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秋季学期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期中考试
八年级物理试题
2.与一只粉笔的直径和人步行的速度最接近的值分别是( )
mm和/s B.0.5dm和/s
C.和/s D. 和4.5km/h
3. 一天早晨,小曾在家中发现暖水瓶盖打开不冒“白气”,小曾问自己为什么?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他就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又想到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较高,将暖水瓶拿到屋外,看到很多“白气”。就小曾倒了一碗尝尝属于科学探究哪个环节( )
A. 提出问题 B. 猜想与假设 C.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 交流与合作
4.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B.误差是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引起的
C.选择精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D.认真仔细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5.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刻度线量起
B.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
C.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0刻度线。
D.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
6.某同学用分度值是的刻度尺测一个物体的长度,先后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四次,测得的数值分别是:、、,、测得的结果应表示为( )
A. B. C. D.
7.小红乘车去北京,绿妹前来送行。小红看到绿妹逐渐向后退,而绿妹对着远去的汽车挥手作别。绿妹看到“远去的汽车”、小红看到“后退的绿妹”。她们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
A.汽车、地面 B.地面、汽车 C.汽车、汽车 D.地面、地面
8.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1所示,图2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9.一个人骑自行车前进,开始以/s的速度匀速走了,然后又以/s的速度匀速走了,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s B./s C./s D./s
10.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3所示,由图像可知 ( )
A.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甲车的速度为/秒,乙车的速度为/秒
C. 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
D. 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
11.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下列讨论正确的说法是( )
A. 物体运动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 物体运动速度v越大,所用时间t越少
C. v的大小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D. 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12.甲乙两个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们速度之比是2:3,所用时间之比是4:3,则甲乙两物体通过路程之比是( )。
A. 3:2 B. 2:3
C. 9:8 D. 8:9
13.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14.下列图4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15.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5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 )
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C.改变薄塑料尺划过梳子的速度 D.改变敲鼓的力度
16.在硬纸板上穿一个小洞,通过小洞向外看,眼睛向小洞逐渐靠近,看到外面景物范围(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17.一个人从远处走近一盏路灯,然后又远离路灯,在此过程中,影子的长度变化是 ( )
先长后短,再由短变长 B.先短后长,再由长变短
C.一直在变长 D.一直在变短
18.如图6所示是从平面镜里看到的时钟钟面,则该时钟指的真正时刻应是( )
A. 3点55分 B.8点25分
C. 7点20分 D.5点40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
19.如图7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正确使用的刻度尺的读数为
cm。一个女生跑,测量的时间如图8所示,所用时间为 S。
20.小明在扬声器纸盆内撒一些碎纸屑,当扬声器发声时,他看到纸屑在不断跳动,此现象说明了 ,在纸盆内撒碎纸屑的目的是 。
21.小明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如图9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这哨声是由 振动产生的;向上推活塞时,声音的音调会变 (选填“高”或“低”).
22. 在公共场所“轻声细语”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这里的“轻声细语”是指声音的 。如图10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
23.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射到物体上时发生_________的缘故;有时“黑板反光”,看不清上面的字,是因为 的缘故。(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24.太阳发出的光经8min20s射到地球上,则太阳与地球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米,如果入射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那么反射角是 度.
25.视力检查时要求被测人与视力表间隔。小袁同学准备借助一块平面镜检查视力(如图11所示),则他应坐在镜前 m处。人靠近平面镜时,镜中的像大小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26.有一电控制的测液面高度的仪器,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能将信号模块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高度,如图12,当光电屏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时,表示液面高度 了(填“上升”、 “下降”或“不变”。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径迹,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太阳灶是用____面镜制成的,它可以使照在表面的太阳光_______在一点。
三.作图与计算(共14分)
28.(2分)如图13所示,补画出反射光路图,并标明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2分)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14中画出物体AB在镜中的像A’B’
30.(4分)若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图15为他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
求:(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
(6分)在军事学习中,一门反坦克炮直接瞄准所要射击的静止的坦克模型,射击后经过0.6s,射手看到炮弹在坦克模型上爆炸,射击后经过2.1s才听到爆炸的声音。(设炮弹做匀速直线运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为/s)
求:(1)坦克模型到射手的距离。 (2)炮弹运动的速度是多少m/s?
四.探究题(每空2分,共14分)
32.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___。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
方案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方案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____
33.小红在学习光学时,完成了以下的实验
(1):如图16,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如图17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 反射。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 (填“能”或“不能”) 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B卷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讲述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儿歌“月光光,照地堂”。从歌词里,我们可以知道月亮是光源
C.那英善唱女低音,刘欢长于男高音,这里的“高、低”是声音的音调
D.西施在河岸上,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像,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在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
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18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来源:Z*xx*k.Com]
A.甲火炬一定静止 B. 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C.乙火炬一定静止 D. 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
3.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
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现象
B.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
C.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
D.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对镜子照射
4.“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民间皮影戏的“皮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成语中的“杯弓蛇影”等,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B.皮影——光的反射传播
C.杯弓蛇影——平面镜成像 D.倒影——光的直线传播
5.在黑暗的教室墙壁上挂一平面镜,用手电筒正对着照射,从旁边观察的同学会发现 ( )
镜子亮了,墙也亮了,它们都发生了镜面反射
B. 镜子发生镜面反射不亮,墙发生漫反射亮了
C. 墙和镜子都不亮,它们都发生了漫反射
D. 镜子和墙都亮了,它们都发生了镜面反射
二.探究题
6.(6分)小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在竖立的玻璃板前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烛焰高,小成发现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他再取一段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放在像处,发现该蜡烛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19所示。
(1)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如果在B蜡烛的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 (选填“能”或“不能”)被点燃;
(2)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4)小成以/s的速度匀速将A蜡烛远离玻璃板2s时,B蜡烛应与A相距____cm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7.(4分)小明注意家里摆钟的钟摆在有规律地摆动,经认真观察发现钟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刚好是1秒,就想:是不是所有的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都是1秒呢?于是,他请教了物理老师,知道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叫做周期,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设计如图20所示的单摆(即细绳下系一小钢球)进行探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从表中数据可知,单摆的摆长L越长,周期T越 (选填“长”或“短”)。
(2)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中作出单摆周期的平方T2与摆长L的关系图像。
(3)分析图21所示图象,可知实验中用的单摆T2与L成 关系。
由表中实验记录可知,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时间比较短,直接测量摆动一次的时间误差比较大。你认为小明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是怎么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