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 > 语文

22 孙膑练习题及答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文言文阅读、词语解释、文言文翻译、人物形象分析和写作技巧。其中涉及的主要文本是《孙膑》这篇文章,通过几个具体事例展示了孙膑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此外,试卷还包括对孙膑和庞涓这两个历史人物的形象分析,以及孙叔敖的故事和其为人处世的原则。这些内容不仅考察了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还考察了他们对历史人物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篇试卷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包括文言词汇、句子翻译、人物形象分析和历史事件的理解。同时,也涉及到了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如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展现人物性格和才能。

1.熟读文本,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进一步学习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将、引、去、走、使、利”的意义和用法,以及“于、而、以”等虚词的用法。

1.读准字音:

孙膑( ) 缁车( ) 趣( )利

批亢捣虚( )黥( ) 蹶( )

2. 试着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⑵君弟重射:

⑶齐威王欲将孙膑:

⑷魏果去邯郸:

⑸因其势而利导之:

3.本文用哪些事例来表现孙膑的才能?

作家作品:

司马迁(约前145_前90年),字子长,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史记》又称《太史公书》,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共3000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

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田忌赛马

孙膑 围魏救赵 足智多谋

马陵之战

一词多义:

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把)

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按照)

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动词,筑)

为 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两个“为”都是“作为”的意思)

1.分析孙膑和庞涓的人物形象

【解析】孙膑:足智多谋,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孙膑教田忌赛马取胜,体现出过人的智慧。他非常自信地让田忌下大赌注,田忌相信孙膑,按照孙膑的指挥,果然取胜,赢得千金。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孙膑正确地分析了形势,为了迷惑魏军,故意用“减灶法”,使敌军上当,使庞涓羞愧难当,拔刀自刎。马陵道战役可以说是一场心理战。孙膑紧紧抓住魏军凶悍勇猛、一向瞧不起被称为胆小怯弱的齐兵的心理,精心策划,巧妙谋划,掌握时间,利用地形,取得了胜利。

庞涓:嫉贤妒能、骄傲自大。具体表现在他因妒而施以酷刑陷害孙膑。当他看到孙膑设计的假象时,轻易大喜还得意地说:“我固知齐军军法。”

2.本文用三个事例来表现孙膑的才能,这体现了司马迁人物传记在选材上的什么特点? 【解析】在掌握丰富素材的基础上,选取与人物性格密切相关的材料,既体现人物的主题风貌,又表现其性格的丰富性。具有生活化的特征,不避小事俗事。材料的安排详略得当。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痛恨

B. 老弱罢于内                    通“疲”疲惫

C. 欲隐勿见                      通“现” 出现 D. 魏果去邯郸                    离开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遂以为师 B. 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 C. 夫解杂乱纠纷者 D. 明日为五万灶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3.下面五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孙膑“战略战术思想”的一组是(  ) ①君弟重射,臣君胜 ②取君上驷与彼中驷 ③卒得王千金 

④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 ⑤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④⑤ 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孙膑之所以能到齐国且发挥自己的才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齐国使者独具慧眼,齐将田忌对其友善且尊重。 B. 孙膑教田忌赛马取胜,体现出过人的智慧。他非常自信地让田忌下大赌注,田忌相信孙膑,按照孙膑的指挥,果然取胜,赢得千金。 C.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孙膑正确地分析了形势,为了迷惑魏军,故意用“减灶法”,使敌军上当,使庞涓羞愧难当,拔刀自刎。 D.马陵道战役可以说是一场心理战。孙膑紧紧抓住魏军凶悍勇猛、一向瞧不起被称为胆小怯弱的齐兵的心理,精心策划,巧妙谋划,掌握时间,利用地形,取得了胜利。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译文

②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译文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孙叔敖①为楚令尹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

②,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

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

③(gòu),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

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④之,位已高而擅

权者君恶(wù)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

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

已高而意益下⑥,官益大则心益小⑦,禄已厚而慎不

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注:] ①:孙叔敖:春秋时楚人,曾三度为楚相,

有贤名。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老父:

下文的父均指老人。③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

即担任楚国的宰相。④去:离开。⑤患处之:祸患隐

伏在那里。⑥意益下:意思是越把自己看得低。⑦心

益小:意思是处事越要小心谨慎。

6.解释加点字: 衣粗衣:   

臣不肖: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②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8.面对老人的教导,孙叔敖的态度如何,请你对其做点评论。

答案

【预习作业】

1.孙膑( bìn ) 缁( zī )车 趣( qū )利

批亢捣虚 (gāng) 黥( qíng ) 蹶( jué )

2. ⑴齐使认为(他是一个)奇人,就偷偷地把他放在车上,和他一同到齐国去。

⑵您只管下大赌注。

⑶齐威王打算以孙膑为将军。

⑷魏军果然离开了邯郸。

⑸顺着事物的发展趋势而引导推动。

3.田忌赛马、围魏救赵、马陵之战。

【课堂训练】

1. A (疾:妒忌) 2. B 3. D 4. A

5.①齐国的使者来到魏国,孙膑以罪犯的身份暗地里拜见了他。

②庞涓的军队果然夜里到达那棵树下,看到树白上有字,就取火照亮它看。

6.①动词,穿着  ②贤能 2.当了大官,对人骄傲,百姓就要离开他。 7.你谨慎地坚持这三条原则,就完全能够治理好楚国。 8.三条意见分别是: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孙叔敖的态度不是恼怒,而是虚心求教,如:动作上“正衣冠而见之”,“再拜”;言语上的“敬受命”等都可以看出这一点。这 些都说明孙叔敖居高位却能虚心求教,这个说明他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能正确而清醒地把握自己,时刻为百姓,为国家的利益着想。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39944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