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 > 语文

人琴俱亡练习题及答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主要针对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第13课《人琴俱亡》的内容进行测试。试卷包括基础知识及运用、阅读理解分析、课文探究写作等部分,涵盖了字词注音、释义、句子停顿、省略成分补全、文本理解和拓展延伸等内容。通过这些题目,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情感,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所涉及的知识点

本文主要讲述了王子猷和王子敬之间的深厚兄弟之情,以及王子猷在得知子敬去世后的悲痛心情,体现了古代文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第13课 人琴俱亡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列字注音。

猷 笃 了不悲 舆 恸

2.解释加点的字。

子敬俱病笃   而子敬先亡 何以都不闻消息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 子敬素好琴

便径入坐灵床上   弦既不调 因恸绝良久    

3.用“/”画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①.因恸绝良久       ②.月余亦卒         ③.子敬素好琴

④.便径入坐灵床上    ⑤.便索舆来奔丧

⑥.此已丧矣     ⑦.何以都不闻消息 ⑧.都不哭

4.你能结合下面句子补出省略的词语吗?

①.何以都不闻        消息? 

②.      便径入坐灵床上。   ③.      月余亦卒。

二.阅读理解、分析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5.本文选自      ,是记载       的笔记小说。

作者   ,          的文学家。

6.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与“恸绝良久”中“绝”解释相同的是(   )

A.赶尽杀绝    B.悲痛欲绝    C.绝无此意    D.美妙绝伦

7.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与“恸绝良久”中“良”相同的是(   )

A.除暴安良    B.用心良苦    C.消化不良    D.良莠不齐

8.翻译下列句子

①.何以都不同消息?此已丧矣。

答:                                      

②.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答:                                      

③.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答:                                      

9.子猷凭什么断定子敬已死?这反映了什么?

答:                                       

10.课文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

答:                                       

11.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于子敬的兄弟之情?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

答:                                       

12.子猷来到子敬家奔丧,坐在灵床上,弹子敬琴时的心理活动,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                                       

13.你认为王子猷“月余亦卒”的原因有哪些?

答:                                       

三.课文探究、写作

14.读了《人琴俱亡》这则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你能说出《世说新语》中的其他故事吗?

答:                                       

15.你能默写出最能表现子猷哀悼弟弟与自己生死相隔的悲叹句吗?你能写出其他表现手足之情的诗句吗?

答:                                       

16.结合《人琴俱亡》《背影》《甜甜的泥土》,谈谈你对人间亲情的感受?

答: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第13课 人琴俱亡

1.yóu dǔ liǎo yú tòng

2.俱 :都。而:顺承,不译 何以:以何,为什么。了:完全。索:要。舆:轿子。 素:一向。 径:直往。既:已经。 绝:气息中止。

3.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子敬/素好琴 便/径入坐灵床上 便/索舆来奔丧 此/已丧矣    何以/都不闻消息 都/不哭

4.子敬 子猷 子猷

5.本文选自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的笔记小说。作者刘义庆,南朝宋的文学家。

6.B

7.B

8.略

9.由“都不闻消息”推断子敬一定已经死了。   王子猷和王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

10.子猷先前之所以“不悲”“不哭”是因为他自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又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了。但后来发现琴因主人亡而音调不调了,琴随人亡了,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内心的悲痛无法排解,所以才“掷琴”并“ 恸绝良久”

11.“不调”既是写实际情况,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反映王子猷极度悲伤的心绪。

12.略

13.围绕“生病和悲痛”谈。

14. 略  《管宁割席》

15.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诗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6.略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0000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