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 > 物理

课时提升作业(十三) 4.1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涵盖了关于光的直线传播的相关知识,包括光源的识别、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小孔成像以及光的传播速度等内容。题目形式多样,既有选择题也有填空题和作图题,并包含一个实验探究题和一个提高题,旨在全面检测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源的识别,小孔成像原理,光的传播速度及计算公式。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十三)

光的直线传播

(30分钟 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四个词语所描述的光现象中,表示能自行发光的是(  )

A.金光闪闪          B.红光满面

C.火光冲天 D.波光粼粼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对光源的理解。自身能够发光的物质叫光源,不包括反射光的情况。金光闪闪是由于表面光滑,在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红光满面形容人的脸色;波光粼粼是形容水面对光的反射。

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  )

【解析】选C。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地上的“树影”、日食现象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沙漠蜃景是由于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光线发生偏折形成的。故选C。

3.如图所示,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则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  )

【解析】选A。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C、D错误;青蛙通过井口观察是光射入青蛙眼中,A正确,B错误。故选A。

4.(2014·盐城中考)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小孔成像,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探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必须控制孔的形状不变,只改变孔的大小。A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并且逐渐变小,故A符合要求;B、C、D三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不符合要求。故选A。

5.(2014·青岛中考)土星的第六颗卫星简称“土卫六”,它的表面覆盖了厚厚的大气层,地表有山脉、湖泊、河流,被认为是与地球最为相似的星球。“土卫六”离地球最近时,距离地球约为1.3×,假如小雨此时站在“土卫六”上,能用望远镜看到地球上的景象,他看到的是(  )

A.地球上106个小时前的景象

B.地球上1个多小时前的景象

C.地球上现在的景象

D.地球上1个多小时后的景象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光的传播速度和速度计算公式的了解与掌握。

土卫六到地球的距离s=1.3×,光速v=3×/s;

因为v=,

所以光从地球到土卫六的时间:

t==≈4.33×103s=1.2 h。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0分)

6.(2014·抚顺中考)如图为电视播放的我国首批女子仪仗队训练时的画面,队员们之所以能够站的这么整齐是利用了光的    原理。

【解析】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女子仪仗队训练时的画面,队员们之所以能够站的这么整齐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答案:直线传播

7.(2015·吉安吉州区期末)小明同学的新家正在装修,周末他和爸爸一起来到施工现场,如图所示,工人师傅正在处理墙面,小明看到后十分纳闷:大白天工人师傅怎么还拿着灯泡来照明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看起来已经很平整的墙面,用灯光侧对着墙一照,墙面上仍出现了一些有阴影的地方,你认为这些阴影地方是    (“偏高”或“偏低”)的,这里用到的物理原理是       。

【解析】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墙上留下阴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线达不到的地方就是影子,高的地方挡住了光线,阴影留在了低的地方。

答案:偏低 光沿直线传播

8.(2014·宁波中考)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圆筒的   (选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则光屏上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本题考查小孔成像的原理。小孔成像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半透明薄纸相当于光屏,因此半透明的薄纸应该放在圆筒的B端;当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时,光屏上的像将变大。

答案:B 变大

三、作图题(4分)

9.如图所示,小孔前有一发光点S,利用光的传播规律作出它经过小孔在光屏上的落点。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要明确两点:

(1)小孔的左右两侧是同种介质——空气,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解析】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连接发光点S与小孔,并延长至光屏,直线与光屏的交点即为所要求的点。要注意在光线上标出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答案: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11分)

10.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现象。如图所示,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

(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

(3)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

(4)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    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像。

【解析】(1)比较甲、乙两图可知,不同之处是甲是圆孔,乙是方孔,但是在半透明的塑料膜上成的都是蜡烛倒立的像,所以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2)比较甲、丙两图可知,不同之处是甲用的光源是蜡烛,丙用的光源是灯泡,在半透明的塑料膜上成的一个是蜡烛倒立的像,一个是灯泡倒立的像,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3)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正因如此所以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4)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像。

答案:(1)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2)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3)倒立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太阳

【培优训练】

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实验。他首先直接观察鸢(老鹰)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移动的方向与鸢飞行的方向一致。然后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窗外飞鸢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结果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阅读了上述材料后,你认为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所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

B.沈括观察到“鸢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是小孔成像

C.小孔成像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

D.小孔成像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反

【解析】选B。本题通过《梦溪笔谈》这样的经典著作考查小孔成像知识。中间的“窗隙”就是“小孔”,因为小孔成像是倒立的,故出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的现象。因此“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所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小孔成像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体移动的方向相反,综上分析,选项A、C、D正确;沈括观察到“鸢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是影子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因为光被挡住了,没有光的区域才变暗,所以选项B错误。故选B。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2843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