.(8分)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秒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请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2)某同学计算甲至丙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下列两种方法计算:方法1:;方法2:v3=(+)÷2.以上两种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方法1”或“方法2”).甲至丙的平均速度是   m/s.

(3)分析表中数据,小车全程   (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4)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有   (写出一种即可).

参考答案

1.C 2.A 3.B 4.A 5.C 6.A 7.A 8.D 9.C 10.C 11.B 12.D

13. 2.64 -4 14. 振动 音色 15. 5.15(5.12~5.18) 二

16.凸 前 凹

17.比热容大 降低 碗中水的温度与锅中水的温度相同,碗中的水无法吸热

18. 等于;大于;折射光线

19.(1)较小 (2)晶体 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3)固

20. 折射 ; 凸 21. 投影仪(电影放映机、幻灯机等) 右

22.(1)时间;(2)大;大;(3)0.25;(4)7.

23.

24. (1)较薄;(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3)后;(4)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25.⑴84 ⑵不变 ⑶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内

26.(1)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2)左;缩小;照相机 (3)远离

27. (1)3 (2)不变 0 固液混合 (3)A

28. (1)折射;虚;E;B;(2)①下;②B

29. (1) 缩小 实 (2) 注入 ①前 ②凹

30.(1) 26cm ;4s (2) 方法1 ;0.15 (3) 不是 (4) 增大斜面角度

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2665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