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 > 语文

徐州市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试卷简介

这套试卷主要考察八年级学生的语文水平,包括古诗文默写、字音字形辨析、词语运用、文段理解、文学常识及古诗文鉴赏等内容。题目设计全面,既有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有理解和分析能力的检验。此外,还包含现代文阅读理解,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文本分析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套试卷涵盖了古诗文默写、字音字形辨析、词语运用、文段理解、文学常识、古诗文鉴赏、现代文阅读理解等多个方面的知识,重点在于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和综合运用能力。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4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友情提醒: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⑴ ▲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⑵ ▲ ,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⑶俱怀逸兴壮思飞, ▲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⑷念天地之悠悠,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⑸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现在常用来比喻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客观规律的句子是: ▲ , ▲ 。

⑹《与朱元思书》中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的句子是 ▲ , ▲ ;

▲ , ▲ 。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绯红(fēi) 诘责(jí) 犀利(xī ) 广袤无垠(mào)

B.哂笑(xī) 黝黑(yǒu) 挑衅(xìn) 深恶痛绝(wù)

C.溺爱(nì) 咫尺(zhǐ) 吞噬(shì) 颔首(hàn)低眉

D.滞留(zhì) 琐事(suǒ) 干涸(gù) 肃然起敬(sù)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翻来复去 藏污纳诟 鹤立鸡群 相形见绌

B.抑扬顿措 孤苦伶仃 沧海桑田 美味佳肴

C.正襟危坐 诚惶诚恐 粗制烂造 莫衷一事

D.黯然失色 油光可鉴 无可置疑 一视同仁

4.阅读文段,回答问题。(6分)

二十四节气令我们 A 和叫绝的,除了与物候、时令的奇异吻合和准确对应,还有它的一个个具有田园风味和充满诗歌韵味的名称,它们体现了汉语的 B 性和表意美。这真让我们这些后世的汉语使用者不仅感到骄傲,也感到惭愧。

“惊蛰”,两个汉字并列一起,即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无穷的故事。你可以遐想:在远方那一声初始的雷鸣中, ▲ ▲ ▲ 。

仿佛为了响应这一富于“革命”意味,天,豁然晴朗了。整面天空像一个深隐林中的蓝色湖泊。小麦已经返青,望着满眼绒绒的新绿,你会感到,绿色自身也有生命。在沟堑和道路两旁,青草破土而出,连片的草色十分醒目。柳树伸出了鸟舌状的叶芽,杨树拱出的花蕾则让你想到幼鹿初萌的角。

(选自苇岸《大地上的事情》,有删改)

⑴为A、B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

惊讶 惊叹 简约 简洁

⑵根据上下文文意,为第二段空白处续写句子。(2分)

⑶修改第三段划线句的语病,写出正确的句子。(2分)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季羡林先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在东方学、文学翻译方面造诣精深。他所研究的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文字,是几近失传的“绝学”。

B.张养浩,元代散曲作家。“山坡羊”是曲牌名。

C.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

D.《海底两万里》中的“我”在海底散步时看到了灿烂的美景,并把心中的新奇感觉用一种约定的记号告诉了康塞尔。

二、古诗文阅读(22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6—11题。(19分)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冯异①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有人上章②言:“异权威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陛下应防其反之。”光武帝以此章示异。异上书谢③。诏④曰:“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功。玺书⑤诮⑥大司马⑦以下,称异功若丘山。今人咸知异为名将,然非君之明,必图谗口矣。

(选自《容斋随笔·燕昭汉光武之明》,有改动)

【注释】①冯异:人名,汉代名将。②章:奏章。③谢:谢罪。④诏:诏书,皇帝的命令或文告。⑤玺书:古代封口处盖有印信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⑥诮(qiào):责备。⑦大司马:官名。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骈死于槽枥之间 ⑵才美不外见

⑶恩犹父子 ⑷及异大破敌军

8.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3分)

A.安求其能千里也 自以久在外,不自安 B.不以千里称也 称异功若丘山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诸将欲分其功 D.然后有千里马 然非君之明

9.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5分)

⑴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分)

⑵今人咸知异为名将。(2分)

10.乙文中冯异遭遇了哪两件事?(2分)

11.甲、乙两段选文写出了统治者对待人才的不同态度,请分别概括出来。(2分)

(二)古诗词鉴赏(3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下面对《过零丁洋》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

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海底两万里》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我迟疑不语。

“您尽管说,”船长对我说道,“他听不懂法语。”

我最后看了一眼生命垂危的船员,然后回答说:

“他最多只能活两个小时。”

“无法救治了?”

“毫无办法!”

尼摩船长的手颤抖起来,几滴泪珠从眼眶里滚落下来,可我一直以为他生来就不会掉泪。

我又观察了一会儿这个奄奄一息的船员,生命正在慢慢地离他而去。在笼罩着电光的病榻上,他的脸色显得越发苍白。

13.船员因为受伤而生命垂危,尼摩船长说这位船员是因为什么而受伤?(2分)

14.说说你对文段中划线句的理解。(2分)

尼摩船长的手颤抖起来,几滴泪珠从眼眶里滚落下来,可我一直以为他生来就不会掉泪。

15.生命垂危的船员最后离世了,他被安葬在海底的什么地方?为什么被安葬在那里?(2分)

(二)阅读《我的母亲》节选部分,完成16-19题。(6分)

每年除夕我家中总有一大群讨债的,每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去。大哥早已避出去了。大厅的两排椅子上满满的都是灯笼和债主。我母亲走进走出,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只当作不曾看见这一群人。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门”了,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央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做好做歹的,这一群讨债的才一个一个提着灯笼走出去。一会儿,大哥敲门回来了。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

大嫂是个最无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很能干而气量很窄小的人。她们常常闹意见,只因为我母亲的和气榜样,她们还不曾有公然相打相骂的事。她们闹气时,只是不说话,不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二嫂生气时,脸色变青,更是怕人。她们对我母亲闹气时,也是如此。

16.请分别概括出以上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17.选文第二段写了大嫂、二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18.仔细揣摩下面这句话,说说句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

(三)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9-23题。(16分)

最大的事情

刘亮程

一年中我们在地里忙上一个月(一辈子在村里也就住几十年),把麦子打掉,麦草扔在地边,便走了。不管活儿干没干完,都不是我们的事情了。

老鼠会在仓满洞盈之后,重选一个地方打新洞。也许就选在草棚旁边,或者草垛下面。草棚这儿地势高、干爽,适合人筑屋、鼠打洞。麦草垛下面隐蔽、安全,麦秆中少不了有一些剩余的麦穗麦粒足够几代老鼠吃。鸟会把巢筑在我们搭起的草棚上,在长出来的那截木头上,涂满白色鸟粪。野鸡会从门缝钻进来,在我们曾经睡觉的草铺上,生几枚蛋,留一地零乱羽毛。

这些都是给下一年来到的人们留下的麻烦事情。下一年,一切会重新开始。剩下的事将被搁在一边。

如果下一年我们不来。下下一年还不来。

如果我们永远地走了,从野地上的草棚,从村庄,从远远近近的城市。如果人的事情结束了,或者人还有万般未竟的事业但人没有了。再也没有了。

那么,我们干完的事,将是留给自然最大的事情。

别说一座钢铁空城、一个砖瓦村落。仅仅是我们弃在大地上的一间平常的土房子,就够它们多少年收拾。

草大概用五年时间,长满被人铲平踩瓷实的院子。草根蛰伏在土里,它没有死掉,一直在土中窥听地面上的动静。一年又一年,人的脚步在院子里来来去去,时缓时快,时轻时沉。终于有一天,再听不见了。草根试探性地拱破地面,发一个芽,生两片叶,迎风探望一季,确信再没锨来铲它,脚来踩它。草便一棵一棵从土里钻出。这片曾经是它们的土地已面目全非,且怪模怪样地耸着一间土房子。

草开始从墙缝往外长,往房顶上长。

而房顶的大木梁中,几只蛀虫正悄悄干着一件大事情。它们打算用七八十年,把这棵木梁蛀空。然后房顶塌下来。

与此同时,风四十年吹旧一扇门上的红油漆。雨八十年冲掉墙上的一块泥皮。

厚实的墙基里,一群蝼蚁正一小粒一小粒往外搬土。它们把巢筑在墙基里,大蝼蚁在墙里死去,小蝼蚁又在墙里出生。这个过程没有谁能全部经历,它太漫长,大概要一千八百年,墙根就彻底毁了。曾经从土里站起来,高出大地的这些土,终归又倒塌到泥土里。

但要完全抹平这片土房子的痕迹,几乎是不可能。

不管多大的风,刮平一道田埂也得一百年功夫;一只随意弃在塘边的碎瓷碗,三百年后依旧会硌疼一只野鸭的蹼掌;一个从空中飘过的白色塑料袋,也许会造成千年后野地里一只兔子的死亡;一根扎入土地的钢筋,带给土地的将是永久的刺痛;几乎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消磨掉它。

除了时间。

时间本身也不是无限的。

所谓永恒,就是消磨一件事物的时间完了,但这件事物还在。

时间再没有时间。

(选自《刘亮程文集》,略有删改)

19.请分析文章第2段的作用。(3分)

20.文章第3段“下一年,一切会重新开始”中的“一切”指的是什么?(2分)

21.从描写和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8段划线的句子。(4分)

22.请说说“时间再没有时间”这句话蕴含的复杂情感。(3分)

23.阅读全文,请探究题目“最大的事情”的内涵。(4分)

四、作文(65分)

24.作文。(65分,其中含5分书写分)

请以“原来春天一直都在我身边”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0分,每空1分,添字、漏字、错字则该空不得分)

⑴岂不罹凝寒 ⑵行到水穷处 ⑶欲上青天览明月 ⑷独怆然而涕下 ⑸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C(3分)

D(3分)

4.⑴惊叹 简约 ⑵万千沉睡的幽暗生灵被唤醒了,它们睁开惺忪的双眼,不约而同,向圣贤一样的太阳敞开了各自的门户。(开放性试题,意思对即可) ⑶仿佛为了响应这一富于“革命”意味的节气。(在“意味”后加“节气”,其它改法均不正确)

5.D(3分)(没有用约定的记号告诉康塞尔)

二、古诗文阅读(22分)

6.B(3分)[来源:Z*xx*k.Com]

7.⑴两马并驾 ⑵通“见”,表现 ⑶像,好像 ⑷到,等到(到了……什么时候)

8.C(3分)

9.⑴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3分,落实关键字词,句子翻译通顺,每一个分句1分)

⑵现在的人都知道冯异是个名将。(2分)

10.有人提醒光武帝冯异有谋反之心(1分),冯异大败敌军后,诸将要分他的功劳(1分)。

11.【甲】文:埋没、摧残人才(1分);【乙】文:信任、保护人才(1分)。

12.C

附参考译文:冯异平定了关中,自己认为长时间呆在京城之外,心中不能自安。有人上奏章说:“冯异威势力很大,百姓归心,称他为“咸阳王,陛下应该防范他谋反。”光武帝把奏章给冯异看。冯异上书谢罪,光武帝下诏说:“将军对于国家,恩情犹如父子,有什么嫌疑,何必害怕呢?”等到冯异大败了敌军,许多将领打算分享他的功劳,光武帝下诏斥责大司马领头的这些人,称赞冯异的功劳如同山丘那样高。现在人们都知道冯异是一员名将,然而没有君主的贤明,一定会被谗言所迷惑。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13.诺第留斯号(鹦鹉螺号)的一次碰撞,震断了一根操纵杆,正好砸在这名船员的头上。

14.这是对船长的动作(细节)描写,写出船长因同伴去世而伤心。在阿龙纳斯的印象中,船长是一位硬汉,这次他因同伴的死而流泪,让阿龙纳斯看到了船长的另一面(1分),同时表明船长与同伴有着深厚的感情(1分)。

15.珊瑚石墓地里(珊瑚丛、珊瑚森林) 珊瑚虫会把死者永远封闭起来,免受鲨鱼和人类的侵扰。

16.⑴母亲怎样对付债主。 ⑵母亲怎样处理家庭关系。(意思对即可)

17.用大嫂的不懂事、二嫂的气量窄小反衬母亲的宽厚仁慈、忍辱负重(2分)。(只答“反衬”二字,只给1分)

18.“从不”的意思是没有一次,表现了母亲的好脾气是由来已久的,一直如此(1分),赞扬了母亲的宽容和善良(1分)。

19.(3分)内容上:通过描写动物们重新回归自然的场景(1分),表现出动物们自由鲜活的生存状态(1分)。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不是我们的事情”,同时为下文写“我们留给自然最大的事情”做铺垫(1分)。

20.(2分)一切:①人类的活动,人们料理麦地,收割麦子(1分);②动物的活动,老鼠、鸟儿、野鸡回到野地草棚、地边草垛(1分)。

21.(4分)运用细节(动作)描写和拟人手法(2分),通过一系列的动词将小草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小草复苏的场景(1分),表现了小草对人类的谨慎,对重回地面的欣喜以及顽强的生命力(1分)。

22.(3分)①拯救自然的急迫之情;②对自然被人类破坏的无奈;③对自然的悲悯与同情;④对自然被伤害而无法弥补的痛惜;⑤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盼。(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23.(4分)①消除人类破坏的痕迹,是自然最大的事情;②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最大的事情;③人类破坏自然太久,尽快拯救自然,是人类最大的事情;④人类留给自然什么样的痕迹,是人类最大的事情;⑤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最大的事情。(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四、作文(65分,含书写5分)

24.作文(65分,含书写分5分)

从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综合评价,参照下列标准评分。

一类卷:54—60分(90—100)(以57分为基准分)

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生动。(内容有新意,构思有创意,语言美感强的,可以得满分。)

二类卷:45—53分(75—89)(以49分为基准分)

内容比较充实,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

三类卷:36—44分(60—74)(以39分为基准)

内容具体,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语言基本通顺。

四类卷:36分以下(60分以下)

或内容空泛;或结构残缺;或思路混乱;或语言极不通顺;或确属抄袭之作。w!w!w.!x!k!b!1.com

书写(5分)卷面整洁,书写美观得5分;卷面工整,书写认真得3-4分;卷面一般,字迹清楚得1-2分;卷面较乱,书写潦草不得分。

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0239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