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湖南岳阳八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
一、单选题
1. 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匀称(chènɡ) 巧妙绝伦(lún) 不折不挠(ráo)
B.炽(zhì)热 颔(hàn)首低眉 锐不可当(dǎnɡ)
C.纤(xiān)维 惟妙惟肖(xiào) 忧心忡忡(chōnɡ)
D.订(dīnɡ)正 杳(yǎo)无消息 怏(yānɡ)怏不乐
2.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朴 络绎不绝 劳碌 诚惶诚恐
B.躁热 摧枯拉朽 泄气 正经危坐
C.隧道 惮精竭虑 狼籍 张目结舌
D.繁殖 坦荡如底 斟酌 春寒料俏
3.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纷纷溃退。
B.这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C.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起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D.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无所不备。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凌晨四点的街道,空旷而安静,这种状态持续了至少一个半小时左右。
B.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齐心协力完成。
C.我们在中学阶段,勤奋求知、自我管理、自我反省、培养能力,是今后同学们能否有大作为的关键所在。
D.感动中国人物钟杨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子库收藏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
5.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晨寒凛冽,我们踏着如霜似雪的月光走上了卢沟桥 ②当表针一指到四点的时候,我们就赶忙起床 ③这时,接近满圆的晓月转到了西天,正悬挂在迎面的卢师山上 ④我们吸收前人的经验,卧床假寐,静待五更 ⑤走出门外,当真听见了此落彼起的报晓鸡鸣
A.④②①⑤③ B.②③①④⑤ C.②③④①⑤ D.④②⑤①③
6. 下列表述中不得体的一项是( )
A.郦道元所撰写的《水经注》,以《水经》为纲,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B.王强邀请朋友来参加他父亲的生日聚会,他对朋友说:“明天令尊生日聚会你一定要赏脸参加。”
C.山的北面、水的南面古称“阴”,那么“达于汉阴”中“汉阴”可解释为汉水南岸。
D.阅读对方的文章称“拜读”,别人对自己的重视为“垂青”,请对方批评指正自己的字画为“雅正”。
二、综合读写
7.
郴州市某学校开展以“身边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
新华网北京8月16日电 经过10天的公示后,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采用金沙“四鸟绕日”金饰图案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四鸟绕日”金饰2001年出土于四川成都金沙遗址,画面是四只神鸟围绕着太阳飞行,专家也将其命名为“太阳神鸟”。据国家文物局办公室主任彭常新介绍,由国内著名专家联名推荐的这一金饰图案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极富美感。
结合公示期间收集到的社会公众建议,国家文物局最终确定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上方采用简体中文“中国文化遗产”;下方采用汉语拼音“ZHONG GUO WEN HUA YI CHAN”,各民族自治地方可使用当地少数民族文字,在对外交往工作中可使用英文“CHINA CULTURAL HERITAGE”或其他国家文字。标志的标准色彩为金色,也可根据不同需要使用其他颜色。标志核心位置的金饰文物图案,除配合文字使用外也可单独使用。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副主任王军说,启用后的“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将在文物保护、研究、收藏等领域使用,也可按照管理规定用于商业领域。
(新华网/记者邱红杰,有删改)
【材料二】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标准图案
(1)请为【材料一】拟写一个恰当的新闻标题,不超过20字。
(2)结合以上材料,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寓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标志中的神鸟与太阳光芒的数目,暗合中国文化中四季、四方、十二生肖、十二时辰等元素。
B.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C.标志中的太阳神鸟图案动感很强,既体现中国文化强大的向心力,也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D.标志中光芒四射的太阳,既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也象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
(3)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主题宣传标语。
(4)在第五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学校邀请岳州扇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文正老师,来校举办一场“身边的文化遗产”知识讲座。请你为此次讲座准备一段开场白。要求切合主题,语言得体,字数80字以内。
三、文言文阅读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方山,光、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苏轼《方山子传》,有删节)
【注】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④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
(1)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过岐亭/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遂至承天寺/肃遂拜蒙母(《孙权劝学》)
C.欣然起行/环堵萧然(苏轼《方山子传》)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微颔之(欧阳修《卖油翁》)
(2)下列选项中画线字“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余告之故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B.已而之细柳军(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C.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D.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画一处) 庭 下 如 积 水 空 明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闲人”在这里指苏轼本人和张怀民,并非简单的清闲之人。
B.《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首句叙事,即点明事件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朴素、淡泊而又自然流畅。
C.【甲】【乙】两文中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不同,前者被贬官,后者为“不遇”;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也不同,前者为寻友、赏景,后者选择隐居。
D.“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中“积水空明”写出了水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从而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四、名著阅读
9.
名著阅读。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上段文字选自 (作者)的科普巨著《 》。这本书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 ”之美誉。
五、默写题
10. 古诗文默写。
(1)相顾无相识, 。(王绩《野望》)
(2)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3)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其五)》)
(5)报君黄金台上意, 。(李贺《雁门太守行》)
(6)我报路长嗟日暮, 。(李清照《渔家傲》)
(7)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8)馨香盈怀袖, 。(《古诗十九首》)
(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原因的句子是: , 。
六、古诗词鉴赏
1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寄 人
[唐]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1)诗歌前两句中用“_________________”一词抒发了作者对故人的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请简要赏析诗歌的后两句。
七、现代文阅读
1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蜜蜂为何单恋一枝花
①繁花盛开的季节,蜜蜂在姹紫嫣红之间辛勤地劳作,如果你仔细观察一只蜜蜂的活动,就会发现蜜蜂对柑橘和咖啡花朵仿佛着了魔一般,而对其他植物的花朵视若无睹,这是为什么呢?
②实际上从达尔文开始,生物学家就发现了蜜蜂采蜜的专一性。蜜蜂是重要的花粉运输工具。花粉必须被运到另一朵同种植物的花上才能受精繁育出果实和种子。如果世界上只有桃花,那双方的交易就能很轻松地进行。但是世界上的植物不只桃花一种,如果每种花都敞开提供花蜜,那么蜜蜂在放开肚子大吃大喝的时候,就会沾上各种各样的花蜜,结果就是乱点鸳鸯谱——杏花的花粉可能“偷跑”到桃花的雌蕊上,如此非但没有结果,反而因占了“名额”而耽搁正常桃花花粉的“表白”,从而误了双方的繁殖大计。所以对植物们来说,避免这种浪费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蜜蜂尽量专一地为自己工作。于是出现了蜜蜂单恋一枝花的现象,那么植物耍了什么样的“小花招”呢?
③原来植物跟蜜蜂之间有专门的“接头暗号”。就像不同的饭店有不同的招牌一样,不同的花朵也会打出自己的特色招牌——比如春兰花清香的气味和洁白的颜色,正如口味清淡的粤菜馆子;而颜色鲜艳气味浓烈的月季花,就像浓郁热烈的烤鸭馆子——来吸引蜜蜂。其实蜜蜂也是一个比较挑的主儿,对黄色和蓝色的花朵情有独钟。这与不同动物的视觉有很大的关系,鸟类对红色比较敏感,而蜂类则对黄色和蓝色比较敏感。
④此外,植物还通过散发香味来吸引蜜蜂。因为鸟儿的鼻子不太好用,所以由鸟类服务的花朵通常没有气味,而蜜蜂的“专属”花朵通常有香甜的气味(那是酯类化合物的味道)。
⑤除了颜色、气味不同之外,花朵们还会在花蜜中添加一些特别的“惊喜”——槲皮素或者阿魏酸的苦味物质——来赶走很多偷吃的虫子,避免花蜜被盗食。不过蜜蜂却会迎难而上,这点苦味对它们来说不算个啥儿。然而面对外面的花花世界,植物又是怎样保证蜜蜂不会换口味的呢?
⑥真相就是蜜蜂有着自己的记忆效应,特别是蜜蜂和熊蜂都有比较强的学习能力,它们会把之前采集花蜜的经验运用在后续的工作中。可是即便有了工作经验的积累,蜜蜂还是喜欢偷懒,喜欢简单重复劳动。如果把不同形态的花朵分别布置在不同的区域,那么蜜蜂就会持续选择一种花朵进行采集;当不同形态的花朵被均匀分散在一个区域的时候,蜜蜂的懒惰劲儿就上来了,变得不那么挑剔了。蜜蜂在作出选择之前往往有4—5秒的考虑时间。如果在这段时间内发现了相同的花朵,那么蜜蜂一定会去采那朵相同的花朵。如果没有,只能退而求其次,不加选择地进行采集。为了“投其所好”,于是植物们经常大片大片地开花了。回到文章开头,柑橘和咖啡们显然不满足这一点,那她们又是如何让蜜蜂一心一意为自己服务的?
⑦秘密就在于它们的花蜜中含有咖啡因。正如我们人类喜欢喝咖啡、喝茶一样,蜜蜂对这玩意儿也会上瘾。美国《科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报道表明:咖啡因正是让蜜蜂忠诚专一的物质。正如咖啡因会刺激人类的大脑一样,这种化学物质也可以刺激蜜蜂的大脑,特别是其中一个叫蘑菇体的脑区域,这一区域跟气味的学习和记忆有关。咖啡因的摄入使得蜜蜂深刻地记住了在柑橘和咖啡花朵上采集花蜜这件事情。所以在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蜜蜂都离不开这种特殊味道的花蜜了,所以蜜蜂会单恋一枝花也就不足为奇了。
(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
(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就其中的一种说明方法分析它的作用。
(3)文章第④段中画线词语“通常”能否删去,为什么?
(4)作者运用生动而又准确的语言说明了有些植物也具有“超人”的智慧。请你结合内容简要分析文章是如何体现这种语言特点的。
1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桂花卤·桂花茶
琦君
①家乡老屋的前后大院落里,最多的是桂花树。一到八九月桂花盛开的季节,那岂只是香闻十里,简直是全个村庄都香喷喷的呢。古人说:“金风送爽,玉露生香。”小时候老师问我怎么解释,我就信口地说:“桂花是黄色的,秋天里,桂花把风都染成黄色了,所以叫作金风。滴在桂花上的露珠,当然是香的,所以叫玉露生香。”老师点头认为我胡诌得颇有道理哩。
②母亲却能把这种桂花香保存起来,慢慢儿地享受,那就是她做的桂花卤、桂花茶。
③桂花有银桂、金桂二种。银桂又名木樨,是一年到头月月开的,所以也称月月桂。花是淡黄色的,开得稀稀落落的几撮,深藏绿叶之中,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似有若无。老屋正厅庭院中与书房窗外各有一株。父亲于诵经吟诗之后,总喜欢命我端把藤椅坐在走廊上,闻闻木樨的清香,说是有清心醒脾之功。所以银桂的香味在我心中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在台北时,附近巷子里有一家院墙里有一株,轻风送来香味时,就会逗起我思念故乡与亲人。
④与银桂完全不同的是金桂,开的季节却是中秋前后。金黄色的花,成串成球,非常茂密,与深绿色的叶子相映照,显得很壮观。但是开得快,谢得也快。一大阵秋雨,就纷纷零落了。母亲不像父亲那样,她可没空闲端把椅子坐下来闻桂花香,她关心的是金桂何时盛开,潇潇秋雨,何时将至。母亲称之为秋霖,总要抢在秋霖之前摇下来才新鲜。因为一被雨水淋过,花香就消失了。不像银桂,雨打也不容易零落,次日太阳一照,香气又恢复了。所以父亲说木樨是坚忍的君子,耐得起风雨;金桂是赶热闹的小人,早盛早衰。母亲却不愿委屈金桂,她说银桂是给你闻的,金桂是给你吃的,不是一样的好吗?什么君子小人的?!
⑤摇桂花对母亲和我来说,是件大事,其忙碌盛况就跟谷子收成一般。摇桂花那一天,必须天空晴朗,保证不会下雨。一大早,母亲就在最茂盛的桂花树上,折下两枝供在佛堂里与祖先神位前,那一份虔敬,就仿佛桂花在那一天就要成仙得道似的。
⑥太阳出来晒一阵以后,长工就帮着把蔑簟铺在桂花树下,团团围住,然后使力摇着树干,花儿就像落雨似地落在簟子上。我人矮小,力气又不够,又不许踩到簟子里,只有站在边上看。一阵风吹来,桂花就纷纷落在我头上、肩上,我就好开心。世上有这样可爱喷香的雨吗?父亲还作了首诗说“花雨缤纷入梦甜”。真的是到今天回味起来,都是甜的呢。
⑦摇下来好多簟的桂花,先装在篓里,然后由母亲和我,还有我的小朋友们,一同把细叶子、细枝、花梗等拣去,拣净后看去一片金黄,然后在太阳下晒去水分。待半干时就用瓦钵装起来,一层糖(或蜂蜜),一层桂花,用木瓢压紧装满封好,放在阴凉处。一个月后,就是可取食的桂花卤了。过年做糕饼是绝对少不了它的。平常煮汤圆、糯米粥等,挑一点加入也清香提神。桂花卤是越陈越香的。
⑧母亲又把最嫩的明前或雨前茶焙热,把去了水气半干的桂花和入,装在罐中封紧,茶叶的热气就把桂花烤干,香味完全吸收在茶叶中。这是母亲加工的做法,一般人家从我们家讨了桂花,就只将它拌入干的茶叶中,桂花香就不能被吸收,有的甚至烂了。可见什么东西都得花心思,有窍门的。剩下的,母亲就用作枕头芯子,那真合了诗人说的“香枕”了。
⑨母亲日常生活,十二分简朴,唯有泡起桂花茶叶来,是一点不节省的。她每天在最忙碌之时,都要先用滚水沏一杯浓浓的桂花茶,放在灶头,边做事边闻香味,到她喝茶时,水已微凉了。她一天要泡两次桂花茶,喝四杯。她说桂花茶补心肺,菊花茶清肝明目,各有好处。她还边喝边唱:“桂花茶,补我心,我心清时万事兴。万事兴,虔心拜佛一卷经。”喝过的茶叶,她都倒在桂花树下,说是让花叶都归根。母亲真是通晓大自然道理的“科学家”呢。
⑩杭州有个名胜区叫满觉陇,盛产桂花。八九月间,桂花盛开时,也正是栗子成熟季节。栗树就在桂树林中,所以栗子也有桂花香味。母亲和我秋季来这旅行时,在桂花林中的摊位上坐下来,只要几枚铜板,就可买一碗热烫烫的西湖白莲藕粉煮的桂花栗子羹。那嫩栗到嘴便化,真是到今天都感到齿颊留芳。林中桂花满地,踩上去像踩在丝绒地毯上。母亲说西方极乐世界有“玻璃琉璃,金沙铺地”。我想那金沙哪有桂花的软,桂花的香呢?
⑪故乡的桂花,母亲的桂花卤、桂花茶,如今都只能于梦寐中寻求了。
(有删改)
(1)参照示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围绕母亲选取了哪些事例。 母亲不愿意委屈金桂→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母亲和“我”秋季旅行
(2)文章第①段从小时候老师对“我”的提问写起,有什么作用?
(3)文章如果没有第⑩段也通顺,这段文字能删去吗?为什么?
(4)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5)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母亲的形象特点。
(6)作者琦君说过“淡淡的哀愁,像轻烟似的,萦绕着,也散开了”,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淡淡哀愁”有哪些?
八、写作
14.
请从下列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我也如此灿烂
题目二:相信下面的文字,定会引发你的思考,也会勾起你的回忆。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题目可以为“演好自己的角色”,也可以自拟。
一支足球队,需要守门员、前锋、中场和后卫,每个人都不一样,胜利的取得不归功于哪一个参与者,每个人需要演好自己的角色。
要求:(1)不少于600字;(2)文体(诗歌除外)不限;(3)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