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 > 语文

第一单元同步测试2(北师大版八上)

试卷简介

这套试卷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的学情调研试题。试卷内容包括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和作文三大部分。其中,积累与运用部分要求学生填写诗句和课文填空,同时考察学生对词语的使用能力;阅读理解部分围绕“登山”这一主题,通过多篇文本引导学生理解人生哲理;作文部分要求学生以“这也是课堂”为题进行写作,旨在让学生思考生活的多样性。

所涉及的知识点

本试卷主要考察学生的古诗词积累、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涵盖了文学、哲学等多方面知识。

语文:第一单元学情调研试题(北师大版八年级上)

一、积累与运用

1.请你用红白黄青蓝黑绿几个字,填补下列诗句:

①况属高风晚,山山  叶飞。(王勃《山中》)

②山  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栎皆十围。(韩愈《山石》)

③返影入森林,复照  苔上。(王维《鹿柴》)

④如何织纨素,自著  缕衣。(孟郊《织妇辞》)

⑤  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⑥  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⑦  驹远志,古人所箴。(王粲《赠士孙文始》)

2.根据课文填空:

①当飞机起飞时,下面还是   的浓夜,上空却已游动着一线微明,它如同一条狭窄的   长带,带子的上面露出一片清冷的   晨曦,晨曦上面高悬着一颗明亮的启明星。

②几个小片  云霞,密接起来,融合起来,  而出。

③无数  的鱼龙, 进了苍白色的云堆。

④偶尔有走错路的一团云,    一头撞到山上。“轰”地一下,   的云变成晕头晕脑的丝缕状,随后 长了身体,又瘦又薄地从山头上 过。好不容易脱身出来,巨大的身躯已经损失了许多,万分懊悔地向远方溜走。

3.用下列三个词语连成一段情境完整的话(词语的顺序不受限制)。

欢悦 安谧 潜心入腑

答:

4.生活往往给人以或经验或、教训或警示,下面几则言论都出自普通人之口,但意味深长,结合自己的经历,也试着写一两句下来。

示例:

①不要整天抱怨生活欠了你什么,生活根本就不知道你是谁!——宁夏一位被气急了的农民面对儿子无休止的抱怨声竟口出华章。

②南极不相信眼泪,只相信体重。——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五赴南极的颜其德说,体重达到三位数是当“极地科考队员”最基本的条件。

③你永远不能休息,否则,你就永远休息。——针对城市中越来越多的过劳死,据说这是北京CBD白领们的感言。

仿写:①

二、阅读

何不去登山

①许多平铺直叙的日子以后,一次偶然的远足,你突然发现,原来在生命盆地和平原的边缘,有山;在你生命的底蕴中,原本有山。

②世界充满了起伏变化,它以不同的高度铺展着各异的风景,又以大自然的平衡之手,着意营造了险峻处的美丽。这一哲理也结晶在一句唐诗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③知道你很忧郁,于是我说,何不去登山?在山上可以俯瞰朝霞落日,感受天广地阔的景深;还可以大喊一声你爱的人的名字,听听山谷旷远的回声。“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那种空灵高峻之美,须得身经心历。山与你互相等待,却很可能一生中失之交臂,让你一辈子都矮在平原。

④山峰入云也许尚不足于却步,最难的莫过于翻越自身惰性的屏障。在一座千万年山龄、千百仞身高的大山面前,以苍天的眼望去,人便缩成了蚂蚁,仿佛动与不动都失去了大的意义;倘若以蚂蚁的眼望去,人又是顶天立地。高度决定了层次,层次决定了视域,视域决定了心境,这心境则又是一层精神的仁山智水。

⑤这种高度,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地从前人书里发现。俯身字阶行梯,神游八方四极,你能看到大洋彼岸有个叫瓦特的人,正从姥姥的烧水壶里揣摩着蒸汽机;还能看到此山脚下百多年前,一群如花似玉的女子在大观园内,如何红楼一梦尽历一个王朝的荣辱兴衰。

⑥这种高度,我们还可以从人世文明、社会昌盛、科学进步中觅得。这时候个人往往超越攀援的客体,也成为海拔的主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立身于人类公利的山峰,那是杜甫亘古千秋的境界。沐底层风雨,则有“自非旷世怀,登兹翻百忧”的沉郁。浴高处日月,又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奇。

⑦这种高度原来就坐落在你的内心,耸立在幼时的志向里,绵延在壮年的走向中。许多先天低矮、其貌不扬的人,因这攀登而气韵高雅、卓然不群,举手投足间荟萃了海拔数百米乃至数千米的风度。

⑧人在山中,才知道,白云也可以抓上一把,苍翠竟有清甜的味道;人在山中,才知道,高度永远是一个变量,而快乐则是附于跋涉过程的函数;人在山中,才知道,庄严是望远时的一种心境,高处才能指点江山。

⑨生命中,原本有山;高山上,必有昂扬的生命。

5.谈谈你对文中“登山”的理解。(2分)

答:

6.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选文第③段画线句的理解。(2分)

答:

7.文章引用的诗句中,有的蕴含了登高望远的哲理,有的表现了俯视一切的气概,请找出来写在下面。(2分)

登高望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俯视一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以“登山”为话题,为何在第⑤段中举了瓦特的例子?(2分)

答:

9.选文第⑧段三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何特点?有何作用?(2分)

答:

10.你在学习上也需要翻越很多山峰,结合本文,谈谈你的感悟。(3分)

答:

三、作文

走进网络、拥抱自然、关注热点、研究课题、参加竞赛、服务社会、善待家人、学做家务……生活处处是课堂。这些多姿多彩的课堂能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能锻炼体魄、磨练意志;能使心灵得到净化、智能得到开发……请以“这也是课堂”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要求有真情实感,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黄 红 青 蓝 绿 黑 白

2.①黑沉沉 暗红色 淡蓝色 ②冲破 飞跃 ③蜿蜒 爬 ④慌慌张张 胖乎乎 拖 漫

3.4.略

二、阅读

5.文中的“登山”既指登临自然界的高峰,也指翻越人生的高峰(或翻越内心屏障,超越自我)。

6.生活中有许多山峰等待你去攀登,如果你不去努力,就可能在平庸中度过一生。

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瓦特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即是登山的开始,生活中的山峰就在你的身边(或答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也可)。

9.排比句式,既增强了语言气势,又淋漓尽致地写出“登山”过程的美好感受。

10.例:学习中有许多困难需要我们战胜它,每克服一个困难就是翻过一座山,就是一次心灵的陶冶、自我的超越。

三、作文 略。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0552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