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默写。(10分)
① ,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②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③淮南秋雨夜, 。(韦应物《闻雁》)
④ ?怅望青田云水遥。(白居易《池鹤》)
⑤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极度忧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 范仲淹的《渔家傲》中表现作者慨叹功业未立、思念家乡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刘禹锡的《陋室铭》中写自然环境清幽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完成各题。(4分)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副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bèng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汉字注拼音 bèng( )溅 挑( )逗(2分)
(2)划线句子有一个错别字,找出并订正。 改为 (1分)
(3)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
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发端”的意思是: (1分)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2分) ( )
A.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方海警船在本国领海内正常巡航,这是无可厚非的。
B.可是她这样强聒不舍,根本没有一个人听她说。
C.我们写文章一定要有严谨的态度,否则就容易出错而贻笑大方。
D.《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就是以此为原型的,相信许多人谈起大观园中所发生的故事,总是津津乐道,滋滋有味。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习近平指出,我国是“一带一路”的推动者和倡导者,但建设“一带一路”不是我们一家的事。
B. 为了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的关注,中国睡眠研究会提出了“良好睡眠,健康人生”。
C. 通过观看热播的历史剧《芈月传》,我们发现,历史其实也是一部好戏。
D. 2016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江苏高速车流量将迎来新高,全网流量预计大约为720万左右辆。
5.阅读《简爱》第三十七章选段,完成后面问题。(6分)
“但我至少要选择——我最爱的人。简,你愿意嫁给我吗?” “是的,先生。” “一个你得用手牵着他走的可怜的瞎子。” “是的,先生。” “一个比你大二十岁的残疾人,还得由你来伺侯。” “是的,先生” “真的吗,简?” “完全当真,先生。”
①文中的“先生”是谁?(2分)简爱怎么结识“先生”的?(2分)
[来源:Z,xx,k.Com]
②“先生”变成残疾人的原因是什么?(2分)
6.综合性学习。(6分)
材料一 每年四月是我国“全民读书月”。一个爱阅读的民族,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
材料二 湖北省著名的百岁将军童陆生,他的健康经验有“三乐”,即心宽为乐,读书为乐,助人为乐。他深知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延缓衰老。至今,他除了读医学、文学杂志外,还整理出多个诗集和回忆录。
材料三 《语文课程标准》向中学生推荐了几十本经典必读书目,但遗憾的是,我们常常看到许多中学生的经典阅读只停留在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上。
(1)请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概括出一个共同的结论。(2分)
(2)针对材料三中的中学生读书现象,黄海中学准备开展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的主题活动。
①请你为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②如果你是该学校八年级二班的李明,学校让你去邀请材料二中的童陆生将军到学校为全校师生作报告,你准备怎样对他说?(2分)
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杜牧的《旅宿》一诗,完成第6 题。(5分)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①。寒灯思旧事,断雁②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③,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注释】①悄然:静静地。这里是忧郁的意思。②断雁:失群之雁。此为失群孤雁的鸣叫声。③远梦句:家远梦亦远,梦归之时已到拂晓,言梦里归家时间之短暂。
7.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8.尾联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在技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试品析尾联妙处。(3分)
(二)比较下列文段,完成9—12题(14分)
【甲】口技 清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乙】乔山人善琴 清 徐珂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⑤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注释: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③媪(ǎo):老妇人。④阕:止息,终了。⑤款扉:款,敲;扉,门。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满坐寂然 ②几欲先走
③尝得异人传授。 ④今客鼓此
10.划出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两处)(2分)
于 旅 中 独 奏 洞 庭 之 曲
1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4分)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
12.【甲】【乙】两文都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7题。(13分)
惜时·谋事
陈鲁民
①“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令许多人感慨万分,不胜欷歔。时间都去哪儿了?面对这个人人都会遇到的问题,睿智的孔子在冷眼旁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善感的苏东坡则长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浪漫的李白想拉住飞逝的时间:“恨不得挂长绳于青天,系此西飞之白日。”达观的陶渊明则自我激励:“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②时间最公正无私,既不会厚爱谁,也不会对谁格外吝惜。既然时间没有弹性,不可能用金钱、权势、名声或其他东西来交换,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珍惜时间,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干更多有意义的事,这样,也就等于变相延长了属于我们的时间。
③从时间总量来说,每人情况不同,或长或短,一生大约是两三万天;就每天而言,时间又可分为工作学习、娱乐生活、睡眠各三分之一。所谓珍惜时间,就是合理分配时间,适当向工作学习方面倾斜,节制过多的娱乐游玩,更不能睡得昏天黑地。少年时要发愤读书,提高素质; ;中年时要奉献社会,建功立业;这样才能换来问心无愧安度余岁的老年。
④时间的长度是一定的,但单位时间里的利用效率是有弹性的。常会看到这种情况,年底岁末,盘点全年工作时,有人在不无自豪地总结,今年读了多少书,做了多少事,得了什么奖,取得什么进步,成绩丰满得令人嫉妒。也有人在哀叹:我这一年怎么啥都没干就稀里糊涂地完了,时间都去哪儿了?于是,年复一年,人与人的差距就拉开了。
⑤人生有涯,活得有无价值,不在时间长短,而在于是否做了有意义的事。王选以一生时间换来了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问世,袁隆平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在杂交水稻上,邓稼先为中国的“两弹一星”殚精竭虑,王进喜为摘掉中国贫油的帽子鞠躬尽瘁, , 。他们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无比充实;他们的时间换来了硕果累累,青史留名。
⑥“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一般来说,有两种人最喜欢追问时间都去哪儿了,一是胸有大志,贡献卓著,但又恨自己做事太少的人,每每提醒自己要珍惜时间;再一种是无所事事碌碌无为的人,回首平生一事无成,才会伤感地自怨自艾,但已经太晚,这也印证了莎士比亚那句名言:“谁抛弃时间,时间也抛弃他。”
(选自《解放军报》)
13.通读全文,说说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3分)
14.文章第①段引用《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词及写孔子、苏东坡、李白和陶渊明对“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感慨,有何妙处?(3分)
15.按照要求简答下列题目。(4分)
(1)结合语境,依据第③段画线句的句式,在横线处补写一句话。(2分)
(2)细读第⑤段,用简要的语言在横线处再补写两则事实论据。(2分)
16.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18分)
窗中戏剧
(德)伊尔泽·爱辛格尔
①女人倚在窗子边,朝对面望去。风微微地从河边吹来,感觉和平常没什么不一样。她住在顶楼的倒数第二层,街道在远远的下面,就连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的噪音也很少传到这里。就在女人准备从窗边转身离开的时候,她突然发现,对面那个老人房间里的灯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打开了。天色还不晚,外面还很亮,老人房间里的灯光并不明显,那种感觉就好像太阳底下开着的街灯,又像是灯火通明的教堂里,某个人在窗边点亮的蜡烛。
②女人站住了。
③老人打开窗子,朝着这边点了点头。
④他是在向我打招呼吗?女人心里暗自想道。她所住的房子上面一层是空着的,下面一层是一个工厂,这会儿早就关门了。女人于是微微地点了点头,作为对老人的回应。只见老人又冲着这边点点头,同时伸手去摘帽子,却突然发现,己的头上并没有帽子。老人转身消失在了后面的房间里。
⑤很快,老人又出现在了窗前。这次,他的头上多了一顶帽子,身上加了一件外套。他脱下帽子,微笑着向女人致意。接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白色的手帕,开始挥舞起来。一开始,是轻轻的,接着,越来越激烈。他把身子倾在窗台上,让人不得不为他担心他的整个身体会从窗子里跌出来。女人有些愕然地后退了一步。
⑥这时,窗子对面的老人一抬手,将手中的帽子远远地甩开了。同时,他将围巾顶在了自己的头上,就像一个穆斯林人一样,将自己的头包裹了起来。接着,他将双臂交叉,合在胸前,开始鞠躬。每次抬起头时,他的左眼都闭着,仿佛在向女人传递着他们两人之间的某种秘密信息。女人饶有兴味地看着这一切,直到她突然发现,窗子中出现了两条穿着窄窄的、打着补丁的丝绒裤子的双腿。老人在做倒立!当他那满脸通红、满是汗水而又兴高采烈的脸重新出现在窗前时,女人终于拨打了警察局的电话。
⑦老人仍然没有停下来。他披着一个床单,在两个窗子前交替出现。三条街道以外的警局接到了女人的电话,女人在电话中有些语无伦次、声音十分激动,以至于警察们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此刻,对面的老人笑得更厉害了,脸上的皱纹堆成了一团。他伸出一只手,做了个模糊的手势,在脸上一抹,随即,他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似乎,他的笑容已经瞬间被他攥在了手里。女人一直站在窗边看着这一切,直到警车赶到楼下。
⑧女人气喘吁吁地跑下楼。警车周围已经围了许多人。一群人跟着警察和女人上了楼,有好几个甚至跟到了最后一级楼梯上。他们凑在一起,好奇地等待着——先是有人上前敲门,没有人应;然后按门铃,仍然没有回应。作为训练有素的警察,打开一道门并不是难事——门很快被打开了,干净利落。顺着窄窄的走廊,他们终于捕捉到了走廊尽头隐约的灯光。女人蹑手蹑脚地,紧紧地跟在警察后面。当通往里间的那道门被打开时,只见老人背对着他们,仍站在窗子旁。他的双手拿着一个大大的白色的枕头,放在自己头上,又拿下,不断重复着。那样子仿佛是在告诉什么人,他要去睡觉了。而他的肩上,还披着一块地毯。众人几乎已经走到了他的身后,老人仍然没有转身——这个老人的听觉已经非常迟钝了。女人的视线越过老人,望向对面,她看到了自己家那扇昏暗的窗子。
⑨就像她所想的那样,底下那一层的工厂已经下班了。不过,在她家楼顶上,不知什么时候搬来了一对小夫妻。在他们房间的窗子旁,有一个围着栏杆的儿童床。一个小男孩正站在里面。
⑩这个小孩儿头上也顶着一个枕头,身上披着一个床单。他不停地在床上蹦着跳着,朝着这边挥动着双手,嘴里咿咿呀呀地叫着。他先是笑着,接着,用手在脸上抹了一把,随即,他的脸变得严肃起来,仿佛他在一秒钟之内将自己的笑容攥在了手中。紧接着,小男孩伸出手,用尽全身力气将手中的笑容抛到了所有目瞪口呆的人们脸上。
(选自《读者》2013年第23期)
17.“窗中戏剧”,女人对面的窗中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戏剧?(4分)
18.文中女人的心理随着情节的发展不断变化,写出女人心理的变化过程。(3分)
好奇→ → → →惊讶
19.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他伸出一只手,做了个模糊的手势,在脸上一抹,随即,他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似乎,他的笑容已经瞬间被他攥在了手里。
20.有人认为本文的主人公是那个老人,有人认为是女人,你赞成哪一种观点?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由。(4分)
21.这篇小说的结尾很有特色,和我们所学过的泰格特的小说《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说说它们有何特色?(4分)
三、写作。(40分)
22.幸福的感觉并不难以把握,春天上学路上与一朵无名小花的邂逅是幸福,晚饭后与父母牵手散步是幸福,给困难中的朋友送去一声鼓励也会收获幸福……
请以“幸福原来这么简单”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个字;
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八年级语文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10分)
①逝者如斯夫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③高斋闻雁来④临风一唳思何事⑤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⑦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4分)
(1)迸 tiǎo (2)副改为幅 (3)开始,源头(各1分)
A (2分) 4.C(2分)
5、(6分)①罗切斯特 (2分)结识:简·爱通过在报纸上登求职广告(1分),应聘到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从而结识罗切斯特(1分)。
②原因:罗切斯特德的疯妻子放火烧毁了桑菲尔德庄园(1分),罗切斯特为救人最后离开,却被一根掉下的大梁砸坏了一只眼和一只手,另一只眼也跟着发炎瞎了(1分)。
6、(6分)(1)个人乃至整个民族都要爱阅读或阅读对个人乃至整个民族都是有益的。
(2)①示例一: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 示例二:培养读书习惯,丰富美丽人生(2分,符合标语要求即可。要求根据材料,从“多读书,常读书”和“读经典”两方面的任一方面拟写,否则不得分。)
②示例:童将军(童老),你好!我是黄海中学八(2)班的李明。我校即将开展“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主题活动,想请您去作报告,不知您是否方便?(称呼1分,语言得体突出活动主题1分)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5分)
7.诗中抒发了作者孤寂的心情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孤寂1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1分)
8.以乐景写哀情(1分)。通过描绘优美的风光图景反衬出诗人思乡的愁苦(1分),以及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渴望(1分)。
(二)(14分)
9.(4分)①同“座”座位②逃跑③曾经④弹奏
10.于 旅 中/ 独 奏 /洞 庭 之 曲(一处1分)
11.(1)里面(中间)夹杂着噼里啪啦的房屋倒塌声。(2)我弹琴大半辈子,不料在这里遇见了知音。
12.例子:凄禽寒鹘,相和悲鸣。2分 好处:有力地烘托了乔山人弹琴技艺的精湛。2分
(三)(13分)
13、示例:我们要珍惜时间,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干更多有意义的事。
14、引出文章的论点;作为论据证明文章论点;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5、(1)示例:青年时要敢想敢干,努力拼搏。 (2)示例:杨善洲不辞劳苦为百姓换来一山碧绿,吴孟超90多岁还在手术台上老当益壮。
16、正反对比论证。 作者将“年底岁末,盘点全年工作时,两种人的不同心情”进行对比,突出了“时间的长度是一定的,但单位时间里的利用效率是有弹性的”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四)(18分)
17.(4分)一个孤独的老人在窗中逗一个独自在家的小孩玩,给小孩带来了快乐,而遭到了对面女人的误解。
18.(3分)好奇 → 担心愕然 → 饶有兴味 → 紧张担心 → 惊讶
19.(3分)动作、神态描写,形象的写出了老人逗小孩玩时的情态变化,突出了老人的可爱、慈爱和善良。
20.(4分)老人。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一个老人在窗中逗一个孤独的小孩玩,给一个孤独的小孩带来了快乐的事情,表现老人的慈悲的情怀和温情的爱,这也是这篇小说的主题。女人只是故事的见证者。
21.(4分)(1)小说结尾既出乎人的意料,耐人寻味,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2)引人思考,深化主题。
22.作文 切入分30分。按照中考标准执行。
评 分 标 准
评分注意事项:
①内容、语言、结构三项都具备同类条件,可得该类卷的上限分;具备该类卷两项条件,另一项属于下一类者,可得该类卷的中等分;具备该类卷一项条件,另两项属于下一类者,得该类卷的下限分。
②不足600字者,每少50字扣2分。
③其中书写美观、规范,加3分;书写较清楚、规范,加1分;书写潦草、难以辨认,倒扣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