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 > 物理

教科版-第一至六章-答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覆盖了多个章节的内容,包括测量、分子运动、声学、光学、物态变化等。每部分题目都设计得较为全面,既有基础概念的理解,也有实际操作和应用题,旨在检验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本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实验操作及应用的理解,涵盖了长度测量、分子运动理论、声学原理、光学现象(如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物态变化过程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第一章答案

一、 B D C C A D C C A C D D B C

二、 15、刻度尺;温度计;天平;钟表;

16、刻度尺;m; 17、dm;cm;dm; 18、8×10-3;6×10-5;

19、(1)量程、零刻线、分度值; (2)视线 (3)数字、单位;

20、0.09;  21、>; 22、小; 23、1∶107;;

24、长度;微小;4×10-7; 25、m;

三、 26、(1)2.2~2均对; (2) 27、0.187

28、(1)这两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

(2)乙;没有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29、πD·N; 30、b d a c ;31、器材;皮尺; 步骤:先用皮尺绕树干一周,测出树干周长C;接着用圆周长公式计算; 表达式:D=C/π=C/3.14(其他方法只要合理均对)

32、(1)纸团和纸片应同时落地;

(2)纸的表面积大小不同受到空气阻力不同;

第二章

B D B B A B D C C A B B

13、分子; 14、扩散;温度; 15、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16、分子运动;机械运动;天体运动; 17、匀速直线;扶梯;

18、乙;甲; 19、2.4;车厢; 20、0.2; 21、/s;/s;/s;

22、(N—I)·L/t 23、(1)电能转化为化学能;(2)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3)内

能转化为机械能;

24、内;电; 25、大气污染;废渣污染;少;

三、 26、气体间能发生扩散;液体间能发生扩散;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27、(1)乙图;高度(速度); (2)甲图;质量;

28、80;0.5; 29、 ./s ;/s; ./s;

30、因为用力抹一下使分子间距离足够小,分子引力起作用,把错字揭去;

31、30s; 32、(1)0.5h;(2);(3)0.7h;

第三章

B C C D C A C B B D B A B D A

16、高调;慢; 17、振动; 18、蚊子;水牛; 19、颜色;空气;

20、噪声污染; 21、声源;传播过程; 22、鱼;慢;

23、甲;乙; 24、强; 25、女;男; 26、固体;空气;

27、雷声(拍西瓜声、说话);次声波武器(声高使火苗晃动);

三、 28、大;固体;小;空气;介质; 29、(1)振幅;(2)离声源距离;(3)是否分散;

30、B C 31、是;是;是;响度;是; 32、弹开;是;振动;能够;

33、不能;同为真空不能传声; 方式:①可互打打手势;②把头盔贴在一起说话;③写字交流;(其他方式合理均可)

34、因为平时听到自己声音靠骨传导;而听录音机放出的,则是通过空气传导,故听起来不同。

35、; 36、;

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B D A A B C B B B A A D D C B

16、刻度尺;m; 17、与尺面垂直;5.50; 18、200;720;

19、原子核;电子; 20、小于;间隙; 21、3×108;超声波;

22、地面;振动; 23、水管;水;空气; 24、;没有;5;

25、右;右;左; 26、信息;能量;

27、响度与振幅有关;d;

28、方案:把丝线沿地图弯曲铁路线重合,定出起点和终点,再把丝线拉直,并用刻度尺把两点间丝线长度测出即可;

29、(不管支持或反对,只要方案合理均可得分)

30、声源处减弱;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31、(略)

综合应用题:

32、利用噪声除草;除尘;利用噪声的能量发电;

33、; 34、t=1/3h s=

第四章答案

选择题:

1、D 2、A 3、A 4、D 5、D 6、A 7、D 8、 B 9、B 10、C 11、C 12、C

二、 13、日食; 14、光速远大于声速; 15、零; 16、反射;折射;

17、3.8×;虚; 18、800; 19、红外线;紫外线;

20、焦点; 21、2;1.6; 22、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三、 23—26、(略); 27、光屏;倒;右; 28、(1)略;(2)浅一些;

29、3;正立放大的虚;

30、①会刺伤眼睛;②不易看清周围的物体;③在眼前的物体也有可能看不到;

31、⑴镜面;虚;⑵各块玻璃可能不在同一平面上;⑶会反射强光造成光污染;

第五章测试答

D C C D A D B C C D A C

二、 13、凝固放热; 14、汽化;液化; 15、沸腾; 16、②⑤;⑥⑩;③⑦;

17、甲;DE;液; 18、F;减小体积; 19、吸热;致冷;放热;

20、36.5;二;水银柱不能自动退回玻璃泡; 21、水银;甲苯;

三、 22、(1)量程;(2)被测物体;(3)稳定;被测物体;(4)相平;

23、(1)钟表;火柴;大量;变大;水蒸气;(2)98;(3)略;

24、(1);;(2)水;(3)固体;固液共存;要;不;气体;

25、(1)金属;木;(2)弱;强;(3)对流;

26、(1)靠水份蒸发吸热而降低温度;(2)加快水份蒸发;

27、 因为刚捞出后表面有水蒸发,带走热量,故不是太烫手;但水干后,没水蒸发吸热,温 度高,故觉得烫手。

28、这是因为外面温度低,车厢内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会液化成水水珠沾在玻璃内壁上,故会模糊。

第六章测试答案

B C D A C C A A C A C A

二、 13、小;kg; 14、冰变成水后体积增大; 15、(1)正比;(2)A;

16、右;; 17、(1)用于拿砝码;物体和砝码位置放错;指针偏在时应减砝码;

18、物体;减砝码; 19、乙;10; 20、3;; 21、测出各自密度,并查表对照;

22、铜; 23、质量;变小;

三、 24、(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2)①与④;(3)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 25、(1)烧杯和盐水;剩余盐水的烧杯;m1—m2;(2)水;相同;m3/p水;

(3)(m1—m2)/m3×p水; 26、A; 27、右;64;20;3.2×103;

四、 28、7/cm3; 29、(1)200次;(2); 30、(1)10; (2)2.5×/m3;

31、(1)5×104块;(2)34次;

第一学期期末测试答案

C B D C C D B B B D C A

二、 13、2.10; 14、17; 15、cm;g; 16、回声和原声混合;

17、静止; 18、6; 19、NN1;30;60; 20、750;

2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2、响度;音调;

23、等于; 24、3000;真空不能传声; 25、2; 26、汽化;液化;

三、 27—28(略) 29、1.70; 30、水中有倒影;光的反射;

31、这人由于不懂光的折射知识,水看起来浅,其实很深,因为折射使水底升高了;

32、(1)p=m/v=/cm3;(2);60;80;20;

33、方案:①在鱼儿看不到地方发出声音,根据鱼的反应来验证是不是声音吓跑了鱼;②在鱼

缸边,不发出声音,而作出动作,根据鱼儿的反应来验证是不是动作吓跑了鱼。

四、 34、因为瓶壁较冷,空气中的水蒸气碰到会液化成小水珠附在外壁上。

35、(1);(2)/s; 36、1.8×/cm3;

37、/s;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2753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