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年竹西中学第二学期
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物理试题
命题人: 审核人: 2007.4
一、填空题:(30分)
1、物体所含 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 、 和 、 改变。
2、使用天平称量前,调节托盘天平横梁平衡时,出现如图所示情况,他应________;如果称量过程中出现图中所示情况,他应______ ___.
3、给一铜块加热后,它的温度升高了,质量 ,体积______,密度 .比热容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水的比热容是4.2×103 ,其物理意义是 。
5、 产生“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楼群林立,难以形成空气对流;二是城市水面小,水的蒸发吸热 (选填“多”或“少”); 三是建筑群、马路中的砂石、水泥的 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 温度上升更明显; 四是工厂、交通工具排放大量的 和 。
6、分析推理是我们理解物理现象的常用方法。例如,分子是小得不能直接看到的,但我们却通过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的。我们用“固体很难被压缩”的事实说明了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 。我们通过“物质由分子组成但不会成为散沙”的事实证明分子之间有 。50ml水+50ml酒精<100ml 的事实说明了分子之间有 。
7、将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某种液体在相同的酒精灯下同时分别加热,并把它们升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用图表示。已知液体的比热小于水的比热,则 直线表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进程:当温度都升高时,液体所需时间 分钟,水所需时间 分钟。
8、给下面的数值填入恰当的单位以及单位换算。
(1)某中学生的质量约是40_________;
(2)物理课文的质量约是160__________;
(3)一头大象的质量可达6t,合_______kg;
(4)水银的密度超过许多金属块的密度,达13.6×/m3 ,合_______ g/cm3 .
9、研究发现,同种物质的制成的不同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 ;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这也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用 来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你还知道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吗?请在后面的横线上写出一个来。 。
二、单项选择题(30分)
10、一支蜡烛燃烧过一半后,蜡烛的( )
A、质量减少,密度不变 B、质量减少,密度减小
C、体积减少,密度减小 D、体积、质量和密度都减小
11、水的比热较大,下列做法中不是利用这一特性的是( )
A、炎热的夏天在室内地面上洒水感到凉爽
B、用水做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
C、在城市修建人工湖,除了美化环境外,还能调节周围的气温
D、供暖系统使用热水循环保暖
12、通常说“铁比木头重”,下面理解错误的是( )
A、铁的密度比木材密度大 B、体积相同的铁块与木块相比,铁块质量大
C、质量相同的铁块与木块相比,铁块的体积小 D、铁块质量比木块大
13、我们平常所使用的铅笔芯是用石墨和黏土混合烧制而成。选用2B和HB的铅笔芯主要是考虑它们的 ( )
A、弹性不同 B、密度不同 C、比热容不同 D、硬度不同
14、因为ρ=m/V,所以( )
A、对于不同的物质,m越大,ρ越大 B、对于同一物质,ρ与V成反比
C、同一种物质,ρ与m成正比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5、如图6-8所示,甲、乙球的体积相同,此时天平平衡,则ρ甲:ρ乙为 ( )
A.2:1 B.1:2
C.3:4 D.4:3
16、下列有关“海陆风”形成的原因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风是由于夜晚沙石温度低于水的温度,地面气压高于海面气压形成的
B、风是由于夜晚沙石温度低于水的温度,地面气压高于海面气压形成的
C、海风是由于白天沙石温度高于水的温度,地面气压低于海面气压形成的
D、海陆风的形成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沙石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的缘故
17、状态一定的某物质的比热容 ( )
A.跟它吸收的热量成正比 B.跟它的质量成反比
C.跟它的温度变化成反比 D.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大小与上述因素无关
18、下列事例中,属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秋风吹拂,树叶纷纷落下
B. 在箱子里放几块樟脑丸,过些日子一开箱就能闻到樟脑的气味
C. 繁华的街道上车水马龙,很热闹
D. 室内扫地时,在阳光下,看见灰尘飞舞
19、下列微粒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分子 夸克 质子 电子 B.分子 原子 电子 原子核
C.原子核 电子 质子 分子 D.分子 原子核 质子 夸克
三、应用与探究设计(24分)
20、三位同学在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读数情况如图所示,其中_________同学读数正确,量筒中液体体积为__________mL.
21、某同学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按常规操作步骤下:
A.将天平放于水平桌面上;
B. 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0”点上,调节平衡螺母;
C.将被测物体放在右盘中,用镊子在另一盘中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D.计算盘中砝码总质量再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则为被测物体的质量;
E.整理器材。
以上操作步骤中有一个步骤有遗漏,有一个步骤有错误,请在下面括号中填上该步骤的字母代号,并在横线上补充和改正。
(1)有遗漏的步骤( ),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错误的步骤(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测量岩石的密度:
①根据图所示,将各仪器的测量值写在记录实验数据表格内.
②计算岩石的密度为 。
23、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盐水的密度,有如下操作:
(A)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
(B)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下盐水的总质量m;
(C)调节天平使天平平衡;
(D)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体积V;
(E)用公式ρ=(M-m)/V计算出盐水的密度.那么,正确操作步骤的序号应是________。
24、“图像”我们并不生疏,地理课本中常见的“全年气温变化曲线图”就是图像。由于图像表示一个量(如温度)随另一个量(如时间)变化的情况,很直观、形象,所以各门学科都经常用到它。利用下边方框中提供的数据在方格纸中描点画出变化曲线图
25、几个同学为了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那些因素有关,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实验记录概括物理规律:(提示:加热时间长意味着吸收的热量多)
(1)分别比较3、4两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结论 。
(2)分别比较3、4两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结论 。
(3)分析比较 (填烧杯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
(4)实验中可看出,水和煤油的“容热本领”不一样,除了用比热来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你还能用其它方法来表示物质的“容热本领”吗?试写出其中的一种方法: 。
(5)综合分析实验记录,可以发现,物质吸热的多少取决于质量、比热容和 。
四、计算题与问答题(4+6+6=17分)
26、用一辆汽车去装运一块大理石材料,材料长为,宽为,厚为,卡车自重为8t。在过一座桥梁时,看到桥前标志如图所示,请问该标志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那么这辆汽车能不能过去?(设大理石的密度为:2.7×/m3)
27、一个铜球,质量为,而体积为3 ,那么这个铜球是否为空心的?若为空心的,其空心部分注满水,则此球的质量又是多大?
(铜、水的密度分别是8.9×/m3 ,1.0×10 /m3 )
28、我国约有4亿多人虚配带近视眼镜,组成眼镜的主要材料的部分技术指标如下表:
求一块体积为4×10玻璃镜片的质量为多少?
如图6-13图所示,一副铜合金架的质量为2×10,若以钛合金代替铜合金,求一副以钛合金镜架的质量.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