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 > 语文

25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及答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文言文的理解、实词解释、句子翻译、文章分析以及写作手法的鉴赏。其中,重点考察了《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言文,要求学生理解文中的重要实词和句子,并分析文中人物形象和写作特点。此外,试卷还涉及了一些课外知识,如《长歌行》、《过故人庄》等诗词的理解,以及一些历史文献如《战国策》的背景介绍。

所涉及的知识点

文言文实词理解与句子翻译,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写作手法,以及人物形象分析。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作归纳,如“孰、诚、方、善、间”等。

2.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1.给加点字注音:

昳丽(   )朝服衣冠(   ) 时时而间进(   )

期年之后( ) 2.翻译下列句子

⑴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⑵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⑶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⑷王之蔽甚矣

⑸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作品简介:《战国策》是一部先秦历史文献,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记事约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此书还有《国事》《国策》《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原著者

名字不可考,后经汉代刘向整理,定名《战国策》,沿用至今。

这部书的内容是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战国策》所记人物是复杂的,有纵横家,如苏秦;有义士,如鲁仲连、唐雎;有不怕死的勇士,如荆轲、聂政。这些人物形象逼真,刻画得栩栩如生。

 《战国策》的文章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渲染夸大,充分发挥,畅所欲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此外,描写人物形象极为生动,而且善于运用巧妙生动的比喻,通过有趣的寓言故事,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设喻说理

邹忌 齐王

妻→私→ 宫妇左右

妾→畏→ 朝廷之臣

客→有求→ 四境之内

受蔽 类比推理 受蔽(甚矣)

1.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解析】邹忌:能在一片赞扬声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发现问题,进行分析思索,寻找原因,求得真理;同时作为齐国大夫,他有在政治上帮助威王除弊革新的责任感,敢于大胆地坚持真理,讽劝威王;有善于运用能启发人、使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说服对方。      

齐威王:在本文他是一个心胸宽阔,气度宏大,知错能改的贤君主。他能从谏如流,付诸行动,除了与邹忌善讽有关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有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的决心。

2.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解析】这篇课文在写作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先由用作设喻的事实写起,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妻、妾、客的赞美之辞以及邹忌对这些言辞的分析,这部分内容表面上看来似乎与讽谏无关,实际上是设喻说理的前提。接着写邹忌讽谏齐王,正面设喻来说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最后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写出了邹忌讽谏齐王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

1.《长歌行》中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的诗句是

2.《过故人庄》中描写优美田园风光的诗句是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邹忌修八尺有余(修: )

⑵朝服衣冠(服: )

⑶旦日,客从外来(旦日: )

⑷暮寝而思之(寝: )

⑸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 )

⑹期年之后(期年: )

4.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5.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⑴今齐地方千里   

⑵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⑶能谤讥于市朝  

⑷窥镜而自视  

6.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下面是《吕氏春秋·先己》中的一段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 (1)夏后伯启与有扈①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②,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③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④,钟鼓不修⑤,子女不饬⑥,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2)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⑦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注释】 ①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人名  ②浅:狭,窄小  ③教:这里指教化  ④张:乐器上弦  ⑤修:设置  ⑥饬:通“饰”,修饰  ⑦论:评定 7.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 战:        期年:              8.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于 是 乎 处 不 重 席 食 不 贰 味 琴 瑟 不 张

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

②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①段的内容。

答案

【预习作业】

1.yì zhāo jiàn jī

2.⑴我和城北徐公谁美?

⑵您太漂亮了,徐公怎能和您相比呀!

⑶邹忌仔细端详,自认为自己不如徐公长得美。

⑷大王您受蒙蔽就太厉害了。

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课堂训练】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3.⑴长,这里指身高⑵穿戴⑶第二天⑷睡觉⑸实在、的确⑹一周年

4.察纳雅言(开张圣听 咨诹善道)

5.⑴地方: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名词,地点,处所

⑵左右:古义:君近旁的近臣    今义:方位词

⑶谤讥:古义:指责,劝谏(中性词)  今义:诽谤,讥(贬义词)

⑷ 窥:古义:照      今义:偷偷地看

6.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

7. (1) 作战    满一年

8.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   

9.①这是(因为)我德行浅薄,教化不好(的缘故)。

②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

10.夏后伯启吸取作战失败的教训,励精图治,严于律己,最终使有扈氏顺从。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39952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