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训练三 实验探究题 1. 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 分别 , 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 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 图中AB段的路程s 如果测得时间t . .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1) AB = cm, AB =16s AB . = cm/s 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 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 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 (2) , , v 会偏 . AB 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 测出小 (3) , , 车到达C点的时间 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 ? 理由是 , . 2. 下表为小红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 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 , 问题 :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温度 /℃ -4 -3 -2 -1 0 0 0 0 0 1 2 3 该物质是 .选填 晶体 或 非晶体 (1) ( “ ” “ ”) 该物质的熔点是 . (2) ℃ 温度为 时 该物质处于 态.选填 固 液 或 固液共存 (3) 3℃ , ( “ ”“ ” “ ”) 3. 在探究 水的沸腾 实验中 “ ” : 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 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测量仪器是 . (1) , 若操作正确无误 根据图中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 . (2) , ℃ 表中是本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 小明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 你认 (3) , , 为错误的数据是 你这样判断的理论依据是 . ℃, 时间 /min … 8 9 10 11 12 13 14 … 温度 /℃ … 96 97 98 98 95 98 98 … 55
改正数据后 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判定该地水的沸点为 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 , ℃, 气压 选填 大于 等于 或 小于 标准大气压. ( “ ”“ ” “ ”)1 4. 某同学在 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中 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和像距v之间关系的图像 “ ” , , 如图所示.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 (1) cm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 处移到 处的过程中 像距逐渐变 (2) 30cm 15cm , 选填 大 或 小 . ( “ ” “ ”) 当把物体放到距凸透镜 处时 光屏上 选填 能 或 (3) 8cm , ( “ ” 不能 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 ”) 5. 小明利用一个烧杯 天平 水 测出了一小块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 请按要求填空. 、 、 , , 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 天平平衡时 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甲所示 则小 (1) , , , 石块的质量为 . kg 如图乙所示 (2) : 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把小石块浸没 在水面到达位置做上标记 A. , , ; 取出小石块 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B. , 122g; 往烧杯中加水 直到标记处 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 C. , , 142g 则可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 3. kg/m 6.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 利用的器材有斜面 木板 玻璃板 棉布和小车 如图所示. , 、 、 、 , 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开始下滑 使小车每次进入水平部分时 (1) , 相等. 下面是记录实验情况的表格 请将其中 两项内容补充完整. (2) , (a),(b) 实验序号 水平部分材料 (a) (b) ① ② ③ 牛顿第一定律是由此实验直接得来的吗 . (3) ? 56
7. 毛毛在探究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的活动中 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 ” , 在实验过程中 应拉着木块使其在水平方向做 运动. (1) ,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共进行了 次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2) 9 , : 分析 次实验数据可知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 ① 1,2,3 , ; 接触面 对接触面的压力 运动速度 接触面的 弹簧测力计 试验次数 种类 大小 示数 2 (N) (cm/s) (cm ) (N) . 1 5 2 50 12 木板 . 2 10 2 50 23 . 3 15 2 50 35 棉布 . 4 5 2 50 18 . 5 5 2 50 27 . 6 5 3 50 27 毛巾 . 7 5 4 50 27 . 8 5 4 30 27 . 9 5 4 15 27 分析 三次实验数据可知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② , ; 分别比较 三次实验数据和 三次实验数据还可以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③ 5,6,7 7,8,9 物体运动速度和接触面的大小均 .选填 有关 或 无关 ( “ ” “ ”) 本次实验采用的探究方法主要是 . (3) 8. 有两只相同的烧杯 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 但没有标签 小李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判断 , , , 出无气味的是水.小唐则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 : 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 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 发现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 (1) , , U 度差变化 选填 大 或 小 .小唐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 形管两边 ( “ ” “ ”) ,U 的液面应该 . 小唐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 发现图甲中 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 认为 (2) , U , 图甲烧杯中盛的是酒精.他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因为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 , 相同. 甲 乙 57
小唐发现在同种液体中 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 (3) , ,U , 表示液体的压强越 . 小唐还发现在同种液体中 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 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 形管两 (4) , , ,U 边液柱的高度差 选填 不变 或 变化 .表明在相同条件下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 ( “ ” “ ”) , 向的压强 . 9. 如图甲所示 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大小相同且互不相通的AB两部分 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 , , , 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相等时 会向压强小的一侧凸起.小芸同学用该装置做 探 , “ 究液体压强是否跟液体密度 液体深度有关 的实验. 、 ” 探究 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时 应保持容器中AB两侧液体的 相同. (1) “ ” , , 探究 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时 小芸同学在AB两侧倒入深度不同的水后 实验 (2) “ ” , , , 现象如图乙所示.由该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在液体密度相同时 液体深度 液体压 : , , 强越大. 请从实验设计的合理性 实验过程的可操作性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等方面写出一条评估意 (3) 、 、 见 : . 10. 小明用一根粗细均匀两端开口的薄壁玻璃管 、薄橡皮膜 、刻度尺 、烧杯和水 (已知 ρ水 =1. 0× 3 3 来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实验过程如下 10 kg/m ) : 将玻璃管的一端用薄膜扎好 ① ; 将玻璃管扎有薄膜的一端逐渐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 ② ; 往玻璃管内缓慢地加入待测液体直到薄膜变平为止 如图所示 测出薄 ③ ( ); 膜到水面和液面的距离分别为h 和h 1 2; 计算待测液体的密度 ρ液. ④ 回答下列问题 : 小明将玻璃管扎有薄膜的一端放入水中 薄膜向上凸起 说明 玻璃管浸入 (1) , , ; 水中越深 薄膜向上凸起程度 选填 越大 越小 或 不变 . , ( “ ”“ ” “ ”) 在下面空白处画出小明收集实验数据的表格. (2) 58
(3) 待测液体的密度 ρ液 = kg/m3. 已知玻璃管的横截面积为 2 质量为 厚度忽略不计.当薄膜变平后 小明松开 (4) 5cm 、 20g, , 手 玻璃管将 选填 向上 或 向下 运动 玻璃管静止后 薄膜到水面 , ( “ ” “ ”) ; , 的距离 .g取 cm ( 10N/kg) 11. 我们都做过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的实验. “ ” 实验没有挂钩码时 若杠杆左端下倾 则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 左 或 (1) , , ( “ ” 右 调节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前使杠杆水平衡的目的是 “ ”) , . 实验中 下图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 杠杆也能水平平衡 杠杆上每格等距 但老师却往往 (2) , , ( ), 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因为该种方式 ( ) 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A. 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B. 力臂与杠杆不重合 C. 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D. 上图中 不改变支点O右侧所挂的两个钩码及其位置 保持左侧第 格的钩码不 (3) , , 动 将左侧另外两个钩码改挂在它的下方 杠杆仍可以水平平衡. , , 12. 滑轮是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简单机械.甲同学用定滑轮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升高实验. 甲同学研究的问题是 . (1) 研究该问题时 弹簧测力计的操作方法可以是 .填序号 (2) , ( ) 拉着重物保持静止 匀速向下拉动重物 随意拉动重物. ① ;② ;③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