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 > 语文

2012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是温州市苏步青学校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试卷内容涵盖了语文知识积累、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及古诗文阅读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篇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文学常识、阅读理解及写作能力的掌握情况,重点在于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温州市苏步青学校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卷

【温馨提示】卷面书写分值5分。请用你最美的卷面书写完成本次考试。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每年入冬的第一场雪,在深深的qǐ( ① )盼中,飞飞扬扬悄然而至。儿时的记忆中,我一直gù( ② )执地认为,雪是冬天用凛liè(③)呼啸的西北风喊出来的。难道不是吗?西北风一吼,cāng( ④ )茫的天空便裂出无数缝隙,漫天的雪花便飞舞着飘向人间。

2.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我们年轻的班主任老师虽然工作很繁重,但看起来精神矍铄。

B. 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盛气凌人。

C. 今天校长请我光临贵校,本人深感侥幸。在诸君面前演讲,真是鹤立鸡群哪!

D. 小说《窗》的结尾别有用心,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3.根据语境,下面横线上填入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古街虽窄小,却并不失平直简约,             ,有了音乐的节奏。

  ①把整个一座古镇引宕得一波三折

  ②一头曲曲折折地延伸过去

  ③一头勾联着古街

  ④一条幽深的小巷细弄

  A.④③②① B.①④②③ C.③④①② D.④②③①

4.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①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 。(杜牧《赤壁》)

③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④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⑤ ,松柏有本性。(刘祯《赠从弟(其二)》)

⑥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⑦王维《终南别业》一诗中最能最能表明悠闲自得心境的诗句是: , 。

5.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1)《名人传》的作者是罗曼·罗兰,他的另一部长篇小说《 》获得1915年度若贝尔文学奖。(1分)

(2)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问题。(4分)

【片断一】如果他要建造一座纪念碑的话,他就会耗费数年的时间到石料场去选料,还要修一条路来搬运它们;他想成为多面手:工程师、凿石工;他想什么都亲自动手,独自一人建起宫殿、教堂。这简直是一种苦役犯过的日子。他甚至都挤不出时间来吃饭睡觉。

【片断二】直到那一天,绝望顿生,也许是由于临死前的狂热飓风,他突然离开了住所,四处流浪,奔逃,在一所修道院投宿,然后又上了路,最后病倒途中,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中一病不起。在弥留之际,他躺在病榻上哭泣,不是哭自己,而是在哭那些不幸的人。

①【片断一】中的“他”是指__A__;【片断二】中的“他”是指__B__。(2分)

②请用一两句话写出你读《名人传》的阅读感受(2分)

6.语文综合性学习。(7分)

你所在班级准备开展“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1)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一句标语(不超过14个字)。(3分)

答:                                     

(2)请你为这次活动确定一个主题。(2分)

答:                                     

(3)有个同学把一首古诗画成了一幅画(右图),请根据画意写出这首古诗中相关的两句。(2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 (16分) 一件军大衣 查一路

屋外,大雪纷飞。屋子里,油灯的火苗舔着夜色,像贪婪的舌头舔着糖。

  父亲坐在火桶旁读《论语》给我听,其中一段读到:“……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旋即把脸转向我,这话意思是说啊,爱终生,亲仁者,践行‘五德’有闲暇,就可以学‘六艺’之文了。从《论语》中寻找处世的指针,这是他的习惯,而且他也习惯将此强加于人。

  “你在不在听啊?”父亲冲我发火了。

  这时,响起了敲门声,山村的小院寂静无声,敲门声格外响亮。门开了。风雪卷了进来。陌生人立在门口。

  来人穿件军大衣,一身雪花,年龄看起来比我父亲小几岁。他手扶门框,自我介绍说,他姓闻,是地质队的,来这个山区探矿,现在迷路了。父亲听了,眼睛一亮,热情地将陌生人迎了进来。

  父亲与这个陌生的闻叔叔热烈地攀谈起来。说着,父亲突然一怔,用手指着闻叔叔:“哦,你还没吃饭,你一定没吃饭!”闻叔叔点点头。父亲吩咐母亲,赶紧给闻叔叔下一碗热汤面,多放些生姜和辣椒。

  母亲有些迟疑,面条是有的,可是有点贵重。其时父亲患有严重的胃病,温软的面条,可以减轻他的胃疼。母亲以商量的口吻问道:“能不能炒一碗饭呢?”父亲的回答是否定的。这一刻的父亲显得威严而热情,说话一锤定音。

  在鸡蛋和葱花的香味中,闻叔叔狼吞虎咽,他饿坏了。他湿透的军大衣放在火桶上烤,水汽旋转着向上升腾,湿漉漉的暖意在屋子里荡漾开来。这天夜里,闻叔叔就住在我们家,和我父亲几乎说了一夜的话。

  第二天的早晨,父亲把闻叔叔送出了山外。

  时间一长,这个人和这件事,渐渐在我们脑海里淡去。

  不想,一年之后的冬天,闻叔叔又突然来了。他专程给父亲送来一件崭新的军大衣。因为那一夜,他看出父亲畏寒而且咳嗽。

  父亲大笑,继而连连摇头,调侃说:“一碗面换一件军大衣,显得我不够仗义啊!”

  这是父亲做人的准则,他的骨子里有“愿予之不愿取之”的狭隘,而他始终以为这是侠气。

  闻叔叔有点不悦,放下大衣就走。父亲让我抱上大衣,跟他去追闻叔叔。在一个山凹,父亲与闻叔叔有了一番拉扯。闻叔叔忽然停住了,指着大衣的胸口对父亲说:“你摸摸里面!”父亲一摸,怔住了,半晌说:“我收下了,兄弟情意厚啊!”

  此后的几年冬天,父亲一直穿着这件军大衣,咳嗽减轻了许多。一年秋天,父亲去世了。这年的冬天,母亲把大衣拿来翻晒。

暖阳下,大衣贴胸部分,露出一块用针线缝上去的羊皮。羊皮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洁白、晶莹的光。

7、文章主要记叙了三件事。请分别概括前两件事(不超过15个字)。(4分)

(1)

(2)

(3)闻叔叔再访送大衣,相知冷暖兄弟情。

8、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5分)

9、父亲在回答母亲时,为什么“显得威严而热情,说话一锤定音”?(3分)

10、你读了这篇文章,肯定从父亲和闻叔叔两个人物身上明白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请分别写出一点。(4分)

(1)从父亲身上明白了:

(2)从闻叔叔身上明白了:

 (二)(14分) 做一朵携来彩贝的海浪

谁不爱彩色的贝壳呢?

夏日,每一位来到海滨的人,不是凝望着碧浪翻滚的大海,眺望着远处点点的渔帆,便是低头寻觅着海滩上五彩的贝壳。

每一颗形态可爱、色彩绚丽的贝壳,都是和欢呼雀跃、和连声赞叹、和无限遐想连结在一起的。

这时,捡到心爱小贝壳的人,都会抬头向海:感激大海慷慨的赠予,感激那迎面而来的洁白浪花。是它们,携带着五彩缤纷、充满梦幻色彩的贝壳,来到人们的面前。

是的,是应该感谢这些奔腾不息的海浪。

所以,当我在海滩漫步的时候,常常会想——这不也和有些人一样吗?

有的人,就是一朵携带彩贝的海浪,当你和他相处一段时间以后,你能在他身边捡到很多“彩贝”。比如,他的热情,他的诚恳,他的谦虚好学,他的表里如一,他的待人以礼。甚至看来是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比如他的守时,他的节俭,他的整洁,以及他麻烦了别人从不忘记说声谢谢……这些好的品格,好的行为,好的习惯,时时在感染着你,使你感到所获良多。

——这样的人,不就是一朵携带着美丽贝壳的海浪吗!

是啊,如果一个人是携带着美丽贝壳的海浪,他的人生该是多么的美好和充盈。

我想,要是生活里的每一个人都是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如同一个风景旖旎的海滩,彩色的贝壳将会俯拾皆是……

11.贯串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文中表现作者思路转折与深化的是哪一个句子?(4分)

(1)文章的线索:                                               。

(2)转折与深化的句子:                                              。

12.文中说,人们捡到小贝壳后会“感激大海慷慨的赠予,感激那迎面而来的洁白浪花”。这是为什么?(3分)

13.请概括这篇文章的主题和写法。(4分)

(1)主题:                                               。

(2)写法:                                               。

14.展开联想,以“彩贝”或“海浪”为话题(自选一处)写一句富有哲理的话。(3分)

三、古诗文阅读(27分)

    (一)(4分)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5.诗的最后两句语言平易自然,而想象却非常新奇,意境也非常美妙,其中最具表现力的是 A 、 B 两个字。 (2分)

16. 这是一首写暮春之景的诗,抒发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情感?(2分)

 (二)(11分) 马 说 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2) 一食或尽粟一石( )

(3) 其真不知马也( ) (4) 执策而临之(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9.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三)(12分)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①,乳母求救东方朔②。朔曰:“此非唇舌所争,尔必望济者,将去时,但当屡顾帝,慎勿言!此或可万一冀耳。”乳母既至,朔亦侍侧,因谓曰:“汝痴耳!帝岂复忆汝乳哺时恩邪!”帝虽才雄心忍③,亦深有情恋,乃凄然④愍⑤之,即敕免罪。(选自《世说新语·规箴第十》)

【注释】①申宪:申明法令,指执行法令。②东方朔:汉武帝时任侍中。③心忍:心狠。④凄然:形容悲伤。⑤愍(mǐn):同悯,怜悯。

20.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标一处)(3分)

汉 武 帝 乳 母 尝 于 外 犯 事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①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 )

②但当屡顾帝( )

③乳母既至 ( )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帝岂复忆汝乳哺时恩邪!

23.从上文看,东方朔的“智慧”表现在哪里?(3分)

四、写作(60分)

24.题目: 的爱

生活中,爱似阳光,爱似雨露,无声的爱,时时与我们相伴。父母的关爱呵护,老师的理解教诲,同学的互助友爱……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感受,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

参考答案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39921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