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 > 物理

课时提升作业(四) 1.4

试卷简介

这套试卷主要围绕测量平均速度的概念展开,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选择题考察学生对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以及实际应用能力;填空题侧重于对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的掌握;实验探究题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操作;计算题涉及简单的速度计算问题。整套试卷旨在检验学生对速度测量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所涉及的知识点

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仪器使用及速度计算。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四)

测量平均速度

(30分钟 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2014·南宁中考)如图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 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

A.tABvBC  D.vAB

【解析】选D。由图中停表示数可知,tAB=5 s,tBC=3 s,所以tAB>tBC,故A、B错误;由题意知sAB=sBC,小车在前半段的平均速度vAB==,后半段的平均速度vBC===;所以vAB

2.把带有墨水装置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纸带上,小车每隔相等的时间滴一滴墨水。当小车向左做直线运动时,在纸带上留下了一系列墨滴,其分布情况如图所示。设小车滴墨水的时间间隔为t,那么小车从图中第一滴墨水至最后一滴墨水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车的速度逐渐增大

B.小车的速度逐渐减小

C.小车的运动时间是8t

D.小车的速度时而变大,时而变小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对速度变化情况的判断。由题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路程在减小,由v=可知,小车的速度是逐渐减小的。小车的运动时间为7t,图中有8个点,是8个时刻,7个时间间隔。

3.(2015·重庆一中期末)某物体用v1的速度运行了t秒钟,接下来又用v2的速度运动了t秒钟,那么该物体在这两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B. C. D.

【解析】选A。物体在前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1=v1t,在后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2=v2t,则在这两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故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8分)

4.(2015·常州实验期末)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    s,平均速度为    m/s。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    。

【解析】由题图知,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t=3×0.1 s=0.3 s,s==

,平均速度v===/s。在相同的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越来越大,故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

答案:0.3 1 大

5.(2014·烟台中考)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     。若秒表每格为1 s,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解析】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测量。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些;由图可知全程的时间t=5 s,s=,所以全程平均速度v===/s;上、下半程路程相等,上半程所用时间为3 s,下半程所用时间为2 s,所以上半程平均速度小于下半程平均速度。

答案:时间 /s 小于

6.(2014·哈尔滨中考)同学们用图甲玻璃管做了“测量气泡的速度”的实验,该实验的测量工具有    ;用测量的数据画出路程时间图像如图乙,分析乙图像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解析】本题考查速度的测量。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的原理:v=,因此需要用刻度尺测量出气泡在某段时间内经过的路程,需要用停表测量气泡运动的时间;根据图像可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气泡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其运动速度是v===/s。

答案:刻度尺、停表 气泡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其运动速度是/s

三、实验探究题(8分)

7.(2015·江西赣县二中期中)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    。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    。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5)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1)实验原理是v=。(2)测量路程应用刻度尺,测量时间应用秒表。(3)斜面的坡度小些时,小车运动的速度慢,便于测量时间,减小误差。(4)小车全程所用的时间t=5 s,全程的平均速度===/s,小车下半段路程所用时间t′=2 s,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s。(5)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速度在不断变化,做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1)v= (2)秒表 刻度尺 (3)避免下滑时间过短,减小误差 (4)0.18 0.225 (5)变速

四、计算题(12分)

8.(2015·常熟质检),无锡地铁二号线正式开通运营,它是贯穿无锡城区东西的一条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路。该线起于滨湖区梅园站,止于锡山区安镇站,全程运行大约50分钟,沿线共设车站22个,部分站点数据如下表,求:

(1)无锡地铁二号线的全程平均速度为多少?(结果取整数)

(2)若要从无锡东站乘地铁到三阳广场站大约需要多少时间?(结果取整数)

【解析】本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1)无锡地铁二号线的全程路程为s=

26 ,全程行驶时间为t=50分钟=3 000 s,则全程平均速度为v===/s≈/s;(2)从无锡东站乘地铁到三阳广场站的路程为s1=25 -9 =16 ,所用时间大约为t1==≈1 817 s。

答案:(1)/s (2)1 817 s

【培优训练】

1.蚊香生产者为了节约原料和用户使用方便,要根据蚊香的燃烧速度生产规格不同的各种蚊香。有一种蚊香如图所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该蚊香正常燃烧的速度,要求:

(1)写出所需要的器材。

(2)说明测量方法。

【解析】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可知,要测量蚊香正常燃烧的速度,需测量蚊香燃烧的长度及相应的燃烧时间;由于蚊香呈螺旋盘绕状,其长度的测量需采用特殊方法——化曲为直法。

答案:实验器材:蚊香、细线、刻度尺、停表、火柴

实验步骤:取一段弧形蚊香,让细线与蚊香重合,用刻度尺测出重合部分细线的长度L,用火柴点燃该段蚊香,测出其燃烧完毕所用时间t,则蚊香燃烧速度为v=。

2.木块从图中斜面所示位置静止释放,直到撞上金属片,测此过程木块的平均速度。

(1)在图中画出需要测量的距离。

(2)用粗糙程度相同、质量不同的木块做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根据公式

      算出第一次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为:     。

请归纳本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与质量    (选填“有关”或“无关”)。

【解析】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测量。(1)需要测量的距离是木块从最高点释放直到撞上金属片经过的距离,即斜面的长。(2)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第一次实验中,木块运动的距离为,运动时间为0.8 s,则平均速度为:===/s;从实验过程来看,四次实验所用的木块质量不同,运动距离和运动时间均相同,即平均速度相同,可知木块的平均速度与质量无关。

答案:(1)如图所示

(2)= /s 无关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2850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