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湖实验初中城南校区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独立作业
( 考试时间:90分钟 本卷满分:100分 )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做人应当堂堂正正,写字也应该端端正正,字如其人哦。请把下面语段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写在文后的方格内。(4分)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kàn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hóng湖水,湖面上照例màn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扔面包喂这些水qín,有的摆弄游艇模型。
2.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 (3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A.善:擅长 B.会:适逢 C. 施:设置 D. 但:但是
3.下列语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3分)
电影《让子弹飞》看过已有一段时间了,电影中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巨大的长方形院落由一座座中西合璧的楼房组成,鳞次栉比的建筑在豪华的背后又难掩其颓败的迹象,这场景与传奇的故事结合完美,相得益彰。那眼花缭乱的特写镜头,更是将场景的线条和色调表现极其清晰真切。
A. 历历在目 B. 鳞次栉比 C相得益彰 D. 眼花缭乱
4.名句、文化常识。(8分)
(1)儿童散学归来早, ▲ 。 (2)意欲捕鸣蝉, ▲ 。
(3) 为山九仞, ▲ 。
(4) 明清正式的科举分为三级考试:乡试、会试、殿试,第一名分别称为 ▲ 、会元、状元 。
(5)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 ▲ ,几欲先走。
(6)当余之从师也, ▲ ,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7)下面是国际友人斯诺悼念鲁迅的一副著名对联,下联已经完成,请根据对联的常识及有关文学常识完成上联。
上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 ▲
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5.名著赏读:(12分)
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
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
自谓冥中施计毒,谁知暗里有神扶。
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瑰奇伟丈夫。
(1)以上这段文字出自中国古典章回小说《 ▲ 》,作者是 ▲ (4分)
(2)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常常以诗词引出人物和故事。上段的诗引出了作品中的哪个故事?(4分) ▲ (写出原著中原标题)
(3)《智取生辰纲》中,作者为什么反复渲染天气之烈?(4分)▲
二、阅读理解(7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7题。(7分)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在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在摆弄游艇模型。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研斗艳的牡丹花和金盏草。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有的看总比没有强。那边还有一块用于玩滚木球的草坪。公园的尽头是一排商店,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区隐约可见。 躺着的病人津津有味地听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描述仍在继续: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如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美丽、动人。接着又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网球赛。他听着这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6.选段中作者描述了怎样的环境?(3分)
7.从小说《窗》的整体性看,选段中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是什么?(4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1题。(共18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②,自练乡兵与之角③。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⑤成,水大至,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注〕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土寇:土匪。 ③角:战斗。 ④洫(xù):沟渠。 ⑤甫:刚。
8.甲文记叙了作者小时候借书和 ▲ 的学习经历;乙文中刘羽冲最终抑郁而死的原因是打仗失败和 ▲ 。(4分)
9.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手自笔录 笔:( ▲ ) (2)走送之 走:( ▲)
(3)自谓可将兵十万 将:( ▲ ) (4)会有土寇 会:( ▲)
10.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1)岂他人之过哉? ▲
(2)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 ▲
11.(4分) 甲文中作者幼时借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 ”与“ ▲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三)阅读散文,完成12—15小题。(22分 )
冬季小雨
①假如春季是大地的再生,那么凋零的冬季不正是一种孕育吗? ②时序更迭,四季循环,像极了一个生命的历程,由明媚清纯的春进入热情活力迸放而理想高燃的夏季,然后由盛放的夏转入成熟的秋,由恬美成熟的秋进入沉思的冬季。于凛冽的冬季,像极了走完人生另一历程,正期待另一次新的超越,正在企望另一次新的突破,再展开另一种生命的新境界,期待另一个生命--春天的来临。生命就是要不断地超越,也需要不断的突破,才不致枯滞。 ③冬季真是属于沉思而非凋零的季节。田野上,成熟的稻子已收割,田野无限地展示自己的胸膛。没有稻穗摇曳,更无从听群蛙齐鸣。往昔有着青春绚丽,如今倒像进入禅境。在这冬季,泥土正吸收着新的养分,当明春来临,牛犁翻松了新土,那土地就在洋溢着无限的生机。我们所知的自然界,有些动物正在冬眠。冬眠并非死亡,而是一种新的蜕化,有些树木也放弃了红花绿叶,但那也不是枯死明春嫩绿的新芽将展开一个新的绚丽的梦境。 ④而守侯一季的寒冬,你心里正孕育着什么,正想做何种突破呢? ⑤我们的生命之所以贫瘠,原因往往不是放弃工作,便是因工作而放弃了沉思。我们要不断的工作,也要不断地沉思。生命是一个不知来自何方去之何处的奇迹,存在也是一个时空的偶然,我们需要不停地奋斗,高燃理想的赤子之心来印证我们生命真的存在。这样我们便需要活跃我们的思维,点燃灵台的明灯,照亮我们该走路,以便我们继续跋涉。生命也是需要不断的跋涉。不管昨天你有多少功绩,不管昨日你的灵园里开了多少朵花,那是属于昨日的,若你一心沉湎于昨日的喜悦,你就难享今日更清纯的欢欣。今日,一个新的开始,更需要我们前进,更需要我们去孕育。人生是一条永远走不完的旅程,需要生命的火把,直至成灰...... ⑥这冬季,原不是告退的季节,守侯一季的寒冬,原在孕育明媚的春,诗人意味深长地说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冬季,让沉思丰盈你的生命,也孕育更新你的疲惫或已充满创伤的心灵,来孕育一个突破超越新的春天。冬天原是沉思孕育的季节啊!别放弃,别叹气,别忘了冬季是沉思孕育的季节!
12.请分别用一个短语概括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6分)
13.通读全文,“守候一季的寒冬”的心里在孕育着什么?(6分)
14. 冬季和人生有着怎样的联系?(6分)
15. 沉思对于人生的意义是什么?(4分)
(四)阅读小说,完成16——19题。(23分)
歌声 (山本有三)
1920年10月,一个漆黑的夜晚,在英国斯特兰腊尔西岸的布里斯托尔湾的洋面上,发生了一起船只相撞事件。一艘名叫“洛瓦号”的小汽船跟一艘比它大十多倍的航班船相撞后沉没了,104名搭乘者中有11名乘务员和14名旅客下落不明。 艾利森国际保险公司的督察官弗朗哥·马金纳从下沉的船身中被抛了出来,他在黑色的波浪中挣扎着。救生船这会儿为什么还不来?他觉得自己已经气息奄奄了。渐渐地,附近的呼救声、哭喊声低了下来,似乎所有的生命全被浪头吞没,死一般的沉寂在周围扩散开去。就在这令人毛骨悚然的寂静中,突然——完全出人意料,传来了一阵优美的歌声。那是一个女人的声音,歌曲丝毫也没有走调,而且也不带一点儿哆嗦。那歌唱者简直象面对着客厅里众多的来宾在进行表演一样。马金纳静下心来倾听着,一会儿就听得入了神。 教堂里的赞美诗从没有这么高雅,大声乐家的独唱也从没有这般优美。寒冷,疲劳刹那间不知飞向了何处,他的心境完全复苏了。 他循着歌声,朝那个方向游去。靠近一看,那儿浮着一根很大的圆木头,可能是汽船下沉的时候漂出来的。几个女人正抱住它,唱歌的人就在其中,她是个很年轻的姑娘。大浪劈头盖脸地打下来,她却仍然镇定自若地唱着。在等待救生船到来的时候,为了让其他妇女不丧失力气,为了使她们不至因寒冷和失神而放开那根圆木头,她用自己的歌声给她们增添着精神和力量。 就象马金纳借助姑娘的歌声游靠过去一样,一艘小艇也以那优美的歌声为导航,终于穿过黑暗驶了过来。于是,马金纳、那唱歌的姑娘和其余的妇女都被救了上来。 第二天,这件事以“马金纳遇难记”为题,在报纸上登载了。遗憾的是,不知道那位姑娘的名字。不过,即使不知道名字,这位姑娘唱的优美的歌曲不是至今还在我们耳畔阵阵回响吗?音乐会上演唱的歌曲,多半当场就消失了;而这首歌,永远也不会消失。
16.“在黑色的波浪中”,马金纳感受到了怎样“令人毛骨悚然的寂静”?(6分)
17.唱歌的女人同样身处险境,为什么她的“歌曲丝毫也没有走调,而且也不带一点儿哆嗦”?(6分)
18.为什么说“教堂里的赞美诗从没有这么高雅,大声乐家的独唱也人没有这般优美?”(6分)
19.阅读文章后,说说文章为什么以“歌声”为题。(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