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 > 语文

第23课《游恒山记》同步练习1(语文版八上)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主要围绕《游恒山记》这篇文章进行考察,涵盖了作者、游踪、字词注音、词语解释、句子翻译、默写古诗文等多个方面。此外,还涉及了对徐霞客精神的理解以及对《放鹤亭记》的阅读理解。整份试卷不仅考察学生的文学知识,还考察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篇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对《游恒山记》和《放鹤亭记》这两篇文章的理解与分析,同时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字词注音、词语解释、句子翻译以及古诗文默写的能力。

第23课 游恒山记

【基础巩固】

1.《游恒山记》的作者是 ,是我国 朝著名的 ,他的著作 是由他旅途中的日记结集而成的。

2.本文以游踪为线索,登顶途中依次经过了 等地方。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虬松( ) 萦回( ) 杰坊( )官廨( )庑门( )

穹碑( )攀蹑( )不啻( )

4.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1)还国岳殿东。( ) (2)循崖乘峭而上。( )

(3)倚而室之,曰会仙台。( ) (4)台中像群仙。 ( )

(5)但能钩衣刺领。 ( ) (6)于是石路萦回。( )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虬松离立道旁,亭曰望仙。

(2)二里,出危崖上,仰眺绝顶,犹杰然半天。

(3)是山土山无树,石山则有。

(4)既而下西峰,寻前入峡危崖,俯瞰茫茫,不敢下。

6.“我曾有缘,在黄昏的江船上仰望过白帝城,顶着浓烈的秋霜登临过黄鹤楼,还在一个寒夜摸到了寒山寺。我周围人头济济,差不多绝大部分人的心头,都回荡着那几首不必引述的诗。……这些诗,他们在孩提时代就能背诵。”(选自余秋雨《阳关雪》)

文中提到的那几首人们在孩提时代就能背诵的是你也一定很熟悉,请在下面横线上默写出含有以上名胜名称的相对完整的古诗文句子。(三处名胜中任选两处)

(1)

(2)

【阅读驿站】

一里,转北,山皆煤炭,不深凿即可得。又一里,则土石皆赤。有虬松离立道旁,亭曰望仙。又三里,则崖石渐起,松影筛阴,是名虎风口。于是石路萦回,始循崖乘峭而上。三里,有杰坊曰“朔方第一山”,内则官廨厨井俱备。坊右东向拾级上,崖半为寝宫,宫北为飞石窟,再上则北岳殿也。上负绝壁,下临官廨,殿下云级插天,庑门上下,穹碑森立。从殿右上,有石窟,倚而室之[就着改成一间屋子],曰会仙台。台中像群仙,环列无隙。余时欲跻危崖、登绝顶。还过岳殿东,望两崖断处,中垂草莽者千尺,为登顶间道,遂解衣攀蹑]而登。二里,出危崖上,仰眺绝顶,犹杰然天半,而满山短树蒙密,槎枒枯竹,但能钩衣刺领,攀践辄断折,用力虽勤,若堕洪涛,汩汩不能出。余益鼓勇上,久之棘尽,始登其顶。          

7.翻译下列句子。

(1)于是石路萦回,始循崖乘峭而上。

(2)余益鼓勇上,久之棘尽,始登其顶。    

(3)用力虽勤,若堕洪涛,汩汩不能出。

8.在描写登顶过程中,体现登顶之艰难的句子是 。

9.作者在爬山顶的过程中,描写了那些景物?

                                           10.从登顶的过程你体会到作者的什么精神?

【美文共享】

放鹤亭记

苏东坡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山人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注释〕 放鹤亭;在今江苏徐州市云龙山上。

   思考:

1.文章既然写的是“放鹤亭”为什么在第二段采用许多文字写“酒”?

2.找出文中表明中心的一句话。

3.文章在写作手法上有许多值得揣摩的地方,是就其中最能表现主题的方法加以分析。

★答案及点拨

基础巩固:

1.徐霞客 明 地理学家 《徐霞客游记》 2.依次经过了望仙亭、虎风口、“朔方第一山”牌坊、寝宫、飞石窟、北岳殿、会仙台等景观。3.qiú yíng xiè wǔ qióng niè chì 4.(1)“还”通“环”,转,绕。(2)峭:陡峭,这里是峭壁的意思。(3)室:屋子,这里是改成一间屋子的意思。(4)像:雕像,这里是塑造的意思。(5)、但:只。(6)、于是:从此。5.(1)有盘曲的松树并立在路的两旁,亭子上题名叫做望仙。(2)、行走二里,来到悬崖顶上,抬头远看山顶,还突出地悬在半空中。(3)、这座山土山不长树,石头山上则长。(4)、然后从西峰下山,顺着从前进入峡谷的悬崖,向下一看,苍苍茫茫,不敢下行。6.例(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2)(有时)朝发白帝,墓到江陵。(郦道元《三峡》)(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西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阅读驿站:7.(1)从此石路萦绕盘旋,开始了顺着山崖借着峭壁向上攀登。(2)我更加鼓足勇气攀登,许久才钻出荆棘,登上峰顶。(3)虽然不断的努力,却好像坠入洪流中,没在激流里不能出来。8.满山短树蒙密,槎枒枯竹,但能钩衣刺领,攀践辄断折,用力虽勤,若堕洪涛,汩汩不能出。9.在山顶上看见了陕北“崩崖乱坠,杂树密翳”还有浑源州城,南边有龙泉山,西边有五台山,进出还有龙山。这些山相互连接,形成整个山系。10、可以看出徐霞客不畏艰险,不怕辛苦,勇于实践求实的精神。意思对即可。

美文共享:

1.作者是就酒说史,对比言志,并以酒衬鹤,推理言志。在列举史实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引用、对偶等方法,从“放鹤亭”的亭名说到好鹤,进而论及南面之君不能得隐士好鹤之乐,又在本段从“饮酒斯亭”引出纵酒来陪衬烘托,反反复复,曲折迂回,越来越鲜明地揭示中心。

2.“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3.文章最能凸显主旨的方法就是对比、衬托。一是就鹤说史,对比言志 ;二是就酒说史,对比言志;三是以酒衬鹤,推理言志。通过层层的对比衬托很好的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0482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