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 > 物理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

试卷简介

这套试卷是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物理期中考试卷,涵盖了声现象、物态变化、光学、热学等多个物理主题。试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以及简答题和综合应用探究题。试题内容丰富,注重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套试卷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声现象、物态变化、光学、热学等基础物理概念的理解及其应用。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

8年级物理 2006.11.15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按对应题号将每题正确答案填写在下表中)。

1.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钢铁中的声速小于在水中的声速 B.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也能传播

C.人唱歌时歌声是声带振动发生的 D.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与光的速度相等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根据说话的音调不同,可区别同学说话的声音

C. 用力敲鼓增大鼓面振动的振幅,可使声音响度增大

D.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3.下列发声体发出的声音,人们能听到的是:( )

  A. 在课堂内朗读课文    B. 医院里的“B超”

C. 蝴蝶飞行时扑翅(约2~3Hz)  D. 地震产生的声波

4.从图1的波形上看,下列波形图中是噪声的为 : ( )

5.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只听声音就能判断保温瓶里水位的高低,是因为: ( )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B.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C.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6.以下自然现象形成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春天到了,冰雪消融 B.初夏,林中白雾弥漫

C.清晨,草叶上露珠晶莹 D.深秋,果实上挂满了白霜

7.给出的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冬天玻璃窗内表面出现冰花; B.放久了的樟脑变小了;

C.盘子里的水过一段时间后变少了 D.夏天冷饮杯的外壁有小水珠。

8.有下列物体:矿泉水、玻璃、铁钉、氧气、铝块、铜丝、钢尺、空气、食盐、汽油、蜡烛、松香,某同学将这些物体进行了分类,你认为他的分类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属于固体的有:玻璃、铁钉、铝块、铜丝、钢尺、食盐、蜡烛、松香

B. 属于金属的有:铁钉、铝块、铜丝、钢尺

C. 属于非晶体的有:玻璃、蜡烛、松香

D. 有固定体积的是:氧气、空气、汽油

9.冬天,牙医常把检查口腔的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后才伸进口腔内进行检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

A.防止镜框因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 B.进行消毒

C.镜面不会因水蒸气液化产生水雾看不清牙齿 D.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凉

10.如图2是甲、乙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 甲、乙物质都是晶体

C. 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

D.甲、乙物质都是非晶体

11.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的方法制造白雾,这其中物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干冰升华,再液化 B.干冰升华,空气中水蒸气液化

C.干冰汽化,空气中水蒸气液化 D.干冰液化,空气中水蒸气液化

12.下列仪器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是 :( )

A.验钞机 B.夜视仪 C.荧光灯 D.三棱镜

13.下列现象:(1) 小孔成像、(2) 影子、(3) 日食 ,其中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 (1)、(2)、(3)  B.(1)、(3) C.(1)、(2)  D. (2)、(3)

14.下列知识结构中不完全正确的是:( )

15.下面所做的探究性活动与结论不匹配的是:(  )

A.活动:说话声把要上钩的鱼吓跑,探究结论: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B.活动:手影游戏,探究结论:光沿直线传播

C.活动:击鼓时用力越大,鼓面上的纸屑跳得越高,探究结论:响度与振幅有关

D.活动:将黄色和蓝色颜料在调色板上配出绿色,探究结论:绿光是黄光和蓝光组成

填空题:(每题1分,共28分)

16.北宋时,学者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通过地面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说明了 能传播声音。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中体现出与声现象有关的物理知识是 。(写出一点)

17.为了探究“声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有人建议以下几个实验方案:

方案①:把正在响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逐渐减小;

方案②: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面,水上溅起水花;

方案③:吹响笛子后,按不同的孔发出不同的声音;

方案④: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观察波形。

你认为最能说明所探究问题的实验方案是 (选填以上数字符号)。

18.如图3所示,甲为常见 的高音喇叭和医用听诊器,将它们制成这种形状,是为了减小声音的散失从而增大声音的_______;而在有些地方可以看到乙图所示的标牌,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从而达到减弱噪声的目的。

19.现代城市的主要街道上都会设置噪声监测设备。图4是一款电子噪声监测器,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59.1的数字,这个数字表示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当附近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字将 。(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20.联欢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__________,如图5所示,是猫、蝙蝠和海豚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三种动物相比较,听觉频率范围最大的动物是 ;发出声音的频率全部在人耳可听声的频率范围内的动物是 。

图4 图5 图6

21. 如图6是小红利用小瓶、橡皮塞和玻璃管自制的液体温度计。该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来工作的。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

22.北方冬天为了使菜不被冻坏,往往在菜窖里放入几桶水,这是利用水在________过程(填物态变化名称) ________热的原理。(选填“吸”或“放”)

23.春秋季节,晚自习时教室窗玻璃的 侧(选择"内"或"外")会出现一些水珠,它是由 (选填“教室内”或“教室外”)的水蒸气发生 而形成的。

24.英国的物理学家牛顿在1666年做了一个 实验,揭开了颜色之迷,他让一束太阳光穿过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而且这条光带的颜色是按 蓝、靛、紫的顺序排列的。

25.家中的电视遥控器是利用___________来进行操纵电视的,大气中的臭氧层能吸收来自太阳的__________,而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伤害。

26.如图7所示,是-的冰块受热熔化,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加热后最初5min内冰块呈 态;冰块熔化过程持续 min,此过程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加热到第25min时,冰全部变成 ℃的水。由以上分析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那么,区分非晶体的重要依据是:

27.如图8所示,甲为盛有水的烧杯,试管乙直插入甲容器的水中( 试管未碰底 )。甲烧杯受到酒精灯持续加热后,发现乙试管内的液体沸腾起来了,根据下表提供的有关信息,可判断试管乙内的液体一定是: 。

几种物质的沸点(1个标准大气压)

图8

三.作图题(共2分)

28.下面是某同学探究某种晶体凝固时的实验数据如下:

(1)根据记录的数据分析,可知该晶体的凝固点为 ℃;

(2)在下表格中画出该液体凝固的图像。

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25分)

29.如图9所示,将电铃放到玻璃钟罩中,用抽气机抽去空气,接通开关,使电铃工作,这时几乎_________铃声(选填“听到”、“听不到”),慢慢地放人空气,铃声会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0.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31.如图10所示,取一只可乐罐,在其底部开一个圆孔(直径为),除去盖子,蒙上一张牛皮纸。在桌子上每隔沿一条直线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用手敲击一下纸膜,会看到蜡烛火焰由近及远逐一被“吹斜”,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图9 图11 图12

32.图11为某一温度计刻度的一部分,其读数为 ℃。如图12所示,是某同学用温度计测热水温度的示意图.请你指出他在实验中的错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下表列出的是小刚同学在做光学实验中遇到的一个实际问题,请你把解决方法填写在表中对应的空格里.

34.在如图13所示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汽”,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 现象,雾状的“白汽”实际是 。 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 ,玻璃片的温度将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是: 。

图13

35.如图14示,是小明和小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通过酒精灯对水加热,使水沸腾,他们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图14

(1)实验中除了需要温度计外,还要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

(2)继续实验,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14中的图    (选填“甲”或“乙”),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

(4)根据记录在图中14画出水的沸腾图像。

(5)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写一种原因)

36.如图15所示,在一块硬纸板上挖一边长为 5 毫米的正方形的“孔”。 把这块挖有方孔的纸板对准太阳光,当纸板和地面相距较近时,在地面上能观察到 亮斑(选填“正方形状”或“圆形”“三角形”),这是

造成的;逐渐增大纸板与地面间的距离10厘米 ,你会发现地面上那个亮斑将变 (选填“大”或“小”)。夏天,在南京的大街上漫步时 , 我们发现透过法国梧桐树树叶缝隙的阳光在地面上会呈现出 亮斑(选填“树叶形状”或“圆形”“方形”) 。

简答题:(37题2分,38题3分,共5分)

37.如图16示,某同学用5只粗细、材料相同而高矮不同的瓶子做如下实验,用嘴分别对着5只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的音调越低,由此现象你认为:

(1)用嘴分别对着5只瓶口吹气,5只小瓶都能发出声音的原因是什么?

图16

(2)如17图所示,若应用上述结论,说明吹笛子时,用手指堵住笛孔能够产生不同的音调的道理。

38.夏天买棒冰时,某同学发现,售货员刚从冰箱里拿出棒冰,硬邦邦的棒冰上粘着白花花的“粉”,一剥去包装纸,棒冰就“冒烟”;他把这支棒冰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又会“出汗”,请你帮助他解释这三个现象吗?

综合应用、探究题:(39题4分,40题6分,共10分)

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 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载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 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

(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要选择三根琴弦,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mm2。

(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40.小明同学做“比较两种材料保温性能”的实验,他取泡沫塑料①和卫生纸②两种材料作保温材料,两根相同的温度计,两个相同的大玻璃烧杯,钟表和热开水,以及细线、硬纸片、剪刀。他做两个相同的硬纸外壳,装置如图18(a)所示。把盛有热水的烧杯放入不同保温材料的硬纸盒中自然冷却。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得图(b)所示“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实验过程室温基本不变,请回答:

图18

(1)为了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你认为小明在实验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至少写出两点)

(2)根据实验图像提供信息①和②哪种材料的保温性能较好?为什么?

(3)分析实验图像数据,你认为热水放在房间里降温时,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是(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均匀降低 D.基本不变

(4) 当时的室温大约是 ℃。

(5)根据描绘的热水冷却图像,如果你要喝一杯奶咖啡,可以有两种方式供你选择:

方式1: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

方式2: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立即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杯中,然后冷却5min.

那么,你认为方式 的冷却效果较好.(选填“1”或“2”)。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

8年级物理答卷纸 2006.11.15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按对应题号将每题正确答案填写在下表中)。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28分)

16.这说明了 能传声。

物理知识是 。(写出一点)

17.方案 (选填以上数字符号)。

18.增大_____________;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19.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数字将 。(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20.声音的__________,动物是 ;动物是 。

21.根据液体 的规律,

改进建议: 。

22. ________过程(填物态变化名称) ________热的原理。(选填“吸”或“放”)

23. 侧(选择"内"或"外")它是由 (选填“教室内”或“教室外”)的水蒸气发生 而形成的。

24.做了一个 实验,颜色是按 、蓝、靛、紫的顺序排列的。

25.是利用__________来进行操纵电视的,大气中的臭氧层能吸收来自太阳的__________。

26.呈 态;冰块熔化过程持续 min,此过程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全部变成 ℃的水。由以上分析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重要依据是:

27.液体一定是: 。

三.作图题(共2分)

28.

凝固点为 ℃;

(2)

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25分)

29._________铃声(选填“听到”、“听不到”),铃声会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0.声音的 不同,发出声音的 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31.结论是: 。

32.读数为 ℃。错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34.发生了 现象, “白汽”实际是 。

表面有 ,温度将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结论是: 。

35.

图14

(1)还要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

(2)图    (选填“甲”或“乙”),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

(4)根据记录在图中14画出水的沸腾图像。

(5)可能是: ,(写一种原因)

36. 亮斑(选填“正方形状”或“圆形”“三角形”),这是 造成的;亮斑将变 (选填“大”或“小”)。呈现出 亮斑(选填“树叶形状”或“圆形”“方形”) 。

简答题:(37题2分,38题3分,共5分)

37.(1)用嘴分别对着5只瓶口吹气,5只小瓶都能发出声音的原因是什么?

(2)若应用上述结论,说明吹笛子时,用手指堵住笛孔能够产生不同的音调的道理。

38.夏天买棒冰时,某同学发现,售货员刚从冰箱里拿出棒冰,硬邦邦的棒冰上粘着白花花的“粉”,一剥去包装纸,棒冰就“冒烟”;他把这支棒冰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又会“出汗”,请你帮助他解释这三个现象吗?

综合应用、探究题:(39题4分,40题6分,共10分)

41.(1)编号为 (2)编号为_ 。

(3)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mm2。

(4)操作是:

40.

(1)为了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你认为小明在实验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至少写出两点)

(2)根据实验图像提供信息①和②哪种材料的保温性能较好?为什么? (2分)

(3)分析实验图像数据,你认为热水放在房间里降温时,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是(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均匀降低 D.基本不变

(4)室温大约是 ℃。

(5)你认为方式 的冷却效果较好.(选填“1”或“2”)。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2691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